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部顏色怎麼由淺入深,頭髮的疏密怎麼表現,色彩表現如何自然……近日,記者在惠州學院見到楊中華時,他正在給大二的學生上水彩課。20多位學生圍著楊中華,認真地看他示範作畫。從事美術教育多年,楊中華最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學相長,在教學生的同時,他在繪畫創作上也不斷前行。未來,他想在繪畫語言方面做一些探索,把油畫用色彩造型的特質與中國傳統文化審美的筆墨意境融合起來,尋找更適合自己的繪畫表達方式。
科班出身從事美術教學近30年
在繪畫上,楊中華走的是科班與學術之路。作為上世紀80年代的中師生,楊中華正式與繪畫結緣,是很偶然一次美術老師開導學生的講話上,「我們老師告訴我們還有美術、音樂等術科,這也是一條新的通往大學的路。」這讓他感覺就像發現了新大陸。雖然起步比較晚,但他積極準備藝考。憑藉自己的努力,1986年,楊中華考上了湖南師範大學美術系,是當時唯一的省屬美術本科院系。在大學時期,楊中華刻苦努力,成績優異,綜合測評一直名列前茅,畢業時被推薦進入研究生學習。
在畫冊缺乏、經濟拮据的求學時代,美術學習的資源很少,但楊中華沒有放過拓展眼界、提升自己的機會。去上海、跑北京,為了能欣賞到好的作品,他經常會不辭辛苦去外地觀看展覽。楊中華告訴記者,1992年在北京有一個藏畫展,展覽的是日本一位收藏家多年珍藏的世界名畫,很多是大師的原作。為了觀看這個展覽,還是學生的他花了不少生活費買了三張門票,連續三天進去觀摩學習,這個畫展讓他非常震撼,也讓他學習到不少東西,受益匪淺。
1993年,從研究生畢業後,楊中華來到惠州學院,從事美術教學工作。因為他的到來,惠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開始成長起來。從普通的美術教師,到美術教學管理人員,最後成為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將近30年的時間,楊中華把精力放在美術教育上,發表了多篇學術研究成果,也培養了大量的美術與設計人才。
注重拓寬學生審美眼界
從事美術教育多年,在教學中,楊中華除了教學生基礎的美術知識,最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繪畫技法是必要的,但眼界更重要,只有眼界提高了,才能去分辨哪些東西是真正美好的,對學生以後的繪畫道路非常重要。」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審美觀,拓寬他們的眼界,楊中華經常帶著學生寫生觀展,增長他們的閱歷,讓他們欣賞不同的繪畫風格,形成自己的領悟,綜合運用到自己的繪畫中。
楊中華認為,藝術是個性化的表達。在日常教學中,他非常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自身的發揮。「學生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基礎不一樣,比如他們對色彩的感覺也不一樣,有些人偏冷,有些人比較熱情奔放,作為老師,我會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予以指導,讓他們充分發揮自身所長。」
「和藹耐心、性格溫柔、講課仔細。」這是楊中華的很多學生對他的評價。在近日的水彩課上,大二學生劉曉聰說,上楊老師的課很有收穫,經過他的詳細示範後,他對色彩的運用、步驟的先後、水分的控制等都有了清晰的理解。
學生林三濤告訴記者,楊老師上課時一直強調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每個人的觀察角度不同,色彩表達程度也不一樣,這讓他非常受益。
「小學美術老師要做個萬金油,在教學上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楊中華說,目前的他比較注重色彩的表達和繪畫語言的研究,也會把這些研究心得傳授給自己的學生。
創作追求不斷地變化
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楊中華一直堅持繪畫創作,他擅長把國畫的寫意和油畫的色彩融入自己的畫作中。科班出身的他,在繪畫上有著紮實的基本功,對畫作的表現力和造型能力上有著自己的特點。「作品的功力主要是在於多畫。」他畫了多年的油畫,現在因為教學的需要經常畫些水彩,在他的課堂上畫的可能比學生還多。教學相長,在教學生的過程中,他的繪畫也在不斷提高。
很多畫家都有自己的風格,讓別人一眼看到就知道是自己的作品。而楊中華在繪畫中,卻喜歡追求不斷地變化。「我的興趣比較多,作品也是取材於生活。」光影斑駁的竹叢、雙月灣海上日出的照片,生活中的小場景總會啟發他去記錄與創作。
有一次採風經過湖南永州的路上,他看到了喜歡的風景,就用畫筆快速地畫了下來,現在已經懸掛於他的工作室裡。有時候刷朋友圈,看到朋友發的照片不錯,他也會保存下來,留待以後作為繪畫素材。
在總結自己的創作時,楊中華認為,要儘可能地讓自己的畫作耐看一點,表達得含蓄一點,文雅一點。「不糾結於細節,更重要的是表達一種精神的東西。」他想在繪畫語言方面做一些探索,把油畫本身的技法語言與中國的審美趣味結合起來,這將是他以後努力的方向。
對於未來的規劃,楊中華希望探索更適合自己的繪畫表達方式,更具個人面貌與特色。「現在有時間畫畫和看書了,我想不斷地學習和提高,打算創作多個系列作品,舉辦一個代表自己水準的展覽,也算是對自己的一個總結吧!」
畫家簡介
楊中華 湖南常德人。惠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原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高校美術與設計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本科高校美術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廣東省宣傳思想戰線優秀人才。兼任惠州畫院副院長,惠州市油畫學會名譽主席。主要從事本科高校美術專業教學與當代繪畫語言研究及繪畫創作。
美術作品有:《辣椒紅了》獲第二屆全國水彩畫、粉畫展優秀獎(唯一獎項);《苗家風味》、《靜物》、《山寨漢子》分別獲湖南省美展銀獎、銅獎等;有作品參加1992、1995年中國水彩畫大展和首屆中國青年水彩畫展、廣東美協50周年美術大展等;《美術》、《美術觀察》、《世界美術》、《美苑》、《藝術百家》等專業權威刊物發表其多篇繪畫作品及學術研究成果。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宮曉磊
本版圖片由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朱金贊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