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來到了上海,古蜀「人與神」呈現上大博物館

2020-12-05 澎湃新聞

11月21日,「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在上海大學博物館舉辦,展覽以16件(套)文物(8件國家一級文物、2件國家一級文物、5件文物複製品、1件文物仿製品)概覽式展示長江上遊地區先秦時期古蜀文明成就的傑出代表——三星堆文明的璀璨與輝煌。如何以16件展品概括「三星堆」文明的始末,也頗具挑戰性。展覽開幕現場與「三星堆」考古現場的直播連線,更揭秘了考古一線的工作方式。

展覽現場「三星堆」是一個充滿謎題的名字,提起這個名字,世人腦中馬上浮現出雙手環握中空的青銅立人像,縱目大耳的面具、青銅神樹等文物,青銅立人像手握之物為何?有何作用?都是未解之謎。早在1920年代,「三星堆」就被發現,1933年,華西大學博物館葛維漢、林名均等就對「三星堆」一帶展開科學的考古調查與發掘,新中國成立後也對這一地帶進行了多次考古工作,當時稱這一帶的古遺址為中興古遺址(因遺址位於廣漢縣中興公社範圍)。

直至1986年夏,三星堆遺址兩個大型商代祭祀坑相繼被發現。這使沉睡數千年的地下蜀史,翻開了塵封的秘密,大宗古蜀秘寶橫空出世,再現了輝煌璀璨的古蜀文明,填補了中華文化演進序列中的缺環。

展覽開幕式現場連線正在四川廣漢「三星堆」考古現場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公眾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看到了考古大棚、發掘倉、實驗室,以及顯微鏡下1、2坑青銅器的研究。據他介紹,2019年在又三星堆一、二號坑周邊,又發現了6座祭祀坑,其中4號祭祀坑從10月9日開始考古,有一些新的文物出土,多學科、多平臺的發掘和研究也正在推進。

從「青銅縱目面具」到「太陽神鳥」

回到上海大學的現場,展覽以三星堆文明與古埃及、西亞、印度同時期文明的時間表開啟,從中依稀可以了解「三星堆」所處時代的世界文明的格局。展覽以公眾最為熟悉的青銅立人像文物圖片帶公眾走進「三星堆」。

三星堆文明與古埃及、西亞、印度同時期文明的時間表展覽分為「人間神國」「以玉事神」「萬物有靈」以及「文明的延續」四個單元,從青銅文化、玉文化、自然崇拜,以及以金沙遺址聯繫的角度講述「三星堆」文明。其中,「人間神國」以青銅人像講述了三星堆的信仰。以青銅鑄造神靈的偶像來進行供奉和祭祀,也是「三星堆」與中原文明的不同之處。「青銅縱目面具」(複製品)為展覽首件展品。

展覽現場「青銅縱目面具」(複製品)對於「縱目」,目前學界的解釋主要有三種:第一種觀點認為這是誇張的眼球,其與伸長的大耳表示視聽上的超能力;第二種觀點認為它是古代蜀王蠶叢的形象;第三種觀點認為這是一種人神合一的藝術再現。同時,三星堆遺址還出有數十對「眼形銅飾件」,包括菱形、勾雲形、圓泡形等多種形式,周邊均有榫孔,可以單獨懸掛,體現了對眼睛特有的尊崇。展覽中一件「菱形眼形器」也講述了「三星堆」文明對「縱目」的崇拜。

菱形眼形器三星堆最具代表性的「銅人頭像」和「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複製品)出現在展覽中。其中平頭頂「銅人頭像」,面部方頤、粗眉、立眼、蒜頭鼻、闊口、大耳,繞到文物背後,還可看到其向後披的髮辮垂於腦後。

「銅人頭像」

銅人頭像 後部可見髮辮據介紹,三星堆遺址兩個祭祀坑共出土銅人頭像50多件,它們代表著古蜀王國的群巫集團。群巫身份特殊,在祭祀儀式中往往扮演著溝通神靈的角色。另一件「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則極為珍貴,其面部貼金不僅僅說明古蜀人對黃金的崇尚,應與祭祀內容和對象有關,更顯出其身份的高貴與祀神活動的隆重。

「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館長李明斌看來,文物原件和複製品同樣具有研究價值,當文物無法外出借展時,文物複製品的展出也可以展現其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尤其作為大學博物館,除了面向公眾展出的外,其展覽更為重要的目的是教學研究,讓學生了解到博物館如何研究、博物館展覽如何策劃、展覽後續公教活動如何展開等實踐議題。

展覽中兩件青銅人像,作為原件展出,右為複製品在「人間神國」部分,還展出了「銅頂尊跪坐人像」「銅獸首冠人像」等文物,其中的人物造型都具有典型性。

展覽現場的「銅頂尊跪坐人像」「銅獸首冠人像」「以玉事神」「萬物有靈」單元從玉器和仿生性器物的角度闡述遠古的三星堆文明。據悉,三星堆遺址目前出土的玉器數以千計,此次展出玉璋、玉璧、玉戈、玉鑿等玉石器,與青銅器一樣,代表了三星堆文明的最高水平;在功能用途上,也幾乎都與祭祀活動有關。銅獸面、銅扇貝形掛飾等從自然崇拜的角度,表達了古蜀人認為,世間萬物,山川、土石及動植物等都像人類一樣具有靈性,他們賦予自然萬物思想、智慧和情感,也通過自然萬物與神靈對話。

銅扇貝形掛飾展覽最後一部分「文明的延續」以一件收藏於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太陽神鳥金飾」仿製品支撐,這件商周時期的金器於2001年出土於金沙村,目前被國家文物局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之所以以「文明的延續」為題,也揭示了三星堆與金沙的較為密切的聯繫,金沙文化在考古年代比三星堆文化晚500年左右,展覽以「太陽神鳥金飾」仿製品實物,並配以大量對比資料講述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和金沙遺址文物的繼承關係。種種跡象表明,三星堆文明突然消失後,遷徙到了以金沙為政治中心的廣闊地帶,並將原有的三星堆文明代代延續,不斷發展與革新。因此金沙文明所呈現出與三星堆文明相比同中有異。

展覽以圖片方式,比較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和金沙遺址文物的繼承關係大學博物館如何辦相比上海博物館等社會博物館,位於上海大學寶山校區的上海大學博物館相對位置較偏,疫情防控期間需要提前兩天預約,據上海大學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展覽信息一出,預約電話便被打爆。這也讓記者好奇,大學博物館近來年來的發展。

上海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劉昌勝開幕發言稱:「『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這不僅是上海大學與四川省文博單位在展覽方面的首度合作,也是國內高校博物館辦的首個三星堆專題展。」「上海大學歷來非常重視考古文博學科建設,學校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設立了考古與文博專業,近年來更是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優勢,聚焦中國古代文明、博物館與文化遺產保護、科技考古與陶瓷技術分析方向,積極開展學術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突破,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優勢。」

上海大學博物館館長李明斌坦言,「三星堆」展覽是上海大學首次舉辦具有世界級影響的文物精品展。緣何選擇「三星堆」,是因為「從長江文明的角度,四川在長江之頭,上海是長江之尾,在地理上兩者有線性的聯繫。但在3000多年前,兩地的古代文明也有聯繫。比如三星堆遺址前幾年出土了一件玉器,與浙江良渚玉器有相似之處,『三星堆』之後,成都市區的金沙遺址也出土了一件玉琮,與良渚在形制上很接近。從某種角度講在三四千年前,兩地已有文化上的交流。目前,四川省『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也正在推進。上海大學作為以城市命名的大學,溯江而上與成都平原的交流,也是文明交流互鑑的體現。」李明斌說。

展出的玉璧就展覽而言,「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是一場上海大學文博專碩實習同學全程深度參與的、致力於小體量、高品質的教學科研實習展,旨在通過辦類似精品文物專題展,來帶動文博專業的學生,讓他們知道展覽策劃、實現、管理運營的流程。除了文博專業,美術學院、材料學院都將在展廳中安排教學課程,博物館展覽服務於教學科研,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同時,也儘量輻射到周邊社區。針對近年來,大學博物館的展覽越來越奪人眼球,李明斌也認為,大學博物館向社會博物館靠攏的做法與大學本身建設並不矛盾。現在不少國內大學博物館的場地都在擴建,大學博物館如果你有足夠的藏品、管理運營團隊和對應的預算,完全可以把展覽適當做大,讓大學更多融入城市的文化之中,打破學校和社會的牆。

「海上明月輕裾隨風——江南望族與海派旗袍」上海大學博物館中,「海上明月輕裾隨風——江南望族與海派旗袍」「越風悠悠——蕭山越文化文物展」也正在展出,兩個展覽都不大卻都帶著歷史的價值,尤其是海派旗袍,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也有收藏,但上大博物館的收藏來自榮氏家族後人的捐贈,背後有其歷史和個性化的故事。目前,上海大學博物館收藏有各類藏品1萬餘件(套),展示面積5500平方米。據悉,展覽由上海大學和四川省文旅廳共同指導、上海大學博物館與三星堆博物館聯合主辦、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協辦,展期至2021年1月15日,校外人士參觀,請提前兩個工作日預約(電話:66133465)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三星堆」空降上海 映射古蜀文明的前世今生
    三星堆,人類文明的一道謎題,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上世紀80年代中期祭祀坑文物面世以來,沉睡數千年的地下蜀史,翻開了塵封的秘密,大宗古蜀秘寶橫空出世,再現了輝煌的古蜀文明。11月21日,青銅立人、縱目面具、太陽神鳥……「三星堆」空降上海。
  • 「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
    11月21日上午,由上海大學和四川省文旅廳共同指導、上海大學博物館與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共同主辦,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協辦的「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段勇副書記對出席開幕式的嘉賓們表示熱烈歡迎,他說,「上海大學博物館今年好展連連,目不暇接,繼海派旗袍展和越文化展之後,我們在這『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的美好時節,又迎來了盼望已久的三星堆文物展,這也是上海大學博物館今年的壓軸展覽。」「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今天相聚在此,只緣三星堆。」
  • 寶山這個三星堆專題展帶你探秘古蜀文化!
    提到三星堆人們往往會聯想到「神秘」「瑰麗」青銅戴冠縱目面具、太陽神鳥金飾、青銅生命樹等文物的出土昭示著古蜀文明的燦爛光輝。近日,神秘的三星堆文化來到了上海大學,來到了寶山!11月21日上午,由上海大學和四川省文旅廳共同指導、上海大學博物館與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共同主辦,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協辦的「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不僅是上海大學與四川省文博單位在展覽方面的首度合作,也是國內高校博物館舉辦的首個三星堆專題展。
  • 上海大學博物館舉辦三星堆特展
    11月21日,觀眾在上海大學博物館內參觀「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當日,「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16件(套)展品和豐富的圖文資料,展示了三星堆文明的青銅文化、玉文化、自然崇拜以及與古蜀文明又一發展高峰——金沙遺址的內在聯繫。上海大學將圍繞此次展覽舉行多場學術講座,並舉辦「考古工作坊」「美術工作坊」等社教活動。
  • 「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將在滬舉辦
    年11月21日,「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將在上海大學博物館舉辦。        本次展覽由上海大學博物館與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共同主辦,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協辦,旨在用精品文物概覽式展示長江上遊地區先秦時期古蜀文明成就的傑出代表——三星堆文明的璀璨與輝煌。
  • 古蜀文化遺址——三星堆中青銅器背後的秘密
    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的三星堆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方向的鴨子河南岸,總的分布面積有12平方千米之寬廣,而距今也有著5000至3000年的歷史。三星堆遺址有四大之「最」,分別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以及現有保存最完整的東、西、南城牆和月亮灣內城牆。
  • 【走進博物館 傳承中華文明】三星堆博物館
    博物館現設兩大展館,為本館基本陳列《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陳列》之載體:第一展館(綜合館)展示分題為「燦爛的古蜀文明」,重在展示古蜀社會物質生活,第二展館(青銅專館)展示分題為「青銅鑄就 人間神國」,旨在揭示古蜀先民的精神世界。
  • 百萬網友線上探訪古蜀文明三星堆 國寶青銅大立人搬新家
    「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的三星堆,揭開了怎樣一個古蜀文明?隨著直播鏡頭,古老文明的神秘面紗漸次展開。雖然當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但通過雲端,一樣可以在家裡參觀博物館。據統計,全網共有106.5萬網友通過封面新聞客戶端、官方微博等平臺收看了《看國寶青銅大立人搬新家 三星堆綜合館閉館4個多月盛裝歸來》直播。
  • 三星堆這三件文物上《國家寶藏》!
    12月4日發布的本季27件「國家寶藏」名單顯示,來自四川三星堆博物館的金杖、青銅縱目面具和一號青銅神樹等三件文物將在節目中與觀眾見面。這三件文物長什麼樣?為什麼是它們登上《國家寶藏》?除了三星堆文物,還有哪些文物將在本季《國家寶藏》亮相?
  • 神秘的古蜀王國丨三星堆與金沙遺址出土文物在長沙
    它們的神情與那時無異 長沙博物館本次的三星堆遺蹟特展中,具有誇張面部特徵的青銅人面無非最易引人駐足。上刁的眉目、外突的眼睛、 如翼的雙耳、直勾的鼻子、邪魅的嘴角,詭靨難忘。 各種特徵都令學者認為,這是古蜀人將人和圖騰相互轉換的表現,而他們的圖騰應當是某種鳥類。飛翔的鳥同時也是統治者與太陽神之間的中介物,王族用鳥作為自己的名稱和徽號,神職人員也時常打扮成鳥的樣子與神交往。
  • 探索失落的文明 全網網媒記者走進三星堆歷史博物館
    >  青銅面具  青銅面具  中國江西網成都訊 特派記者湯克誠報導 不管是造型、製作工藝還是藝術風格,三星堆歷史博物館的的青銅大立人、青銅面具都令人匪夷所思,三星堆銅人像的眼睛以及大面具竟然長著「凸目」,似乎有些不同於地球上的人類;三星堆遺蹟竟然發現金面罩以及金杖,似乎是西方文明的產物;三星堆的青銅大立人長著粗長的大手,卻擁有細長的身體,軀體不符合正常人的比例,是另有原因還是根本不是寫實風格的雕像;為探尋這些稀世之珍,23日,參加「跨越發展·秀美四川」全國網絡媒體採風活動的40餘名記者編輯來到了三星堆歷史博物館。
  • 誰是三星堆的「國寶頂流」?你來選!
    它帶著三星堆和一眾「國寶」走來了!親,你等的《國家寶藏》12月6日要回來了!上一季,我們的四川選手"四川博物館」在《國家寶藏》上大放光彩。這一次,誰又將代表我們四川出牌?猜到了嗎?三星伴月,現王都風採。雄踞西南,展多元中華。三千二百年,這一次,人見人愛的網紅「堆堆」——三星堆博物館,來了!
  • 德陽市廣漢市:「古蜀文明高地」騰飛新時代
    「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在義大利展出。圖為大立人11複製品。公園還融入三星堆元素,路燈、扶欄、亭臺等造型都汲取了三星堆文物的特色,讓遊客直觀地感受到古蜀文化名城的魅力。  隨著中山大道、深圳路等城市道路改造升級,以及三星堆健康綠道、鴨子河親水棧道、太極廣場等建成投用,廣漢已基本形成「丘區綠屏、平原綠網、屏網相連」的綠地新格局。
  • 三星堆和郫都古城布局都是斜向 解密古蜀成都城斜向謎底
    三星堆遺址和郫都古城遺址,為什麼與金沙遺址的斜向角度差異這麼大呢?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仁湘在2011年發表的《四正與四維:考古所見中國早期兩大方位系統——由古蜀時代的方位系統說起》一文中認為,古蜀文化中存在一個特別的方位體系,這是一個斜向方位系統,不同於中原主體的正向方位系統。  這是什麼意思呢?
  • 景點介紹——三星堆
    三星堆遺址面積達12平方公裡廣闊,是四川境內目前所知一處範圍最廣、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古蜀文化遺址。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純屬偶然,但對三星堆遺址的發掘研究卻數十年持續不斷。  1929年的一個春天,當地農民燕道誠在宅旁掏水溝時發現一坑精美的玉石器,因其濃厚的古蜀地域特色引起世人廣泛關注。
  • 探秘三星堆,從這些自帶神秘光環...
    9月5日,「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2020年度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與研究諮詢會」在廣漢舉行,這意味著,三星堆新一輪考古發掘,將開啟大幕。34年前,三星堆祭祀坑的發現,令古蜀文明一醒驚天下。時隔34年之後,隨著祭祀區考古工作的啟動,未來一個世界級的重大考古發現值得期待。有秘密的三星堆,充滿了魅力,而多年來,考古人員對未知世界的探求也從未停止。
  • 三星堆博物館展現地球北緯30度神奇之旅
    成都商報記者 曾靈 攝影記者 王天志  核心提示  鴨子河畔,三星村裡,這裡有個最大的未解之謎——此先居住在這裡的人是怎麼突然銷聲匿跡的;這裡還有個最大的遺憾——沒有留下先古的文字……這裡就是震驚世界的發現「三星堆遺址」。昨日,成都商報博物館周末直通車第13站來到著名的三星堆博物館。
  • 專家自稱破解三星堆巴蜀圖語 神秘字符是古彝文
    近日,涼山兩位彝族古文字學者胡成榮和窩底子確,經過多年實地田野考察並親自與涼山10位彝族著名畢摩(彝族人的祭司)甄別對照和解讀,兩人聲稱已破譯三星堆博物館裡陳列的神秘文字符號是古彝文「一詩」與「三書」,是四體古彝文字!
  • 三星堆緣何登陸央視《國家寶藏3》?
    繼前兩季邀請陝西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重量級博物館登陸節目以後,本季節目將目光瞄準了600年的紫禁城、930年的西安碑林、1000年的蘇州園林、1300年的布達拉宮、1700年的敦煌莫高窟、2200年的秦始皇帝陵、2500年的孔府孔廟孔林、3200年的三星堆以及3300年的殷墟。
  • 三星堆為啥不挖了?三星堆遺址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
    四年以後,華西大學博物館館長葛維漢組隊,對該地區進行考古挖掘,並將其命名為「三星堆遺址」。隨後,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相繼爆發,葛維漢等人在初步挖掘後就被迫停止了。1963年,中國考古隊再一次前往「三星堆」遺址進行考古挖掘,真正將這座龐大古老的古蜀國遺址展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