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和德國在2010年合拍過一部電影《黑死病》,故事以1348年開始在歐洲蔓延的黑死病為背景,探討了歐洲中世紀的大瘟疫之下,關於信仰的問題。
01黑死病爆發之前,歐洲都發生了什麼?
首先,羅馬教皇國建立,基督文化佔據一切,燒死異教徒和女巫。
3世紀以前,羅馬教會是基督教的早期形式,之所以叫羅馬教會,是因為它是基督徒在羅馬地區建立起來的教會。羅馬教會剛建立時,基督教並非是合法的,後來,羅馬帝國有一個叫君士坦丁的皇帝得到過羅馬教皇的幫助,才給了羅馬教會合法的地位,基督教開始在羅馬迅速發展。
在長期的政治鬥爭中,羅馬教會開始與政治合夥,教會維護羅馬皇帝和貴族的統治,羅馬皇帝和貴族給羅馬教會土地和財產,於是基督教會的財產得以飛速增長。有了物質保障後,基督教的勢力發展更加迅速,加之後來羅馬東徵西戰,成為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基督教的勢力隨著羅馬的徵服,雄居歐洲,羅馬成為基督教的傳教中心,羅馬教廷成為天主教的中樞,基督教文化漸漸形成並佔據一切。
羅馬教會擴張後,羅馬教會便成為基督教的統稱。到11世紀,基督教發生了分裂,基督教自此後形成天主教、基督新教、東正教三大體系,羅馬教會成為天主教的代名詞,目前,世界範圍內的羅馬教會多是指天主教會。
羅馬教皇的勢力擴展後,歐洲獨立或半獨立的城邦、小國和貴族領地開始依羅馬教會,構成了一個維護自身利益的共同體,我們把這個共同體稱為教皇國。
教皇國地位確立後,教會對共同體實行非常嚴厲的統治。教會主張禁慾,規定教士不能結婚,只有把生命中的一切獻給上帝,活著時才能得到上帝的庇護,死後才能上天堂,否則下地獄。
羅馬教會還控制了西歐的思想、文化、教育、政治等。最後,甚至連國王的任免都是羅馬教會說了算。羅馬教會的發展,充斥著很多血腥的成分:不信教的人,遭到了教會殘酷的對待,很多異教徒或無神論者,被教會用火燒死。與教士談戀愛的女子,會被當成女巫處以各種極刑。黑死病開始後,有的村裡認為瘟疫是女人帶來的,出現了把女人都殺完了的慘象。
其次,歐洲的禁貓令,幹掉了鼠的天敵。
養貓的人,都知道貓喜歡把身體盤成一個環狀,然後舔屁股。貓的此舉本是清潔自己,但中世紀的教會主張禁慾,認為貓的這個行為非常的淫蕩,就像伊甸園裡誘惑夏娃墮落的那條蛇一樣邪惡,為了不讓人們在貓的引誘下和貓一樣放縱,
1233年,羅馬教皇發布了一條旨意,正式指控:黑貓,是惡魔的使者!
羅馬教會把養貓的女人指認為女巫,並暴打虐殺全國的貓,尤其是黑貓。貓沒了,相當於鼠沒有了天敵,最擅長繁殖的鼠四處流竄,黑死病的另一個名字便是鼠疫。歐洲的教會和民眾多行不義必自斃,他們對小生靈的屠殺行為,為災難的來臨,埋下了隱患。也許,是萬物有靈,慘死的黑貓在報復歐洲的教會和民眾;也許,是歐洲人在獵殺黑貓的時候,吃過病鼠的貓,把鼠疫傳給了人類;也許,是因為貓被大量屠殺,導致鼠滿為患,老鼠又把病毒傳染給了跳蚤,跳蚤又把病毒傳染給了人類……
有的災難其實是必然的,萬事萬物都存在著的聯繫。可笑的是,中世紀的歐洲人並沒有認識到,自己對小黑貓的令人髮指的殘酷行徑是黑死病爆發的原因之一,羅馬教會認為黑死病是猶太人下毒造成的,挑起宗教紛爭和對猶太人的屠殺。
03黑死病之下的佛羅倫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誕生。
黑死病爆發後,無藥可醫,加上教會統治之下,沒有採取有效的隔離措施,死亡率達百分之百。西歐諸國屍橫遍野,餓殍滿街,十室九空,歐洲死亡人數過半。人們的眼裡充滿了絕望和恐懼,身邊的親人一個個的離去,他們的內心充滿了痛苦和悲傷,可是教會不但沒有作為,還把很多善良的婦女當成女巫和邪惡的代表,把鼠疫的流行歸咎於這些婦女,並處以火刑。在絕望中,人們就像電影《黑死病》(2010)中的傳教士奧斯曼一樣,經歷了痛苦的精神折磨後,開始懷疑自己的信仰,懷疑自己深信的教會。
黑死病爆發後,最為慘烈的是佛羅倫斯。短時間之內病死的人就有十多萬,昔日的美麗繁華不復存在,一開始,到處是新建的墳場,後來死於黑死病的人沒有了親人朋友,無人收屍,屍骨在野外到處都是,這樣的慘景,又使瘟疫無法遏制的傳播,慘不忍睹。佛羅倫斯是薄伽丘的家鄉,目睹這場災難,深受影響的薄伽丘以這場瘟疫為背景,花了五年的時間完成了現實主義文學巨著《十日談》,拉開了文藝復興運動的序幕。
《十日談》揭露了統治歐洲的天主教會的虛偽和貪婪,給了天主教會致命的一擊,它反映了在死亡籠罩之下,人們對於人生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在《十日談》裡,教會是虛偽無恥的,例如,恰潑萊託生前無惡不作,死後卻被人當作聖徒,被尊為「聖恰潑萊託」。薄伽丘通過自己的作品,和天主教會唱起了反調,歌頌愛情和人的情慾,宣揚人的價值,在他筆下,甚至連出軌的情慾都是美好的,鼓勵人們追求幸福。這部反封建反教會的著作,使教會對薄伽丘深惡痛絕,在薄伽丘死後,教會掘了他的墳墓。
在死神籠罩的黑暗中,薄伽丘的短篇小說集《十日談》為人們的心靈打開了一扇窗戶。」黑死病的影響是非常廣泛的,也是全方位的。薄伽丘之外的其他作家、思想家、社會學家、畫家、無神論者、科學家、政治家等等,開始通過自己的作品,表達自己對上帝的懷疑,傾訴自己對教會的不滿,肯定人的價值和對現世幸福的追求。他們藉助羅馬的古典文化,掀起了文藝復興運動,促使人們的思想從羅馬教會的精神禁錮之下解放出來,這場運動提出的人文主義精神,驅散了歐洲的黑暗,帶給人們光明,影響深遠,直到現在仍散發著光芒。
參考文獻:
[1]樹林《淺談黑死病與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關係》《社科縱橫》 2011年10期
[2] 薄伽丘.十日談 [M ]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文:陳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