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美國當代藝術市場的新中心(圖)

2020-12-01 中國經濟網

    此外,洛杉磯作為全美僅次於紐約的第二大藝術品交易市場,當然少不了藝博會的身影。已有17年歷史的洛杉磯藝博會是最資深的本土藝博會,由當初的只有12家畫廊參展到今年超過108家的規模,見證了洛杉磯當代藝術的發展軌跡。2012年,美國東岸的藝博會巨頭——藝術邁阿密藝博會瞄準洛杉磯,正式入股洛杉磯藝博會,形成東西海岸強強聯手,把洛杉磯藝博會推向另一個高度。紐約軍械庫主辦方在2011年9月底,在洛杉磯舉辦了第一屆「藝術平臺」藝博會,以此宣布正式進軍洛杉磯。

    分享到:複製連結|加入收藏|[只看新聞圖片]

    洛杉磯現代藝術博物館

    厚實的學術根基

    洛杉磯是一座當代藝術的殿堂,除了有大量畫廊外,還有極具學術意義的藝術院校和各種類型的博物館。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克萊蒙研究大學(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簡稱CGU)等14家藝術類院校星羅棋布地散布於洛杉磯,每年都輸出大量的年輕藝術家,這些藝術家大多都留守在洛杉磯。已有100多年歷史的阿茲塞太平洋大學(Azusa Pacific University,簡稱APU)充滿歷史和文化的沉澱,它的美術館頗有特色,展廳散布於各個院系,分散的展廳就像一個個獨立的小美術館,有利於不同展覽的同時舉行,作品可以激發其他專業學生的靈感,豐富學校的藝術氛圍。在APU美術館不定期會以驗收成果的方式舉辦展覽,現在正在展出教授群展——「MFA Catalog 2011」,這個展覽共有6位教授參展,分別是:託尼·卡爾特比亞(Tony Caltabiano)、米歇爾·勞克林(Michele Laughlin)、珍妮特·古裡爾(Jeanette Gulierrez)、布魯恩·艾倫(Brian Allan)、布魯恩·拉什(Brian Rush)和康妮·尹(Connie Yim)。這些作品通過繪畫或裝置探討了對自我的思考、對社會的關注和對自然的探索,還有把高科技運用於藝術的嘗試。這些作品既是老師們藝術成果的展示,從中也可窺視洛杉磯本土藝術水平的一斑。另一邊廂,正在展出畢業生海瑟·墨菲(Heather Murphy)的畢業個展「日常冷漠」(Everyday Apathy)。雖然她的作品仍帶有學生氣的稚嫩,但能強烈地感受到她所要傳達的信息——對人與動物扭曲關係的思考。她其中的一件作品《學習Lerb:消費101》(Learning Lerb: Consumption 101),顯示在高科技面前,人與動物位置卻調轉了,既滑稽又發人深思。

    距離洛杉磯市中心以東35英裡的克萊蒙大學聯盟,由克萊蒙地區的5所文科類學院和兩所研究生院組成。在洛杉磯當代藝術方面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克萊蒙研究大學(CGU)就是成員之一。CGU成立於1925年,是一所專門培養研究生的院校,以小規模的精英教育著稱。CGU是洛杉磯當代藝術的孵化基地之一,設有藝術研究所(CGU Art),有數字媒體、繪畫、裝置藝術、多媒體、攝影和雕塑等9個專業。

    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這所近百年歷史的學校,是激發創造力和思想的沃土,是創意的實驗室。而造就這一開放環境的是一群極具先鋒意識的老師們,麥可·布魯斯特(Michael Brewster)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員,作為一名聲音視覺藝術的先鋒者,他從1970年就開始在聲音視覺這一領域探索,是美國西部非常重要的聲音視覺藝術家。他的兩件非常有名的作品奠定了他在當代藝術的地位——聲波圖(the Sonic Drawings)和聲波雕塑(the Acoustic Sculptures),運用聲音的空間效應,營造出如雕塑般牢固的空間感。

    如果你是個藝術的狂熱者,洛杉磯正是你夢寐以求的聖地。在這裡,各種各樣的美術館、博物館,滿足人們的視覺享受和精神生活。2011年10月開始歷時半年的超級大型展覽《太平洋標準時間》(Pacific Standard Time,簡稱PST),帶來了盛大的視覺盛宴,全面地呈現了1945年~1980年洛杉磯現代藝術的發展狀況。這個展覽由蓋蒂藝術中心(Getty Center)發起,聯合南加州54家藝術機構共同舉辦。蓋提藝術中心稱得上世界最為富有的藝術機構之一,坐落於聖莫尼卡山上,在歐洲古典繪畫與雕刻方面藏品之多,在美國除了大都會美術館外算得上是無可匹敵,被譽為「洛杉磯的羅浮宮」。洛杉磯藝術博物館(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簡稱LACMA)擁有豐富的藏品,5個展廳囊括了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區的藝術作品,並有大量的主題展示,行走於LACMA裡,就如乘坐在時空穿梭機上,上演著穿越的戲碼。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簡稱MOCA廣,相對於LACMA顯得嬌小而精緻,源源不斷地帶來世界各地的當代藝術作品,一室之內即可了解當下當代藝術的動向。美國陶瓷藝術博物館(AMOCA)是一個成熟完善的博物館,在這裡不僅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地極具地方特色的陶瓷藏品,還能親身體驗陶瓷的製作。這裡定期會舉辦陶瓷展覽,新穎有趣的作品衝擊著觀眾的視覺和觀念。坐落在洛杉磯大學的哈默博物館(Hammer Gallery),已有20多年歷史,致力於文化藝術的推廣交流,將經典和當代通過不同的集合,冶於一爐,作為PST參展機構之一,展出了黑人藝術家的作品。除了關注黑人藝術,它也熱衷於中國當代藝術,收藏了不少陳逸飛的作品。

    藝術市場的欣欣向榮,除了有一級市場的活躍,還要有學術作為持續的推動力,而當下的洛杉磯兩者兼具,藝術生態也漸成氣候,藝博會、藝術區逐漸成型,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洛杉磯將成為美國西岸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基地,形成西海岸一道靚麗的風景線。21世紀,大家的目光也許要從紐約移到洛杉磯。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王婉瑩)

相關焦點

  • 洛杉磯布羅德博物館:與世界共享當代藝術
    布羅德博物館外觀(趙漢榮攝)「我們崇尚當代藝術。當代藝術反映了我們生活的時代正在發生的變化,也讓我們換一個視角來觀察世界。」現年84歲的布羅德先生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回答了為何捐出1.4億美元修建這座佔地面積1.1萬平方米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布羅德是美國乃至全世界最有實力的收藏家之一,也是美國商界傳奇之一,2015年以72億美元淨資產排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85名。
  • 藝術博物館經濟學:當代藝術引發的「蝴蝶效應」
    原標題:藝術博物館經濟學:當代藝術引發的「蝴蝶效應」  在美國,每年約850萬人參觀博物館,遠遠超過了其他所有的大聯盟運動和主題公園(在2011年約4.83億)。如果將動物園,歷史學會,植物園和相似的歷史或文化遺址包括進來,美國的博物館數量在2014年已經超過了3.5萬,是90年代的一倍多。
  • 現代物理學·科幻·當代藝術
    當代藝術恰恰也是一種不斷追求超越性和超脫性的思想實驗。從杜桑的現成品《泉》、約瑟夫·科索斯的《一把與三把椅子》、安迪·沃霍爾《Brillo盒子》到哲學家格拉漢姆·哈蒙參加2012年卡塞爾文獻展的藝術文本《第三個桌子》,當代藝術的思想實驗不但沒有引來藝術的終結,反倒因為解放思想,祛除既有體制和慣性的遮蔽、規約和馴化,迎來藝術發展的新的開端。
  • 洛杉磯藝術之花太平洋標準時間10月盛大開幕
    展覽圍繞洛杉磯流行藝術到後簡約藝術;從現代建築與設計到多媒體設備;從陶瓷藝術到墨西哥裔美國人表演藝術;電影則講述非洲裔美國人在洛杉磯叛亂到提倡男女平等的女權主義者活動的歷史,此外更有日裔美國人設計的作品以及藝術家的創新作品精選。通過這次前所未有的大量展品和活動充分展示了洛杉磯藝術的演變過程。
  • 走進美國布洛德博物館 開啟生動有趣的藝術之旅
    2017年7月30日訊,美國洛杉磯,布洛德博物館。座落於洛杉磯市中心格蘭大道上的布洛德博物館(The Broad)是由洛杉磯知名企業家、慈善家布洛德夫婦(Eli And Edythe Broad)捐資1.4億元修建的。布洛德博物館收藏有近2,000件Broad先生的藝術收藏品,其中包括戰後最有名的作品及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當代傑出藝術品。
  • 當代藝術作品有哪些人在購買?
    美國著名藝術雜誌《ARTnews》(《藝術新聞》),不久 前公布了2013年最新版的全球最活躍收藏家名單TOP200。2000年時開始了對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的收藏,2006年起涉足西方當代藝術品收藏。現收藏有眾多當代頂尖藝術家的傑出作品,其收藏範圍涉及油畫、雕塑、照片、裝置等。楊濱認為,通過收藏當代藝術,我結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與他們的交往和切磋又給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使我的心態年輕了很多。
  • 全球化、市場化、去政治化 中國當代藝術的十年之變
    按照這個線索,2005—2015年,中國當代藝術走入跌宕起伏的十年。如果按照時間區隔,2005年是進入高速市場化、資本化的元年,這一時期中國當代藝術以政治波普等具有圖像符號特徵的作品成為藝術生態的代表。2006—2009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呈現井噴狀態。
  • Artprice市場報告:紐約當代藝術拍賣重量級拍品
    2012年五月,這兩大拍賣行著名的當代藝術拍賣會憑藉102件成交作品創下破紀錄的5.783億美元拍賣總額,但被2013年5月15的行為藝術拍賣會打敗:這場拍賣會拍賣總額達6.917億美元,且其中一筆4.35億美元交易創下佳士得單項拍賣記錄。5月拍賣因此至關重要。2014年,佳士得將於5月13日推出72件拍品,蘇富比將在5月14日推出81件作品,每件的股價區間介於8至3,000萬美元。
  • 曲高和寡的生物藝術:當代藝術新可能
    「『生物藝術』在當代藝術界中並不是新詞。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即出現了由基因技術,引發了一批科學家與藝術家開始探討生物技術可能會帶來的倫理上以及人們對於世界感知層面新的可能性。」費俊告訴記者:「克隆技術剛研發出來時有的人興奮,有的人恐懼。
  • 直播預告 | 「雲飯局」現代物理學·科幻·當代藝術
    當代藝術恰恰也是一種不斷追求超越性和超脫性的思想實驗。從杜桑的現成品《泉》、約瑟夫·科索斯的《一把與三把椅子》、安迪·沃霍爾《Brillo盒子》到哲學家格拉漢姆·哈蒙參加2012年卡塞爾文獻展的藝術文本《第三個桌子》,當代藝術的思想實驗不但沒有引來藝術的終結,反倒因為解放思想,祛除既有體制和慣性的遮蔽、規約和馴化,迎來藝術發展的新的開端。
  • 當代藝術用英文寫方塊字 題字文化進入西方(圖)
    (徐冰/圖)   徐冰用「英文方塊字」寫成的「人民藝術(art for the people)」。(徐冰/圖)  新包辦婚姻:《英文方塊字》的試驗(組圖)  英文是線性書寫的拼音文字,中文是象形演變而成的方塊形式的文字,怎麼從毫不相干的文字裡,找到中西方文化交界帶裡,那個「要命」支撐點?
  • 《愛樂之城》 洛杉磯繁星滿天適合造夢|愛樂之城 |旅遊|美國|...
    上映日期: 2017-02-14(中國大陸) / 2016-12-25(美國)片長: 128分鐘故事發生在當代的洛杉磯,寂寥的小演員米婭的志向是女演員兼劇作家,她沉迷老電影明星。一是美國的爵士文化並非人人有所了解,二歌舞片的形式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受眾範圍。除去這兩點個人化的因素,《愛樂之城》完全稱得上藝術電影,並且隨處可見對好萊塢傳統歌舞片的致敬。至少在越來越保守的歌舞片格局中,重現了天真爛漫。塞巴斯蒂安和米婭在星空中相擁跳舞,最後落在凳子上,相視一吻。這是夢,這也是真的愛情。
  • 當代藝術界為何偏愛德國藝術?
    然而,近年來德國藝術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戰後新表現主義藝術家到到德國統一後的萊比錫畫派,從戰後的繪畫大師們到新的觀念、行為藝術家在最近幾年都引領當代藝術潮流,拍賣行情也持續上漲,不斷成為媒體上的熱點話題。當代藝術界對德國藝術的偏愛,特別是對德國具象繪畫的推崇,成為一個格外引人注目現象。
  • 「語-圖」之辨與西方當代藝術寫作(上)
    「語-圖」之辨的深入研究在藝術寫作(藝術史、藝術批評等)中總是得到印證與顯現,又總是被藝術寫作的具體實踐所推動。「語-圖」關係認知作為理論探索,總是與藝術寫作實踐,形成借鑑砥礪和相互促進的關係。  超越「語-圖」之辨,是自20世紀6、70年代以來,西方當代藝術藝術史研究與藝術批評領域(以下統稱為藝術寫作)寫作實踐的重要目標之一,在這一目標的激勵下,產生了許多藝術寫作實驗的經典之作,推進了藝術理論的深化發展。
  • 最後的晚餐:1.8億中國「當代藝術」神話背後的金融和歷史泡沫
    新的中國「當代藝術」神話不僅震撼了藝術市場,也令無數對「當代中國藝術」並無興趣的讀者側目。神話背後有怎樣的故事或者泡沫?目前來看,圍繞曾梵志以及「中國當代藝術」的神話引起的藝術震驚遠不如引起的投資震驚。拍賣行蘇富比與佳士得齊名,兩行的業務營運模式是從成交額抽取12%至25%佣金。他們近乎做獨家生意。後者近年力拓亞洲市場,市場份額逐漸拋離蘇富比。去年佳士得的成交額達63億美元,按年增長一成。蘇富比卻倒退7%,至54億美元。今年蘇富比顯然開始重視亞洲富豪市場。
  • 東部新中心重磅!與濱湖、天鵝湖同級,最新效果圖曝光!
    據微博@合肥班長爆料,東部新中心最新規劃圖曝光。超高層、縮小版「七星攬月」、體育中心都在規劃,沿湖兩岸萬千繁華!這張圖最為震撼超高層布局兩岸,很有繁華大都市的感覺!剛剛新規劃爆出,東部新中心與天鵝湖、濱湖同地位東部新中心定位再拔高,與天鵝湖、濱湖平起平坐!據微博@合肥高樓迷爆料,合肥十四五「一區四級」 中心體系結構規劃曝光,東部新中心定位為城市主中心!1、中央活動區一個省府板塊+中央公園規劃為駱崗中央活動區,面積2330.05公頃。
  • 一周文博 | 川普對伊朗藝術市場產生寒蟬效應
    (來源:The Art Newspaper )2名人| 川普對伊朗藝術市場產生寒蟬效應近年來,對伊朗藝術的興趣似乎蓬勃發展。2016年,德黑蘭藝術品拍賣會吸引了740萬美元的創紀錄銷售額,這引發市場對伊朗與西方關係降溫的鼓舞。
  • 「當代藝術是留給未來的遺產」: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慶祝成立25周年
    (受訪者供圖)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記者欒翔)以「融匯:國際藝術與文化」為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日前舉行國際文化與藝術展覽,慶祝成立25周年。展覽將持續向公眾開放至8月27日。來自中國、美國、印度、伊朗、墨西哥、厄瓜多、德國等國家的14名當代藝術家在館慶展覽上展出了作品,並就如何加強跨文化交流進行了研討。「展覽聚焦於展現藝術與文化如何在我們這個紛繁複雜的時代造成的衝擊性影響。」博物館名譽館長,美國賽克勒藝術、科學與人文基金會理事長吉利安·賽克勒女勳爵在展覽開幕式上表示。
  • 直播預告 | 【雲飯局】現代物理學·科幻·當代藝術
    (識別圖片二維碼報名觀看直播)呼吸公社 | 雲飯局 No.8現代物理學·科幻·當代藝術當代藝術恰恰也是一種不斷追求超越性和超脫性的思想實驗。從杜桑的現成品《泉》、約瑟夫·科索斯的《一把與三把椅子》、安迪·沃霍爾《Brillo盒子》到哲學家格拉漢姆·哈蒙參加2012年卡塞爾文獻展的藝術文本《第三個桌子》,當代藝術的思想實驗不但沒有引來藝術的終結,反倒因為解放思想,祛除既有體制和慣性的遮蔽、規約和馴化,迎來藝術發展的新的開端。
  • 6.18藝術慶典|當代名家中堂佳作合輯專場
    易雅藝術平臺特攜手20餘位當代優秀書畫名家,隆重推出「6.18藝術慶典 | 當代名家中堂佳作收藏專場」,用30幅佳作表現與時俱進的中國畫藝術觀念和文化情懷,豐富藝術創作個性面貌!歡迎關注易雅藝術6.18藝術慶典,精彩豪禮送不停!「當代名家中堂佳作收藏專場」內滿2000元即可獲贈書法吉語一幅,數量有限,僅限前20名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