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寄黃幾復》
公元前407年,一名叫秦越人的醫生,一路行走一路行醫,所到之處都帶去安康。《禽經》中有一詞叫「靈鵲兆喜」,它的解釋就是飛翔的喜鵲,飛到哪裡就將喜訊帶到哪裡。於是就將「扁鵲」的稱號給了秦越人,從此,醫術高明德高望重的醫生就常常被稱之為「扁鵲」。對於後來為表達對醫生的感激與尊重,常常也會將醫生稱為「再世扁鵲」。
從古到今,我國出現了許多妙手仁心的醫者,有些人的行醫故事被人廣為傳知,所以擁有了極高的知名度,有些人則是「默默耕耘,等待花開」。而鮮為人知的是,歐洲「名噪一時」的黑死病也傳入了我國,但是並沒有大規模爆發,而這一切功勞,都要從一名叫伍連德的人講起。
1911年,一場空前的災難順著西伯利亞寒流悄悄進入東三省,準備在此大肆「屠殺」,這就是黑死病。它曾經造成了歐洲的「末日恐慌」,奪取了2500萬人的生命,一度減少了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儘管黑死病的風頭已經過去了,但是給後來的歐洲人都造成了心理陰影,由於那時的醫療水平有限,普遍歐洲人都認為乾淨的皮膚會將自己毫無保護地暴露在病毒面前,所以全部不洗澡,讓身上的汙垢成為隔絕空氣的天然屏障。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為此一輩子都沒洗過幾次澡,而整個巴黎都是「臭氣逼人」。
再看我國,為什麼出現了黑死病,卻沒有像歐洲那樣用汙垢抗疫?當時的清廷並沒從中幫多大的忙,它本身就已經搖搖欲墜了,而黑死病的原身——鼠疫,在東北已經橫行了6個多月了,造成了6萬人的死亡。清廷派去的官員去一個倒一個,而越來也多的中國人因為鼠疫病逝誰來保家衛國,清廷也慌,外國列強們更是慌張,特別是歐洲人,他們甚至這種病的出現意味著什麼。而他們如果從中國撤退,不小心帶著病毒回國的話,那又會一場對本國的「屠殺」。
就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伍連德出現了,他的背景還相當豐富,馬來西亞歸國華僑,劍橋大學醫學博士。他那時是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由於接受了西方教育,他在工作和生活上也很是遭周圍傳統人士排擠,但是危急時刻,他卻挺身而出,為國人分憂。
伍連德來到疫情最嚴重的傅家甸,雖然是「奉旨行事」,但是當地的官員並不給予必要配合,到處走動的伍連德宛如一個從走的「潛在病毒源」,官員們躲都來不及,於是人手和資金都沒有。
他的西方醫學技術更是挑戰封建時期百姓的「底線」,他要解刨屍體,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轟動,伍連德選擇了悄悄偷偷摸摸地解剖。好在他的解剖是有用的,他發現了黑死病的真正身份。
這次在東北橫行的「黑死病」是「肺鼠疫」,而它的傳播方式是靠飛沫,而法國專家給出的治療方案是將當地的老鼠殺光,以此將扼殺黑死病的源頭。然後他要求患者隔離,健康的人需要戴口罩,他的「另類操作」引起了清政府的擔憂,害怕他只是一個江湖郎中。好在外國使節給清廷解釋了什麼是劍橋大學博士,這才消除了顧慮,最後清朝準備就按他的治療方案處理。
病毒的「屠殺」步伐卻沒有減慢。伍連德也感覺到困惑,隨後在調查中將源頭指向到了屍體身上,他發現東北的冬天讓土地凍結,於是很多屍體沒法掩埋,只有將它們堆放起來,而日本專家聲稱瘟疫在低溫下沒有傳播條件,伍連德推翻了他的觀點,要求立即火化屍體,而這無疑又是挑戰了中國人的傳統,當地官員擔心他的要求會導致當地人的抵制,就將情況匯報給了清廷。清廷在收到了消息後同意了他的處理方式。
隨後,被鼠疫感染的死者仔他的安排下被集中火化了,甚至將棺材中的屍體扒出來燒掉,雖然破壞了中國傳統觀念裡的「入土為安」,但是從效果上是明顯的,很快東北就實現了0死亡。
結語
在疫情前,伍連德勇敢深入重災區,拯救了數萬百姓。歐洲發生黑死病用了百年多的時間來休養,而晚清政府的地位已經搖搖欲墜,如果瘟疫從東北蔓延開來更會給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百姓帶來巨大災難,而中華民族面對的挑戰將會更加艱難。他也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鬥士,因為他的付出,我們才及時遏制住了這災難,他的成功也是國人的成功,也是民族的成功,正是因為我們有了各個領域的精英,我們的民族才能生生不息,才能在面對災難時敢於挑戰。
參考文獻:
《寄黃幾復》
《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