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
約翰·埃弗雷特的一生眷戀海洋藝術,他的海景繪畫成為經典,在英國美術界佔有獨特的地位。
埃弗雷特在多塞特郡出生長大,他人脈深厚,是個有錢人,他不需要謀生,而是專注於繪畫和航海的雙重愛好。
他對宣傳的厭惡和對藝術同行的否認,意味著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在當時被忽視了。
埃弗雷特知道他的海洋繪畫是一份重要的海事記錄,並將它們遺贈給了國家海事博物館。
埃弗雷特於1896年進入倫敦斯萊德美術學院,那裡的同學包括威廉·奧彭、奧古斯都和格溫·約翰,他們後來都在藝術界混出了名堂。
他們從埃弗雷特的母親那裡租了一間房間,用作工作室。
威廉·奧彭在那裡創作了重要的早期作品——肖像畫《埃弗雷特先生》,可見埃弗雷特對二十世紀英國早期畫家群體的重要性。
1898年夏天,埃弗雷特籤約成為一艘深海商船的二副,在前往澳大利亞的途中,他作為船員中的一員,除了完成船上工作,就是每天都在畫畫。
埃弗雷特很享受「在帆船上的生活」,他覺得在甲板上畫畫,可以逃避岸上生活的煩躁。
1901年,埃弗雷特與他的表妹兼同學凱薩琳·赫伯特結婚,在經歷了一次災難性的蜜月航行後,他們在多塞特郡定居下來。
埃弗雷特每年夏天都會在普爾港口附近繪畫或出海航行。
埃弗雷特經常在聖艾夫斯作寫生畫,他的大量作品都與冬季前往康沃爾、布列塔尼、海峽群島和愛爾蘭海岸旅行有關,畫的是迫近海岸的滾滾波浪。
婚姻失敗後,埃弗雷特前往倫敦,他每年進行一次海上航行,最初是在工作帆船上,到20世紀30年代,這種帆船讓位於蒸汽船。
埃弗雷特的海景畫就像航海日記,詳細記錄了每一次海上旅行。
黎明前起床繪製日出,他還記錄了過往的船隻,並描繪了甲板上的生活。
色彩鮮豔的現代主義雲朵和波浪圖案捕捉到了瞬間的效果,反映了塞尚和馬蒂斯的影響,儘管他畫的是抒情的海景。
在捕捉到太陽光線在水面上的短暫效果時,埃弗雷特向J·M·W·特納致敬。
一些小幅寫生畫只關注海浪的短暫性質,另一些則顯示了一片空曠的地平線,或者乾脆把地平線去掉了。
埃弗雷特嘗試了不同尋常的構圖,畫出了有趣的風帆形狀和角度;他嘗試了把波浪畫成裝飾藝術的風格。
埃弗雷特的海洋作品形成了一位藝術家在海上工作和繪畫的獨特記錄。
最後一次航行是在1938年,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標誌著他的旅程的結束。
取而代之的是,他創作了他多年來所見過的地方和船隻的油畫和版畫;他還創作了一系列風格鮮明的風景畫。
埃弗雷特的一生經歷了一段巨大的變革——見證了1909年橫跨英吉利海峽的第一次飛行,見證了帆船商業用途的終結,以及兩次世界大戰。
埃弗雷特把畢生見聞反映在他的畫裡,他是海洋流浪漢,是藝術流浪者,他過著完全不同尋常的生活。
康定斯基的風景油畫和抽象藝術,是音樂與圖形的完美結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