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的曲折發展史:中世紀、「歐盟」、後現代

2020-12-06 博文書苑若愚談白

據說割韭菜有個規律:韭菜長到一定高度就要及時收割,否則就會越長越菜。反之,如果經常收割,韭菜就會長的越來越粗壯。這是韭菜生命的自然規律。

人類社會和文明的發展和韭菜差不多,需要經常收割,需要不斷地檢視自己;只有經過反覆錘鍊,人類文明才能不斷進步。否則,如果固步自封、思想僵化、墨守陳規,人類文明就會停滯不前,如果真出現這種情形,將會是黑格爾所說的人類歷史的」終結」。

比如西方文明的發展史就很有啟發性,或者說,用割韭菜模式形容西方文明的發展史比較合適。

自古希臘、羅馬社會直至當今,西方文明已經歷多次變遷;每次變遷都會淘汰一些舊東西,同時創造一些新元素。正因如此,西方文明才會不斷創新,不斷產生一些新思想、新成果。

比如早期希臘、羅馬文化信仰自然神,如太陽神阿波羅、智慧女神雅典娜、酒神狄俄倪索斯。

在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後(公元4世紀),希臘、羅馬人信仰的自然神退出歷史舞臺,基督教成為歐洲人的主導信仰。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進入中世紀時代。

在將近一千年左右的中世紀,歐洲社會是基督教一統天下,整個歐洲思想統一,信仰步調一致。

有人說中世紀是黑暗時代,有人說中世紀是幸福時代。無論如何評判,中世紀社會都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從公元13、14世紀開始,歐洲文明開始出現一些新變化,一些新的生活方式開始出現,這就是著名的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是對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復興,如希臘的文學、藝術、羅馬的法律、散文。文藝復興的精神實質是復興西方古典文化,所以文藝復興又被歐洲人稱為「人性的覺醒」。

「人性的覺醒」是指「人的價值」的覺醒或「人的尊嚴」的覺醒。比如用「人的價值」取代「神的價值」,用「現世幸福」取代「彼岸幸福」(如基督教禁欲主義)。

從文藝復興開始,西方人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出現新變化,歐洲人開始嚮往希臘、羅馬人的生活,像享樂主義、物慾主義。

文藝復興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是歐洲文明從中世紀邁向現代社會的重要門檻。

文藝復興以後,歐洲社會邁開了革新步伐,他們把陳腐的宗教或封建觀念拋到腦後,開始構想現代生活。

西方文明革新分為三大階段——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

在三次文明革新中,文藝復興只是打外圍戰——從基督教外圍打轉轉,因為此時基督教勢力很強大,人文主義者不敢貿然否定上帝。他們只是敢嘲諷教會或教士的腐敗(如《十日談》中對教士偷情的描寫)。

文藝復興以後是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力度很大,後果嚴重,它是一場從內部瓦解基督教的思想解放運動,黑格爾稱之為近代歐洲文明的「第一縷曙光」。

馬丁.路德、加爾文等人領導的宗教改革導致了基督教發生大分裂,原本統一的基督教一分為三——天主教、新教、東正教。

在宗教分裂基礎上,歐洲產生了一系列現代民族國家,如現代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德國、義大利等等。

西方民族國家劃分的標準之一是「教隨國定」,即根據不同的國情,信仰不同的基督教形式,如英國的新教、義大利的天主教、希臘、奧地利等國的東正教。

雖然歐洲社會分裂為不同的基督教國家,但統一的基督教信仰始終存在,這是現代歐盟一體化產生的文化根源。

換言之,正因為具有統一的基督教信仰,歐洲才會出現「歐盟共同體」,即歐洲人所說的「基督教俱樂部」。同時,這一背景也是歐盟始終沒有接納土耳其的重要原因(因為土耳其文化是伊斯蘭教信仰)。

在西方文明三次革新中,18世紀的啟蒙運動最為徹底,最有革命意義,主要原因在於:

一,啟蒙運動出現了唯物主義無神論,這是徹底的思想解放意識。唯物主義無神論否定基督教信仰,徹底拋棄了上帝,如思想家狄德羅、愛爾維修、費爾巴哈等人都是唯物主義者。

二,啟蒙運動不僅反對教會腐敗和宗教迷信,而且反對封建君主專制,提出了建立自由、民主、平等社會的新口號。這些觀念是西方國家的哲學基礎。

三,啟蒙主義提出的「個體權利」構成了現代西方文明的基礎,這種權利一直持續到現在,即歐美人看重的基本「人權」,如物權、生存權、話語權等等。

除文學藝術以外(如歌德、席勒的史詩、戲劇),西方啟蒙主義精神主要體現在康德、黑格爾、盧梭等人的哲學中。

如康德在《實踐理性批判》中指出,個人的存在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每個人都有獨立的價值,是不可替代的「主體」。這是康德的人文主義哲學。

根據這種人性論哲學,康德提出了規範倫理學。康德認為,人和人的關係是平等、自由、獨立的關係,人和人之間應互相關愛、互相幫助。這是康德倡導的基督教倫理學。

西方啟蒙文化的最大特色是相信人的理性和社會進步,相信科技可以改變人類命運。

許多西方思想家認為,人類社會和文明包含真理和規律性,將不斷朝前進步,這叫「達爾文主義」社會進化論。

遺憾的是,這種現代性思想被後來的許多事實無情打臉。比如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原子武器)。

從思想層面說,兩次世界大戰的背景和尼採等人提出的非理性主義思潮有一定關係。

叔本華、尼採認為,人的本質不是理性(如法律、道德),而是非理性,如生命意志、權力意志(「超人意志」)。這種非理性主義思想刺激了某些西方人的神經(如法西斯主義),這是兩次世界大戰發生的文化根源之一。

法國思想家福柯認為,人的理性很虛偽,善於掩飾自己,其實人性的真正秘密在於非理性,如權力欲望、統治欲望、支配慾望。福柯的哲學和尼採思想如出一轍。

自尼採、叔本華、弗洛伊德、福柯以後,西方社會、文化又一次出現思想斷裂。

這一次斷裂後果很嚴重,如前面提到的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後來的西方「後現代主義」。

比如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文明造成巨大傷害,不僅是人、財、物的重大損失,更是精神層面的傷害。

所以在二戰以後,歐洲出現了各種類型的虛無主義、相對主義、幻滅主義,如荒誕派、黑色幽默派、超現實主義等等。這些思想的出現說明,歐洲人的精神生活出現了危機,出現所謂的「精神荒原」。

比如尼採早就喊出「上帝之死」的口號,福柯也認為「人也死了」。存在主義、荒誕派、黑色幽默派更是推波助瀾,他們或者宣告人生的虛無性,要麼宣告人生的偶然性和荒誕性。

至此,歐美文化又一次進入分裂、對抗、割據的文化戰國時代。

許多後現代思想家認為,啟蒙文化提出的自由、平等、博愛理念很虛假,需要進行解構和批判,如追求「普遍真理」,追求「社會解放」等觀念都是「權力意志」的體現(如法國後現代思想家利奧塔說的「求真意志」和「解放意志」)。

後現代思想家認為,社會的暴力革命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應該換一種眼光和思維重新思考人類社會的矛盾和困境,這是後現代文化的思維方式。

比如一部壞的鐘表,可以有兩種維修方法:一種方法很簡單——直接打碎,然後換新的。這種思維方式叫現代性思維:它雖然很直接,但造成的破壞力也很大。

另一種方法是把鐘錶拆開,然後一個零件、一個零件地檢查,先看看哪個零件壞了,然後再修哪個;並把好的零件保存下來。第一種維修方法叫「現代性」思維,第二種維修方法叫「後現代」思維。

根據後現代思想家的觀點,人類社會包含許多異質性,並不存在絕對的同一性;人們不應該打著絕對真理的幌子掩蓋許多潛藏的社會矛盾,如女性的社會地位問題、種族主義問題、後殖民主義問題、生態環境問題等等。

後現代思想家指出(如福柯、貝爾、詹姆遜、費耶阿本德),真正高明的知識分子應當像心細如髮的修表匠,先把有問題的零部件拆開,然後一件一件地檢查,最後再慢慢維修。

從社會學意義上講,西方後現代思維又叫改良主義思維;也有人稱之為「地方性」思維、「邊緣性」思維、「非本質主義」思維或「新歷史主義」思維。

綜合西方社會和文明的發展史可以看出,西方文明充滿了各種爭議性、創造性和不確定因素;這既是西方文明的特點,也是西方文明的動力和局限性。對於此類問題,人們應當一分為二、辨證看待。

相關焦點

  • 國際觀點雜談,之,猶太人如何影響西方的早期和中世紀文明的
    提到西方文明的發展史,有一個民族是學者們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那就是被歐洲人唾棄、欺辱、屠殺了兩千年的猶太人,無論是西方文明的起源階段,還是黑暗的中世紀,又或是近代或者現在,西方歐美各國都無法迴避猶太人對各國社會、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領域的影響。
  • 西方民主制度來自中世紀英國 源於基層自治體系
    12月3日,「西方政治制度發展史:跨學科的透視」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光華樓舉行。與會學者從政治學的角度對西方政治制度的發展史進行了分析和討論。會議參與人數眾多,涉及的議題廣泛,記者從眾多的報告中選取一二,以饗讀者。  雅典的民主為何衰亡?
  • 劉景華:中世紀城市與歐洲文明成型
    中世紀城市也成為孕育歐洲文明新因素的搖籃。中世紀城市培育和發展了新的政治文明因素,如共同體觀念和自治意識、自由和平等觀念、民主和法治精神,孕育了市民階級這一新的社會力量,並預構了近代國家的政治形式。在經濟上,中世紀城市培育了新的經濟理念,孕育出現代會計制度、現代金融制度和現代公司制度,尤其是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促使歐洲文明在16世紀凝聚成型。
  • 《國王的兩個身體》:中世紀以另一種方式在現代重新發揮作用
    原作出版60年後,這部被福柯、阿甘本等後現代思想家頻繁致敬的學術巨著,終於在2018年1月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推出首部中譯本。3月3日,《國王的兩個身體》中譯本譯者徐震宇,與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系教授任軍鋒、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吳冠軍在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圍繞這部複雜而迷人的學術經典展開了精彩的討論。
  • 【部長薦讀】西方史綱:文明縱橫3000年
    為什麼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源頭? 希臘和羅馬到底是什麼關係? 現代西方是怎麼來的? 宗教改革有沒有摧毀基督教? 西方正在衰敗? 。。。。。。
  • 「中世紀」的建構與解構——兼論中國世界中世紀史理論與實踐的困境
    到16世紀,將歷史分為古代、中世紀、現代的做法逐漸多起來,如布魯尼(1369-1444)在其《佛羅倫斯人民史》中就採用了三分法;比翁多(1388-1463)則首次在《羅馬帝國衰敗以來的歷史時代》中用中世紀這個詞來表示410-1442年的歷史,正式使用了這個術語。 17世紀後半期,現代意義上的中世紀概念正式確立。
  • 影響了整個西方發展的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究竟誰更厲害
    但在它經歷了古羅馬以及各種「遊牧民族」的摧殘之後,其文明程度,基本上被摧毀了。所以,這個時候古希臘的文明水平,是遠遠地在後來「中世紀歐洲」諸國的文明水平之上的。「羅馬文明」雖然影響很大,幾乎統治了全歐洲,但它卻沒有影響整個歐洲。說起「羅馬文明」的起源,其實是源於義大利中部的「臺伯河」的入海之處。
  • 中世紀的神秘黑科技 《火器文明》生化人揭秘
    吸血鬼的傳說,很大程度上,就是來源於中世紀的大瘟疫給人留下的恐怖印象。而血液,在中世紀被認為是生命力的載體。當時的醫生,為了治療瘟疫,常常使用一種荒唐的「放血療法」,即割開病人的血管放出鮮血。放血療法後,瘟疫病人慘白的臉色,糅合在流言中誕生的怪物,就是現代意義的吸血鬼。
  • 黑死病後,西方「衛生」概念才正式確立
    在西方,衛生概念形成很晚。但它一被提出,就受到了廣泛重視,因為它跟千千萬萬人們的生命息息相關。讓我們來梳理一下西方開始創設「衛生」這個術語概念以及開始建立衛生系統的歷史記憶。歐洲古代城市系統創設源自古希臘羅馬。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蠻族入侵破壞很大,使歐洲倒退了幾百年。自此,漫長的中世紀歐洲城市公共環境很差,成了病疫的淵藪。史料記載那時歐洲幾乎連年處於瘟疫和傳染病威脅之下。
  • 力圖全面準確反映西方哲學的發展脈絡和基本內容-光明日報-光明網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諮詢委員會始終對教材的編寫工作給予有力指導,工程辦公室組織從事《西方哲學史》課程教學的一線教師和各學科領域的專家對教材編寫予以幫助,對教材書稿作集中統稿。教材經中央領導同志審定批准後出版。可以說,這部《西方哲學史》教材,凝聚著中央領導同志、課題組成員和許多部門、研究機構專家學者的智慧和心血。
  • 現代科技文明不可持續,人類將進入二級文明時代
    古代文明的成就為現代社會提供了最為直接最為強大的基礎性根源,現代文明完全是建立在古文明基礎上的,沒有古文明極大提高了人類的認知水平,現代科技文明就根本不可能產生。這其中,中國的四大發明起到了極為關鍵和核心的作用。四大發明使人類文明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沒有四大發明,歐洲至今還會處於黑暗的中世紀,就不可能有人類近現代社會。
  • 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 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英籍華裔學者諸玄識教授,在大英博物館已研究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十多年。18世紀50年代以前的古英語表達功能非常混亂,現在已沒有人能認識了。現代英語是1755年英國的一個叫「詹森」的漢學家對照《康熙字典》一個字一個字按每個字的字義與含義及讀音編篡了《詹森英語詞典》,現代意義上的英語就這樣誕生了。並且,《康熙字典》有多少字,《詹森英語詞典》就有多少字。
  • 6張圖讀懂西方哲學發展史和流派
    原標題:6張圖讀懂西方哲學發展史和流派哲學史展現的是高尚心靈的更迭,思想英雄的較量。雖然沒有一個西方哲學史家的結論能夠經受歷史的檢驗,沒有一種直到現在還被普遍認可的哲學真理,但是,哲學家們為解決哲學問題而提出的論辯至今仍給人以啟發,成為人類精神的寶貴財富。從哲學史的觀點看問題,問題的提出比答案更有意義,解決問題的過程比達到的結論更有價值。哲學史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方式,也是啟迪批判性思維的試驗過程。哲學史可以幫助那些已經形成思維定勢的人改變看待問題的方式,能夠提出和解決問題。
  • 中世紀歐洲大陸歷經滄桑,西方文明如何被重新復甦的商業改變?
    中世紀自公元五世紀到公元十五世紀,歐洲大陸從未安靜的一千年。在中世紀最初的幾百年內,戰爭從未停止,蠻族入侵,國破家亡,所到之處血流成河,一片狼藉。處在西歐社會的黎明百姓,民不聊生,人口勞動力大幅度減少,農田也是遭到破壞,社會生產力停滯。直到10世紀的鐘聲敲響,西歐經濟覺醒了。
  • 佟德志:現代西方政治話語體系的形成及其內在邏輯
    正是從西方政治文化傳統中,奧託·吉爾克找到了現代權力與權利理論的源泉。他認為,西方政治得以現代化的標誌就在於權力與權利的結合。權力的觀念「源自古代國家觀念復興的絕對主義」,而現代個人權利的觀念則需要歸功於「基督—日耳曼(Christiano-Germanic)的自由思想」。[5]兩種傳統經過漫長的中世紀終於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不期而遇,共同奠定了現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基礎。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照亮一切西方文化隱喻,也點燃整個現代文明
    不光這些文化符號和隱喻,就連現代的哲學,科學,社會制度,無一不能從古希臘文化中找到源頭。換句話說,讀懂了古希臘,我們不僅會對很多現代文明中的意象和符號會豁然開朗,而且還能更加深刻得認識人類文明的歷史與現狀。現在網際網路上關於希臘文化的信息可謂琳琅滿目,魚龍混雜,我們當然不會滿足於瑣碎零星,或者難辨真假的知識。
  • 如果沒有西方文明,中國本身的文明能否發展出現代的科技文明?
    即便沒有西方文明,中國本身的文明並不能獨立發展出現代科技文明,這是因為我們文化本身並不產生科學。要說到為什麼我們不能產生科學,我們就要首先搞清楚科學的概念是什麼。科學與技術其實科學是一種能夠用模型來解釋世界的系統,科學往往是現有理論,然後再用實踐去證明。
  • 人類抑鬱發展史|從原始到現代,我們對抑鬱症的誤解從未停止
    只不過那時人類文明程度較低,他們把抑鬱症普遍當作一種「魔鬼對人的控制」。他們認為抑鬱症患者被惡魔附身,所以治療手段也以咒語、祈禱等方式進行驅魔。當然,有一些部落掌握了「先進」的手術技術,用「環鋸術」治療偏頭痛、癲癇和精神疾病。他們認為在腦袋上鑽一個洞,就可以將惡魔釋放出來。在三國時代,華佗就是想用這種方法治療曹操的偏頭痛。
  • 古埃及和古巴比倫文明真的就比中國早?西方人說是古國就是古國?
    文明是造假不了的!是某些雕塑,畫像在中世紀造過假了! 因為古希臘古羅馬人是地中海人種,後來的歐洲已經是日耳曼,斯拉夫,凱爾特和古希臘古羅馬人種混血的後代!後代為了面子問題,那些古老的畫像,雕塑不像現在的人,所以就偽造了這些雕塑畫像而已!認定文明要有幾個要點:文字、城市、祭祀行為。
  • 尼爾·弗格森:西方文明為何崛起?
    菲利普·費爾南德斯– 阿莫斯圖拉塞勒斯的疑問當肯尼斯•克拉克在他以「文明」命名的電視系列片中定義文明時,他向觀眾確實地表明了:他所說的文明指西方文明,其中又以從中世紀到19世紀的西歐藝術和建築為主。從某種程度上說,文明是人類作為一個群體,在應對獲取食宿、抵禦外敵時所作出的行為反應,但它也包含了文化習俗的特徵,該文化特徵常常但不一定表現為宗教形式,常常但又並不一定為共同語言。文明為數不多,但並非相隔千山萬水。卡羅爾•奎格利列舉過10 000 年來的幾十種文明。在現代世界之前,阿達•博茲曼只發現了5種文明:西方文明、印度文明、中國文明、拜佔庭文明和伊斯蘭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