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清華藝博」西方繪畫500年展」精選作品②

2020-12-04 澎湃新聞
10月23日,清華藝博與東京富士美術館聯合舉辦了年度特展「西方繪畫5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館藏作品展」,展覽開幕一個多月來,已接待海內外觀眾五萬餘人次,引起熱烈反響。

展覽「西方繪畫500年」精選了60幅來自東京富士美術館的西方藝術經典藏品,分為五部分:個性發現與人文闡揚,華彩樂章與懷古幽情,古典理性與浪漫情感,真實鏡像與光色建構,純粹觀念與混雜多元。並以時間為敘事主線,流派為發展形態,展現了西方藝術發展歷程,從文藝復興起,歷經巴洛克與洛可可、寫實主義與古典主義,到新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與後印象主義,一直到後來的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潮流,由此勾勒出一幅16至20世紀西方藝術500年的歷史畫卷,意圖引領觀眾去探尋這些偉大的時代、藝術家及其作品中的奧秘。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同時,因考慮到展覽的文獻性,清華藝博在此次展覽的每幅作品邊都配上了200至400字的作品介紹、背景資料,希望觀眾旁徵博引,了解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及演變。澎湃新聞了解到,展覽開幕一個多月來,已接待海內外觀眾五萬餘人次,許多觀眾慕名而來,引起熱烈反響。

澎湃新聞特此整理了展覽作品的介紹,賞析此次展覽的精選作品。

維納斯的凱旋 

《維納斯的凱旋》,弗朗索瓦•布歇   約1745,布面油畫 

這幅洋溢著洛可可華麗風格的傑作是弗朗索瓦•布歇的重要作品之一。他從神話繪畫主題中選取了自己最擅長的維納斯主題,描繪出美之女神從水中誕生上岸時那輕鬆愉悅、無憂無慮的美態。這一作品長寬約兩米,十分巨大,應當是一幅重要的定製作品,甚至可能本是雙聯畫作品,但其顧客與雙聯畫信息不得而知。

這一作品本為英國著名收藏家理察•華萊士爵士收藏,華萊士爵士曾用它來裝飾其位於巴黎郊外布列坦尼森林的芭嘉黛爾宮,於21世紀初被以品位高雅著稱的維也納收藏家羅斯柴爾德男爵收藏後,又輾轉至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最後被轉手到了東京富士美術館。

畫面中央,從水中走出的維納斯側躺在鋪有藍色與黃色布的巖石上,丘比特們飛翔環繞於一旁,又有三美神侍奉其左右。畫面上方,西風之神澤費羅斯正要將勝利之冠戴至維納斯頭頂。旁邊飛下的丘比特中,一隻丘比特手握著象徵永恆之美的蘋果。左邊是正在水中與精靈嬉戲的海神波塞冬之子特裡同,而維納斯身前橫臥的精靈那美麗性感的肉體不僅淋漓盡致地體現出布歇作品的風格,也成為畫面中最為吸引眼球的一個角落。

作品的主題與1740年布歇在沙龍展中展出的《維納斯的誕生和凱旋》(瑞典國家博物館藏)相近,構圖則與晚年的四個系列作品(美國金貝爾藝術博物館藏)相似。

這幅作品的完成度與布歇在沙龍展中展出的許多作品相比略有差距,可能是因為這一作品本就用於裝飾較大房間的牆壁或天花板等處,與人保持有一定的距離。或許這正是布歇為了呈現出恰如其分的遠景效果而作的巧妙設計。

無論如何,這幅作品中所描繪的裸女群像正是布歇最擅長描繪的場面,它不僅是一幅洋溢著洛可可浪漫氣息的典型布歇風格作品,無疑也是一幅能夠證明布歇裝飾能力的神話繪畫傑作。

拿破崙越過聖貝爾納山

《拿破崙越過聖貝爾納山》,雅克-路易•大衛工作室,1805年,布面油畫

作為拿破崙一世的首席宮廷畫師,大衛為拿破崙繪製了一系列歌頌性的畫作。在大衛創作的數幅拿破崙肖像畫當中,這一幅是在視覺上表現拿破崙英雄形象最為強烈的。最初的原作為義大利戰役後,西班牙國王向大衛定製的,隨後應拿破崙的要求,大衛工作室陸續又創作了數幅該題材畫作,原作藏於馬勒梅松城堡(法國)。

拿破崙於1800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率軍遠徵義大利,抄近路越過聖貝爾納山的隘道,爭取了時間,越過阿爾卑斯這一要衝,用出其不意的打擊取得了勝利。這場戰役的勝利,奠定了拿破崙登上權力頂峰的道路,常常被拿來與公元前3世紀迦太基統帥漢尼拔擊敗羅馬軍隊等歷史事跡相對比。大衛將這一場景進行了戲劇化的渲染,整體構圖傾斜的角度給人以緊張而奇險之感,拿破崙身披的紅色鬥篷飛舞在風中,烘託出英雄般的氣概。烈馬昂首挺立,馬上的拿破崙上身直立轉向觀者,指向前方的右手和堅毅的眼神傳遞出領袖的自信姿態,陰沉的天空所營造出的灰暗背景,更突出前景人物的輝煌。

小屋前的人物

《小屋前的人物》,託馬斯•庚斯博羅(1727 -1788),1772-1773年,布面油畫

暮色田園風光中,一家人聚集於某個農舍門前,背著柴火的樵夫正從外面歸來。託馬斯•庚斯博羅在充滿詩意的田園生活場景中描繪出一幅理想的農民生活畫面。這幅作品中作者認真細緻地刻畫出每一個人物,描繪懷抱著孩子的母親時,那如同聚光燈一般明亮的筆觸,讓人不僅聯想到聖母聖子,而圍繞其左右的孩子們如同柯勒喬作品中從祭壇中飛出的丘比特一般。無論是樹木枝葉掩映下天邊的豔麗晚霞,還是厚塗手法所表現出的窗戶反光,都進一步烘託出畫面中的抒情意味,給暮色中的農戶家庭增添了一絲聖潔的色彩。據說這幅作品完成於1773年。作為在表現手法上取得巨大進展的巴斯時期( 1759-1774)的最後一段時日,1773年可以說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期。在託馬斯.庚斯博羅後來倫敦時期的「想像畫」世界中,可以看到這一表現手法已經發展成熟。

喬舒亞•雷諾茲所提出的「想像畫」概念代表著18世紀末所出現的一系列作品,它們介於肖像畫與風俗畫之間,有如下特點:雖描繪田園風光中理想的田園生活農民形象,但那猶如在攝影棚中擺拍一般的人物使得背景田園風光猶如一張布景板。庚斯博羅曾說:「畫肖像是為了生計,畫風景則是出於熱情」,而作為他擅長的另一種繪畫題材,庚斯博羅在幻想畫中以流暢的筆觸隨心所欲地描繪出一幅幅充滿幻想色彩的田園生活風光,可以說在17至18世紀牟利羅、讓-安託萬•華託與格勒茲這些前輩的繪畫實踐基礎上,通過英國風格的洗鍊使其進一步得到了發展。

朱庇特和忒提斯

《朱庇特和忒提斯》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 約1807—1825

這幅作品與藏於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的格拉內特美術館中家喻戶曉的名作(327釐米 X 260釐米)標題相同、構圖相同。格拉內特美術館的藏品是在義大利日夜鑽研的年輕人安格爾從羅馬的法蘭西學會送往巴黎的最後一幅大作,作品中洋溢著他朝氣蓬勃的想像力。此畫將對「男性特徵」的敬畏一崇高的男神、有威嚴的動作、壯碩的身體和對「女性特徵」的崇拜-豐滿的女性、性感的動作、裸女柔軟雪白的肌膚這兩個兩極相對的因素結合在同一個主題中。安格爾對這幅作品予以了高度評價,據說自1811年署名後直到1834年被國家收購為止,該作品一直保存在安格爾的畫室中。此次展出的作品和藏于格拉內特美術館的名作相比小很多,安格爾相關文獻中也未曾提及過這幅作品,因此有人將其視為名作的「縮小版」「練習作品」、名作創作完後的「記錄」,或者安格爾的弟子或工作室成員的幕本。無論如何,1806年12月25日在安格爾寄給其義父福雷斯蒂爾的信當中,他寫道:「我覺得讓忒提斯去接近朱庇特,然後抱住朱庇特的膝蓋和下巴這樣的構圖非常好,值得我去畫……我已經在腦海裡構想、描繪好了。」如安格爾所言,他似乎在1806年就開始具體準備創作此畫了。朱庇特是羅馬神話的主神(希臘神話的主神為宙斯),是眾神和人類的最高統治者。他掌管天空、蓄有鬍鬚、時常帶著聖鳥一鷲。朱庇特慈悲為懷且情慾旺盛,忒提斯是海中仙女,是特洛伊戰爭中希臘英雄阿喀琉斯之母。根據《伊利亞特》所載,特洛伊戰爭期間,阿喀琉斯與希臘統帥阿伽門農發生爭執, 為了讓母親幫 自己祈願而讓她去尋求朱庇特的幫助,忒提斯懇求朱庇特讓她在地上戰鬥的兒子取得勝利。作品中,朱庇特手持王杖、威風凜凜地坐在煙雲繚繞的奧林匹斯山上的王座上。忒提斯則跪在朱庇特面前,她伸出的左手仿佛在請求,同時用手指愛撫著神的鬍鬚。再定睛一看,她的右手、右腳的腳尖以及乳房似乎都在撫摸朱庇特的身體。畫面右側是朱庇特的鷲,而左側隱約露出了其妻子朱諾(希臘神話中為赫拉)的臉,鷲和朱諾都目不轉睛地盯著忒提斯。這幅「男性特徵」非常強烈的正面坐像讓人想起1806年安格爾創作的《拿破崙一世在皇座上》(藏於巴黎軍事博物館)。事實上,可以將朱庇特比作拿破崙,將忒提斯比作瑪麗•路易絲,將朱諾比作約瑟芬。總之,我們可以從此畫中看到安格爾的兩大重要的藝術主題「古典藝術偉大的再創造」和「純潔的性感裸婦」的萌芽。

向敵人進攻的第一帝國將軍

《向敵人進攻的第一帝國將軍》,泰奧多爾•籍裡柯(1791-1824),布面油畫,約1810年

從小熱愛馬和繪畫的籍裡柯1808年從巴黎的帝國高等學校畢業後,跟隨當時憑畫馬和拿破崙軍中的官兵出名的卡勒•韋爾內學習畫畫。兩年後,即1810年,籍裡柯進入皮埃爾-納西斯蓋蘭的畫室開始正式學習。皮埃爾•納西斯•蓋蘭門下除了籍裡柯還培養出德拉克洛瓦、科涅等重要的浪漫主義畫家,但籍裡柯不適應其制定的新古典主義嚴格紀律規定便離開了畫室,不久之後到羅浮宮一心一意摹寫大師們的作品。羅浮宮在當時被稱為「拿破崙美術館」,因皇帝從歐洲各地收集到眾多戰利品而變成一座名畫寶庫。摹寫先賢們遺留的偉大作品,對年輕的籍裡柯而言是最好的實踐教育。日積月累的學習終於使得籍裡柯於1812年憑藉《輕騎兵軍官》(藏於羅浮宮)入選沙龍展,年僅21歲的他便奪得金獎。籍裡柯在取得巨大成功後更加勤勉學習,他到凡爾賽的皇家馬廄裡不厭其煩、專心致志地畫各種姿態的馬,以軍隊為主題的素描更是填滿了他的寫生本。因其高強度的作畫,雖然籍裡柯離世時年僅33歲,但他卻能名垂青史,被視為一位將浪漫主義的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的巨匠。籍裡柯的作品中已完成的大幅作品較少,更多的是在同一主題下進行各種摸索的類似練習稿的小幅作品。這幅作品想必是籍裡柯以人馬一體的英勇騎馬像為主題,根據心中的構想創作出來的。想要活靈活現地表現出激烈的感情、充滿緊張感的動勢,這樣的態度正是浪漫主義特有的表達方式。籍裡柯在畫拿破崙軍的將軍時,拿破崙正經歷了瓦格拉姆大捷、與約瑟芬離婚、與瑪麗•路易絲再婚、遠徵俄羅斯最後從莫斯科撤退,於公於私都在浴血奮戰。另一方面,新古典派與浪漫派二者爭妍鬥豔,誕生了安格爾的《瓦平松的浴女》大衛的《馬爾斯競技廣場的軍旗授予式》格羅的《拿破崙在埃洛戰場》吉羅德的《阿塔拉的葬禮》戈雅的《戰爭的災難》等作品,時代在勢不可當地朝浪漫主義進發。之後約15年(1824年),繼籍裡柯之後的浪漫主義旗手德拉克洛瓦創作出《希奧島的屠殺》,並藉此在沙龍展取得了浪漫主義的最終勝利。

奧蘭的阿拉伯人

《奧蘭的阿拉伯人》,歐仁•德拉克洛瓦 (1798-1863),1834年,布面油畫

1832年,作為法國徵服阿爾及利亞後前往摩洛哥的外交使團的成員,德拉克洛瓦前往西班牙和北非。這次旅行,對於他的藝術面貌塑造是一次寶貴的體驗。從丹吉爾出發,經由地中海向東航行,途中又在奧蘭、阿爾及爾稍作停留。或許,德拉克洛瓦正是如此繪就了這些地方的風土人情。據稱,他出行的主要目的並非是去學習藝術,而是希望體驗一種更原始的文化,但作為一名藝術家,通過寫生來進行記錄是順理成章的事。最終這次旅途的成果有百餘幅繪畫作品流傳下來。本作的構圖即來源於旅途中所繪畫冊的草圖。與這幅作品同一構圖的鉛筆習作藏於維也納阿爾貝提納博物館版畫素描館。同樣的構圖還有兩幅水彩作品,由私人收藏,以及一幅蝕刻版版畫( 左右相反的圖案),版畫藏於美國華盛頓國家藝廊。

奧蘭是大型港口城市,擁有卡斯巴(城堡)、清真寺等獨特的景觀,充滿了異域風情。在浪漫主義者看來,遙遠的異域文明有著特殊的生命力,對東方世界歷史文化的片面了解,加上人們心中的各種幻想與期待,形成了亦真亦幻的東方圖景。1835年的沙龍展展出了這件作品。

暴風雨來臨前的海景

《暴風雨來臨前的海景》,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 (1775 -1851),約1803-1804年,布面油畫

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是英國浪漫主義畫家,技藝精湛,善於描繪光與空氣之間的微妙光影。他繪製的風雲變化,充滿浪漫主義想像的海景,使英國風景畫脫離了其他國家風景畫的影響,被提升到與歷史畫、肖像畫同等的高度。相對於造型和歷史性的真實而言,他更著迷於光線與色彩,並一生致力於此。

透納自幼兒時期開始就對泰晤士河及其周邊的風景眷戀不舍,瞬息萬變的海洋與河流的景觀,以及雄壯自然的韻律之美早早地根植在這位少年的心中。其早期作品在基於細緻觀察的現實主義技法上,又吸收了克勞德,洛蘭等畫家的古典手法一明亮光線與空氣的表現方法, 這幅作品雖是小品,卻如實地展現了這個時期畫家的力量。通過自左向右蔓延的烏雲、因強風橫倒的船隻、人們急忙落帆的動作、蘊含著強大力量幾欲爆發的波濤,淋漓盡致地描繪了暴風雨逼近時的緊迫感。這一時期,透納留下了多幅海景畫,每一幅都以浪漫的手法和戲劇性的效果描繪了凌駕於人類微小努力之上的強大自然之力。

透納年紀輕輕就得到了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的肯定,同時也被許多保守派評論家指責,然而他對於自然的熱愛一如既往。在持續不斷的探索當中,他對詩歌的愛好和對風景的鐘情常常合二為一,使得作品意義更為豐富。透納還發起過到自然中寫生的號召,非常熱愛旅行,在旅途中進行了大量的速寫,積累了豐富的素材。他的許多色彩和細節均十分豐富的水彩畫,都是源於外出採風。他的水彩畫技法及表現力,被認為足以與油畫相媲美。英國水汽豐沛、霧氣蒙蒙的獨有天氣條件,也可以說成全了透納對光線與空氣的研究。在透納之後,風景畫繼續蓬勃發展,逐漸在英國繪畫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在這個工業革命大國有著田園理想寄託之意,成為了英國國家文化乃至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牧鵝少女

《牧鵝少女》,讓-弗朗索瓦•米勒 (1814- -1875),1866-1867年,布面油畫

1849年春,米勒帶著一家人從巴黎移居到巴比松,於1867年的沙龍展上展出了與本作同名的《牧鵝少女》。這幅作品是其友人宋思爾的舊藏,是與前述的在沙龍展中展出的作品同時期、同地點創作的畫作,也是「牧鵝少女」系列中的核心作品。1867年,在寄給友人宋思爾的信中提到這幅作品時,米勒寫道:「我想讓鵝的叫聲響徹整個畫面。啊,生命!眾生平等的生命!」

米勒所生活的年代是動蕩不安的,然而他筆下描繪的農民和他們所處的場景卻充滿了靜謐之感,色調無不柔和莊重,技法質樸而動人。他移居至巴比松後創作的一系列農村風景和農民生活主題畫作,使他躋身為巴比松畫派的主要成員。雖然他與大多數巴比松畫派的藝術家在戶外寫生的創作方法略有不同,更多在室內創作,但仍是法國繪畫從浪漫主義轉向現實主義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通過輕輕擦拭畫布,草圖線條仿佛能穿透顏料,米勒用類似於水彩畫的效果營造出夏日陽光灑滿水畔的意境。

與描繪大型勞動畫面且富有宗教色彩的作品所表現的趣旨不同,米勒以牧鵝少女為主題創作的繪畫,純粹地表現了田園詩般的世界。這一系列作品花費了米勒大約7年的時間。這幅作品巧妙地描繪了農民生活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堪稱米勒晚年成熟期階段的傑作。

海平線上的風暴

《海平線上的風暴》,古斯塔夫·庫爾貝(1819-1877),布面油畫,1872-1873年

古斯塔夫•庫爾貝的海景創作集中在1865年到1873年這9年的時間裡。這段時間,他來到面臨英吉利海峽的諾曼第海岸,完成了系列作品。其中包括靜默的海、狂風暴雨的海、擱淺的船,以及以延伸到海面上的斷崖絕壁這一獨特景觀而聞名的埃特爾塔海岸等主題。在他的創作中,這一系列作品達到50幅以上。

庫爾貝於1871年連續落選國會議員和巴黎市會議員。巴黎公社失敗後,他被捕入聖佩拉監獄,後因生病接受手術治療。1873年,在逃亡瑞士之前的一段時間裡,庫爾貝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法國奧爾南鎮,但身體狀況始終不佳。在這樣一個困難的時期,庫爾貝的繪畫作品找到了一個絕佳的主題,那就是在諾曼第看到的厚重而又具有魄力的風暴之海。

從庫爾貝與朋友的書信中可以推測,本作品是1872年到1873年他在奧爾南鎮滯留時期所創作的海景畫系列作品中的一幅。奧爾南鎮是十分靠近瑞士國境的地方小鎮,完全看不到海。也許是由於1869年庫爾貝從埃特爾塔海岸的集中創作中得到了靈感,在此後的幾年中,他時常可以對海景畫進行再創作。對庫爾貝來說,充滿動感的巨浪是絕佳的主題。他使用調色刀來表現波浪中蘊含的自然界的巨大力量,使其極富重量感。以「波浪」為主題的系列作品和以「鹿」為主題的系列作品可以並稱為庫爾貝繪畫的代名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天大設計年展「雲上」開幕 「科技畫家」繪未來創意智慧生活
    內容提要:昨天,天津大學設計年展「雲上」開幕,近500名工業設計專業和動畫專業師生用超過200件滿載奇思妙想的前沿設計作品,為觀者展示出一幅幅充滿科技智慧和創意的未來生活畫卷。天津北方網訊:外形為小怪獸的廚房掛式家用分類垃圾桶,可避免藥物之間相互作用的智能藥箱,外觀狀似植物、可遠程「擼貓」的智能寵物家居設計……昨天,天津大學設計年展「雲上」開幕,近500名工業設計專業和動畫專業師生用超過200件滿載奇思妙想的前沿設計作品,為觀者展示出一幅幅充滿科技智慧和創意的未來生活畫卷。
  • 富士美術館藏品走進清華藝術博物館 漫步西方繪畫五百年
    光明日報記者 吳雲  10月23日,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個名為「西方繪畫5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館藏作品展」的特展在這裡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展出。據了解,東京富士美術館的創始人是對中日友好作出巨大貢獻的池田大作先生,該美術館的收藏尤其以西方藝術為重。
  • 西方經典繪畫展:與我們失之交臂的「史無前例」
    如果沒有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2020年本應是一個西方經典繪畫展的大年。僅上半年在全球多個城市就有數個史無前例的西畫特展接踵而至。然而,有些特展才對公眾開放即日便被迫關門,更有甚者連開幕都未能實現。鑑於疫情恰好覆蓋了西方博物館和美術館常年規律性的整個春季展期,因此有些特展或許將無法在我們有生之年重現。對於全球所有藝術愛好者而言,可謂是頓足捶胸卻又無可奈何的災難。
  • 美國浪漫主義哈德遜河畫派,畫家馬丁·詹森·赫德的繪畫作品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組美國浪漫主義哈德遜河畫派的繪畫作品,出自畫家馬丁·詹森·赫德。美國浪漫主義哈德遜河畫派畫家馬丁·詹森·赫德的繪畫作品。美國浪漫主義哈德遜河畫派畫家馬丁·詹森·赫德的繪畫作品。美國浪漫主義哈德遜河畫派畫家馬丁·詹森·赫德的繪畫作品。美國浪漫主義哈德遜河畫派畫家馬丁·詹森·赫德的繪畫作品。
  • 60幅大師之作訪滬 看文藝復興後西方藝術流派變遷
    原標題:一展縱覽「西方繪畫500年」 60幅大師之作訪滬 再現文藝復興後西方重要藝術流派變遷文藝復興後,西方誕生了哪些重要藝術流派?莫奈為何偏愛睡蓮?塞尚繪畫中「傾斜的」「結構式的」筆觸萌芽於何時?正在上海寶龍美術館舉行的「西方繪畫5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藏品展」,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了解西方藝術史的獨特視角。展覽精選16世紀至20世紀的60幅經典作品,以時間為敘事主線,以流派為發展形態,串聯起西方美術500年。
  • 古風背景風景插畫學習素材幹貨精選,繪畫學習臨摹鑑賞素材壁紙46
    古風背景風景插畫學習素材幹貨精選,繪畫學習臨摹鑑賞素材壁紙46話少純乾貨的莫小藝:通過莫莫本人努力搜尋全面網絡藝術學習素材,將優秀作品及各類藝術素材共享。共同學習和將更多資源整合,與各位畫友一起探討學習,一起在繪畫道路上越走越遠。藝術精選莫小藝:編輯不易,看完點個讚再走噠~~~!
  • 使用褐色,精確的透視法的Frederic Leighton簡介與作品賞析
    ,最有聲望的學院派畫家,在英國繪畫史上享譽極高。不像19世紀大部分畫家那樣,萊頓並沒有在皇家藝術學院學習,他在布魯塞爾、巴黎、法蘭克福接受繪畫訓練,1852年他搬到羅馬居住,古典藝術給了他很大影響。搜圖《Biondina》1855年,他回到英國,他的作品Cimabue's Madonna展出並被維多利亞女王購買,這是他事業的轉折。1878年,萊頓當選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長。1896年受封為男爵。
  • 行攝中國:風光作品《罘罳峰》賞析第04期
    本期賞析作品是:罘罳峰翻開地圖,位於湖南省寧鄉西部邊陲的罘罳峰,也許是彈丸之地,不過,從寧鄉市城裡沿209省道驅車往婁底,只要過了爛山峽,方圓數十公裡之地,映入眼帘的就是突兀的罘罳峰。罘罳峰海拔500多米,據史載,山頂曾建有金風禪院,每年六月,山上行法事三天,同時唱木偶戲。各方信男善女,上山朝拜,甚是熱鬧,寺院毀於上世紀五十年代。
  • 經典文學作品賞析
    沈伯時①《樂府指迷》云:「說桃不可直說破桃,須用『紅雨』②、『劉郎』③等字,說柳不可直說破柳,須用『章臺』④、『灞岸』⑤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為工,則古今類書⑥具在,又安用詞為耶?宜⑦其為《提要》⑧所譏也。
  • 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蒙德裡安 Mondrian作品欣賞
    彼埃·蒙德裡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雙魚座) 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代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自稱「新造型主義」,又稱「幾何形體派」。
  • 亨利·盧梭的繪畫在西方現代藝術史具有怎樣的意義?
    亨利·盧梭在20世紀的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地位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人們面對他的繪畫作品只是限於「天真」、「稚拙」的理解。但是不斷尋找藝術生存之路的藝術家們無論如何不能相信一個晚年開始作畫,從未進過任何專業藝術學校,完全屬於自學成才的人,以天真的風格掀開了藝術史嶄新的一頁——現代藝術篇章。
  • 「通世智庫」張華作品賞析:「意象」對「畫」世界
    「象」在外表,像一把鑰匙,是能引導、理解作品意義的標誌。因此,意象表現作品中即有真實可信的物象,又有密藏創作者思想指向與訴求的密碼。離開這兩方面既各自獨立又相互不可分離的關聯,意象表現繪畫是難以令人信服的。當今世界,高科技已經讓凡人的肉眼,可以看到數百年前不敢想像肉眼也看不到的物象。輕鬆放眼望去,能看到的東西越來越多。藉助放大鏡,畫家也能看到極微小的細節。
  • 一周觀展指南|在倫敦、阿姆斯特丹、芝加哥,看倫勃朗繪畫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回眸——紀念上海解放70周年館藏展展期:2019年1月8日—7月28日地點:龍美術館(浦東館,羅山路2255弄210號)展覽精選出20餘件(組)作品和相關文獻,呈現上海解放前、解放後各個時期社會生活及城市發展面貌。
  • COS作品賞析:暴行
    COS作品賞析:暴行
  • 畫家張峰濤的作品賞析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省市書畫展覽並獲獎,多幅作品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友人收藏。【作品賞析】
  • 大師風範、國學經典——中國航天藝術家王天晞作品賞析
    王天晞作品賞析王天晞作品賞析王天晞作品賞析王天晞作品賞析王天晞作品賞析王天晞作品賞析
  • 【作品賞析】蒙德裡安:這個用一生糾結畫直線的男人,並不簡單
    蒙德裡安是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代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受影響於畢卡索、印象主義、表現主義和象徵主義。他自稱「新造型主義」,又稱「幾何形體派」。 作品賞析。
  • 名家講座| "以大觀小",看山水之法的繪畫空間
    蕭海春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遊觀觀照與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都為人類視覺領域裡創造出偉大的視覺景象,為人類作出貢獻。中西繪畫在空間藝術處理上,視覺差異是不相同的。從大量的中西繪畫作品上用直觀的視覺圖像進行分析,能明顯體現出不同視角圖像和心理空間意識上的差別。現在試圖通過觀與看的視覺和方法來觀看中西繪畫空間形式的異同和關注點。
  • 西方繪畫大師,英國畫家約瑟夫·萊特,油畫作品欣賞
    萊特在學徒期和早期職業生涯中,就沉醉於肖像畫。本尼迪克特·尼克爾森認為萊特受湯姆斯·弗萊的作品影響較大;尤其受弗萊死之前所完成的18個銅刻半身畫像的影響。 也許是弗萊所做的燭光圖引起了萊特的興趣,《燭光下觀看角鬥士的三個人》繪於1765年,畫面表現了三個男人正在研究「包傑斯鬥士」的模型。他由此開始了自己的一步步實踐。
  • 高中語文 嶽陽樓記作品賞析
    高中語文 嶽陽樓記作品賞析《嶽陽樓記》是我們高中語文的必背篇目,裡面有很多經典的詩句,並且這些詩句也竟然出現在考試的古詩詞默寫中,為了高中同學們能更好的理解此篇文章,有途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篇文章的作品賞析。作品原文《嶽陽樓記》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