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戀、發瘋,他的人生比其傳世之作《吶喊》更震懾人心

2020-12-08 騰訊網

記得把我設為星標哦,不然就看不到我了

他聽到一聲吶喊與尖叫

然後用餘生慢慢緩解這聲吶喊帶來的困擾

而他的痛苦變成永恆的表現主義藝術

挪威最偉大的畫家——愛德華·蒙克

蒙克不同版本的《吶喊》

無論你熟不熟悉挪威藝術家愛德華·蒙克的名字,他的《吶喊》作為現代藝術的經典對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一種曠世持久的焦慮從畫中人的口型傳出,像極了每個人崩潰的時刻。

我們在現代藝術中見過不少大膽的表達,但蒙克作為表現主義先驅,第一次將負面情緒放大無數倍,創造了獨一無二的經典形象。

現在《吶喊》從遙遠的挪威來到上海,就在外灘的久事美術館展出。此次展覽是繼2019英國大英博物館「愛與焦慮」愛德華·蒙克特展之後,規模最大、作品最完整的一次以蒙克原創版畫作品為主的展覽,展品包含了《吶喊》、《麥當娜》等蒙克一生創作中最重要的「生命的飾帶」系列。

無論是版畫或油畫,蒙克都傳達出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他人生的傳奇色彩並不比作品遜色。創作《吶喊》背後的黃昏,可概括為他被反覆引用的手札,「我仿佛聽到天地間傳來一聲尖叫,那尖叫響徹寰宇,經久不息。」

我在開幕當天來到久事美術館,感受到迎面而來的濃烈情緒。

01

黃昏時分的情緒

聽到一聲吶喊

如果將整場展覽比作戲劇,《吶喊》所在的板塊就是高潮迭起的部分,單獨三幅作品被紅色牆面緊緊包裹,瞬間攫住我們的心。

《吶喊》作為梵谷的《向日葵》之後現代藝術被傳誦最多的作品,油畫版被蒙克反覆畫過4次,而久事的這件是他現存唯一手工上色的版畫版本。

《吶喊》黑色石版印刷,手工上色,製作於柏林的利博曼,1895

畫面裡夕陽西下血紅的雲,和藍黑的峽灣與城市交織在一起——即便是黑白為主的版畫,扭曲的線條也滲出傳遍周身的恐懼。

面朝觀眾的詭異顱骨是畫家自己,蒙克畫裡的男人多多少少是自己。被異化的他形容枯槁,徒勞擋住那聲焦灼的尖叫,和身後兩位戴禮帽的紳士像行走在平行世界——沒有旁觀者能體會到蒙克所感受的東西。

但他依然精準地抓取了時代精神,儘管那可能是一小撥波西米亞者的精神,是挪威首府奧斯陸(那時叫克裡斯蒂安尼亞)一群沉醉於苦艾酒、自由戀愛以及把自己的生命書寫成文藝作品的人,蒙克便混跡其中。

這幅傑作還成為一個預言,蒙克的某個朋友在取景地——挪威艾克伯格的小路欄杆上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因為一場戲劇性的失戀。

《焦慮》雙色石版印刷,製作於巴黎的克洛,1896

精神崩潰的人原本可能是蒙克自己,他的前半生籠罩在死亡和失戀的陰影下。

媽媽在他5歲時患肺結核離世,姐姐9年後因同樣的病情死亡,只給予自幼病怏怏的蒙克一個孱弱的肺。家族精神緊張的基因也流傳下來,父親對宗教如痴如醉,蒙克最喜歡的妹妹某天被診斷為「歇斯底裡症」 一生未愈。

所以他的神經始終壓抑,不敢在親密關係裡生活,情愛無數卻一生未婚。臨近崩潰時,他為擺脫情人的糾纏對著左手開槍,也住過精神病院電擊治療,最後竟奇蹟般的平靜過完一生。

「吶喊與迴響」展覽現場

聯合策展人馬真正認為《吶喊》是畫家精神上的宣洩,也是挪威特有火燒雲引起由內而外的視覺對衝,展廳的紅色既驚懼又熱烈。

「從他幻聽到這聲尖叫和吶喊,到慢慢用自己的方式緩解掉這聲吶喊帶來他幾乎一生的困擾,我喜歡把它形容成一個熱烈的過程。否則他走上梵谷的道路也說不準。」

但蒙克安穩活到了80歲,還收穫了至高的聲譽,很難說不是因為某種熱烈的情感,和深沉的愛——無論對女人還是家鄉。

02

米莉、達格妮、圖拉、愛娃……

殘缺的愛情

女性題材與焦慮和死亡一樣,在展廳中佔據重要的位置。「愛」是亮眼的板塊,一幅《麥當娜》配合蒙克浪漫的散文詩——你的臉龐承載著大地之美,你的嘴唇宛若未來般猩紅,描述了藝術家心中的理想女性。

麥當娜意為聖母,但畫作實是表現受精的時刻,一系列精子遊過,女人一側是胚胎般的人。

《麥當娜》黑色石版印刷,手工上色於紙板,1895

很難說蒙克心裡的「她」是早逝的媽媽和姐姐,還是令他一生難忘的初戀。往後他的帥氣憂鬱、懂得調情卻無法換來完整的感情,而他把女人視作破壞性力量去迷戀。

說回21歲的青年,從巴黎的羅浮宮和攝政咖啡館歸來家鄉,籍籍無名卻充滿抱負。當地一個美豔的紅髮女人出現在他的日記。

她叫米莉,是蒙克的賞識者薩爾洛的弟媳。對于波西米亞圈子來說,婚外情並不稀奇——但這個四處紅杏出牆的婦人,還是稍稍超出「道德」的底線。

蒙克被年長他4歲風情萬種的米莉困擾了6年,儘管他們的秘密戀情迅速熄滅。再次聽到米莉消息時,她離婚又再婚,還動了下頜手術。「我坐在那裡——每個字——每次有人提及她的名字——我的頭都像是遭到了重重一擊——她是我生命的6年中……」蒙克沒能繼續寫下去。

然後他用1年畫下《生病的女孩》。

但這個紅髮女子不是米莉,而是他14歲那年垂死的姐姐蘇菲。展覽中有三幅版畫版本。畫面雖未言明,卻流露出這樣的假設:他最終不可避免會失去她。

《生病的孩子I》三色石版印刷於宣紙,1896

紅髮女人的意象在蒙克畫作裡頻頻出現,米莉帶來的情緒風暴遠去,35歲的蒙克遇見窮追不捨的紅酒商之女圖拉,她也有一頭瀑布般的紅色長髮。

一貧如洗的蒙克靠著這位熱愛文藝的資產階級小姐資助,但熱戀後他不自覺躲避圖拉的狂熱,她才不是什麼波西米亞者,渴望「膩在一起」。蒙克的怯懦與不欲負責在這段感情展露無遺,暗示令人遺憾的事實——其實他並沒那麼愛她。

《紅頭髮綠眼睛的女人:罪》彩色石版,1902

圖拉是蒙克畫裡的主角,兩人糾纏不休許多年。直到又一次小房間裡的爭吵,隨身的左輪手槍打中了他的左手中指,穿過血肉留下撕裂的傷口。

蒙克在日記裡袒露,是他在某種意念下打了自己。這就像藝術家的自我保護機制,寧可負下無法拿穩調色盤的生命之傷,也要逃離庸常而濃烈的同居生活,他的絕望讓人想起13年前梵谷割下了耳朵。

「我感到如果我走入婚姻,那將是一種犯罪。」這句蒙克著名的自白,不過是擺脫圖拉的眾多藉口之一。

《吸血鬼II》五色石版及木刻,1895/1902

這期間蒙克與另一個已婚婦人達格妮有過一段私情,畫下易懂的《嫉妒》——她最終被某個瘋狂的情人殺害了,給畫家帶來不小的震動。

他還為同樣陷入三角關係的朋友賈普畫了《憂鬱》,線條收束於立著一男一女的碼頭,旁邊泊著一艘黃色的小船。

《嫉妒I》黑色石版印刷,製作於柏林,1896

《憂慮IV》四色木刻印刷,製作於柏林,1902

蒙克最後一段熱烈的感情是與小提琴演奏家愛娃,她總帶著女伴而給人留下性向不明的印象。但畫家對精神之愛的渴望首次盤旋在心頭,他鄭重地決定為兩人畫一幅畫。

沒想到畫的標題惹怒了愛娃——《莎樂美》,她被比作邪惡地將施洗者約翰的首級放在盤中的女人。蒙克無法辯解,他不受控地畫下一個強勢的女人和軟弱的男人。兩人分道揚鑣。

《女人頭髮中的男人頭部》三色木刻印刷,1896

在他的潛意識裡,女人像吸血鬼,可能會變成活生生的莎樂美或是殺害馬拉的兇手。但他又無法抑制地迷戀她們,早年間就畫下驚世駭俗的《吻》(比克林姆特早10年),只是他沒有親密無間的能力。

也許米莉的影響延續了蒙克的整個生命,他晚年依然惦記初見米莉那難以忘懷的月光。他恨過的女人,卻無法不愛著。

《吻IV》雙色木刻印刷於淺棕色紙板,1902

03

孤獨的漫遊者

放不下的故鄉

展廳最後是關於「故鄉」的風景油畫,蒙克為了擺脫圖拉打了自己一槍後,陷入酒精和神經的泥潭裡掙扎,直到住進哥本哈根的私人診所,治癒後的他在後半生慢慢走上回鄉之路。

他的名氣也在歐洲大陸水漲船高,足以在經濟上自由度過晚年——雖然健康狀況時常困擾。家鄉艾可利成為他最後的定居之處,常在漆成黃色的別墅與茂盛的蘋果樹間作畫,身邊只有一個女管家。

蒙克去世時是孤獨的,並無女人或家人陪伴。但他終究實現了被藝術圍繞的夙願,「我的畫就是我的孩子」。

「吶喊與迴響」展覽現場

晚年的油畫與早年的作品相比不再尖銳、飽含激情,顯得鬆散而平平無奇。畫家不為經濟發愁,也不復「生命的飾帶」的黃金時期。

他曾為《吶喊》寫下手記: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原來藝術從苦難裡來,卻消逝於安逸。

《雪地中扭曲的樹幹》布面油畫,1923

在解釋策展的布局時,馬真正說最後一件作品描繪了兩個在海灘上玩耍的男孩,是「新生生命的體現」,與開頭帶有骷髏手臂的自畫像形成了循環結構。

蒙克對生命的感悟從死亡伊始,最後落葉歸根,說出自己死亡之後屍體上會盛開鮮花,既而得到永恆的名言,已然走入新的境界。他因親人不斷離去的恐懼轉化為非常淡然的感覺。

而他去世前把幾乎一生的作品(過萬件)捐給家鄉奧斯陸,足以證明內心深處對家鄉深厚的愛。

《海灘上的兩個男孩》布面油畫,1911

19年後(1963年),挪威蒙克博物館開館。如今蒙克的作品大多收藏於蒙克博物館與挪威國家藝術館。

這裡曾在歐洲大陸人看來是一片自由廣袤的世外之地,但挪威內部的新舊紛爭格外激烈。年輕的蒙克「出格」的作品屢次被主流保守派報紙嘲笑,好在他生性是個不拘一格的漫遊者——遊走於巴黎、柏林等新藝術運動的發生地和各個北歐城市。

但他骨子裡的斯堪地那維亞血統難以改變。德國賦予他難以逾越的國際知名度和財富,直到在家鄉贏得屬於他的榮光,載譽而歸。

《有骷髏手臂的自畫像》黑色石版印刷於白色陶瓷紙,1895

有趣的是,1912年科隆舉辦的大型「獨立聯盟」展覽,是年近50的蒙克的藝術巔峰。他一改從前在柏林堪稱醜聞展覽的境遇,和梵谷、塞尚和高更平起平坐,他們的名字共同劃入藝術史的浩瀚星空。

但更加瘋狂的畢卡索也闖入此處,舉著先鋒大旗的蒙克成了古典主義者,他略感失落但阻礙不了新藝術潮水的方向。

《橋上的女孩》四色木刻,1918

現代藝術的魅力在於不斷將前浪拍打在沙灘上,而先驅的名字將不斷被銘記。蒙克所有未完成的習作,《吶喊》裡的頭骨,扭曲的海岸線,身著白裙或披著瀑布般紅髮的女子,都穿越時空向我們無限趨近。

當藝術剝去神秘濾鏡,只應直擊人內心最脆弱的情感。蒙克沒有親筆自傳,或許他的藝術才是最好的回憶錄,向世人赤誠而熱烈地展示了整個人生。

福利:

說說你對蒙克和他的藝術的感受,在評論區將會抽取幸運讀者獲得「吶喊與迴響」展覽門票哦

展覽信息見下圖:

文/Margaret

部分資料參考「挪」阿特勒·奈斯《蒙克傳》

圖片來自久事美術館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社會現實題材大片來了,《風平浪靜》的故事比《藥神》更震懾人心
    社會現實題材大片又來了,《風平浪靜》的故事比《藥神》更震懾人心自從《我不是藥神》上映後,似乎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現一部能引起全民關注的社會現實題材電影了。宋浩因為成績優秀獲得了保送的資格,但是卻因為意外卷進一場命案成了犯罪嫌疑人,不得不放棄保送生的身份當起了天涯亡命人,而他的保送名額卻遭到他人頂替。15年後,當宋浩再次回到故裡,雖然一切都已經恢復風平浪靜,但是他發現事情的真相併不簡單,而宋浩也決定揭開真相,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
  • 震懾人心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震懾人心,震懾:震驚恐俱。使人們受到震動而害怕。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任隗傳》:「竇憲秉權,專作威福,內外朝臣莫不震懾。」震懾人心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震懾人心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震懾人心(zhèn shè rén xīn)成語釋義:震懾:震驚恐俱。使人們受到震動而害怕成語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任隗傳》:「竇憲秉權,專作威福,內外朝臣莫不震懾。」
  • 閻錫山「反貪碑」,26個楷書大字,震懾人心!
    閻錫山「反貪碑」,26個楷書大字,震懾人心!◆◆ ◆ 山西太原的文廟 有一方石碑 橫額是「督軍兼省長閻示」 內容則是26個大字 貪官汙吏、劣紳土棍, 為人群之大害
  • 團夥覆滅 震懾人心!——掃黑除惡收官之年鐵西區法院依法對「蘭孩...
    團夥覆滅 震懾人心!——掃黑除惡收官之年鐵西區法院依法對「蘭孩兒」等人惡勢力犯罪公開宣判 2020-08-05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世界只有三幅真跡的《吶喊》,居然拍賣出1.19億美元的天價
    蒙克博物館是來到奧斯陸必去的一個地方,估計很多人對於蒙克也不陌生,正是他的那副傳世名作:吶喊,讓人們記住了這位挪威的表現主義畫家。應該是我的運氣比較好,這次去奧斯陸的時候剛好趕上了蒙克博物館最後對外開放的時間,如果9月下旬來到奧斯陸的小夥伴們,如果想親眼看到《吶喊》這幅作品的話,估計要等到2020年了。雖然之前對於蒙克沒有太多的了解,但他的作品《吶喊》還是知曉的,描述了人對孤獨和死亡的恐懼。他的大多數作品都以人類複雜的精神世界,以及現實生活中的痛苦為主。
  • 遠古的密碼楊學棒傳世之作
    他舒展筋骨,分離開這混沌的世界。為了不讓天地再次合攏,盤古腳踏大地,手撐蒼天,就這樣孤獨而悲壯地又過了一萬八千年,直到天地分離得足夠遠、不再合攏,直到他終於累倒在地……他的左眼變成太陽,右眼變成月亮,頭髮和鬍鬚變成夜空中的繁星;他的身體變成大地四極和五方名山,血液變成江河,牙齒、骨骼和骨髓變成巖石與礦藏;他的皮膚和汗毛變成大地上的草木,汗水變成清露和甘霖……」
  • 高考作文輔導51:行動還是吶喊(文體:辯論)
    如果認為它只是空喊口號,那必將錯失其深意。若無「孟春之月,盛德在木」的吶喊,碌於農耕的百姓怎會撥冗植樹?若無「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的吶喊,又會有多少餐廳仍圖暴利出售魚翅?伏契克臨終前的憂嘆仍使我們譬醒:「人類,我愛你們,可你們要警惕啊。」這是他的吶喊,致使多少青年反思。吶喊如比必要,甚至比行動更重要。對方認為,「行動比吶喊更重要」,我方不敢認同。
  • 優雅而不失獨立態度的設計,創造出了震懾人心的感覺,富有質感
    優雅而不失獨立態度的設計,這套搭配創造出了震懾人心的感覺,這種穿搭美得隨性又帥氣,幹練的剪裁質感滿滿,這件的搭配顯得十分溫柔,保有復古氣質的同時,簡直就是雙贏,這種設計也非常時髦,讓你更具高挑感,就像是一個少女一般看上去整個造型的氣質瞬間優雅時尚許多
  • 創造出了震懾人心的感覺,這種設計層次感流暢又高級,感覺很時尚
    這套搭配創造出了震懾人心的感覺,這種設計層次感流暢又高級,整體看上去優雅又十分的休閒舒適,端莊典雅而不失靈動之感,看到圖中人,高級紋理混合著質感下擺,衣服上的種種設計都透露出了個性的感覺,帶有層次感的設計與強烈色塊設計的復古感時裝,讓一切看起來都得體,特別的吸引人
  • 他將老虎畫成「病貓」,卻被譽為傳世名畫,專家:放大10倍才是經典
    有不少人都會抽自己的閒暇之餘,去舒緩一下心情,拓寬自己的眼界。從古至今 ,有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歡繪畫大自然 ,除了植物,風景 ,動物也是不少畫家們的不二選擇。老虎作為森林裡的百獸之王 ,在人們的印象裡一直都是十分有威嚴的 ,它的身上有著其他動物沒有的威武霸氣 。一直以來,有不少文學作家都將其作為自己的素材。
  • 魯迅先生和餘華,誰筆下的悲劇更揪心?是《活著》還是《吶喊》?
    是《活著》還是《吶喊》?這些人物的人生經歷也並不是魯迅憑空杜撰的,而是根據魯迅的所見所聞甚至是親身經歷,加上藝術加工為我們呈現的。因此讀者在看的時候往往覺得無比真實,無比貼近中國的現實,尤其是和國人內心黑暗的一面非常契合,這正是魯迅小說的價值所在,也是魯迅悲劇能夠震撼人心的關鍵。
  • 我們選擇過「縱向的人生,還是橫向的人生」
    生活總有百無聊賴的時刻,每一個看似平凡的時刻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然而我們不總是會問自己,接下來要怎麼走,心之所向的到底是什麼,怎樣過才是讓我們滿意的人生,什麼樣的選擇才到底值得。不是所有的決定都是越早做越好,因為決定人生的方向生命必經的一個過程的,無論你是享受的,煎熬的,只要我們不隨波逐流並一直用心感受著,我們的生命就是鮮活的。首先我覺得,縱向的人生是需要深度的,而不是說縱向的人生本身是一種深度。他要有根的靜默和執著,才會有不同於其他的垂直高度。
  • 既顯瘦又氣場十足,除掉任何多餘的細節,創造出了震懾人心的感覺
    看到圖中人,既顯瘦又氣場十足,除掉任何多餘的細節,只留下了最基本的要素,如此與眾不同的設計令觀眾吃驚,可優雅可復古,有一些顏色薰染、網紗、流蘇等不同元素設計相結合,增添了幾分性感小心機,矮個子美眉也能顯高,這套搭配創造出了震懾人心的感覺酷帥中又透露出性感迷人的氣息
  • 他將老虎畫成病貓,為何能成為傳世名畫?專家:放大10倍看它眼睛
    老虎作為森林裡的百獸之王 ,在人們的印象裡一直都是十分有威嚴的 ,它的身上有著其他動物沒有的威武霸氣 。一直以來,有不少文學作家都將其作為自己的素材。我們也知道 ,想要讓畫作的栩栩如生 ,那勢必要體現出老虎的神韻,但曾經,有這麼一幅畫作 ,將老虎畫成了"病貓",卻被譽為傳奇名畫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
  • 這套搭配創造出了震懾人心的感覺,細節無處不在
    充滿了現代主義審美,整個人都特別有氣場,看起來十分的時尚,這樣的穿搭既不容易出錯,打造酷而有趣的混搭造型,創意和想像枝繁葉茂,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貼合身體勾勒出完美的身材,這一身裝扮感覺就像是一首詩一樣的迷人,這套搭配創造出了震懾人心的感覺,細節無處不在
  • 蒙克名畫《吶喊》究竟有何寓意?
    這就是出自挪威藝術家愛德華·蒙克之手的名畫《吶喊》(The Scream),美術史上的第二名作——僅次於達·文西(Leonardo Di Serpiero Da Vinci)的《蒙娜麗莎的微笑》(Mona Lisa)。準確來說,這只是蒙克在其一生所創作的四個版本的《吶喊》中的其中一個版本。
  • 整個人顯得溫柔又大氣,擺脫傳統束縛,創造出了震懾人心的感覺
    獨特的表現和時尚感,擺脫傳統束縛,凸顯其高挑的身材,修身的款式還非常凸顯身材,共同塑造出這個充滿活力與能量的日常裝,能隨意營造出年輕率性的清新感,讓人充滿陽光和溫暖,霸氣卻不至張揚,分分鐘打造出獨特吸睛的look,這套搭配創造出了震懾人心的感覺
  • 三步助基督徒走出失戀泥沼
    失戀往往是人生功課,生活在大千世界的基督徒有時也不能倖免。一筆名為「牧人」的基督徒特分享了自己的三點看見,對弟兄姊妹很有幫助。基督徒失戀應該怎麼辦?作為基督徒,主是我們得安慰的源泉,但很多時候我們會在這個非常時期迷失自己,需要外來的幫助,指導我們更好地從失戀的痛苦中走出來。
  • 創造出了震懾人心的感覺,整體美得十分耀眼,感覺讓人賞心悅目
    連貫而流暢,作為局部的點亮之眼,都令人過目不忘,這套搭配創造出了震懾人心的感覺,凸顯女人的曲線美,整個人的氣場馬上就提升了,看上去清新自然凸顯出年輕的氣質,同時又起到了非常棒的裝飾性效果,創新的元素和絢爛的印花和抽象的幾何圖形,交相輝映的時尚感帶著與生俱來的活力和溫度
  • 失戀的焦慮,分手的痛苦,自己也可以慢慢癒合
    失戀後,到底該不該複合,分手,到底是因為愛還是不愛。與其考慮這些,不如快速逃離自己的脆弱。清晨,一睜眼,回憶就開始逐漸湧來,胸口隱隱作痛,每日蓬頭垢面,感覺失去了全世界,沒有人可以理解自己。這些,可能就是大部分人失戀初期的常態了。照著鏡子不禁想哭,明明痛苦喝著酒但還是傻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