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畢卡索先生曾說:我用盡一生來學會像孩子那樣去畫畫。
說的是,其實,在人生初始,每個小孩的身體裡都住著一個畢卡索。孩童時期的他們,視角獨特,擅長直覺,沒有成見,沒有框架束縛,擁有未經編輯的天然創造力。
而我們作為家長,保護和提高孩子這種初始的獨特想像力和創造力,就是對他們進行藝術啟蒙的核心工作。
在人生初始,每個小孩的身體裡都住著一個畢卡索。
然而現實生活中,對於兒童成長初期這種充滿直覺、靈性的藝術閃光點的可貴,很多家長意識不到,他們還常常表現出不適當的行為,比如:
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讓他們照示範圖填色;
教三四歲的孩子開始學簡筆畫,示範畫;
對孩子的畫畫作品,如果「畫得像」就給予表揚;如果畫得不像,就批評或者「指點」他應該怎樣畫得像......
輕易否定孩子的想像,比如如果孩子畫了一朵藍色的雲,家長就會立即糾正說「雲應該是白色的」;
......
可以說,生活中90%的家長,常常有意無意地重複這些行為。殊不知,成人這些固化的思維模式和看法,正是扼殺兒童想像力的天敵。
畢卡索先生說:成人不應該教兒童如何繪畫,而是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習兒童的天馬行空,敬畏兒童的想像世界。
保護兒童天然的靈感,鼓勵獨特而大膽的想像,激發他們創造出有獨特思想的藝術作品,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到以下幾點:
1.藝術發展到今天,依然沒有定義,美有千萬標準,沒有對錯和高下。
所以生活中,在與孩子的交流時,我們應儘量減少成人的主觀判斷,不以成人的喜好和標準來評判兒童的藝術眼光,不用家長的強勢剝奪了兒童審美的天賦與信心,不用成人的所謂「經驗」,限制住孩童天馬行空的世界,更不要讓兒童為了迎合和討好成年人而壓抑或否定自己的審美。
2.給兒童描述這個世界時,給他儘可能多角度中立的觀念。
用客觀性的描述語言,不直接灌輸,不剝奪兒童自己的觀察能力,讓一切信息經過兒童自己小小頭腦的吸收過濾後,形成自己獨立的審美,讓兒童在自己的感知世界裡天馬行空,野蠻生長。
不剝奪兒童的觀察能力,讓兒童在自己的感知世界裡天馬行空。
3.美學大師蔣勳說過,美是一種看不見的競爭力。
培養孩子的審美,更應該從小就開始,審美教育可持續和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首先,我們要讓孩子的眼睛經常看到美:日常生活中的美,大自然的美,圖書世界裡的美,美術展的美,博物館的美.......
4.傳授教孩子認識和掌握各種繪畫和藝術的基本要素,教孩子認知色彩,認識線條和圖形,傳授有關藝術的客觀知識,鼓勵孩子去盡情塗鴉,引導他們慢慢具備表達心中所想的能力。
6.保持孩子對繪畫和藝術創作的熱情,及時地讚揚和肯定,成就感將是孩子持續創作最好的鼓勵和動力。
7.在兒童成長初期,儘量少用簡筆畫和有模板照著塗的填色書,因為這些會嚴重局限孩子自己觀察世界和自主表達的方式。
成就感是孩子持續創作最好的鼓勵和動力。
美國教育家斯金納曾說過:「所謂教育的本質,就是當我們把所學的知識都忘掉後,還剩下的東西。」通過美的觀察,體驗,和創作,通過這些藝術啟蒙,然後孩子們「剩下」的,是想像和創造的種子,還有對生活的熱情與好奇---而這,也將是我們作為家長能留給孩子們的、受用終身的饋贈。
本文由「若一悅讀」原創,更多關於兒童閱讀、繪本推薦和兒童成長教育的文章後期陸續推出,歡迎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