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華:尋找適合自己的繪畫語言

2020-12-05 今日惠州網

臉部顏色怎麼由淺入深,頭髮的疏密怎麼表現,色彩表現如何自然……近日,記者在惠州學院見到楊中華時,他正在給大二的學生上水彩課。20多位學生圍著楊中華,認真地看他示範作畫。從事美術教育多年,楊中華最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學相長,在教學生的同時,他在繪畫創作上也不斷前行。未來,他想在繪畫語言方面做一些探索,把油畫用色彩造型的特質與中國傳統文化審美的筆墨意境融合起來,尋找更適合自己的繪畫表達方式。

科班出身從事美術教學近30年

在繪畫上,楊中華走的是科班與學術之路。作為上世紀80年代的中師生,楊中華正式與繪畫結緣,是很偶然一次美術老師開導學生的講話上,「我們老師告訴我們還有美術、音樂等術科,這也是一條新的通往大學的路。」這讓他感覺就像發現了新大陸。雖然起步比較晚,但他積極準備藝考。憑藉自己的努力,1986年,楊中華考上了湖南師範大學美術系,是當時唯一的省屬美術本科院系。在大學時期,楊中華刻苦努力,成績優異,綜合測評一直名列前茅,畢業時被推薦進入研究生學習。

在畫冊缺乏、經濟拮据的求學時代,美術學習的資源很少,但楊中華沒有放過拓展眼界、提升自己的機會。去上海、跑北京,為了能欣賞到好的作品,他經常會不辭辛苦去外地觀看展覽。楊中華告訴記者,1992年在北京有一個藏畫展,展覽的是日本一位收藏家多年珍藏的世界名畫,很多是大師的原作。為了觀看這個展覽,還是學生的他花了不少生活費買了三張門票,連續三天進去觀摩學習,這個畫展讓他非常震撼,也讓他學習到不少東西,受益匪淺。

1993年,從研究生畢業後,楊中華來到惠州學院,從事美術教學工作。因為他的到來,惠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開始成長起來。從普通的美術教師,到美術教學管理人員,最後成為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將近30年的時間,楊中華把精力放在美術教育上,發表了多篇學術研究成果,也培養了大量的美術與設計人才。

注重拓寬學生審美眼界

從事美術教育多年,在教學中,楊中華除了教學生基礎的美術知識,最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繪畫技法是必要的,但眼界更重要,只有眼界提高了,才能去分辨哪些東西是真正美好的,對學生以後的繪畫道路非常重要。」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審美觀,拓寬他們的眼界,楊中華經常帶著學生寫生觀展,增長他們的閱歷,讓他們欣賞不同的繪畫風格,形成自己的領悟,綜合運用到自己的繪畫中。

楊中華認為,藝術是個性化的表達。在日常教學中,他非常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自身的發揮。「學生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基礎不一樣,比如他們對色彩的感覺也不一樣,有些人偏冷,有些人比較熱情奔放,作為老師,我會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予以指導,讓他們充分發揮自身所長。」

「和藹耐心、性格溫柔、講課仔細。」這是楊中華的很多學生對他的評價。在近日的水彩課上,大二學生劉曉聰說,上楊老師的課很有收穫,經過他的詳細示範後,他對色彩的運用、步驟的先後、水分的控制等都有了清晰的理解。

學生林三濤告訴記者,楊老師上課時一直強調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每個人的觀察角度不同,色彩表達程度也不一樣,這讓他非常受益。

「小學美術老師要做個萬金油,在教學上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楊中華說,目前的他比較注重色彩的表達和繪畫語言的研究,也會把這些研究心得傳授給自己的學生。

創作追求不斷地變化

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楊中華一直堅持繪畫創作,他擅長把國畫的寫意和油畫的色彩融入自己的畫作中。科班出身的他,在繪畫上有著紮實的基本功,對畫作的表現力和造型能力上有著自己的特點。「作品的功力主要是在於多畫。」他畫了多年的油畫,現在因為教學的需要經常畫些水彩,在他的課堂上畫的可能比學生還多。教學相長,在教學生的過程中,他的繪畫也在不斷提高。

很多畫家都有自己的風格,讓別人一眼看到就知道是自己的作品。而楊中華在繪畫中,卻喜歡追求不斷地變化。「我的興趣比較多,作品也是取材於生活。」光影斑駁的竹叢、雙月灣海上日出的照片,生活中的小場景總會啟發他去記錄與創作。

有一次採風經過湖南永州的路上,他看到了喜歡的風景,就用畫筆快速地畫了下來,現在已經懸掛於他的工作室裡。有時候刷朋友圈,看到朋友發的照片不錯,他也會保存下來,留待以後作為繪畫素材。

在總結自己的創作時,楊中華認為,要儘可能地讓自己的畫作耐看一點,表達得含蓄一點,文雅一點。「不糾結於細節,更重要的是表達一種精神的東西。」他想在繪畫語言方面做一些探索,把油畫本身的技法語言與中國的審美趣味結合起來,這將是他以後努力的方向。

對於未來的規劃,楊中華希望探索更適合自己的繪畫表達方式,更具個人面貌與特色。「現在有時間畫畫和看書了,我想不斷地學習和提高,打算創作多個系列作品,舉辦一個代表自己水準的展覽,也算是對自己的一個總結吧!」

畫家簡介

楊中華 湖南常德人。惠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原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高校美術與設計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本科高校美術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廣東省宣傳思想戰線優秀人才。兼任惠州畫院副院長,惠州市油畫學會名譽主席。主要從事本科高校美術專業教學與當代繪畫語言研究及繪畫創作。

美術作品有:《辣椒紅了》獲第二屆全國水彩畫、粉畫展優秀獎(唯一獎項);《苗家風味》、《靜物》、《山寨漢子》分別獲湖南省美展銀獎、銅獎等;有作品參加1992、1995年中國水彩畫大展和首屆中國青年水彩畫展、廣東美協50周年美術大展等;《美術》、《美術觀察》、《世界美術》、《美苑》、《藝術百家》等專業權威刊物發表其多篇繪畫作品及學術研究成果。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宮曉磊

本版圖片由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朱金贊 攝

相關焦點

  • 繪畫語言中的相對論
    我的所有文章所涵蓋的觀點僅代表自己有限的認知,並無任何權威性。主觀上,我更願意做拋磚引玉式的討論,而不是做結論式陳訴。還望大家在閱讀時結合自己的體會去辯證的、修正的理解。另外,我的絕大多數論述都是基於水彩畫這個畫種展開的,文章在沒有特別指出時,一般默認是對水彩畫的描述。進入今天的主題:繪畫語言中的相對論。
  • 成人創意繪畫課堂
    阿谷繪畫啟蒙老師的重要性零基礎夥伴學習繪畫語言之處,沒有遇到適合的繪畫啟蒙老師,被困惑於繁多的因不同畫材創作出來的畫種:彩鉛畫,水彩畫,油畫棒畫,丙烯畫,油畫... ...因繪畫的主題而劃分的:風景畫,人物畫,動物畫,服裝畫...而網絡上常常出現的繪畫課程,大部分是創作者本身探索自己風格繪畫語言的其中一個點。零基礎入門同學獨自走進繪畫的世界,會發現繪畫學習是一個迷宮,由一代代學者編織而成。
  • 高莽:在翻譯和繪畫之間尋找人道主義
    這時我才明白:語言 是種藝術,搬上舞臺更要注意語言的文採,外國劇本不能變成中國地方戲。南方都市報:後來如何提高自己的水平?高莽:1947年,在哈爾濱中蘇友好協會工作期間,為了紀念十月革命勝利三十周年,舉行了一次蘇聯圖片展覽,參觀的人很多。從延安來的女作家草明看 過之後說我翻譯的圖片說明語言不純。
  • 鄭智化:繪畫是一種自然的語言,也是一件孤獨的事
    其實,除了音樂創作,鄭智化也熱衷繪畫。5月11~30日,他的個人畫展《溺·愛》在深圳盛世文化藝術中心展出,吸引眾多繪畫愛好者到場參觀。和他的歌曲一樣,他的「卡漫」畫作同樣充滿了對生命的思考與對社會的洞察。   「繪畫不像唱歌,它自始至終都很孤獨。」5月19日,鄭智化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繪畫是他從小做到大的事,已成為他一種自然的語言。
  • 【醫舉醫動】想了解自己嗎?繪畫心理治療帶你走進自己
    【醫舉醫動】想了解自己嗎?繪畫心理治療帶你走進自己 2021-01-11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書法與繪畫語言:黃賓虹的作品中,以書如畫,是何意思?
    這兩句話充分說明繪畫中的筆法線條是源白於書法的筆法的,兩者的用筆方法是相通的。在很多場合,不僅是在書論上他都強調書法筆法對畫家作畫的重要性。黃賓虹繪畫作品中的線條有「密實而凝重」的特徵,通過對作品的觀察,不僅是粗狂的筆觸堅韌有力,在很細微的筆觸上,也不失像「鐵劃銀勾」這樣的筆觸,不是可以輕易撼動的感覺。
  • 所謂繪畫大師,他們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用!
    縱觀西方文藝復興早期繪畫到歐洲20世紀初近代油畫的發展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繪畫材料的地位和性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綜合材料語言表達越來越受到重視。抓住西方傳統油畫在材料語言上的精髓,借鑑現代繪畫材料語言的長處。
  • 什麼是少兒美術語言?
    隨著孩子的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思維方式從感性的逐漸發展至偏理性,在繪畫表現上也會有更高要求。從自發或感性的表現,發展性為理性,有意識的表現。這個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圖式期(5-7歲)向寫實期(9-13歲)發展的過程,但很多孩子或者是成人的繪畫能力會停留在圖式期,這就是常說的「轉型期之痛」這也就是總有家長說為什麼後來大多數孩子不再喜歡畫畫的原因———孩子在圖式期時沒有受到正確的引導。照席勒的觀點,隨意塗抹只是種感性衝動,只有按規則,才是理性衝動。那什麼是美術語言呢?
  • 人物| 忻東旺:我希望自己的繪畫具有人類審美的教養
    「我希望我的繪畫具有人文關懷的精神,我希望我的繪畫具有民族的氣質,我希望我的繪畫具有當代文化的深度,我希望我的繪畫具有人類審美的教養。」——忻東旺賈方舟談到,忻東旺把注意力轉移到如何表達的問題上來,從古代寺廟塑像的造型中體會意象的造型手法,並轉化成寫實油畫的獨特語言,以「筆意」取代「筆觸」,創造出具有本土特徵的中國風格。2012年,忻東旺在自己的工作室上寫生了一幅名為《隊伍》的壁畫,這是他第一次用丙烯在牆上畫,由此他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油畫中國語言和方式。
  • 亨利·盧梭的繪畫在西方現代藝術史具有怎樣的意義?
    亨利·盧梭在20世紀的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地位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人們面對他的繪畫作品只是限於「天真」、「稚拙」的理解。但是不斷尋找藝術生存之路的藝術家們無論如何不能相信一個晚年開始作畫,從未進過任何專業藝術學校,完全屬於自學成才的人,以天真的風格掀開了藝術史嶄新的一頁——現代藝術篇章。
  • 美術研究|論「無意識」在繪畫創作中的循變!
    就繪畫而言,第二個因素對於創作力的影響更大更深遠,這裡指的繪畫中的「集體無意識」主要是人的觀念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後,以某一種藝術語言作為唯一的藝術手段。自現代社會以來,人們對繪畫的理解主要是沿著傳統寫實的理念行進著。按照偉大的藝術家創作出來的作品技術為自己的繪畫規律,不自主地在潛意識裡形成了一個模仿式的實踐方式,以此來建立個人的藝術觀念和審美價值。
  • 繪畫材質的表現與作用,物理特性以顏料、媒介劑、基底材料等為例
    張元的《油畫教學·材料藝術工作室(上、下)》,本書雖然也對介紹了繪畫材料的基礎知識進行介紹,但又從新的角度出發解讀繪畫本體的演變規律及與之相對應的語言關係,提出了繪畫色彩語言、材料語言等一系列探索性的研究專題。特別是書中對材料語言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義。國外對繪畫材質的研究主要有瑪格麗特·克魯格的《西方繪畫材料技法手冊》。
  • 美術研究|論繪畫創作的基礎,材質與藝術觀念互相促進的作用!
    因此,作為藝術創作的基礎的繪畫材料,不僅直接影響了各個畫種的美學特徵及其之間的區分,而且也影響著藝術家的思維方式與表現技法。可以說繪畫材料是藝術家表現其思想和情感的媒介。如果一個藝術家不能對顏料、媒介劑、基底材料的性能和特點很好的掌握,就不能準確地把自己所有的構思與情感轉化到繪畫作品中,也就無法完成最後的創作。
  • 4歲寶寶的自由繪畫作品,能當藝術品掛牆上,繪畫啟蒙有什麼好處
    繪畫是每個寶寶都很喜歡的「打發時間」的方式,繪畫的時候,構圖和色彩之間的碰撞,能讓寶寶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大腦的發育。沒學過畫畫,作品卻能驚豔到眾人網上有一個叫瞳瞳的四歲小姑娘,雖然沒系統的上過繪畫課,但是瞳瞳的繪畫作品卻很有藝術感。比如這幅畫從草稿到上色,全是寶貝獨立完成的。
  • 丁乙 繪畫性的叛變和皈依 | 別克2017魅力人物
    圖 / Alex在繪畫中尋找否定的語法中國抽象藝術自民國起,道路漫長而風物並不明朗,「我也一直在找線索,有表現主義,有野獸派,有立體派,但是就是沒有真正的抽象。」趙無極受宋代繪畫影響很深,他的抽象傾向於擬態風景,實際上還是在畫山水。為了向純粹理性的抽象靠攏,丁乙想要尋找到一種更為陌生的語言,「要讓繪畫不像繪畫,就是為了避免百年來的現代主義已經建立了的經典。」早期丁乙從設計中找連接點,他用工具作畫,讓畫面顯得冷漠、疏離。
  • 繪畫美麗的洋紫荊花
    無香作品效果圖今天,我們畫的是非常美麗的洋紫荊花,繪畫過程非常的簡單有趣。繪畫工具:鉛筆、畫紙、毛筆、水彩顏料、調色盤、清水、餐巾紙01打底稿圖用鉛筆在畫紙上勾勒出洋紫荊的大致雛形。繪畫中,沒有固定的繪畫步驟,也沒有捷徑可行,只有靠自己勤於觀察,多動手練習,在繪畫中慢慢的摸索前行,尋找屬於自己的繪畫技巧,畫得多了就會熟能生巧了,巧於生精,精於生妙了,我們都在為將來能遇到更美好的自己負重前行,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實現。讓我們一起加油努力地學習下去吧,你永遠也不知道:其實,你努力的樣子,真的很美!
  • 線條在繪畫中的表現力
    一、線條在造型基礎教學中的誤區在傳統造型基礎教學中,我們把素描和速寫進行了區分,廣義上的素描,指一切單色的繪畫,而這其中就包括速寫。狹義上的素描,主要指繪畫時間較長、表現客觀物象的光影效果、透視、虛實和結構且畫面相對深入而完整的單色繪畫。它訓練人的細緻的觀察力、表現力,對畫面層次、前後、空間、透視、結構、塊面、虛實等都有很精準的要求。
  • 美術研究|關於繪畫的一次哲學旅程
    比如,被老師給出差評的那幅畫,可能會被剝奪繪畫的資格或身份,被說成不像畫或者不是畫。我們可以從美學、史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等角度,來回答這裡的問題。但是,繪畫是什麼?是一個不同的問題。它既不涉及繪畫的定義,也不涉及繪畫的評價,而是涉及繪畫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屬於繪畫本體論,只適合做哲學探討。[ 本章對繪畫進行理論梳理,參考了洛佩斯的框架。見Dominic M.
  • 《尋找未知的自己》第五季
    「尋找5」熱依扎用「較勁」邁出果敢人生,魏坤琳用科學解讀初心本質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10月31日,「尋找未知的自己」第五季來到了十三朝古都西安,在深秋之際,走進了開闢中國IT學科先河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論油畫創作藝術風格的形成,繪畫材質在油畫創作中的應用!
    所以說,從藝術語言到藝術形式都凝聚著藝術家獨特的情感。就如人的長相一樣,與他人之間是有可能貌似的,但在所有細節的總和上是不能相同的,這是屬於個人特有的。如果藝術家的繪畫作品沒有辨識度,說明你自己沒有建立自己獨立的觀念與繪畫語言。繪畫是通過畫面表達和溝通的。對於任何一個藝術形式來說,技法與材料的運用直接關係到藝術家的表達準確或是完善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