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愛德華·蒙克的大名,必然會聯繫到那幅鼎鼎大名的《吶喊》。2012年,愛德華·蒙克繪製的其中一幅《吶喊》,曾創下1.199億美元的拍賣天價,在當時成為世界最貴畫作。
海報
9月25日,「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2020岡德森收藏)」將在上海久事美術館開展。
展覽由上海久事美術館、上海邁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挪威Snowflake藝術公司共同主辦。這是繼2019年英國大英博物館「愛與焦慮」愛德華·蒙克特展之後,規模最大、作品最完整的一次以蒙克原創版畫作品為主的展覽,也是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一次愛德華·蒙克作品展。
《麥當娜》黑色石版印刷,手工上色(紅、藍、黃)於紙板1895,蒙克在柏林的拉塞利製作
愛德華·蒙克(1863-1944)是挪威國寶級藝術家,也是享譽全球的表現主義大師。在蒙克的所有作品中, 《吶喊》是當今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藝術作品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吶喊》主題作品本世紀首次來訪。
《吶喊》 黑色石版印刷,手工上色(紅、橙、藍、綠)1895,蒙克在柏林的利博曼製作
作為挪威藝術史上最重要也是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之一,愛德華·蒙克的創作不僅在歐洲,甚至在世界範圍內都具有廣泛的影響力。蒙克的一生飽受親人離世、自身糟糕的健康及精神狀況、坎坷情感經歷的折磨,所以他的作品著重表現內在的情感,簡化主題對象表面及形式的刻畫,最終使作品的內在精神超越視覺外形;其精神力與表現力都直指觀者的內心與靈魂,從而挖掘所描繪主題的永恆品質。
《有骷髏手臂的自畫像》黑色石版印刷於白色陶瓷紙1895 蒙克在柏林的拉塞利製作
從克裡斯蒂安尼亞(今奧斯陸)到柏林與巴黎,從奧斯高特蘭到斯德哥爾摩與布拉格,蒙克在長達超過60年的創作生涯中留下了包括《吶喊》在內的大量優秀繪畫作品。這其中,油畫及版畫無疑是最為重要且出彩的部分。他通過不斷地創作與實驗,保持自己炙熱的情感與執著的追求。通過其驚人的天賦與超強的創造力,用原本從未接觸或經過嚴格培訓的版畫創作,完成了藝術生涯一次令人不可思議的「逆襲」。一生未婚的愛德華·蒙克把自己與藝術之間的關係比作婚姻,而作品都是他的孩子們。通過這些作品,他記錄著病痛、死亡、失去與焦慮,同時也歌頌生命、愛與自然。
《吸血鬼 II》五色石版及木刻1895/1902,蒙克在柏林的拉塞利製作
2019年英國大英博物館「愛與焦慮」愛德華·蒙克特展時,當時展覽的策展人歌莉婭·巴特魯姆便把愛德華·蒙克與大英博物館曾經展出過的丟勒、倫勃朗、戈雅和畢卡索等偉大的版畫家一起相提並論。實際上,相比於這些不同時期的藝術大師們,蒙克的版畫創作在其整個創作生涯中起到的作用與影響力更加顯著。版畫不但幫助蒙克打開了歐洲藝術市場的大門,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聲望,更是逐漸成為其創作的核心。
《岸邊的兩個女人》四色木刻印刷於日本紙,手工於畫面海角處上綠色油墨1898,蒙克親自印製
在上海展出的本次展覽在「生命」、「愛」、「憂慮」、「吶喊」、「故鄉」等5個主題板塊中展出從蒙克最早的一批版畫創作直到其生涯晚期的繪畫作品總計53件。創作時間跨度長達30年。其中包括珍貴的1895年石版畫,蒙克唯一手工上色版的《吶喊》。同時,觀眾將通過一系列文獻及影像資料、新媒體互動等形式,在展出作品之外,進一步深入了解這位極具傳奇色彩的藝術大師的故事與創作。
《憂慮》,雙色石版印刷,1896,蒙克在巴黎的克洛製作
《海灘上的兩個男孩》布面油畫1911,94×99.5 cm
本次展覽的主題定為「吶喊與回想」,中方策展人馬真正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吶喊」是愛德華·蒙克式的情緒宣洩,「回想」則是希望帶給觀眾更多思考上的正能量。「尤其是尚在疫情期間展出的此展,無論是在作品的選擇和空間布置上,都希望傳遞積極的部分給觀眾,觀眾在宣洩之後也能獲得回想的能量。」
《橋上的女孩》四色木刻結合鋅版印刷技術於橫紋紙1918,蒙克與尼爾森在克裡斯蒂安尼亞印製
馬真正透露,為了更好地呈現展品,挪威方面派了兩位資深的藝術研究員同行。他們即將結束在上海的14天隔離,並將投入到布展中。
展覽將展至1月3日。來上海久事美術館開啟一段「吶喊」的奇妙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