「地球,我的家」兒童繪畫展,在武漢沐馬美術館開展

2020-12-05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12月29日訊(記者徐穎)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小朋友們以畫筆為媒介,呼籲所有人一起保護地球家園。12月28日,「地球,我的家」兒童原創繪畫作品展,在武漢沐馬美術館漢口館開幕。此次展覽是武漢沐馬美術館漢口館的開館展,共展出66幅兒童原創繪畫作品,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畫筆,表白「地球媽媽」。

唐瑄茹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

據介紹,參加此次創作的學生,最大的11歲,最小的5歲,在色彩和構圖上,充滿了想像力和創造力,充滿了天真和童趣,他們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描繪出了心目中美好的地球,碧水藍天,動物和森林,大地和人類和諧共處,誇張而充滿趣味。

李筱琬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

當天擔任畫展開幕式的主持人唐瑄茹,9歲半,已出版4本繪本畫冊,其作品曾在美國舊金山、法國巴黎等地展出。她在現場展出的繪本《勇敢的小鱷魚》,創作於2018年,講述了一隻小鱷魚的冒險之旅,在日本展出時,受到當地小朋友的喜愛,被日本東京國立圖書館收藏。明年1月,唐瑄茹將代表武漢兒童前往韓國參加中韓兒童繪畫作品展。小畫家李筱琓的作品也在日本畫館展出過。她5歲時開始學習繪畫,從生活用品和常用的身體器官中尋找靈感,7歲半時完成了繪本《奇妙小鎮》,講述了一個小女孩來到奇妙小鎮並最終與小怪獸成為朋友的故事。另一位樂瑾瑜小朋友所畫的作品,還被紐西蘭一家公司選中,成為天然冰川水的特別包裝。

樂瑾瑜小朋友的作品

據介紹,沐馬美術館2002年創辦,經該館組織推薦,許多孩子的美術作品繪本被國外的少兒美術館收藏。

相關焦點

  • 130件陶藝作品驚豔亮相,「第六屆湖北現代陶藝展」在湯湖美術館開展
    楚天都市報1月9日訊(記者徐穎 通訊員胡芯蕊)1月9日,由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湯湖美術館聯合主辦「第六屆湖北現代陶藝展」,在湯湖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是湖北省美術家協會的年度大展,也是湯湖美術館重點打造的雙年展之一。
  • 愛祖國·愛家鄉兒童美術作品展在昆開展
    雲南日報供圖  雲南網訊(記者 李悅春)9月22日,由雲南美術館公共藝術培訓中心、昆明市紅旗小學、史丹福文化傳播公司共同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愛祖國·愛家鄉兒童美術作品展在雲南美木館開展。活動現場。
  • 用繪畫展現敘事的無限可能,「馬精虎人性三部曲深圳展」開展
    11月27日,「馬精虎人性三部曲深圳展」在深圳美術館開幕,該展由深圳美術館、青島市美術館主辦,此次展覽展出了馬精虎具有代表性的30多幅作品,包括《羅生門2020盲人騎瞎馬》、《新八仙傳奇》、《圍觀》、《秋蟲》、魔幻三部曲》、《大撒幣》等。展覽將持續至12月6日,免費向公眾開放。
  • 傳承優秀文化—泰安市美術館慶「六一」少兒書畫作品線上展(一)
    為慶祝「六一」兒童節,加強泰安市少年兒童傳統文化教育,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廣大少年兒童從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少年兒童藝術素養,為泰安市少年兒童提供展示才藝的平臺,特舉辦慶「六一」少兒書畫作品線上展覽。此次展覽以「歡度童年,擁抱快樂,展現自我,放飛夢想」為主題,展現了當代少年兒童的精神文化風貌。
  • 博物館日好展,籌備@武漢2020,首屆希克獎,成都考古新發現
    來自武漢的消息!「@武漢·2020:傅中望」 展覽籌備會在合美術館召開5月12日上午,「@武漢·2020:傅中望」 展覽籌備會在合美術館順利召開。參加此次會議的有合美術館執行館長魯虹、湖北美術館館長冀少峰、策展助理胡鶯等人,此次展覽將由冀少峰館長擔任策展人、魯虹館長擔任學術主持。
  • 改變繪畫打開腦洞—2020年耳朵人藝術學生作品秋季展開展
    近期,耳朵人藝術《改變繪畫 打開腦海》2020秋季線上展已拉開帷幕,展覽延續耳朵人以往教學理念:兒童天生就是藝術家。讓每位學員自由創作,至今已產出大量精彩作品。  此次秋季展按照4-6歲、7-9歲、10-14歲年齡段,分三批次集中展示了上百位學員,近千幅畫作。
  • 我的家--綠城·百合首屆兒童主題繪畫比賽剪影
    我的家--綠城·百合首屆兒童主題繪畫比賽剪影 2008-10-28 10:10:49 來源: 焦點房地產網
  • 亞洲展訊 | 韓國光州市立美術館北京創作中心第10期開放展
    我中心目前有第10期5位駐館藝術家和1位策展人(長期4名/1年, 短期2名/外來藝術家1名4個月、策展人1名6個月)進行創作及交流活動。他們是金正演、吳英花、林勇賢、趙鉉澤、之之、崔慧美(策展人)。他說「現階段我的作品主要傳達關於「自由與束縛」的大觀念,旨在傳遞一種信息:我們給自己設置了許多束縛,精神的、文化的、思想的、生活的……無形有形的規則捆綁自己,有時候也捆綁別人,使我們不敢打破舊思維,不敢銳意創新。我用這種捆綁的形象,企圖引起觀者對束縛的反思,向開放與創造性進發。在方法上沿著三個方向進行創作:架上繪畫性裝置、行為裝置、行為藝術等。
  • 西方經典繪畫展:與我們失之交臂的「史無前例」
    如果沒有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2020年本應是一個西方經典繪畫展的大年。僅上半年在全球多個城市就有數個史無前例的西畫特展接踵而至。然而,有些特展才對公眾開放即日便被迫關門,更有甚者連開幕都未能實現。鑑於疫情恰好覆蓋了西方博物館和美術館常年規律性的整個春季展期,因此有些特展或許將無法在我們有生之年重現。對於全球所有藝術愛好者而言,可謂是頓足捶胸卻又無可奈何的災難。
  • 「萬物有靈 -- 唐寅油畫展」亮相蘇州金雞湖美術館
    蘇州2017年3月20日電 /美通社/ -- 3月18日,探索屬於中國人油畫氣質的「萬物有靈 -- 唐寅油畫展」在蘇州金雞湖美術館拉開帷幕。作為中國當代知名油畫藝術家,此次唐寅將用純熟的油畫語言和厚重的文人情懷,為蘇城呈現自然萬千景象的生生不息、表達對自然深邃力量的敬畏與探究。
  • 婁底舉辦2016「聖潔之光 母愛無疆」少兒書法繪畫展
    婁底舉辦2016「聖潔之光 母愛無疆」少兒書法繪畫展
  • 2020「想像力星球」第二季來啦,兒童塗鴉畫徵集開啟 ?
    10月7日,由武漢市解放公園管理處、微冰藝術發起,武漢公園美術館攜手WDS中國女設計師沙龍,以「牛牛大變身」為主題的兒童塗鴉繪畫作品徵集活動正式開啟,作品風格不限,4至8歲年齡段的小朋友即可報名參與。&nbsp&nbsp&nbsp&nbsp2019年「想像力星球」第一季展覽作品。
  • 安徽省亳州市舉行「我是環保小衛士」青少年兒童主題繪畫大賽
    近日,由安徽省亳州市文化旅遊體育局主辦,亳州市博物館、市文化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我是環保小衛士」2020亳州市青少年兒童主題繪畫大賽獲獎作品展暨頒獎儀式在亳州市博物館成功舉辦,全面推動青少年兒童環保教育的開展,傳遞綠色環保理念,引導孩子們從小樹立愛護地球、熱愛自然、珍惜資源、珍愛生命的理念。
  • 墨爾本博物館Pauline Gandel兒童美術館
    UAP與墨爾本博物館及博物館資深策展設計師Pete Wilson合作為Pauline Gandel新兒童美術館完成了一個綜合遊樂設施項目
  • 2018"童年畫語"杯兒童繪畫比賽啟動 讓孩子畫出「我的美麗中國」
    上海熱線訊 4月8日下午,由「童年畫語」杯兒童繪畫比賽組委會主辦、《中國兒童報》指導,東方童畫、上海特殊關愛基金會承辦的2018「童年畫語」杯繪畫比賽啟動儀式在搜狐上海分公司演播廳舉行。東方童畫創始人趙冰先生    今年第二屆「童年畫語」杯兒童繪畫比賽對3-15歲兒童、特教學校學生和陽光之家學員(殘障兒童也可參加)開放報名,參賽組別設立幼兒組(3-6歲)、少兒組(
  • 《我在這兒》群展將於6月8日開幕 | 美成空間
    :何鎰  李消非  李燎  李景湖  劉聲  馬延東  許志強策展人:孫 犁開幕時間:2019年6月8日 16:00展覽時間:2019年6月8日—8月7日地址:深圳西環路文博宮3號館201(美成空間)美成空間榮幸的宣布,《
  • 美麗中國夢·濃濃家國情 ——安徽省首屆少兒繪畫作品展徵稿啟事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進一步豐富和活躍安徽省少年兒童的文化生活,展示我省少年兒童熱愛祖國、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以及藝術教育成果,現面向全省開展2019年安徽省少兒繪畫作品展稿件徵集活動。一、作品主題以「美麗中國夢·濃濃家國情」為主題,表現手法不限,內容健康向上。
  • 第八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大陸首展於北京啟動
    新華社北京7月9日電(記者李寒芳)未來的世界,是冰川融化人們逃離地球,家家都要備起食品安全檢測機,還是地球上空架起吸塵器,每天都在藍天中?……一幅幅「童畫無忌」描繪出孩子們眼中的未來生活。9日上午,第八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大陸首展在北京今日美術館開幕,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300餘位小朋友用他們優秀的作品,展示了天馬行空的靈感和想像力,為觀眾開啟了一次奇妙的時空穿越之旅。展覽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華文創發展協會(臺灣)、今日美術館、雲揚天際文化藝術機構聯合主辦,以「未來會怎樣?」為主題,從兩萬餘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少兒畫作中,挑選200多幅獲獎作品展出。
  • 廉潔潤童心,清風伴我行,水清溝街道開展兒童繪畫活動
    廉潔潤童心,清風伴我行,水清溝街道開展兒童繪畫活動 2021-01-12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行星美術館」開展啦!到社區看「星星孩子」想跟我們說什麼
    12月25日,一場特需人士繪畫作品展在京溪雲景花園中心廣場舉行,五彩斑斕的作品引發社區居民的圍觀和討論。這是「你我相繪」特需人士社區融入計劃中的一部分,在促進特需人士的自我表達、社交參與的同時,協助大眾進一步了解特需人士,共同尋求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