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觸覺技術――面向國內外博物館的互動體驗

2021-01-15 文博圈

上海尚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 邱克

觸覺是人類認知世界的基本感知之一,是人類與世界直接交互的首要通道。目前,虛擬實境技術雖然已經能夠在博物館中建立惟妙惟肖的三維視覺環境,但是依然不能滿足觀眾日益高漲的互動體驗需求。觀眾對博物館藏品「可望而不可及」的現狀非常不滿,很渴望能在看到藏品的同時,還能夠觸摸到藏品,感知藏品的軟硬、紋理、粗糙度和柔韌性等其他非視覺信息,更深層次地理解藏品的內涵。

一、什麼是虛擬觸覺技術

在數位化快速發展的時代,虛擬觸覺技術應運而生,它可以讓觀眾觸摸博物館「藏品」,讓藏品變得觸手可及。

虛擬觸覺技術屬於計算機、機械、測控、力學、心理學和認知學等多學科交叉領域,能讓人們在通過觸摸、按壓或牽扯等動作操作虛擬物體時,不僅能看到虛擬物體的逼真變形,而且能感受到虛擬物體的逼真觸感,感知到虛擬物體的力學物理屬性。

在博物館互動體驗中,這種技術的革命性在於把指令式人機互動變成了觸覺式人機互動,使得觀眾可以「真實地」觸摸到平時不可能觸摸的藏品。在視覺、觸覺、人腦記憶和構想的綜合作用下,觀眾能觸摸和操控「藏品」,給人們提供前所未有的交互體驗。

虛擬觸覺技術添補了目前國內外博物館觸覺感知藏品的空白,可以讓觀眾通過觸覺認知和感受藏品,對藏品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可以極大地增強博物館展覽的互動性、沉浸性、構想性和樂趣性,滿足觀眾觸覺感知藏品的需求,增強博物館的綜合競爭力。

二、面向博物館互動體驗的虛擬觸覺技術研發和推廣

圖1 虛擬織物的實時形變和觸覺感知

在國家863計劃(2013AA013703)、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61332017)、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LY14F020048)資助下,浙江理工大學虛擬實境實驗室和上海尚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致力於虛擬觸覺技術在國內外博物館互動體驗的研究和推廣應用,目前已創新研發出我國具有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圖像觸覺感知系統,其核心技術包括基於質子彈簧模型的柔性紋理圖像力觸覺生成方法,基於質子彈簧模型的柔性紋理圖像力觸覺生成方法,雙交互觸點力觸覺生成方法,基於五要素的剛性紋理圖像力觸覺生成方法等。

圖像觸覺感知系統可以實現圖像的形狀、紋理和柔性等多模式感知,突破了以往圖像只能視覺感知的界限,使得圖像不僅能看得見,還能摸得到。此系統能夠廣泛應用於博物館的互動體驗、文化傳承與傳播、視力障礙患者(盲人)的學習、教育、影視、軍事、遊戲娛樂等領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前景廣闊。

虛擬織物的觸覺感知,如圖1所示,展示了圖像觸覺感知系統的功能。用戶可以用兩個手指操作和感知虛擬織物,在觸摸、按壓或牽扯虛擬織物時,既能觀察到虛擬織物的逼真變形,又能感受到虛擬織物的手感,體驗逼真的虛擬織物觸摸過程。同理,應用於博物館的互動體驗,觀眾可以「隔空」感受古代織物的紋理和質地,甚至可以親手觸摸古代皇帝所穿龍袍的緙絲織繡紋樣。

圖2 圖像觸覺感知系統可以觸覺感知多種博物館藏品


當然,圖像觸覺感知系統也可以感知博物館各種各樣的藏品,如碑刻的雄健粗獷、雕塑的剛勁柔滑、銅鼎的神秘紋飾、油畫的氣韻筆觸、書法和國畫的藝術美等等,如圖2所示。圖像觸覺感知系統具有良好的實時性、通用性和穩定性。

在2014年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博博會)上,上海尚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展出了圖像觸覺感知系統,如圖3所示,系國內首次將虛擬觸覺技術應用於博物館的互動體驗。在2015年科普場館主題展覽高峰論壇上,參會者不僅能視覺感知大連金石灘生命奧秘博物館的鯊魚,也能通過圖像觸覺感知系統觸摸到「鯊魚」,如圖3所示,受到參會者的認可和好評。

2014年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圖左)2015年科普場館主題展覽高峰論壇(圖右)

圖3 圖像觸覺感知系統在博物館的推廣和應用

三、虛擬觸覺技術在博物館的需求和應用

首先,虛擬觸覺可以保護藏品和緩解博物館與觀眾之間近乎不可調和的矛盾。

目前,博物館大都將藏品鎖在玻璃展櫃裡,或展覽在護欄後面,或展覽在昏暗的燈光下。太多的「請勿觸摸」警示性標識和隔離線,讓觀眾無法近距離觀看和感受藏品,感受不到藏品應有的知識和文化內涵,損害了觀眾與藏品的交流,降低了參觀的樂趣。然而,觸覺作為人類最基本的感知和心靈體驗,是觀眾與藏品之間必不可少的認知、交流和互動的途徑。觀眾出於本能或者好奇心,仍然想方設法地去觸摸自己喜歡的藏品,時常發生藏品被毀損的現象,讓博物館心疼不已。

虛擬觸覺技術可以極大緩解目前這種近乎不可調和的矛盾,有效地保護藏品。對博物館而言,虛擬觸覺既能夠拉近觀眾與藏品之間的距離,又能夠保護藏品不受毀損,給觀眾創造親手觸摸「藏品」的機會和條件,讓觀眾親身觸摸「藏品」,體驗和感受藏品內在的文化底蘊,享受與藏品互動的愉悅。

其次,虛擬觸覺可以給博物館與視力障礙觀眾之間這條近乎不可逾越的鴻溝架起橋梁。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3.14億視力障礙者,其中4500萬為盲人。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至2010年末,我國有1263萬視力殘疾人。2014年我國盲人數量為661萬人,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國家,而且幾乎每分鐘就會出現一例新的盲人。雖然,目前國內外很多博物館是免費開放的,但是一條無形的鴻溝卻將視力障礙觀眾拒之於博物館之外。這條鴻溝就是絕大多數博物館的藏品是不讓觸摸的,然而,觸覺近乎是盲人感知藏品的唯一選擇。

對於盲人而言,虛擬觸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他們深刻認知博物館藏品,拓寬與世界的接觸範圍,提升審美情趣和愉悅身心,起到增強自信心和心理治療等作用。因此,虛擬觸覺技術也使得為盲人建立實體或虛擬的博物館成為可能。

第三,虛擬觸覺給觀眾提供一個全新的互動體驗,可以提高博物館展覽的互動性、沉浸性和趣味性。

博物館在為廣大觀眾提供豐富藏品的同時,要重視觀眾的觸覺體驗。虛擬觸覺能夠彌補觀眾在博物館參觀過程中的觸覺缺失,整合觀眾對真實世界的觸覺記憶,充分調動觀眾的各種感知通道,把觸覺、視覺、記憶和構想有效地結合起來,激發出觀眾對博物館藏品更為濃厚的興趣。

虛擬觸覺可以呈現出藏品的軟硬、柔性、剛性、光滑或粗糙等多種物理屬性。觀眾通過虛擬觸覺與藏品互動,使得原本冷冰冰的藏品有了豐滿的觸覺、想像力和生命力。豐富的觸覺感知互動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藏品展示方式、一種全新的藏品互動世界。

第四,虛擬觸覺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有助於博物館藏品的推廣和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虛擬觸覺是信息科學的最新成果之一,是數位化時代的最新產物之一。把博物館藏品進行數位化,通過網絡進行跨時空的傳播,人們以擬在的方式與遠程藏品進行觸覺交互,實現了跨時空的心理感受,形成了獨特和不可替代的體驗。進而,虛擬觸摸傳遞藏品的文化內涵,傳揚歷史文明,促進文化的有效傳播。

此外,虛擬觸覺在考古、藏品鑑定收藏的教學和訓練中,也能發揮出獨特的技術優勢,使得訓練更加真實,操作更加逼真,教學更加高效,同時沒有任何風險。

四、結束語

未來博物館的發展肯定離不開互動體驗,大家都會日益重視互動體驗營銷在吸引觀眾方面的作用。虛擬觸覺是一種增強觀眾互動體驗的有效方法,必將給博物館帶來新的展示方式和競爭優勢,必將對博物館行業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作者:邱 克 楊文珍(上海尚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文博圈」獨家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相關焦點

  • 數據手套通過真實的觸覺體驗帶你進入虛擬實境交互的世界
    數據手套是信息化時代的新產物,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已經可以做到通過數據手套這一產品實現與虛擬物品的互動。現在的虛擬實境技術發展極為迅速,通過虛擬手套與虛擬物品的自由互動也幫助著各個領域的工作者提升工作效率,數據手套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也變得相當廣泛。
  • 「虛擬觸覺」技術獲重大突破!可「欺騙」大腦得到真實觸感
    據新華社消息,5月27日,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發明一項新的「虛擬觸覺」技術,可解決VR和AR技術「看得見摸不著」的問題,並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首次推出應用這種技術的遊戲產品。「虛擬觸覺」技術如何「欺騙」大腦?
  •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Verizon合作推出虛擬互動藝術體驗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Verizon官網1月11日消息,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Verizon推出The Met Unframed,這是一種沉浸式虛擬藝術和遊戲體驗服務,藉助Verizon 5G超寬帶提供增強功能,其中包括十多個數字渲染畫廊和近50件藝術收藏品。
  • 2019觸覺技術研討會暨Asia Haptics 2020籌備會議圓滿召開
    本次大會吸引了百餘人參會,大家共同探討觸覺交互領域的前沿技術,協商Asia Haptics 2020籌備計劃。          2019觸覺技術研討會由孫曉穎教授主持。徐衛良教授、徐迎慶教授和宋愛國教授分別就軟體機器人可變形多模態觸覺傳感器陣列、面向盲人的觸覺認知與交互體驗設計研究、力覺測量及空間站靈巧操作人機工效評估進行了介紹,引發參會師生熱烈討論。      Asia Haptics 2020籌備會議由劉冠陽博士主持。
  • 「觸覺通用定律」或助力虛擬實境技術發展
    科學家們利用與地震相關的瑞利波創建了首個觸覺靈敏度的通用定律。近日,由英國伯明罕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利用與地震有關的瑞利波創建了首個觸覺靈敏度的通用衡量定律,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利用這一理論開發覆蓋觸覺的虛擬實境技術。瑞利波是由物體之間的碰撞產生的,通常只沿物體表面傳播。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當有肢體接觸時,波也會穿過皮膚和骨骼層,被身體的觸覺感受器細胞接收。
  • 以微流體技術打造觸覺手套,HaptX Gloves可模擬亞毫米級別觸覺
    虛擬實境技術可望而不可求的終極目標是沉浸:讓我們真正感覺到自己置身於虛擬世界。雖然大部分現代虛擬實境頭盔都很出色地呈現了沉浸式體驗,但這種體驗並非無懈可擊。實現真正全方位沉浸面臨的一個突出的問題是控制器。如果是拾起物體這種基本任務,它們還能勝任,但還感覺有點不自然。即使是Manus這樣的虛擬實境手套,也只給我們這些佩戴的用戶提供振動的反饋。
  • 首個「觸覺通用定律」,或讓虛擬實境技術迎來新發展
    科學家們利用與地震相關的瑞利波創建了首個觸覺靈敏度的通用定律。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利用這一理論開發覆蓋觸覺的虛擬實境技術。瑞利波是由物體之間的碰撞產生的,通常只沿物體表面傳播。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當有肢體接觸時,波也會穿過皮膚和骨骼層,被身體的觸覺感受器細胞接收。
  • 將科技融入生命體驗——虛擬仿真技術在文科教學中的應用
    在新文科背景下,人文學科的學生能否對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形成一定的判斷,並將這種判斷自覺地融入其生命體驗之中,對人文學科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虛擬仿真技術作為影響人類體驗感的核心技術,在高校人文學科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虛擬實境技術是什麼 虛擬實境技術特點介紹【圖文】
    虛擬實境技術,虛擬實境技術是什麼意思   三維 虛擬實境技術  虛擬實境技術是利用計算機生成一個逼真的三維虛擬環境它與傳統的模擬技術完全不同,是將模擬環境、視景系統和仿真系統合三為一,並利用頭盔顯示器、圖形眼鏡、數據服、立體聲耳機、數據手套及腳踏板等傳感裝置,把操作者與計算機生成的三維虛擬環境連結在一起。操作者通過傳感器裝置與虛擬環境交互作用,可獲得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知,並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改變「不如意」的虛擬環境。
  • 異形互動投影:結合多通道邊緣融合系統,感受沉浸式光影體驗
    球面互動投影區別於矩形及不規則的圖形,它以360度全方位均可觀看的特點成為對矩形顯示的完美升級。它通過PC與高亮投影儀配合魚眼鏡頭,將畫面以環繞形式投射在亮度增強技術的球幕,實現環型高亮無縫顯示。帶給觀眾以新奇和與眾不同的視聽體驗。三、臺面互動展示平臺。
  • 全息投影技術產品,用科技打造虛擬視覺體驗
    全息投影技術,也稱虛擬成像技術,說起來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它不僅可以產生立體的空中幻象,還可以使幻象與人實現互動,產生令人震撼的效果。
  • 微型人造肌肉手套式設備模仿觸覺用於虛擬和增強現實
    微型人造肌肉手套式設備模仿觸覺用於虛擬和增強現實該圖說明了由UNSW如果您可以在視頻通話中觸摸親人,尤其是在當今社會距離遙遠的COVID-19時代,或者在視頻遊戲中拿起並處理虛擬工具該怎麼辦?待用戶測試和資金,以商業化的新技術,這些想法可能會成為現實,在一兩年後,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工程師開發出一種新的觸覺裝置,它再現了觸摸的感覺。
  • MR全息博物館重新定義博物館未來
    近日,「MR全息博物館」突然在網絡上火熱起來,通過MR領先技術全息互動的方式,讓體驗者無距離感受超時空魅力。全球技術領軍企業XIMMERSE(廣東虛擬實境科技有限公司),結合全息空間成像、虛擬人物製作、MR混合現實、聲光影特效、空間定位、動作捕捉等先進技術,通過營造逼真的數位化模擬現實,創造出全新的文化與科普展現形式。
  • 多媒體互動投影互動展示系統——虛擬翻書
    採用先進的計算機視覺和投影技術,在參觀者眼前產生驚奇的特效立體影像,讓人置身其中,這就是多媒體互動投影系統。其中比較受到大眾歡迎的一種多媒體展示系統就是虛擬翻書,通過虛擬投影技術和互動技術,讓人生動的感受到視覺體驗效果。
  • 迄今最強3D組織染色技術;在虛擬實境中擁有觸覺!
    把全身變透明,日本科學家開發迄今最強3D組織染色技術 來源:學術經緯 近日,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的一支科研團隊在《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詳細介紹了一項頗為神奇的新技術。
  • 淘寶Buy+計劃是什麼 VR虛擬購物體驗是什麼意思(圖)
    4月1日凌晨,阿里VR實驗室發布了第一期計劃,並公布一個VR虛擬購物體驗的宣傳視頻,視頻大力宣傳VR虛擬購物的優越性。》》相關:淘寶Buy+宣傳片視頻在線觀看  視頻以傳統消費模式作為開端,帶出淘寶推出的全新購買功能BUY+。BUY+主要利用VR技術,百分百的還原購物場景,大大提升消費者在網絡購物上的體驗。
  • 從電影到互動藝術——虛擬實境過去的聲音
    關於虛擬實境電影及虛擬實境相關的互動藝術體驗你可能聽說過不少,但是這樣的電影和藝術作品具體是如何做出來的,你就不一定特別清楚了,我們可以來聽聽當時的虛擬實境創作者們的回顧。101992年發行的電影《割草者》(The Lawnmower Man),第一次將虛擬實境技術介紹給了廣大觀眾。
  • 俄羅斯發明可用於虛擬實境系統的觸覺設備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50-100」項目新聞處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透露,託木斯克國立大學的無線電物理領域科研人員發明了一種可為虛擬實境用戶再現痛癢等感覺的觸覺設備。
  • VR虛擬實境技術和AR增強現實技術的區別
    打開APP VR虛擬實境技術和AR增強現實技術的區別 海測之旅 發表於 2020-03-23 10:50:21 它通過技術系統生成虛擬環境,用戶通過計算機進入虛擬的三維環境, 通過人的視覺 、聽覺、嗅覺和觸覺器官與人體的自然技能感受逼真的虛擬環境 ,身臨其境地與虛擬世界進行交互作用,乃至操縱虛擬環境中的對象, 完成用戶構想的各種虛擬過程 。 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是一種實時計算攝影機影像位置及角度,並輔以相應圖像的技術。
  • 投影互動的運作原理
    互動投影系統運用的技術為混合虛擬實境技術與動感捕捉技術,是虛擬實境技術的進一步的發展。虛擬實境是通過計算機產生三維影像,提供給用戶一個三維的空間並與之互動的一種技術。通過混合現實,用戶在操控虛擬影像的同時也能接觸真實環境,從而增強了感官性。系統應用的優點:1、吸引人流,新奇的互動效果必然會吸引和引導人流的參觀,同時好的設計和藝術效果為博物館增加互動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