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後,西方「衛生」概念才正式確立

2020-11-30 北晚新視覺網

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過無數病患和災難。特別在古代,因為經濟和科技能力差,更兼衛生和醫藥水平低下,某些疾病因無法控制而形成流行病甚或傳染病。這類傳染病不僅播散到家庭、社區,乃至整個國家;有的竟能傳到別的國家甚至全世界。這類病症往往殺傷成千上萬生靈,為世界各國所恐怖,它們通常被稱為「瘟疫」。

作者:海龍


舉其要者,歷史上這類著名的大瘟疫有令歐美人聞之色變的黑死病和1918年的世界大流感。

黑死病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之一。它大約在14世紀前中期散播到整個歐洲。有西方工具書說,這場瘟疫造成了世界上大約7500萬人死亡,死亡者約佔當時歐洲人口總數的30%至60%。它對整個歐洲的打擊是致命的。

黑死病不僅使一些歐洲家庭十室九空,也改變了它的社會結構、對政治經濟的影響不可估量。後世人們對它的記憶有的來自於文學作品,比如《十日談》就描寫一夥年輕人為了躲避黑死病而逃到森林和鄉下在山水間「自我隔離」十數天來消遣、逃命。

不只是這一次,一直到18世紀,黑死病仍然像魔影般裹挾並殘害著歐洲。它又在義大利、英國倫敦、奧地利維也納、法國馬賽等地肆虐掃蕩。那時候人類醫藥條件仍比較原始,醫治黑死病的能力也比較差,大多僅是隔離或者是由缺乏醫療常識的「鳥嘴醫生」以虐待病人的方式進行「治療」。

直到近代,醫療人員才發現所謂黑死病的致病成因是鼠疫。細菌學家和醫學界共同努力消滅病原體宿主老鼠和跳蚤、斷絕傳染途徑而最後根治了這瘟疫致病之源。

「醫學隔離」 (Quarantine)一詞就產生在黑死病瘟疫流行的義大利。這個專業術語源自義大利語;從它的詞源我們能察知當年肆行歐洲幾百年的大瘟疫在歷史上造成的悲劇性重創。同時,我們也可據此追溯西方在醫學和衛生方面從無到有演進的艱難歷程。

那是在1377年黑死病泛濫時,義大利一個叫拉古薩的小公國嚴防疫區人員進入。它規定所有商旅和水手必須在臨近的小島隔離三十天(Trentina,義大利語:三十)才能進關。後來發現三十天不夠,就又把隔離期延長到了四十天(Quarantina,義大利語:四十)。這個方法成功了!它有效地斷絕了黑死病的病源輸入,並被視為防疫典範而廣為借鑑、救人無數。此後,這個術語就成了今天醫學名詞 「隔離」 (Quarantine)一詞的淵源。

 「衛生」概念的確立

當然,僅僅防疫是不夠的,最關鍵的還是治疫。幾世紀前的歐洲,當然尚未有應對病毒病菌的知識。那時,逐漸興起的人文主義者發現,要想抵抗疫病,最重要的莫過於進行有效的城市管理、清潔環境並提高健康水平,讓人民建立起「衛生」的觀念。在西方,衛生概念形成很晚。但它一被提出,就受到了廣泛重視,因為它跟千千萬萬人們的生命息息相關。

讓我們來梳理一下西方開始創設「衛生」這個術語概念以及開始建立衛生系統的歷史記憶。

歐洲古代城市系統創設源自古希臘羅馬。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蠻族入侵破壞很大,使歐洲倒退了幾百年。自此,漫長的中世紀歐洲城市公共環境很差,成了病疫的淵藪。史料記載那時歐洲幾乎連年處於瘟疫和傳染病威脅之下。當時科學不發達,並沒有病菌和醫療概念,人們獲病後或求教會祈禱或被庸醫折磨至死。

中世紀歐洲城市背棄了古羅馬模式,沒有垃圾處理系統、沒有下水道,幾乎沒有浴室,髒亂差橫行;而且城市沒有專職清潔工,生活垃圾隨街傾倒。長此以往,往往整座城市成了巨型垃圾場,甚至國王走在街上都可能兜頭被潑一頭汙水。一到雨天,城市更成了汙淖的沼澤。更兼當年歐洲大多數街區沒有公共廁所,人和動物都是當街排洩。可以想像,這樣的混合漿液更是使人致病的蚊蟲鼠蚤的寄居樂園。

更可怕的是,那時歐洲人迷信汗毛孔會吸引毒素,而洗澡會讓人體暴露在有毒空氣中;因此很多歐洲人都一輩子沒洗過澡。據載路易十四統治時代的法國,最愛乾淨的貴婦人每年也只洗兩次澡。而路易十四本人對洗澡極其謹慎、儘量避免,洗澡時定要有醫生在側。到了其五代曾孫路易十六時這種情形也並沒有進步,國王一年只不過洗兩次澡。那時歐洲各大城市汙穢連天,很多人不是病死,而是髒死的。

18世紀的旅遊指南曾記載,巴黎有一半的人口一生從未洗過澡,這樣造成了歐洲人體味問題十分嚴重。體味燻人的副產品使歐洲人因之發明了香水。香水的另一好處據說是能夠防病。傳說17世紀英國有個叫做伯克勒斯伯的小鎮是一個薰衣草交易中心。早期香水用薰衣草等花香精油製造;因為黑死病靠跳蚤等傳播,而薰衣草具有天然的驅蟲作用,所以小鎮無人患黑死病。另外,香水多用易揮發的酒精稀釋構成,酒精亦有殺毒作用。

到了文藝復興前期,歐洲工商業有了發展,這造成人口大量湧入城市,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卻極度落後。這當然引起了疫病不絕。舉令人聞之色變的黑死病為例,它從1348年開始暴發一直到1679年才慢慢被控制。上面說的城市骯髒、衛生習慣差、不洗澡等是致病的主要根源。

考察英文「衛生」一詞的創造和發展,可以給我們勾勒出歐洲疫病史的線索。英文中有三個詞來表述「衛生」 。第一個詞是sanitation。它起源很晚,其意指疏通下水道以保持人們生活健康。據考它最早被創設於1721年,詞根源於拉丁文。第二個英文詞是hygiene,詞根是希臘文,源於希臘神話中掌管清潔和健康的女神Hygieia,後來被喻指衛生和保健。這個詞最早在1671年出現。從上面兩個詞的詞根看,它們出現得都很晚,直到17世紀至18世紀間才被應用,而且它們的字義和概念還都是淵源於古代希臘和羅馬的。

英文「衛生」的另一個詞是「health」。但其本義是「健康」;據說源自heal(「醫治、治療」), 此詞出現在中世紀歐洲。只有在它前面加上Public即「公共」詞義時才跟城市衛生有關。

由上面英語「衛生」一詞來源看,它作為一種理念和制度在西方出現是很晚的。但由於實踐的迫切需要,逼得歐洲人創造了一些公共醫學上衛生的範例並因此發展出了現代西方醫學體系。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西方人痛定思痛、講究衛生和公共健康其實也就是最近兩百年間的事情。除了科技的支撐,它們取得成功的另一個原因還因文化啟蒙和理論指導的介入。

 醫藥人類學與人類健康

隨著19世紀西方科技的發達,自文藝復興以後其人文科學也在同步發展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文化人類學者開始審視人類的發展和命運,他們力主科學並歷史、宏觀地回顧人類發展史,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並通過這種研究尋找規律、保衛全人類的健康和福祉。

醫藥人類學是總體人類學的一個分支,它研究人類跟疾病和醫療、衛生保健的關係。難得的是,它不僅關心疾病本身,而是把人類疾病當做一種文化現象來考察。它關心疾病、人和社會的關係,特別是把疾病與世界上不同文化療病與防病以及生與死等概念聯繫起來綜合考察。醫藥人類學對防病、治病以及心理醫療、民族醫藥、大眾健康和社會管理等課題都提出了有益的觀點和思路。

在歐洲中世紀一千年漫長的歲月,神學統治意識形態、教會把持社會制度和國家行政。那時候,神學重於醫學;人們生病被認為是上帝的懲戒,治病的方法要靠祈禱。社會精英們對「一個針尖上能站立多少個天使」這個話題的關心遠重於關心國計民生和黎民的健康,甚至威脅成千上萬人死亡的瘟疫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

文藝復興以後人文主義和科學思想勃興,對「人」的發現和科學探討精神催生了西方現代醫學。西方的現代醫學繼承了古希臘羅馬的醫學傳統,同時汲取了阿拉伯等古代東方資源,加上現代解剖學、化學、生物學和科技的進步,逐漸走向了正確的軌道。

醫藥人類學對今天醫學的重要貢獻在於它能夠將人類疾病史和人類醫藥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它不只是研究人類的病患與治病、防病,而是將疾病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整體現象來探討它與文明發展的關係。

它力主全方位地審視疫病現象。從史前時代人類到當代原始部族,從肉體到精神,把人類和他們所處的世界各地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索,以期得到正確的結論。

基於此,醫藥人類學對疾病的研究是一種文化史的研究。它越過了醫療教育本身的羈絆而探討人與疾病、疾病與文化和社會的永恆課題。

雖然只要是人類就會生病,但人們處在不同文化、不同歷史文明階段和不同社會,疾病對人類的影響會不同。醫藥人類學要回答這些問題。它著意於醫與病的關係、醫與藥的關係、醫與療的關係和醫與護的關係等。可貴的是,醫藥人類學不只是關心身體疾病,它也關注精神疾病和社會問題——這個問題已超出了醫療本身,只有全方位、立體地考察文化、民族和文明等綜合因素才能奏效。人類學向來以其宏觀思考文明問題取勝。

此外,醫藥人類學關注疾病與社會包括行政管理、疫病防治政策等問題;它也關注醫療跟現代社會現象,諸如醫患關係、醫療與大眾媒體的關係等。

醫藥人類學聽起來比較抽象,但它跟我們今天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對醫學發展很有啟發。它對世界各民族的本土醫學及疾病史研究非常注重,特別強調尊重世界各民族的優良傳統、加強對民族本土醫藥史的研究。譬如說,在遠古中國,「醫」字源頭曾用「毉」,說明早期醫療治病跟巫術有關,而後一變為「醫」,意指跟療病液體有關——醫藥人類學會認真探討這些問題及其它們對民族醫學暨中醫思維的文化認知等。此外,醫藥人類學提倡的對世界各民族疾病和醫療史的研究有可能促進人類對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疾病-治病史的研究,以期互相借鑑和提高,共同抵抗侵襲人類的各種病患。

在現代,隨著科技的發達和進步,醫藥科學本身分工日趨精細而易產生各科隔閡。醫藥科學自身已夠複雜,使「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專業學者較難移開目光去關注學科以外的問題;醫藥人類學高瞻遠矚,把人類文明引入醫學視野,在今天,這種宏觀的審視非常必要。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10

相關焦點

  • 黑死病:14世紀那一場席捲歐洲的恐怖浩劫
    西方歷史上曾發生多次鼠疫,如公元542年的查士丁尼鼠疫、14世紀中葉的歐洲「黑死病」、17世紀下半葉的英國鼠疫等,其中最嚴重、破壞最大的鼠疫當屬14世紀中葉席捲歐洲的「黑死病」。黑死病從中亞傳播到歐洲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13世紀早期,中亞地區發生多種自然災難,導致此地的老鼠四處亂竄逃避災難;二是13世紀蒙古鐵騎的軍事和商業擴張造成了黑死病的擴散;三是13、14世紀東西方商業交往變得密切,西方大批商人、教士克服各種困難來到東方尋求交往,返回的時候也將黑死病毒帶回歐洲。
  • 歐洲的黑死病——你看完後想說什麼?
    對於14世紀的西方來說,各種災難接踵而來:氣候惡劣、洪水肆虐、糧食歉收、物價飛漲、饑荒遍野、疾病流行……歐洲的無數居民掙扎在可怕的飢餓與疾病中,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 黑死病後的歐洲浴火重生
    【想入非非】 黑死病導致了歐洲與亞洲的「大分流」,即歐洲走上資本主義,最終出現了工業革命的結果。 蔡非 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人覺得時代的方向已經悄然發生改變,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置身於二戰以後最大的歷史事件之中。
  • 世界歷史必知100事「TOP20 黑死病終結了中世紀?」
    西方學者認為黑死病席捲歐洲「標誌了中世紀的結束。」黑死病對中世紀歐洲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造成了劇烈的衝擊,同時它也為歐洲社會轉型和發展創造了一個契機,在不經意間打破了歐洲教會的專制地位,許多人開始信奉科學勝過信奉上帝,間接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和衛生防疫制度的進步,使歐洲社會從暗無天日的中世紀轉而走向了文藝復興。
  • 黑死病在歐洲殺死2500萬人,因為這人,我國才沒有爆發病情
    他那時是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由於接受了西方教育,他在工作和生活上也很是遭周圍傳統人士排擠,但是危急時刻,他卻挺身而出,為國人分憂。伍連德來到疫情最嚴重的傅家甸,雖然是「奉旨行事」,但是當地的官員並不給予必要配合,到處走動的伍連德宛如一個從走的「潛在病毒源」,官員們躲都來不及,於是人手和資金都沒有。
  • 2500萬歐洲人死於黑死病,在中國卻沒大爆發,我們要感謝一個人
    直到整個東北三省在短短的六個月內因疾病死去了六萬多人時才驚醒,畢竟如此傳播下去遲早會輪到京城,而這個疾病也到這時才被國人所了解,它就是在外國被人們所恐懼的黑死病。黑死病,又稱鼠疫,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瘟疫,可以說是「聞鼠色變」了。
  • 祖傳老西醫,專治黑死病
    可惜Gentile da Foligno這種相當接近現代傳染病的概念直到十六世紀才被醫學界普遍接受,而他本人早在提出這一概念的1348年就死於黑死病。1377年,位於亞得裡亞海東岸的拉古薩共和國首先要求所有來自疫區的商船要在港口外指定地點停泊40天後才允許靠岸,義大利語中的40天quaranta giorni,以及隨之而來的專有名詞quarantenaria(40天隔離期),就是英語quarantine(隔離期)的詞源。
  • 黑死病:歐洲人的銘心之痛
    在一些地方,吉普賽人被指傳播黑死病而被燒死;與「異端」有聯繫的黑貓也被視為傳播者,被大規模獵殺,一同受牽連的還有女巫——黑貓是女巫的化身,她們與大量野貓一起被送進火場…… 既然找不到頭緒對瘟疫下手,那就清除一切「鬼祟」事物。如果說瘟疫是天災,那蒙昧就是人禍。在黑死病大暴發後的200多年裡,西班牙以外的西歐和中歐,猶太人幾乎絕跡。
  • 中世紀夢魘——鼠疫「黑死病」竟然對歐洲文明發展產生如此大影響
    其爆發後蔓延以及死亡人數之多的原因在於首先中世紀的歐洲人一旦的病無論病情其治療方法大多時候都是放血,這也就造成了醫療手段單一加之人們一貫的治療思想影響,為黑死病的大規模傳播提供了條件,人們的愚昧加之醫療水品低下其爆發以及蔓延之快可見一斑。其次對比人類文明驕傲的羅馬時代歐洲其城市規劃已經由獨立的下水道排水系統以及廁所變成了汙穢物遍地衛生意識嚴重退步的中世紀歐洲,這種不衛生也加重了黑死病的傳播。
  • 黑死病如何改變歐洲社會
    如果算上這些地區,黑死病至少導致了7500萬人死亡。 此後數百年裡,這種瘟疫幾乎每隔一代人左右就光顧歐洲一次。直到19世紀初,才從歐洲完全消失。一波接一波的瘟疫疊加起來抑制了人口的增長。歐洲人口在1450年~1470年達到最低點,直到一個世紀以後才真正得以恢復。
  • 西方古代藝術概念中的智識傳統
    摘要:西方古代藝術概念從內涵與形態都迥異於現代藝術理論,但是先者是後者的概念原型,後者乃先者的自然結果,其要義在於貫穿始終的智識傳統。  雖然中世紀的自由七藝概念才是基礎知識中的主脈,但機械七藝概念及作為「裝備」亞類的繪畫、雕塑、建築等門類在技藝體系的現身都說明,12世紀時,哲學和智識的要求與價值已逐漸開始投射到與現代美的藝術門類相關的知識領域。
  • 14世紀蔓延歐洲的「黑死病」,緣何成為「文藝復興」的導火線?
    此時的西方,處在奴隸制社會階段。中世紀從西羅馬滅亡為開端,到14世紀文藝復興開始為終結,前後延續將近1000年。此時,西方處在封建社會時期。近代以14世紀為起點,是隨著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發生,作為開始的標誌,從此後,西方告別封建社會,步入資本主義社會。
  • 瘟疫橫行的日子,中世紀歐洲人如何逃離黑死病噩夢
    威尼斯人最早發明了檢疫制,威尼斯人在第一時間就獲悉了瘟疫的消息,1347年就制定了「衛生監督員制度」。衛生監督員會登上每一艘進入威尼斯的外國船隻,檢查船員是否患病、是否有異常現象,發現問題就拒絕該船靠岸。要麼在錨地裡等待,要麼轉去下一港口。  這是人類最早的海上檢疫措施。
  • 黑死病在西方橫行無解,傳到中國,為什麼兩個月就被滅了?
    在十四世紀的歐洲,黑死病盛行,一開始是因為糧食供應不足,人們便開始飢不擇食,什麼都吃,於是乎,貓和狗也被大量的捉著吃,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黑死病這樣的舉動,就導致了老鼠開始橫行霸道,人口數量是越來越多了,同時嚙齒類動物也是越來越多,黑死病爆發,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威脅到人類,隨著逐漸的發展,黑死病開始襲擊人類了。
  • 中世紀的黑死病造成歐洲人口大衰減
    卡法淪陷後,這些義大利人紛紛選擇返回家鄉,而潛伏在他們身上的黑死病也就這樣從卡法傳播到了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再沿著地中海航線傳至義大利西西里島、熱那亞,法國港口城市馬賽。當時歐洲正處於中世紀晚期,城市裡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大街小巷汙穢遍地,整個城市都瀰漫著令人作嘔的惡臭。這種情況對人類來說當然是非常糟糕,可對瘟疫病毒來說卻是肆意蔓延的溫床。黑死病就在這種環境下迅速傳播開來。
  • 從鳥嘴醫生到抗生素,人類如何戰勝黑死病?
    據估計,短短數年內,黑死病造成歐洲人口減少30~60%。1346年,蒙古大軍打到克裡米亞,蒙古人帶給歐洲的除了刀光劍影,還有可怕的黑死病。在長期圍困後,蒙古軍隊將死於瘟疫的屍體丟到卡法城內,傳染給城內的居民,從此造成黑死病在歐洲數百年的流行。
  • 歷史|鼠疫:千年黑死病陰霾
    儘管距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體液學說」已經過去了近九百年,西方世界對醫學的認識也在不同流派的興衰中逐漸遠離巫術,向科學理論進行著探索,公元六世紀時人們對疾病的了解仍然十分淺薄。在查士丁尼瘟疫帶來的恐怖死亡陰影籠罩拜佔庭帝國上空時,束手無策的人民將病因歸咎於神對皇權統治的懲罰。
  • 黑死病,歐洲中世紀的大瘟疫背後,和苦命的小黑貓有什麼關係
    羅馬教會剛建立時,基督教並非是合法的,後來,羅馬帝國有一個叫君士坦丁的皇帝得到過羅馬教皇的幫助,才給了羅馬教會合法的地位,基督教開始在羅馬迅速發展。請點擊輸入圖片羅馬與教皇國的權利爭奪描述教皇國地位確立後,教會對共同體實行非常嚴厲的統治
  • 蒙古再現恐怖「黑死病」,一個省已經緊急隔離
    現如今2020年已過去一半,然而就在7月1日,據新華社報導,蒙古國衛生部門證實,經進一步檢測,該國西部科布多省初步診斷的兩例鼠疫病例被正式確診
  • 黑死病肆虐中世紀的歐洲,當時的人們想到了哪些方法對付它?
    黑死病14世紀首次在歐洲肆虐,從1347年到1350年這短短幾年間,歐洲有接近2500萬人死於黑死病,而當時整個歐洲總人口才7500萬多!但黑死病(鼠疫)卻沒有就這麼消失,往後三個世紀左右的時間內,鼠疫隔三差五還會造訪歐洲,這期間造成的死亡已無法精確統計了! 這麼可怕的疫病我想誰也不會坐以待斃,中世紀的歐洲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