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對於歐洲來說,是一個極為悲慘的時期。從1347至1353年,席捲整個歐洲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奪走了2500萬[2]歐洲人的性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而發生在20世紀,堪稱人類史上最為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因戰爭而死去的總人數為其人口的5%。足以看出這場瘟疫給歐洲人民帶來的災難。這場瘟疫在很多文獻中被記作「黑死病」。
黑死病是歷史上最為神秘的疾病。從1348年到1352年,它把歐洲變成了死亡陷阱,這條毀滅之路斷送了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總計約2500萬人!在今後300年間,黑死病不斷造訪歐洲和亞洲的城鎮,威脅著那些劫後餘生的人們。
義大利作家卜伽丘在《十日談》裡所描述的黑死病景象,似乎與淋巴腺鼠疫並不完全吻合。2001年,出版了《疫病生物學》一書,書中指出,黑死病是由淋巴腺鼠疫病毒引發之結論疑點甚多。例如,為什麼黑死病的傳播速度如此之快?據當時的有關報導,黑死病以平均每天兩英裡的速度向前推進,這意味著鼠群將以跑得喘不過氣來的速度穿越鄉間田野,但當時並沒有關於目睹這種情景的相關報導。
事實上,一些描述當時黑死病情況的目擊者們根本就沒有提到過老鼠。還有,如果與老鼠有關,那麼它們是如何越過庇里牛斯山脈和阿爾卑斯山脈的?它們又是如何抵達冰島和格陵蘭的?對於這些適宜於生活在溫暖地帶並且已經染上疫病的老鼠來說,這一段漫長又寒冷的旅程是難以想像的。
為什麼黑死病會沿著商隊貿易路線傳播開來,而且通常爆發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如城市中心地區,集市中和軍隊裡?為什麼隔離措施是當時唯一有效的措施?如果說瘟疫是由老鼠傳播開來的,那麼對染病的人群隔離會有用嗎?因為,老鼠很容易從被隔離的房子和村莊裡跑出來繼續將瘟疫傳播開去。
一定還有另一種傳播途徑,而不是老鼠、跳蚤與人類之間的傳播途徑。如果說瘟疫是通過空氣中的塵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開來的,那倒還比較說得通,研究人員認為致病的可能是一種病毒。
根據中世紀對黑死病的描述,黑死病的病原體可能不是鼠疫桿菌,而更像是一種濾過性出血熱病毒,與現代的伊波拉病毒非常類似。如果這種猜測能夠成立的話,就能解釋為什麼黑死病會如此迅速地傳播開來。科學家說這種病毒的潛伏期較長,大約為20天,在感染病毒到發病的這段時間裡,帶菌者會在毫不知情的人群中將疾病傳播開來。
據此,科學家們猜測當時的情景可能是這樣的:一個感染了黑死病而自己還並不知曉的病人,或許是一個士兵或許是一個到處旅行的商人,到一個新的城鎮後傳染給別的人,於是疾病就在這個城鎮裡很快地傳播開來。大約過了兩三個星期,這個旅行者病死了,而城裡其他的人也開始陸續病倒。在此期間,這個城鎮或者村莊裡也有人外出到其他地方去,於是傳播到了更多的地方傳染了更多的人。這就是為什麼疾病會傳播得如此之快的原因
黑死病病症
第一階段:一開始得病的人,呈現出不規則的低熱現象,身體症狀表現輕微,只是局部淋巴結腫痛,偶爾有化膿情況出現,沒有出血現象。
第二階段:突然有寒戰、高熱、頭痛、乏力表現,偶爾有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皮膚淤斑、出血。
第三階段:全身中毒症狀明顯,發病數小時後就出現胸痛、咳嗽、咳痰,此時咳出的痰帶有大量鮮紅色的血痰,呼吸困難。
此時如果搶救不及時,患者在2~3天內死於心力衰竭、休克。死前皮膚呈黑紫色,所以也叫作黑死病。
第四個階段:敗血症可原發或繼發。原發者發展速度極快,出血現象嚴重,迅速進入神志不清、譫妄或昏迷。一般在24小時內迅即死亡。
由於疫病突如其來,人們沒有一點思想準備,隨著人員的大面積死亡,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如何躲避和防治上面了,所以留下的歷史資料並不多。
烏鴉醫生的由來
中世紀時,黑死病橫行歐洲,當時的醫生為了杜絕感染,身穿泡過蠟的亞麻或帆布衫,頭頂戴著黑帽,戴上可過濾空氣、狀如鳥嘴般的面具,眼睛由透明的玻璃護著,手著白手套,持一木棍,用來掀開病患的被單或衣物、或指揮病人如何療病,他們深深地相信這樣的裝備可以保護自己免於黑死病的感染。鼠疫(又叫黑死病)橫行歐洲,有人說是蒙古大軍帶去的,這點在醫學史上還有爭論。當時歐洲人民恐慌到六親不認,隔離、奔逃都沒法有效制止疫情,也不明傳染源,可能是上帝的懲罰、女巫的傑作或猶太人的伎倆,結果醫師折損慘重。
後來在不得不接近病患的責任下,想出對策,發明了一種防護衣:醫師全身從頭到腳披著防油布製成的大衣,雙手用巨大的手套包起來,戴著帽子,臉則藏在可過濾空氣、狀如鳥嘴的面具裡 ,眼睛由透明的玻璃護著,手上拿著長棒,必要時指揮病人如何療病。由於當時醫學不發達,所以根本不知道病因,所以這種裝扮多少有嚇走病魔的用意,他們被稱為鳥嘴醫生。
本期內容到這裡結束,喜歡的朋友們記得點個小紅心。
今天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點個關注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