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布羅德博物館:與世界共享當代藝術

2021-01-12 網易旅遊

新華社洛杉磯7月13日電(記者高山 沈沉沉)夏日的洛杉磯一大早就是烈日當頭,但是位於市中心的布羅德博物館卻迎來了暑期旅遊高峰,門外排隊的長龍常常繞過了街角。這座巨大的白色蜂巢狀建築由慈善家埃利·布羅德夫婦捐資修建,如今已被視為洛杉磯的藝術地標之一。

  布羅德博物館外觀(趙漢榮攝)

「我們崇尚當代藝術。當代藝術反映了我們生活的時代正在發生的變化,也讓我們換一個視角來觀察世界。」現年84歲的布羅德先生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回答了為何捐出1.4億美元修建這座佔地面積1.1萬平方米的當代藝術博物館。

布羅德是美國乃至全世界最有實力的收藏家之一,也是美國商界傳奇之一,2015年以72億美元淨資產排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85名。布羅德夫婦把收藏的2000件藝術品捐獻給這座博物館,其中包括安迪·沃霍爾、羅伯特·勞申貝格、羅伊·利希滕斯坦、芭芭拉·克魯格和辛迪·舍曼等當代傑出藝術家的作品。草間彌生的《無限鏡象之屋——百萬光年之外的靈魂》也是博物館最受歡迎的佳作之一。

  記者在草間彌生的《無限鏡象之屋》(Infinity Mirrored Room)展廳中體驗。(新華社記者高山攝)

布羅德認為,不能讓金錢成為人們品鑑藝術的障礙。博物館從2015年9月開館以來,一直對遊客免費開放。他說:「我們願意把這些當代藝術珍品展現給中國觀眾以及世界各地的觀眾。」

布羅德曾三次訪問中國。他說,三次中國之行,讓他目睹了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他參觀了北京和上海等地的一些博物館,一些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目前布羅德博物館中有不少來自亞洲的當代藝術佳作,但還沒有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布羅德表示,他相信中國藝術家的作品日後也會在布羅德博物館向世界展示。

布羅德說:「東西方當代藝術有不同的風格,但是東西方藝術可以相互促進與學習。」為此,布羅德博物館把大量藝術品借給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展出。「我們借給世界各地四五百家博物館展出的藝術品多達8500件次,我們不希望藝術品只是躺在博物館的庫房裡,而是儘可能多地展現給更多的人。」他表示,布羅德博物館與中國的博物館有過合作,以後也願意更多合作。

洛杉磯市長加切蒂稱讚布羅德博物館鞏固了洛杉磯作為世界當代藝術中心之一的地位,為洛杉磯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

布羅德博物館開館至今不到兩年,已經接待了120萬名參觀者。開館一年就躋身全球最受歡迎的藝術博物館前80名和全美最受歡迎的藝術博物館前15名。尤其是非白人參觀者佔62%,遠遠高於全美博物館平均23%的非白人參觀者比例,體現了博物館的多元化色彩。此外,布羅德博物館的參觀者平均年齡為33歲,比全美博物館參觀者45歲的平均年齡小12歲。很多參觀者從社交媒體上了解到布羅德博物館,然後慕名而來。

  遊客在參觀布洛德博物館展品。(新華社記者高山攝)

布羅德說:「好的藝術作品會激起人們的思緒與共鳴。」他指出,有些當代作品比較難以理解其含義,這需要更多的思考以及閱歷的積累。

(原標題:洛杉磯布羅德博物館:與世界共享當代藝術)

本文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洛杉磯:美國當代藝術市場的新中心(圖)
    分享到:複製連結|加入收藏|[只看新聞圖片]    洛杉磯現代藝術博物館    厚實的學術根基    洛杉磯是一座當代藝術的殿堂,除了有大量畫廊外,還有極具學術意義的藝術院校和各種類型的博物館。
  • 西部世界3中的經典建築2:洛杉磯布洛德藝術館
    洛杉磯布洛德藝術館 the broad 設計:Diller Scofidio + Renfro 位置:美國洛杉磯 預告片中蠻不起眼的一個角度,不過獨特的建築表皮確實讓人映像深刻。
  • 藝術博物館經濟學:當代藝術引發的「蝴蝶效應」
    這些博物館裡最有名的是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後簡稱「大都會」),它在2015年參觀總人數的最高紀錄達到了650萬人,使其成為世界上第三大最受歡迎的藝術博物館。  隨著當代文化的不斷發展和演進,也給當代的博物館的發展造成了不少的困難,以大都會和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當代藝術」為例,來解讀藝術博物館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 走進美國布洛德博物館 開啟生動有趣的藝術之旅
    2017年7月30日訊,美國洛杉磯,布洛德博物館。座落於洛杉磯市中心格蘭大道上的布洛德博物館(The Broad)是由洛杉磯知名企業家、慈善家布洛德夫婦(Eli And Edythe Broad)捐資1.4億元修建的。布洛德博物館收藏有近2,000件Broad先生的藝術收藏品,其中包括戰後最有名的作品及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當代傑出藝術品。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疫情後首展:躍入歷史的「海浪」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二樓的大平臺,澎湃新聞看到了一排排長長的陳列桌,手稿、書籍、照片、私人物件並排放著,陳列桌的一側有一面以60倍速度高速運轉的鐘,和桌上的這些物品一起,帶著人們穿過上海雙年展24年的歷史。
  • 洛杉磯藝術之花太平洋標準時間10月盛大開幕
    據悉,這次活動是當地文化機構有史以來合作舉辦的最大展覽,將向人們講述洛杉磯如何在藝術之林崛起並成為世界藝術的新力量的歷史。展覽將持續到2012年4月。本次活動由蓋蒂基金會組織,旨在探索和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社會次序混亂的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的藝術發展歷程的意義。
  • 《時空書寫:中國抽象藝術展》(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時空書寫:抽象藝術在中國」展覽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由李旭策展,邀請了來自北京、上海、杭州、廣州、天津、重慶、深圳等地的28位中國藝術家,參展作品66組,共計174件,涵蓋了水墨、油畫、雕塑、裝置、攝影和錄像等各類表現方式。
  • 「當代藝術是留給未來的遺產」: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慶祝成立25周年
    博物館名譽館長、美國賽克勒藝術、科學與人文基金會理事長吉利安·塞克勒女勳爵表示,該博物館的設立有助於創造兩種不同文化間的良好關係,促進雙方加深彼此間的理解,並有益於推動世界和平發展。來自中國、美國、印度、伊朗、墨西哥、厄瓜多、德國等國家的14名當代藝術家在館慶展覽上展出了作品,並就如何加強跨文化交流進行了研討。「展覽聚焦於展現藝術與文化如何在我們這個紛繁複雜的時代造成的衝擊性影響。」博物館名譽館長,美國賽克勒藝術、科學與人文基金會理事長吉利安·賽克勒女勳爵在展覽開幕式上表示。
  • 策展團隊|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
    策展人:策展團隊 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A學術性:B策劃執行:C現場效果: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E國際化能力:策展理念:呈現作品在展示之外的另一種狀態「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現場「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現場2019年9月20日,PSA首次推出館藏大展「客人的到來」,對7年來的收藏進行梳理,此次展覽在策劃上有別於結果型的展覽
  • 章明作品: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章明、張姿、丁闊 建築以一種歷史敘事的方式結束了其輝煌的工業時代的使命,六年的艱辛設計歷程見證了一個昔日能源輸出的龐大機器如何轉變為推動文化與藝術發展的強大引擎。
  • 大學藝術博物館 不僅僅是為了審美教育
    圖為芝加哥藝術學院所收藏的新印象畫 派 (點彩派) 代表性畫家修拉的名作《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  在世界博物館之林中,大學博物館是其中一道特別亮麗的風景線。相比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博物館,美國的大學博物館整體上在博物館的類型,博物館的經費,藏品的數量、質量,博物館的運作效率上都是首屈一指的。特別是美國一些頂尖大學的藝術博物館的藏品和展覽,不遜色於任何一家世界一流藝術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董捷曾對美國的藝術類大學博物館做了深入的研究。這裡介紹了他親歷的在世界上十分有影響的幾家各具特色的美國大學藝術博物館。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青策計劃五周年,聚焦新媒體藝術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第五屆「青年策展人計劃」近日正式開幕。「有毒」 (策展人:呂凝珏、李靜秋、任心怡)與「林中的樹倒下而沒有人在」(策展人:陳子澂、張瀞尹)兩組方案從61份有效方案中脫穎而出,成為今年的獲勝者。這兩組方案都表現出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策展人及藝術家對時代的思考和獨特的世界觀。
  • 現代物理學·科幻·當代藝術
    >現代物理學所提出的解釋世界的理論模型。當代藝術恰恰也是一種不斷追求超越性和超脫性的思想實驗。從杜桑的現成品《泉》、約瑟夫·科索斯的《一把與三把椅子》、安迪·沃霍爾《Brillo盒子》到哲學家格拉漢姆·哈蒙參加2012年卡塞爾文獻展的藝術文本《第三個桌子》,當代藝術的思想實驗不但沒有引來藝術的終結,反倒因為解放思想,祛除既有體制和慣性的遮蔽、規約和馴化,迎來藝術發展的新的開端。
  • 在紐西蘭「傳遞」中國當代藝術
    新華社惠靈頓2月20日專電(記者宿亮)中國著名當代藝術家劉建華作品展「傳遞」20日在紐西蘭惠靈頓周邊小城下哈特的道斯藝術博物館開幕。當天,劉建華應邀與數十名當地學者和藝術愛好者「坐而論道」,交流作品的內涵,「傳遞」中國當代藝術家在全球化時代的思考。
  • 跨越時空的「文化相遇」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和木心美術館聯合舉辦...
    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和木心美術館聯合舉辦的「米修與木心」展,於9月9日起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展品包括兩位作者近50件畫作,以及各自的詩集。
  • 上海最值得一去的博物館,國內首座公立藝術博物館,內部展品奇特
    對於歷史有興趣的人會經常去一一些博物館,我們平時去的大多是一些省級博物館或者市級博物館,這些博物館裡大多展示的是一些當地出土的文物,在我國除了這些博物館,還有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博物館。在上海就有這麼一處非常特別的博物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一起來看看吧。
  • 馮雪:藝術檔案與美術博物館的藝術史建構
    由於美術博物館在藝術世界擁有的某種權威,人們已經習慣從它的敘事中獲得對自身和社會的基本想像,因此,學者們呼喚一種新的美術博物館:開放決策過程,並且以更為開放的學術視角充分考察藝術歷史的「環境」和「生態」,尤其要關注那些通常被忽視的角落,以此培養一種儘可能接近「真實」的方式建構藝術史。
  • 一周藝術人物|妹島和世眼裡的「瓊花」:崑山博物館設計公布
    崑山博物館(美術館)概念方案近日公布,在普利茲克獎得主妹島和世、西澤立衛的設計中,博物館外觀宛若「崑山三寶」之一的瓊花正在盛開。今秋,伊朗攝影師及電影製片人詩琳·娜夏特將舉辦一場只有伊朗女性藝術家的展覽,讓世界各地的觀眾看到伊朗女性藝術家的才華與創作的豐富性。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裡「會動的房間」,呈現張恩利30年探索
    2020年11月7日至2021年3月7日,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舉辦中國藝術家張恩利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個展「會動的房間」。展覽由侯瀚如策展,集中呈現藝術家過往近30年藝術生涯各階段的百餘件繪畫作品,以及根據博物館建築空間創作的多件沉浸式繪畫裝置「空間繪畫」。
  • 藝術的盛宴: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
    在梵蒂岡博物館幾個小時的旅程,絕對是一場讓人驚嘆的藝術盛宴。但它卻是世界十大博物館之一。 梵蒂岡博物館有六公裡的展示空間,著名的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就在其中,是歐洲排名第三或第四的藝術殿堂。 博物館總面積達5.5萬平方米,前身是教皇宮廷,主要用於收集和保存稀世文物和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