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繪畫大師,他們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用!

2020-12-04 美術研究

西方繪畫史上,繪畫材料的發展影響深遠,從早期傳統繪畫中的水性培拉繪畫到油性蛋培拉繪畫,再到現代材料繪畫的油畫,繪畫材料創新引發了西方繪畫史的不斷發展。藝術家群體的形成,給後世的研究空間已經縮小,然而西方繪畫的材料發展史和綜合繪畫材料的創新研究卻存在相對廣闊的空間,值得去不斷探究和創新。

縱觀西方文藝復興早期繪畫到歐洲20世紀初近代油畫的發展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繪畫材料的地位和性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綜合材料語言表達越來越受到重視。抓住西方傳統油畫在材料語言上的精髓,借鑑現代繪畫材料語言的長處。在此基礎上與其他繪畫材料語言相結合,以及中國傳統繪畫的材料語言,在創作過程中發展的現在精神、民族特色的材料語言特點,是油畫綜合材料面臨的挑戰,只有全面借鑑、融化、創新,才能使綜合材料與油畫之美完美結合。

一,綜合材料的發展概述

縱觀西方文藝復興早期繪畫到歐洲20世紀初近代油畫的發展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繪畫材料的地位和性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綜合材料語言表達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內外現代繪畫創作中的材料語言歸納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綜合材料語言表達在繪畫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通過肌理與質地感來凸顯繪畫個性風格。材料成為造型和色彩之外的第三種繪畫語言表達形式。二是油畫綜合材料的運用與其他繪畫材料的綜合應用成為一種趨勢。使傳統的油畫材料語言及傳統材料觀念受到極大的衝擊,但對油畫的語言表達開闢了新天地。三是有些繪畫作品不講究物質手段或者形式,而是向表現內容或主題轉化。直接通過材料特質表現出審美價值,讓材料成為作品的主人,自己說話。

抓住西方傳統油畫在材料語言上的精髓,借鑑現代繪畫材料語言的長處。在此基礎上與其他繪畫材料語言相結合,以及中國傳統繪畫的材料語言,在創作過程中發展的現在精神、民族特色的材料語言特點,是油畫綜合材料面臨的挑戰,只有全面借鑑、融化、創新,才能使綜合材料與油畫之美完美結合。

二,綜合材料基礎研究

1.有色底。有色底在油畫中,可以與色粉、媒介劑、膠、油、蠟以及輔助肌理材料綜合起來進行繪畫。有色底繪畫像一個一馬平川個的戰場,繪畫者可以調動千軍萬馬、各種輕重武器投入戰役,讓不同繪畫材料能夠短兵相接。大戰之後,新的格局和視覺效果將會映入眼帘。有色底強調單純而不簡單,豐富而不複雜。

2.肌理。全因素繪畫中肌理是最基本的語言。肌理存在於大自然和人的日常生活中,自然界的草、木、巖石、外出寫生時看到的一面土牆、海邊的一片沙灘等都存在著肌理美。日常生活中的一塊生鏽的鐵皮、一塊木板、一雙長了繭的手、一張布滿皺紋的臉等都有肌理。可以利用刀具、紙上藝術、有色底等多種材料來展現肌理的材質美。

3.拼貼與構成。"拼貼突破了西方文藝復興以來焦點透視的法則,把繪畫的空間認識推向多維認識體系"是我們對物體多視角、多方面的認識,拼貼的意識與電影裡的蒙太奇理論相契合,對現代主義運動及繪畫藝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拼貼意識與各種材料相結合,呈現出一個炫彩的視覺世界。

4.拓印與轉換。拓印是印刷術的一種,"就是把石碑或者器物上的文字或圖畫印在紙上"[7]。也可以用紙緊縛在物體表面,將其紋理結構在紙上。主要媒介材料是宣紙和水墨,隨著綜合材料的廣泛應用,也出現了色粉、丙烯、蠟、噴漆等體。作者在畢業創作作品中用到了拓印的方法,期間用到了水墨、噴漆等。#油畫#

三,綜合材料運用與畫面美感

1.忌"以厚為美"。油畫創作中,提到肌理,很多創作者會想到厚重。這也是油畫可重複上色的特性所影響。畫面肌理美感講求視覺質量上的"美",而不是觸覺重量上的"厚"。

2.忌"因材料而材料"。油畫中綜合材料的介入,是為了豐富視覺效果,達到個性語言淋漓盡致的表達。有些創作者為材料而材料。過分誇大了材料在油畫中的作用,過於注意綜合材料應用的形式化,而忽略了繪畫本身由裡而外洋溢出來的畫面美感。

四,綜合材料與油畫之美的意義

1.油畫本身發展的意義。油畫的發展是個相當漫長的過程,油畫的發展只有不斷注入新元素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為更多的人創造審美體驗。而綜合材料的應用作為油畫的新元素進入油畫發展的軌道,使油畫的畫面美感通過個性語言的表達錦上添花,步步高升。

2.時代意義。隨著世界多元化趨勢的發展,油畫創作也應順應多元化而呈現出多樣性。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攝影技術的出現,都對油畫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而綜合材料的應用為油畫的發展開闢了一片新天地。

五,結論

綜合材料繪畫是西方創作大師們對繪畫材料的個性語言表達,對西方材料油畫的發展創造了一片新天地。許許多多的學者在研究西方繪畫,從淵源到歷史發展,各種風格流派的形成,藝術家群體的形成,給後世的研究空間已經縮小,然而西方繪畫的材料發展史和綜合繪畫材料的創新研究卻存在相對廣闊的空間,值得去不斷探究和創新。

按照繪畫的材料劃分西方美術史的話,可以把美術史劃分為坦培拉時期,古典油畫時期,架上繪畫經過不斷的創新完善,進入多元的綜合材料繪畫時代。綜合材料在油畫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繪畫單一材料的運用。使油畫發展打破規則,自由健康發展,通過自由的個性表達語言,注入了油畫材料技法的新元素,為油畫發展開闢了新道路。通過各種材料的相互融合,使創作者的個性繪畫風格和個性語言表達內容呈現在畫面之中,使欣賞者得到了更高層次畫面美感的藝術體驗。

參考文獻:

[1]《油畫教學·材料藝術工作室(上)》,張元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2]《油畫教學·材料藝術工作室(下)》(張元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10月)

[3]《油畫材料與技法》(姚爾暢編著,安徽美術出版社,2007年8月)

[4]《歐洲繪畫大師技法和材料》(德國,馬克思·多奈爾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

[5]《繪畫材料研究》(龐濤,中國華僑出版社,1995年)

相關焦點

  • 王詩齡繪畫太厲害,用英文講解繪畫過程,專業程度不輸繪畫大師
    每一個人對於繪畫的理解其實各有不同,很多人喜歡繪畫是因為看到了別人的繪畫作品非常的漂亮,而且從視覺上來講也是一種享受,所以他們喜歡繪畫作品。但有一些人是從骨子裡喜歡繪畫,他們則是享受那一種繪畫的過程,從無到有,從單一到豐富色彩變化的一個過程。
  • 楊中華:尋找適合自己的繪畫語言
    20多位學生圍著楊中華,認真地看他示範作畫。從事美術教育多年,楊中華最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學相長,在教學生的同時,他在繪畫創作上也不斷前行。未來,他想在繪畫語言方面做一些探索,把油畫用色彩造型的特質與中國傳統文化審美的筆墨意境融合起來,尋找更適合自己的繪畫表達方式。 科班出身從事美術教學近30年 在繪畫上,楊中華走的是科班與學術之路。
  • 我見過最無賴的人:用聖人標準要求別人,用流氓標準要求自己!
    作家柏楊曾說:「這世界上忘了自己是誰的人觸目皆是,所以,醜劇,鬧劇,悲劇才一出又一出地上演。」今天,我又一次對人性有了新的認識。當你懷著敬畏之心,去用鏡頭記錄歷史,正視一個民族的災難,有可能會遇到什麼?導演郭柯用親身經歷告訴你,你可能會被討錢。
  • 徐小虎:草間彌生不能用繪畫藝術家形容,好繪畫是要動你靈魂一寸
    但在真正的藝術家眼裡,繪畫藝術如何得到體現,如何用自己繪畫的一套來形容它,這一個問題其實陳丹青老師和徐小虎老師都有提到過,甚至在媒體平臺上面都曾公開解釋過。下面我們一起來從繪畫的角度聽聽這一些藝術大師是如何講藝術的。
  • 一個人有沒有見過世面,從他的這幾種表現就可以看出來,很管用!
    無論你去多少地方,無論使用多少昂貴的物品,文化質量都無法提高,它們都是井底的青蛙。事實上,一個人有沒有見過世面,從他的這幾種表現就可以看出來,很管用!所以後來,陳道明的大部分生活不是去社交或外出娛樂,而是呆在家裡,彈鋼琴和繪畫,他的內心就像水一樣。你看,那些真正認識世界的人知道如何放棄。一個人在世界上看到了更多的東西,他的視野開闊了,格局也擴大了,他的欲望自然會減少。
  • 用心理學去研究一個人,可取嗎?
    很多人喜歡用書本上學到的一些知識,用心理學去給別人畫像,那麼我們接下來談談用心理學的標準去評判別人到底可不可取?心理學是一個很大的系統,從出生家庭,生長環境,到一個人成年後的種種境遇,他都是我們研究一個人,研究一種行為背後的依據。
  • 孩子眼睛看不清楚就是近視?
    經常有家長誤以為孩子眼睛看不清楚就是近視,帶孩子到眼科門診檢查時才發現原來是弱視!雖然都是視力問題,但是弱視和近視存在本質性差異。一般來說,近視患者佩戴矯正眼鏡後就能看得清楚,而弱視患者即使戴上眼鏡,也無法達到同齡人的正常視力水平。
  • 「最美應用」 SketchAR :用 AR 技術輔助繪畫
    沒錯,SketchAR 的有趣之處就是通過 AR 技術來幫助你去繪畫,讓你從一個繪畫小白變成繪畫大師。多種模版 滿足你的繪畫需求SketchAR 簡潔的應用界面,減少用戶學習的成本。打開 APP 後,我們能看到許多的圖案,它涵蓋了動物,人物,靜物,機器人等多種類型,不同難度的繪畫模版。我們可以從中選擇一個難度適中的模版進行學習。
  • 所謂"雙瞳孔",看的東西有什麼不同?難道會看到不可思議的東西?
    我們的眼睛是人體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因為我們想要最初了解一個事物的話,最先使用的就是眼睛的視力了。沒有看這個能力,那麼很多工作都是無法實現的。一般人的眼睛都是一隻裡有一個瞳孔了,但是你一定聽說過雙瞳孔的存在了。因為雙瞳孔不管從書中還是影視作品裡,都是有一定的介紹。相對於大部分的普通人來說,其實他們對雙瞳孔的人,也是非常好奇的,會奇怪:雙瞳孔看到的東西有什麼不一樣的嗎?
  • 把牛畫成「烏龜」,齊白石的繪畫水平,到底如何?
    因此,傳統繪畫是不能用現實的眼光去審視和欣賞,因為一旦去窮究其合理性,必然就是錯漏百出不堪推敲。所以,有崇尚寫實理念的人就批評說,齊白石所謂的「似與不似」其實就是為自己的敗筆找一個掩飾的理由,因為一旦有畫得不好的作品,就可以用這句「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來堵眾人之口。
  • 呂佩爾茨:新媒體讓藝術瀕臨死亡,我用繪畫來拯救它
    呂佩爾茨說,「先鋒藝術家如杜尚、博伊斯、克萊因、馮塔納,試圖通過自己的創作來終結藝術,當然他們帶來了新的視角、並且玩得很開心,但也使得以前的那種『大師』消失了。美術館裡出現了各種無意義的激進、喧鬧、沒完沒了,一切都不仔細追究,甚至只為純粹娛樂。我們面對的是視覺革命的時代,幾乎影響到每個人,電腦、影視都在吵鬧、喧囂、急躁地主導著我們的審美世界。」
  • ...獎繪畫大師安野光雅全新作品,人文筆記帶你遊歷美麗新世界。
    哈佛大學校長福斯特曾說:一個人生活的廣度決定他的優秀程度,而從小開始的旅程就是拓展生活的廣度的起點。讓孩子用腳去丈量世界,用眼睛去看世界,給童年著上不同的色彩,讓他們未來的人生能夠更廣闊。2020年,因為疫情,我們無法帶著孩子一起去更遙遠地方旅行,不免有些遺憾。
  • 繪畫藝術的奇葩,不用毛筆畫畫用手指?三頭沒臉牛,卻賣2875萬?
    繪畫藝術的奇葩,不用毛筆畫畫用手指?三頭沒臉牛,卻賣2875萬?在繪畫界,總是有很多畫家都會開闢新的天地,為大家開始一個不一樣的色彩世界。在我們中國繪畫藝術的寶庫裡面,國家級的大師有很多,這些繪畫大師們,都為畫壇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有價值的作品。就像是吳昌碩,齊白石等等中國繪畫大師,他們在繪畫的藝術道路上,為我們中國後輩的畫家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指路燈。
  • SummerVapour樂隊:只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音樂
    最開始我玩音樂是和別人彈吉他,我也會自己製作,也當過樂手。2018年年底,也是在樂隊剛剛經歷了兩場演出後,我有了「創作」的想法。我比較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音樂。高帥帥:之前我也是和Licy一樣。他在休學,我也在忙著大學畢業的事情。因為那時候我也步入工作的實習崗了。那時候我還在大三,我也沒有特別多的想法,但一直想認真地做一個樂隊。
  • 名家講座| "以大觀小",看山水之法的繪畫空間
    透視的「看」法何謂透視:人眼睛通過透視畫面觀察物體,在這個透視平面中所展示的平面圖像就是視覺形態的感受特徵,並把通過透視畫面觀察物體稱為透視。因為透視現象是近大遠小,所以叫遠近透視,焦點透視與遠近透視都是西方寫實繪畫的專業術語,其核心離不開視網膜成像機制。
  • 用時間和心去看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睡前一起夜聽,ID:yuedu58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睡前一起夜聽,ID:yuedu58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在社會中摸爬滾打久了,就越發的明白了,要想認清一個人,千萬別光用眼睛去看
  • 還在用簡筆畫和填色書對孩子藝術啟蒙嗎?90%的家長都做錯了!
    而我們作為家長,保護和提高孩子這種初始的獨特想像力和創造力,就是對他們進行藝術啟蒙的核心工作。 用客觀性的描述語言,不直接灌輸,不剝奪兒童自己的觀察能力,讓一切信息經過兒童自己小小頭腦的吸收過濾後,形成自己獨立的審美,讓兒童在自己的感知世界裡天馬行空,野蠻生長。
  • 大師用腦,而不是用手去畫.真正的素描!
    一流的藝術家是用腦繪畫,而不是用手去畫畫的。梵谷的堅韌質樸有力的素描 齊白石把《芥子園畫譜》當做自己的啟蒙老師,他的回憶自述說,借來的書,用松油柴火為燈,一幅一幅的勾影。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園山水卷》的靈感,就是來自於這本古老的教科書。
  • 繪畫時用概括的眼光看人臉:鵝蛋形、四方形、圓形
    繪畫時用概括的眼光看人臉:鵝蛋形、四方形、圓形 學畫畫後看人臉:看到的都是四方形、鵝蛋頭、圓臉 學繪畫的時候,老師都說,繪畫要顧全整體觀,才可以畫好。於是跟老師學了繪畫後看人臉和人臉,看到的都是四方形,鵝蛋頭和圓臉,不知道你是哪一種呢?
  • 現代派繪畫實踐,打破了繪畫視覺,讓科學和藝術更加完整
    現代派繪畫的理論和實踐,千奇百怪、雜亂不堪。而唯獨在打破繪畫的視覺形象特徵這一點上,卻表現了很大的一致性。他們把過往和現在的一切現實主義的繪畫一律稱為「學院派」,把透視、造型和經過千自年摸索探求,作為人類的寶貴藝術經驗積累起來的所有繪畫規律統統推翻,把一切生動具體地描繪對象的作品斥為低能的「模仿」,一步一步地把繪畫變成了所謂「純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