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Verizon合作推出虛擬互動藝術體驗

2021-01-13 通信世界網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Verizon官網1月11日消息,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Verizon推出The Met Unframed,這是一種沉浸式虛擬藝術和遊戲體驗服務,藉助Verizon 5G超寬帶提供增強功能,其中包括十多個數字渲染畫廊和近50件藝術收藏品。

定製設計的數字畫廊幾乎複製了整個博物館空間。TheMetUnframed.com邀請在線訪問者探索數字畫廊,玩遊戲,在家中觀看AR藝術虛擬展示。

用戶可以通過4G或5G智能設備訪問,五周內免費。The Met Unframed利用網絡AR和新興移動技術,結合大都會博物館數字、教育和策展團隊提供的豐富內容進行開發。

其高保真畫廊和藝術渲染是由3D藝術家根據大都會博物館的大量圖片建模完成的。

遊戲過程中,用戶可以近距離觀察藝術品以及附帶的內容和描述,並能夠通過文件掃描,一睹大都會博物館著名畫作的底稿和其他隱藏的細節,這些都是在現場參觀博物館時看不到的。

相關焦點

  • 從《臥室》到《夜鷹》,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與名作互動
    圖/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供圖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是美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著名的法國印象派繪畫收藏博物館。它坐落在芝加哥市中心的密西根大道上,緊鄰千禧公園,是芝加哥當地的地標性建築,每年平均接待170多萬名遊客。
  • 藝術博物館經濟學:當代藝術引發的「蝴蝶效應」
    原標題:藝術博物館經濟學:當代藝術引發的「蝴蝶效應」  在美國,每年約850萬人參觀博物館,遠遠超過了其他所有的大聯盟運動和主題公園(在2011年約4.83億)。如果將動物園,歷史學會,植物園和相似的歷史或文化遺址包括進來,美國的博物館數量在2014年已經超過了3.5萬,是90年代的一倍多。
  • 虛擬觸覺技術――面向國內外博物館的互動體驗
    二、面向博物館互動體驗的虛擬觸覺技術研發和推廣、書法和國畫的藝術美等等,如圖2所示。因此,虛擬觸覺技術也使得為盲人建立實體或虛擬的博物館成為可能。第三,虛擬觸覺給觀眾提供一個全新的互動體驗,可以提高博物館展覽的互動性、沉浸性和趣味性。博物館在為廣大觀眾提供豐富藏品的同時,要重視觀眾的觸覺體驗。
  • 從電影到互動藝術——虛擬實境過去的聲音
    關於虛擬實境電影及虛擬實境相關的互動藝術體驗你可能聽說過不少,但是這樣的電影和藝術作品具體是如何做出來的,你就不一定特別清楚了,我們可以來聽聽當時的虛擬實境創作者們的回顧。101992年發行的電影《割草者》(The Lawnmower Man),第一次將虛擬實境技術介紹給了廣大觀眾。
  • 追尋中國頂級青銅藝術:王公子分享哈佛藝術博物館
    美國的七大收藏中國藝術品的博物館包括: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納爾遜-艾京斯博物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弗利爾美術館、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紐約市藝術博物館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福格藝術博物館是哈佛大學藝術館,1895年創建。
  • 一周藝術人物|紐約大都會館長履新百天,班克斯作品遭扣押
    上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新館長馬克斯·霍萊因迎來了上任百天,這位行業「老法師」依然用「相當密集」和「極其興奮」形容三個多月的經歷,眼下,他正與團隊全力以赴迎接2020年的開館150周年。剛剛在10月貢獻了一大波點擊率的街頭藝術家班克斯,近日有關他的一項展覽出現作品所有權爭議,58幅展品被比利時法庭扣押。
  • 賽克勒的藝術收藏與贊助
    稍後,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遠東部主管、中國書畫專家方聞先生的建議下,他收藏了不少文人書畫。清代石濤、八大山人的精品,格外受到賽克勒的青睞。其他還有幾位與之緊密合作的藝術商人。比如賽克勒通過紐約古董商弗蘭克·凱洛(Frank Caro,法籍華裔古董商盧芹齋的接班人),搜羅了大量中國魏晉隋唐時期的石雕佛像。在今春紐約佳士得的賽克勒專場上成交價最高的那件佛像就是當年經凱洛賣給賽克勒的。
  • 國際博物館人「雲上對話」:疫情下博物館的力量
    我們推出了一系列有趣的線上互動:例如「Furusiyya東西方騎士精神展」的360°雲展館;適合父母帶著小朋友一起體驗的趣味手工藏品製作;並將一些精選的藏品圖片和說明進行了電子化。我們還力推羅浮宮阿布達比的多媒體導覽APP,這個APP是免費的。有趣的是,下載量第二多的國家是中國。除此之外,我們還與6個國家的知名人士聯手推出了聲音行走合集《我們並不孤單》。
  • 歷史與現實:美國高等院校博物館概況
    9月9日為配合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以下簡稱「浙大藝博館」)正式對外開放,浙大在館內召開了「教學博物館國際會議」,邀請國內外博物館的從業者和學者,探討他們對「教學博物館」的觀點和思考。本刊特報導會議第二場次第二講,由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部特聘中國藝術主任孫志新談美國高校博物館現狀。
  • 青少兒藝術科普展上看愛因斯坦親筆籤名,體驗科技與藝術的美
    圖說:愛因斯坦籤名傳記 官方圖愛因斯坦親筆籤名的傳記、被譽為中國「天學入門第一書」的明代古籍珍本《革象新書》、藝術與科學技術完美結合的「安徒生童話插畫師」的精美金屬版畫……這些珍貴的展品,昨天起在上海藝術品博物館舉辦的第三屆國際青少兒藝術科普展上展出
  • 大學藝術博物館 不僅僅是為了審美教育
    相比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博物館,美國的大學博物館整體上在博物館的類型,博物館的經費,藏品的數量、質量,博物館的運作效率上都是首屈一指的。特別是美國一些頂尖大學的藝術博物館的藏品和展覽,不遜色於任何一家世界一流藝術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董捷曾對美國的藝術類大學博物館做了深入的研究。這裡介紹了他親歷的在世界上十分有影響的幾家各具特色的美國大學藝術博物館。
  • 大運河館、上海中心、天文館……互動藝術展廳幕後有能人
    當藝術與科學結合,當時尚與科技碰撞,當古代歷史文化遇見當代數位技術,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進入尾聲,上海虹橋的國家會展中心精彩紛呈的文博展示吸引了各行各業的觀眾,科技和互動為本屆文博會帶來了諸多亮點。這家為諸多博物館展廳提供解決方案的幕後團隊露出真容,它正是來自上海本地。
  • 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大展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開幕
    ,展覽匯聚來自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美國各大博物館和重要私人收藏的珍貴藏品逾180件,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柉禁組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天下第一鬲」師趛鬲、上海博物館的小臣系卣等齊聚芝加哥。
  • 洛杉磯布羅德博物館:與世界共享當代藝術
    當代藝術反映了我們生活的時代正在發生的變化,也讓我們換一個視角來觀察世界。」現年84歲的布羅德先生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回答了為何捐出1.4億美元修建這座佔地面積1.1萬平方米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布羅德是美國乃至全世界最有實力的收藏家之一,也是美國商界傳奇之一,2015年以72億美元淨資產排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85名。
  • 連接社區與博物館,在日常生活中創造藝術體驗
    在藝術展現場練瑜伽,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8月2日晚,由北京保利藝術中心有限公司與加拿大運動生活方式品牌lululemon在保利藝術博物館共同舉辦了一場藝術瑜伽活動。 今夏在保利藝術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名為《未來未來Not yet.
  • 上海博物館 「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圓滿落幕
    觀眾在上海博物館南門排成長龍等待進入。 殷立勤 攝觀眾在認真欣賞董其昌書畫藝術,其中有不少是孩子。 殷立勤 攝觀眾在認真欣賞董其昌書畫藝術。 殷立勤 攝觀眾在認真欣賞董其昌書畫藝術,其中有不少是孩子。
  • 名畫懸疑案:大都會博物館價值9500萬美元的凡·高名作是假畫?
    美國作家歐文·斯通(Irvining Stone)的凡·高傳記《渴望生活》曾於 20 世紀80 年代在中國的藝術界廣為流傳。 2016年11月,美國一位名叫詹姆斯·格魯姆德維格(James Gru- ndvig)的作家向媒體披露,他認為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的估價高達9500萬美元的凡·高的《麥田裡的柏樹》是贗品。
  • 洛杉磯:美國當代藝術市場的新中心(圖)
    分享到:複製連結|加入收藏|[只看新聞圖片]    洛杉磯現代藝術博物館    厚實的學術根基    洛杉磯是一座當代藝術的殿堂,除了有大量畫廊外,還有極具學術意義的藝術院校和各種類型的博物館。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青策計劃五周年,聚焦新媒體藝術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第五屆「青年策展人計劃」近日正式開幕。「有毒」 (策展人:呂凝珏、李靜秋、任心怡)與「林中的樹倒下而沒有人在」(策展人:陳子澂、張瀞尹)兩組方案從61份有效方案中脫穎而出,成為今年的獲勝者。這兩組方案都表現出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策展人及藝術家對時代的思考和獨特的世界觀。
  • AI技術,讓普通人生活更「藝術」
    比如,在AI技術幫助下,繪畫突破了紙張的限制,可以在三維空間、虛擬空間作畫,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胡介鳴說。傳統的藝術都是忠實於眼睛的,AI則大大擴展了藝術的邊界,人可以通過AI算法得到虛構的、不存在的東西,可以用AI「算出」一朵不存在的雲或者一個虛擬人物。「我們可以使用對抗生產技術,生成一朵世界上不存在的雲,或者生成一個虛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