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油畫創作藝術風格的形成,繪畫材質在油畫創作中的應用!

2020-12-06 美術研究

一,促進個人藝術風格的形成

我們知道風格是指語言表達的手法或方式,藉助藝術作品中構圖、色彩、肌理等形式呈現出來。藝術風格是藝術家通過長期不斷的實踐在創作中形成的區別於其他藝術家的獨特的創作個性和藝術特色。它包含很多方面,不只是藝術作品成呈現出來的整體的樣式,還應包含隱藏在作品之後的藝術家獨特的生活經歷、思想情感、藝術手法等等,它是一個綜合的結果,是一個藝術家有意識的追求和繪畫個性成熟的表現。

藝術風格滲透於藝術創作的各個環節,是使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有機統一的一種核心力量。風格,不僅能夠對個體之間的藝術作品區分,而且也能夠在比較的層面上把作品之間的差異區分開來。因此,風格成為區分和辨別不同藝術、不同藝術家、不同時期甚至不同國別的藝術的某種有效手段。風格可以有效地描述和把握某個藝術家創作生涯中的某種相對穩定的特徵或相對變動的特徵。比如說畢卡索的兩個重要風格時期:藍色時期和玫瑰紅時期,就是其生活狀況與情感轉變的體現。#文化#

藝術家作為藝術創作的主體,必然會在作品中留下藝術家的個人印記與個人符號,也就是創作個性。一幅作品的主題、內容到語言方式的選擇,到最終使用有限的藝術語言創作出「言有盡而意無窮」的作品,這些最終留在畫布上供世人欣賞的作品是藝術家個人選擇的結果。比如作品中的線條、造型、色彩等都包含了藝術家的個性的,從中可以感受到藝術家的審美追求。同樣是運用繪畫元素中的色彩進行創作,而且色彩就其本身而言並不具有風格特徵。

梵谷和高更都喜歡使用黃色。梵谷多使用檸檬黃,畫面充滿激情,寄託出對生命的熱愛。高更的多為土黃,充滿原始神秘感,是畫家內心世界的反映。原因何在?因為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運用色彩,是為了獲得某種再現的形式和表現的目的。所以說,從藝術語言到藝術形式都凝聚著藝術家獨特的情感。就如人的長相一樣,與他人之間是有可能貌似的,但在所有細節的總和上是不能相同的,這是屬於個人特有的。如果藝術家的繪畫作品沒有辨識度,說明你自己沒有建立自己獨立的觀念與繪畫語言。

繪畫是通過畫面表達和溝通的。對於任何一個藝術形式來說,技法與材料的運用直接關係到藝術家的表達準確或是完善與否。藝術風格的形成與與個人技法緊密相聯。當我們通過繪畫材質的重新構建引起技法和觀念改變並通過不斷的實踐使其成熟後,藝術家就創作出獨具個人特色的作品,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還需強調一下的是,改變了一兩張不同於以前的繪畫作品,我們不能認為這是自己的藝術風格了,這是需要藝術家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成熟的。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我們才能認識和了解材料的特性,才能切實的理解材料的質感與肌理,才能有把握的運用到創作中,並結合作品的思想與內容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藝術風格是一種獨創,也就是說藝術風格是否成熟我們不僅要考量作品的深度,還要與原有的已經形成的傳統風格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和獨創性來考量。英國大詩人雪萊在他的一篇長詩的序言中說:「凡是他人獨創性的語言風格或詩歌手法,我一概避免模仿,因為我認為,我自己的作品縱使一文不值,畢竟是我自己的作品。」[1]馬蒂斯則說:「對於藝術家沒有比畫一朵玫瑰更困難,因為他必須忘掉他以前畫過的一切玫瑰,才是創造。」[2]

從審美角度,任何藝術都應該是獨特的,每一件作品也應該是新穎的,既不雷同他人,也不重複自己。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反對模仿。在我們的身邊也有這樣模仿和因陳蹈舊的現象,以及刻意追求風格化的例子,這些都是藝術創作的大忌。這些例子都顯示了風格對藝術家的重要性與局限性。繪畫材質的重新構建對藝術家風格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不能一勞永逸,要在這樣的基礎上不斷創造,發現更多面的自己和藝術。

二,繪畫材質的重新構建在本人油畫創作中的應用

本人的油畫創作在學習多年的油畫之後陷入了困境,不管是在題材內容還是表現形式方面。在收集論文資料的過程中,對當今油畫家的繪畫材質的探索創作出語言豐富、風格鮮明的繪畫作品所吸引,啟發了我的創作靈感。於是,就開始了筆者的實踐與探索之路。

最初階段的實踐是從畫布的基底製作上入手的。在底料中加入膠或膏做出凹凸不平、多變的肌理,然後在上面使用油畫顏料進行創作。如作品《鳶戀》,是在以石膏粉為材料並使用畫筆製作出不規則的筆觸的基底上創作。筆觸主要集中在土壤的部分,鳶尾花莖與花瓣採用直接表現的手法體現鳶尾花的靈動,使花富有活力。土壤的厚重肌理與花的輕盈形成對比使作品富有變化又怡神。但這樣的實踐還是停留在單純的材料使用上,情感的表達還是不夠成熟的。

真正主動的去探尋將兩者結合是從作品《絲瓜》的創作開始的。題材是非常普通的,就是在農家院裡大家經常看到的絲瓜。在造型上,將葉子和架杆的形體簡化,以塊面的形式組合。在用色上,直接使用油畫顏料調色的方法平塗畫布上。這幅作品主要的探索是在背景和絲瓜的表現上,背景採取的是類似傳統繪畫那樣多次暈染的方法,使用的仍是平時的松節油,但是增加松節油在調製顏料時佔的比重,一遍遍往上暈染,可以透出畫布的紋理,使背景富有透氣感。

絲瓜的塑造採用豬鬃毛的小號平頭筆,因為鬃毛的毛質硬,可以在畫面留下筆觸肌理。將鬃毛筆再加上量多的松節油按著絲瓜自身生長的紋理運行畫筆,既可以使顏料留下透明肌理,又可以清晰看到筆觸與筆觸之間的銜接紋理。本人在創作過程中將精神性的情感蘊含其中,表達遠在他鄉的人兒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這幅作品不管是在作品的形式上,還是材料的運用方面的實驗性探索給本人帶來的不同以往的體驗,給了本人創作上的啟發,對於後來的人物畫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正好此時因為藝術採風的需要,有機會到塔什庫爾幹實地考察。之前也有創作過有關塔吉克族的一些作品,但都是通過別人拍回來的照片進行繪製,對於這個民族的文化、生活不是很了解,缺乏自己的情感於其中。在創作時,只是運用油畫材料並沿用之前塑造塊面、寫實的表現形式進行繪畫,沒有很大的突破。直到自己經過一路上的千辛萬苦終於到達塔什庫爾幹之後,被深深的震撼到了。壯觀的自然風景使人的心情瞬間豁達,同時對生活在那裡的塔吉克族人民產生了敬仰之情,在當下就使我產生了創作的欲望。但因為條件的不允許,所以無法實地寫生,只能通過照相機記錄下自然風景、人們的衣著、生活方式、生活用品和居民建築等等,希望在回來創作時能夠儘量的還原他們的生活。

採風回來之後就迫不及待的開始整理自己拍攝的照片,思索如何進行藝術創作。先是從風景畫開始,但是經過一些作品的實驗後,遇到了困難。自己的繪製方式無法體現出塔什庫爾幹風景的雄偉氣勢,畫面總是不透氣,給人毫無生氣的感覺。因為無法找到合適的方式,也沒有靈感,所以就暫時放棄了風景前對油有過一定的實踐,所以就考慮是否可以繼續沿用在人物題材的創作中。同時思考是否加入其他的繪畫材質,以滿足表現的思想情感。在這樣內在需求的驅動力的影響下,自己開始了創作歷程,創作了一個系列的作品。《歲月輕語》《暖風拂過》《暮光》三幅作品是這一系列作品最初階段實踐的成果,雖然不夠成熟但是為下面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歲月輕語》(圖 14)描繪的是在當時給我留下深刻的一位老人。作品在構圖上沒有太大的創造,主要是在色彩的處理上,弱化冷暖色的對比,主要色調是暖色系,以貼切人物的精神狀態。這幅畫給自己帶來的價值主要是從以前機械化的描繪拍下來的照片,轉變為主動為了畫面的需要改變人物原有的色彩。《暮光》與身體的刻畫筆觸形成對比。這樣用油方式的嘗試,在接下來的實踐中開始進一步的探索與實驗。

《高原·等待》描繪的是節日裡賽馬過後人們集中在一起等待結果的場景。畫面中主要人物是男青年與老年人。年輕人大都集中在前面,眼睛都是迫切的盯著畫面外在統計結果的人們,表情都非常的嚴肅和緊張。老年人則是在後面愜意的站著,有說有笑聊天,仿佛看著這些年輕人就像看到年輕時候的自己一樣也是這樣關心比賽結果。通過兩者精神狀態的對比顯示出畫面對比的氛圍。在色彩方面,之前的實踐形成的色彩認識正好適合表現這一系列作品的情感,所以主動弱化對比,幾乎是在土紅色調中探究,再加上黑白灰的出現,起到協調與變化作用。地面的土紅和天空的夕陽之間呼應,中間的淺黃色調起到分離和對比的作用,使畫面前後可以區別。

此幅作品最重要的地方是在材料技法上的改變。在人物的的衣服和地面的處理上,採取油的潑灑技法,最關鍵的是加入水的使用。油和水是不相溶,兩者遇到一起會分離,油依然是油,水依然是水。這個特點為此幅作品畫面的豐富表現力提供了基礎。因為色調的弱化,使得作品中人物趨向平面化。地面和天空是大面積的平面,如果再加上人物也是平面,畫面就是沒有中心突出點,缺乏表現力。所以油與水的結合使用就在此時被想到了。對於使用的方法,本人在使用時還沒有想好,所以很多都是偶然性的結果,適合畫面效果的就保留,其他的就再實驗或者使用顏料直接覆蓋掉。

有的是在已經用畫筆畫過的地方在未乾時將油和水潑灑在上面,有的是直接作用到白色畫布上,有的是水和油在畫面中流淌幹後形成的效果等等。直接撒到畫布上的效果會更加透明,在畫過的地方會有底色透出,有些地方會影響畫面效果。在畫筆的使用上,運用硬毛畫筆多加油來刻畫衣服,給人一種皴擦的質感,與潑灑形成的肌理形成不同的對比。畫面中人物形象的臉部和帽子本來還是立體刻畫,但是太過突出影響了畫面的整體效果。於是將臉部的對比也削弱,幾乎是平塗,並且使用的是軟毛筆,使臉部更加細膩。油與水的兩種不同材質的結合使用在畫面中形成了獨特的繪畫語言,啟發了本人的思維和靈感於接下來的創作中。

在進行油和水實驗的作品之後思維瞬間被打開,於是就進行了其他系列的創作實踐。《暮色》系列主要描繪的是塔吉克的女性老人。《暮色系列之一》(圖 18),是和《高原·等待》同時創作的,在衣服的處理上採用了水與油不相溶產生的效果,只是這次是先使用油調和顏料,然後再進行滴、灑。在油還是成水滴狀未乾的時候使用裝有水的噴壺進行噴灑,使得顏料形成類似泡泡的形狀,很像下雨天時窗戶玻璃上水滴的效果。因為噴灑顏色直接在畫面中自己互相調和,在純度和明度上都很乾淨。

在操作過程雖然大多為偶然性形成的效果,但是也可通過自己有目的的處理使其達效果。臉部和頭巾使用畫筆描繪,以平塗的方式刻畫臉部,頭巾是線與面結合塑造成體積感。畫面中面與線、刻畫與滴灑的形式對比,使畫面統一中又富有變化。這一系列的其他作品在此基礎上,進行不同的嘗試。有的是在衣服上使用油多,有的是在臉部。特別是臉部的刻畫,由之前用含有顏料的軟毛筆平塗轉變為使用含油多的豬鬃筆在畫面上留下的筆觸。通過控制運筆方式可以產生類似老年人臉部皺紋的筆觸,使形象更加的貼切生動。

還有一系列的頭像實踐作品,雖然都只是小幅的作品,但是作品中的偶然效果還是可取的。在《砥柱》和《凝望》兩幅作品中對油與水之間的作用進行新的應用。之前只是分別將其在畫面中進行潑灑,這次是以畫筆為中介將二者運用到作品創作中。《砥柱》(圖 19)是在上色之前先在油畫布上噴灑水,然後快速的將油畫顏料畫到畫布上。因為畫框是立起來的,所以水會快速的往下流。

因為水油的不相溶使得顏料在有水的地方無法上去顏色,使顏料與畫布之間形成透明性,突出了衣服的立體感。《凝望》描繪的是一個年輕女性,在其頭髮的處理上採取了水與油的技法,這次使用的是讓畫筆在油畫調色板上調和完顏色之後再去蘸水一起在畫面上運作。畫筆的筆中間是含油的,表層是水,兩者直接通過畫筆的使用在畫布上調和,畫面中先接觸到水的地方無法上去顏色,沒水的地方顏料在畫布上融合,使得女孩捲髮的破浪感在畫面中得到更好的體現。但一定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快速。並且每次使用畫筆時都要在最後蘸水,不然出不來變化的效果。

這一系列的油畫創作是作者本人對繪畫材質探索的實踐是從丙烯材質與油畫的結合中受到的啟發,進行水和油的之間材質探索,對自己本人創作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首先,改變了創作的思維狀態,在看待事物和畫面時考慮的更加全面,與之前相比高度不同。其次,在油畫語言上形成了不同於以往的方式,畫面的色彩、構圖、造型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從一個點出發進行不同形式和方式的實踐,已經取得了這麼多的成果,那麼如論文中所論述的其他的繪畫材質的重新構建的可能性的方式都是值得探索的,是值得在以後的油畫創作中實踐的。因此,繪畫材質的重新認識、重新思考、重新構建是非常具有意義的。

三,結語

在油畫的發展過程中,藝術家們一直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傳統與創新,打破傳統容易失去固有價值,固守傳統又容易畫地為牢。如何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是藝術家們一直努力的目標。正如林鳳眠在對中西方繪畫進行比較研究後所呼籲的那樣:「在各種材料與工具上試一試,或設法研究出一種新的工具來,加以代替,那時,中國的繪畫一定可以有新的出路。」

藝術家對繪畫材質進行打破與重新構建的實踐,使油畫在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上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對提升畫面的表現力、傳達作品的精神意蘊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同的繪畫材質採用不同的表現技法會使作品中的審美意象各不相同,使油畫語言的表現形式也更加多元化,更為當代油畫的發展提供了多樣的選擇。應該注意的是,畫家一定要對這些新的繪畫材質的特性有深刻的了解並要不斷的實踐。既要使作品符合傳統油畫的特質,又要充分發揮新的繪畫材質本身的審美屬性,只有做到這二者的有機統一,繪畫材質的重新構建才能算作真正的有效。

藝術的生命貴在創造。過去由於藝術家們對繪畫材質的重視程度不夠,儘管有創新的欲望與需求,也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嘗試,但是難以取得理想的成績。當今藝術家們要不斷的從前人中尋求經驗與教訓,不斷地去了解藝術史上探索與研究繪畫材質的藝術家們走的有多遠,探索的有多深,在哪裡做的還不夠。在此基礎上,藝術家們不斷地創新,不斷的超越自我,為油畫創作創造無限的可能性。

四,後記

言及至此,論文已經到了結尾階段。回想從論文的定題到論文的寫作這一過程,感慨頗多。深刻體會到了學術研究的不易,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臨時就能促成的,而是需要不斷堅持努力的結果。本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對於我本人來說是自己學油畫以來掌握不足的內容,想藉此次寫論文的機會對此內容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與掌握,以期在以後的創作中取得成果。

但是,這卻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困擾。有些專業性的內容自己沒有實踐過,無法深入理解這些材料與技法,並且這些繪畫作品的原作自己也沒有親眼目睹過,只能通過書籍欣賞,這些都對論文的進展造成了很大的阻力。幸好我的導師王光新教授一次次悉心輔導與耐心講解,解決了我的難題,使論文可以順利地完成。

在此過程中,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遇到困難時的耐心與堅持是我今後學習與工作的努力方向。同時也非常感謝學校和美術學院在這三年來對我的培養,為我的藝術發展提供了前進的道路和後盾。感謝與我一起同窗苦讀的同學們,三年的陪伴是我一生中一筆重要的財富。最後,感謝我的家人在我求學道路上對我無私的支持與奉獻,他們的付出是我不斷前進的動力,我會永遠銘記於心。畢業在即,我會帶著這三年來的知識邁向人生的下一個徵程。作者:索琳琳

參考文獻

一、參考書目

[1]潘世勳.歐洲傳統繪畫技法演進 300 圖[M].廣西美術出版社,1996

[2]陳守義.材質.構成.表現[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

[3]胡偉.繪畫材料的表現藝術[M].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1

[4]胡偉.有材料介入·中國繪畫當代藝術表現[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5]尚揚等編著.解讀材料[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

[6]陳景容.油畫的材料研究與實際應用[M].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4

[7]丁慶平.繪畫手冊[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4

[8]楊傑編著.丹培拉繪畫與現代材料教程[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9][德]馬克思·多奈爾,楊鴻宴、楊紅太譯.歐洲繪畫大師技法和材料[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10]劉淳 .中國油畫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

[11]陳心懋.綜合繪畫——材料與媒介[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

[12]張元.趙楊.藝術材料的遐想——繪畫應用的結與解[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5

[13]陳心懋.綜合繪畫——材料與媒介[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

[14]尚揚主編,楊小彥著.中國當代油畫家個例研究尚揚[M].湖北:湖北美術出版社,2005

[15]張元 .油畫教學·材料藝術工作室(上、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16]李建盛.藝術學關鍵詞[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17]蔣躍.東西方繪畫的交匯——中國當代水彩畫研究[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18]程向陽.學藝坊·漆畫技法[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19][美]瑪格麗特·克魯格,姚爾暢等譯.西方繪畫材料技法手冊[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09

[20]鄭岱.油畫藝術導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21]甄魏.西洋油畫與中國水墨[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9

[22]王其鈞編著.當代潮流——新手法的比拼[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0

[23]林風眠原著.朱樸選編.林風眠論藝[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0

[24]戴士和.畫布上的創造[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5]王雄飛編著.巖彩畫教材[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1

[26]鄒躍進.諸迪主編.美術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7]夏徵農.陳至立主編.大辭海·美術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

[28][美]南希·雷納著,俞思維譯.丙烯畫新技法[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2012

[29]姜竹青.材料·藝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30][英]蘇立文,趙瀟譯.東西方藝術的交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31]李宏等編著.材質構成[M].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4

[32]任戩等編著.西方繪畫材料研究[M].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5 二、期刊文章

論傳統繪畫材料的融合與創新:油畫與巖彩畫,漆畫的借鑑與融合!

中國工筆花鳥畫構圖淺析:構圖法則,構圖的疏密法則!

傳統山水皴法、點法也都是從生活感受出發,凝天地萬象於一筆!

中國畫是心靈的藝術,是豐富情感的吐納,畫與題詩兩者互為表裡!

淺談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體現的中國畫構圖!

歡迎留言評論建議,為感謝讀者支持,在本網文章留言評論達到260條者,可私信主編領取獎品:著名書畫家作品一幅!感謝您的一直支持和關注!

相關焦點

  • 美術研究|論繪畫創作的基礎,材質與藝術觀念互相促進的作用!
    繪畫材質在創作中發揮的作用繪畫材質在創作中發揮的作用主要通過三個方面體現:一是繪畫創作的基礎作用;二是繪畫材質與藝術觀念的相互促進作用;三是畫材質促進繪畫藝術發展的作用。這三個作用貫穿於繪畫創作的整個過程,對藝術作品最終呈現的內容、形式、情感等都有重要的影響。
  • 用油畫創作的可愛小鳥,萌化了
    萌萌噠的小鳥收到許多人的歡迎,有許多藝術家就以小鳥為主題進行創作,Krista Eaton就是許多花鳥藝術家之一。Krista Eaton喜歡畫花朵和小鳥,有的時候Krista Eaton就將這兩者結合,創作出可愛的花鳥插畫。
  • 以克勞德·伊維爾技法為例分析古典油畫材料技法與實踐!
    導言:在恢宏的世界藝術發展史中,先後出現了許多藝術流派和不同藝術風格,從古典油畫的莊重和諧到印象派的絢爛光影再到抽象繪畫的純粹形式,從國畫的虛實濃淡到油畫的透視解剖再到裝置行為的觀念思維,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經歷下誕生的無數藝術大師用全然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著自己。在這個文化爆炸、圖像泛濫的多元社會,如何探尋屬於自己的藝術表達形式是每一個藝術工作者都在做的努力。
  • 繪畫材質的表現與作用,物理特性以顏料、媒介劑、基底材料等為例
    藝術家們從現代繪畫材料、傳統繪畫材料和其他畫種的繪畫材料三個方面對繪畫材質重新構建並進行實踐研究。他們應用新的繪畫材質的方法及最後完成的繪畫作品,既體現了繪畫材質的重新構建對油畫技法豐富以及表現形式轉變的促進作用,又促使藝術家豐富了油畫語言的表現內容,在此基礎上加速了藝術家個人藝術風格的形成。
  • 藝術是生活的調味劑,古典寫實人體油畫有其特有的美感和精神品位
    〔摘 要〕油畫工具和材料決定了油畫繪製技法的複雜性。幾個世紀以來,從早期的古典寫實油畫到當代新寫實油畫,寫實油畫一直在繪畫史上佔據一定地位。即使在求新獵奇的當下,傳統逐漸被忽視和淡忘,仍有許多畫家熱衷於此。古典寫實繪畫作品無法單純用某一種風格或技法來界定,變化十分豐富,本文旨在對其材料、技法以及製作步驟進行分析,使更多人懂得去欣賞,並在創作中實現對畫面的掌控。
  • 美術研究|論「無意識」在繪畫創作中的循變!
    在「巖石的靈魂」中展現巖壁藝術,是藝術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不自覺、不自知的,這也使得潛存於人類古老心靈中的「集體無意識」得以充分體現。人們像對巖石的原始意象的認知態度一樣,將動物的圖像等同於動物的靈魂。將源自生活的本能表現體現於畫面的精神寄託之中,充分地展現了在人類行為、認知及繪畫的表現形式中「集體無意識」對其產生的重要影響。
  • 約翰·埃弗雷特的海景油畫:畢生畫大海,繪畫和航海一個都不能少
    #約翰·埃弗雷特的一生眷戀海洋藝術,他的海景繪畫成為經典,在英國美術界佔有獨特的地位。他對宣傳的厭惡和對藝術同行的否認,意味著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在當時被忽視了。埃弗雷特知道他的海洋繪畫是一份重要的海事記錄,並將它們遺贈給了國家海事博物館。
  • 色彩是油畫創作的情感符號,色相、色調以黃色為案例分析!
    三,以線為藝術符號線是運動的軌跡。在幾何學裡線擁有長度和位置,在形態學裡,線也有一定寬度。包浩斯的定義:「線就是運動中的點。」四,以面為藝術符號膨脹的表面形成一條封閉線,產成了面。在形態學裡,面具有大小、顏色、形狀以及紋理等元素。
  • 藝術欣賞和創作對比:中國國畫VS西方油畫
    首先常說的油畫就是以油為調和劑而調和的顏料,經過作者在不吸油的平面上繪製而成的繪畫作品。而國畫就是所有的中國傳統繪畫的一個總稱。 1,中國繪畫重在於意的表達,西方油畫則更注重形的表現。 2,中國國畫這種情感中畫為人所表達的意思,西方油畫則更加注重於理性和事物的再現。 3,中國繪畫主要以線條作為主要的造型手段,西方的油畫則更加注重於油顏色和光線來表現事物的形象。
  • 美女藝術家埃米利婭油畫中的女郎,性感絕倫!
    油畫中常常表現美麗的女人們,她們身上具有獨特的藝術氣質,這是其它事物所取代不了的。而人體油畫則更是藝術家與藝術愛好者的最愛,他們從中體會到人體美的內在意義!  波蘭女藝術家 埃米利婭·威爾克(Emilia Wilk)的作品風格,應該歸為印象派的現實主義,她自幼很小開始繪畫,大概當時6歲就展露了繪畫才華,她的繪畫多以女性為主題,很多人在看過她的畫後
  • 油畫藝術主要由結構和色彩空間組成,色彩空間是油畫藝術的橋梁
    1.油畫藝術的色彩空間關係既油畫的色彩視覺關係,世間萬事萬物當中,物體與物體之間所會產生視覺的距離感,是因為任何物體之間都存在一定的色彩空間關係。2.那麼,在油畫藝術創作中,我們會在在油畫平面關係中來創造這種空間的虛構的關係。
  • 《藝展中國》胡振德油畫作品展
    一方面,作品是感性的,是他敏感於自然風光的獨特面貌而興發的結果,是一次次「感興」的創造:另一方面,他的油畫語言在這些作品中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面對自然風景,他調動了多種技法去表達物象的形與質,憑藉創作上的經驗,把結構處理得有張有弛,重點刻畫與概括提煉相輔相成,在每幅作品中形成不同的節奏韻律。
  • 汪曉曙:回歸藝術本體,重振廣東連環畫創作的輝煌
    因此,連環畫家們開始在沉寂中探討連環畫藝術新的走向:擺脫連環畫過去單一的商品性和通俗性,讓連環畫既可以有其通俗易懂、「下裡巴人」的特點,可以通過出版流行於街頭巷尾,走進千家萬戶,同時也完全具有一定的藝術高度和「陽春白雪」的品質,可以和其他姐妹藝術,如中國畫、油畫、水彩畫和版畫等一樣懸掛在美術館、展覽廳的高牆之上,其呈現方式不需要完全依賴於印刷,而是堂堂皇皇地走進藝術殿堂,從而回歸到繪畫藝術的本體之中
  • 美術成長之路|在靜物油畫中學習裝飾性色彩語言
    油畫靜物是以油畫的形式表現靜止的繪畫對象,一般指水果,花草,器皿等物品。油畫靜物的產生與發展,幾乎伴隨著油畫產生發展的全部歷史。油畫靜物的繪畫內容使其具有先天的裝飾性特徵,油畫靜物中的裝飾性色彩從某種程度上說與內容具有契合性和一致性。
  • 于洋:當代主題性繪畫創作的「圖像困局」
    這裡的「圖像」,在很大程度上意指作為藝術品與歷史文獻的繪畫及其他造型藝術作品。委羅內塞 伽納的婚宴 油畫 1562-1564年德拉克羅瓦 自由領導人民 布面油畫 1830年無論是歷史題材還是現實主題,主題性繪畫創作往往具有情節敘事性。
  • 不怕沒有繪畫基礎,畫一幅自己的油畫掛客廳,圓藝術家的夢
    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的旗幟人物列賓創作成長曆程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的油畫大師列賓,最開始在彼得堡美術學院學習。1873-76年先後旅行到義大利及法國,研究歐洲古典及近代美術。回國後勤奮作畫,創作了大量的歷史畫、風俗畫和肖像畫,表現了人民的貧窮苦難及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 「正負極——巨燕油畫展」
    由上海美術館、中國日報上海分社、上海英文星報社、文新集團《新民晚報•國家藝術雜誌》聯合主辦的「正負極——巨燕油畫展」,8月21日至30日,在上海美術館展出。巨燕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現居上海,是近年來活躍在上海美術界的青年女畫家。她的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性美術展覽,並在2007年「第二屆風景•風情全國油畫展」上榮獲優秀作品獎。
  • 法國藝術大師威廉·阿道夫·布格羅人體油畫中的小仙女
    法國藝術大師威廉·阿道夫·布格羅人體油畫中的小仙女!—法國畫家:威廉·阿道夫·布格羅的作品。>《和平女神》irene 作品尺寸:38.1x46cm 原作品年代:1897 作品材質:純手工布面油畫 Handmade oil painting威廉·阿道夫·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 1825-1905)威廉·阿道夫·布格羅是法國19世紀上半葉至19世紀末法國學院藝術繪畫的最重要人物之一
  • 油畫藝術品科技研究與保護修復學術研討會(第一屆)·摘要分享
    報告首先分享了對作品來源和藝術背景的考證過程,以及根據這幅具體作品的保存狀況和藝術風格所採取的有針對性的修復措施,如原內框的處理和改造、乳劑凝膠的應用、分層補色和不同的光油施加方法等。在選擇的過程中,把恢復和保存這幅作品所獨特的物質和藝術特徵作為目標,而確認這些特徵,不僅需要進行物質方面的研究,也需要進行非物質方面的研究。為此修復師需要與美術史和藝術研究者合作。
  • 美術研究|淺析吳冠中油畫對中國畫表現方法的借鑑!
    關鍵詞:油畫 中國畫 筆法 留白 意境油畫被引入中國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在油畫似乎已成為西方繪畫藝術代名詞的今天,創作出帶有東方韻味的、民族性的油畫是幾代老藝術家們孜孜不倦探索的問題。吳冠中便是這浩瀚課題中成就突出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