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蜀文明數字展場直擊:萬物有靈 靈在文物

2021-01-09 騰訊網

川報觀察記者 肖姍姍

在四川古蜀文明數字展上,三星堆和金沙遺址的大量出土文物驚豔全場。相比大熊貓的可愛,這些自帶神秘色彩的珍貴文物,更令觀眾好奇,他們認為,「萬物有靈」,在它們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那麼,現場關注的焦點有哪些呢?

太陽神鳥金飾

這是商周時期的金器,它的圖案似一幅現代剪紙作品,線條簡練流暢,極富韻律,充滿強烈的動感,富有極強的象徵意義和極大的想像空間,該器生動的再現了遠古人類"金烏負日"的神話傳說故事,四隻神鳥圍繞著旋轉的太陽飛翔,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生生不息,體現了遠古人類對太陽及鳥的強烈崇拜,表達了古蜀人對生命和運動的謳歌。

大金面具

這是目前中國商周時期保存最為完整,體量最大的一件金面具。2007年2月出土於成都金沙遺址。它是用黃金製作的人像面具,與三星堆遺址中出土的青銅人頭像、青銅人面具在造型風格上基本一致,都有著三角形的眼睛,寬闊的大嘴,肅穆而又莊嚴,這證明了金沙遺址與三星堆遺址有著緊密的承襲關係。值得注意的是,金面具目前在中國先秦時期僅見於古蜀文化中,是古蜀青銅文明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它從側面反映了古蜀文明不同的地域特色。

西周象首耳卷體夔紋銅罍

這件西周時期的文物,現藏於四川省博物館,因為他造型大方,鑄造精美,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堪稱四川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其造型、紋飾和鑄造技術,綜合了繪畫、雕塑、造型藝術和工藝美術於一體,帶有民族原生時代的強悍、粗獷和勃勃生機。

相關焦點

  • 「萬物有靈·四川之夜」亮相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李尚壕 攝中新網倫敦12月9日電 (李尚壕 王淵欣)以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形象為標誌的「萬物有靈·四川之夜」活動9日晚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行,此為四川文化主題活動首次在世界頂級博物館舉辦。當晚活動以「熊貓快閃」活力開場,並作四川優秀文化展覽推介,同時設有大熊貓主題圖片展區、古蜀文明數字展區及非遺精品展示區,讓東西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類文化典藏共聚一堂,攜手完成一次跨文化的文明交流與互鑑。圖為活動現場。
  • 「三星堆」空降上海 映射古蜀文明的前世今生
    三星堆,人類文明的一道謎題,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上世紀80年代中期祭祀坑文物面世以來,沉睡數千年的地下蜀史,翻開了塵封的秘密,大宗古蜀秘寶橫空出世,再現了輝煌的古蜀文明。11月21日,青銅立人、縱目面具、太陽神鳥……「三星堆」空降上海。
  • 寶山這個三星堆專題展帶你探秘古蜀文化!
    提到三星堆人們往往會聯想到「神秘」「瑰麗」青銅戴冠縱目面具、太陽神鳥金飾、青銅生命樹等文物的出土昭示著古蜀文明的燦爛光輝。近日,神秘的三星堆文化來到了上海大學,來到了寶山!11月21日上午,由上海大學和四川省文旅廳共同指導、上海大學博物館與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共同主辦,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協辦的「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不僅是上海大學與四川省文博單位在展覽方面的首度合作,也是國內高校博物館舉辦的首個三星堆專題展。
  • 「三星堆」來到了上海,古蜀「人與神」呈現上大博物館
    11月21日,「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在上海大學博物館舉辦,展覽以16件(套)文物(8件國家一級文物、2件國家一級文物、5件文物複製品、1件文物仿製品)概覽式展示長江上遊地區先秦時期古蜀文明成就的傑出代表——三星堆文明的璀璨與輝煌。如何以16件展品概括「三星堆」文明的始末,也頗具挑戰性。
  • 德陽市廣漢市:「古蜀文明高地」騰飛新時代
    「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在義大利展出。圖為大立人11複製品。  新起點新徵程,廣漢市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礎設施,敢為人先的樸實作風,努力推動「古蜀文明高地」振翅騰飛。
  • 楊絳:萬物之靈與人生實苦
    人類已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和其他動物相比,人類卓然不同了。世界各國的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所儲藏的哲學、科學、文學、政治、經濟、歷史和藝術等書籍,以及工藝品、美術品等文物,不都具體證明人是萬物之靈嗎?2.人類的智力,超越了其它動物的智力;人類本性的靈性良心,也超越了其它動物的良知良能。人類很了不起,天生萬物數人類最靈,創造了人類的文明。
  • 百萬網友線上探訪古蜀文明三星堆 國寶青銅大立人搬新家
    「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的三星堆,揭開了怎樣一個古蜀文明?隨著直播鏡頭,古老文明的神秘面紗漸次展開。雖然當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但通過雲端,一樣可以在家裡參觀博物館。據統計,全網共有106.5萬網友通過封面新聞客戶端、官方微博等平臺收看了《看國寶青銅大立人搬新家 三星堆綜合館閉館4個多月盛裝歸來》直播。
  • 有人說:人為萬物之靈,又為萬物之賊。那麼何為靈?何為賊?
    人為萬物之靈,符合中國傳統的儒家倫理;又為萬物之賊,就有些道家的辯證意味了。在地球之上,人不是最早出現的生物,不過,人是最聰明的。關於這一點,有人說是上天賜予的;有人說是進化而來;還有人說是後天養成的。無論如何,在這個世界上,人最強大。
  • 走進古蜀:古蜀王蠶從氏與嫘祖,誰才是真正的養蠶始祖?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太白詩中的蠶叢及魚鳧,是歷史上的古蜀王,經三星堆和金沙遺址考古驗證,確有其人。《蜀王本紀》載:「蜀之先王名蠶叢,後代曰柏灌,又次者曰魚鳧。」蠶叢,又稱蠶叢氏,人如其名,是蜀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蠶神,他和嫘祖一樣,都被譽為栽桑養蠶的始祖。而在中原,公認嫘祖為「先蠶娘娘」,也是我國的「絲綢之母」。
  • 人為萬物之靈還是萬物之賊呢?
    人為萬物之靈:說的是人是萬物最有智慧的,最頂端的。人為萬物之賊:說的是當人膨脹了,他的手伸向了不該的地方,就成了盜賊一般。我們人是萬物之靈,我們有思想,也有悟性。我們的本性為善,我們擁有其它物種沒有的德能,我們有判斷對於錯的能力,有惻隱之心的能力,我們有謙讓的能力,更有愛人的能力。當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隨即伴隨著我們這些,我們就開始著人的節奏。每天我們可以思考,想想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我們也可以領悟到大自然的奧秘。我們還有一個就是懂得知恩、感恩。這就是我們被稱為萬物之靈。
  • 萬物皆有靈,宇宙可能是一個或多個超級大巨人!
    「萬物皆有靈」,中國古語一語道破量子力學,根據量子理論,一切物質均由基本粒子構成,每個粒子都存在能量,這個能量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靈」。靈指的就是能量。根據量子理論,萬物皆有靈一點都沒錯,也是很科學,很嚴謹的,並不是很多人認為的迷信。
  • 萬物皆有靈,宇宙可能是一個或多個超級大巨人!
    「萬物皆有靈」,中國古語一語道破量子力學,根據量子理論,一切物質均由基本粒子構成,每個粒子都存在能量,這個能量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靈」。靈指的就是能量。根據量子理論,萬物皆有靈一點都沒錯,也是很科學,很嚴謹的,並不是很多人認為的迷信。
  • 古蜀語研究者「方言考古」出圈了
    古蜀有沒有文字?這在汪教授看來,是古蜀文明研究的關鍵問題。《蜀王本紀》說「蜀左言,無文字。」「左言」是什麼語言?在汪教授看來,這個問題不搞清楚,我們就很難證明古蜀人與華夏族有同源關係、蜀語就是華夏語(漢語的前身)而不是非漢語等問題。於是汪教授介紹,他採用內證法,從「左言」入手來破題。
  • 微觀粒子的盡頭是靈
    微觀粒子的盡頭是靈。靈有物質性與意識性。肉身是靈的物質性組合,靈魂是靈的意識性匯總。生死只是靈的聚散,身體內外皆是靈,宇宙萬物皆是靈。認知的世界是靈意識虛擬的場景,虛擬不代表不真實,只是生成的一種場景,夢境就是靈虛擬的其它場景,在夢裡一樣感覺真實,甚至以為活在那個世界。真實的世界場景是靈活躍的場景,從而產生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靈是這麼神奇奇幻玄妙,猶如神靈一般創造宇宙萬物!
  • 文明「撞臉」 在金沙遇見神秘瑪雅
    如果你對這兩個文明都有所了解,就會發現其中神秘的「撞臉」。策展人蔡經緯介紹,古蜀與瑪雅,兩個古老的文明雖遠隔重洋,但其文化面貌卻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都敬畏自然,賦予萬物超自然的力量;他們都重視祭祀,對祖先和神靈奉獻無數神聖的祭品;他們都崇拜太陽和神樹,創造出精美絕倫的造型藝術。
  • 小師父新品上市|螞蟻雖小,奇力無窮;大千世界,萬物有靈
    小師父原創設計珠寶,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微觀萬物,細品生活,用珠寶藝術表達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螞蟻力量吊牌 /設計理念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能,這種能量爆發的時候可以克服一切困難,當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合力做一件事的時候,便可以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創造奇蹟!螞蟻很小但力量很大,眾人拾柴火焰高!
  • 「萬物有靈——任戎作品展」亮相莞城美術館
    12月10日,「萬物有靈——任戎作品展」在莞城美術館展出。展覽展出了德籍華人藝術家任戎的72件水墨拓印作品,為東莞市民帶來了別具一格的藝術享受。萬物有靈,生生不息本次展覽的作品主要為任戎近年所創作,分為「創世紀」「萬物有靈」「天圓地方」和「江山」四個系列呈現。前兩個系列體現了人物、植物和動物互聯共融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只見雲朵漂浮、百花盛開、魚翔淺底、河流奔騰浪花……各種生命體自由生長,如同一幅宇宙萬物和平共處、欣欣向榮的創世圖景。
  • 「我抒我讀」投稿|萬物有靈平凡自然
    賈平凹先生的《萬物有靈》一書,通過對自然深情的抒寫,以文學的方式還原生命的純粹與本真以及對萬物生靈的思索。莊子在《齊物論》中道,「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先生著眼於自然之中的一花一葉一砂礫,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與萬物溫柔共處,用自己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現他眼中的生靈萬物,揭示自然奧妙,也從中讓我們窺探到他所體會的人生百味,真正使「萬物與我為一」。萬物有靈正是在於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