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現實:美國高等院校博物館概況

2020-12-05 騰訊網

9月9日為配合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以下簡稱「浙大藝博館」)正式對外開放,浙大在館內召開了「教學博物館國際會議」,邀請國內外博物館的從業者和學者,探討他們對「教學博物館」的觀點和思考。本刊特報導會議第二場次第二講,由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部特聘中國藝術主任孫志新談美國高校博物館現狀。

1.孫志新教授

數量可觀的教學博物館

根據美國聯邦教育部辦公室2018年的統計,美國的高等院校有大約4300所,如果按四年制本科教育來定義,美國有大約3000多所大學。

這3000多所院校有1600多個美術館或是藝術博物館,數量非常可觀,可見藝術博物館在美國高等院校中非常普及。實際上,一些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大學,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賓州大學等,一般擁有不止一個博物館。哈佛大學有14個博物館,其中僅藝術類博物館就有三個,分別為福格藝術博物館(Fogg Art Museum)、布希 萊辛格博物館(Busch-Reisinger Museum)以及賽克勒博物館(Arthur M.Sackler Museum),其他尚有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史博物館、醫學博物館等。普林斯頓大學除藝術博物館(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之外,還有地質博物館。

2.耶魯大學藝術博物館。圖片來源/archdaily.com

另一方面,美國有些大學還有人類學博物館,比如賓州大學的人類學博物館、芝加哥大學的東方研究院博物館。但從收藏的內容來看,人類學博物館與藝術博物館有很多的重合,博物館名稱的區別往往是源於相關學科的設置。美國的大學博物館從19世紀開始出現,年代最早的是1832 年建立的耶魯大學藝術博物館;排名第二的是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建立於1882年,歷史也很悠久;哈佛大學的博物館群雖然很有名,但它的第一個博物館其實是在1895年才開始成立。雖然這些博物館建立的時間有先後,但是它們的建館理念、收藏發展、管理運營的方式以及與相關科系之間的互動關係基本上是一致的。

3.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圖片來源/Wikimedia

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

以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為例分析美國的大學博物館的發展歷史,有助於了解美國大學博物館的概況。首先要探討的是,大學為什麼要建立博物館?社會上已經有很多博物館,大學為什麼還要再設立自己的博物館呢?

這與美國大學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的發展有非常密切的關係。19世紀中期,美國的大學從歐洲引進了一些新學科,其中就包括藝術史。比如普林斯頓大學的藝術史學科設立於1882年,是第二個在美國大學裡設立的藝術史學科。當年的校長James McCosh(1811—1894,於1868—1888任職)在成立藝術史系時,邀請了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友,時任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副館長的William Cowper Prime(1825—1905),以及時任新澤西州長的George Brinton McClellan 來協助。

他們一致認為藝術史應是一個研究實物的學科,藝術史的教育必須建立在實物研究的基礎之上,因此必須建立一個博物館,否則成立藝術史系難以有實際的效果和深遠的意義。這個共識此後成為美國大學博物館的共同理念,即藝術史研究首先要從研究實物出發。普林斯頓大學在成立藝術史系的第二年,聘請了1874年畢業的Allan Marquand(1853—1924)擔任藝術史系教授,同時任命他為藝術博物館的首任館長,雖然當時館尚未建成。

Marquand出身名門,他的父親Henry Gurdon Marquand(1819—1902)是財力雄厚的實業家,也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奠基者之一。基於這樣的背景,Marquand的人脈廣泛,他四處奔走,為美術館籌措資金,在不到五年的時間裡就籌集了40000美元,使美術館得以開工興建,至1890年竣工總共花費了49000美元。在建設館體的同時,Marquand也開始建置館藏,第一批藏品來自創始人,時任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副館長的Prime捐贈了自己收藏的陶瓷。

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友非常支持母校,紛紛慷慨解囊,累積了數量可觀的基金,Marquand本人也捐了很多錢。從此開啟了美國大學博物館,或者說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建構收藏的兩種模式:一是由校友或社會人士捐贈私人藏品,二是向校友或社會人士募款,用這個基金來購藏。其實不只是普林斯頓大學,美國各個大學博物館獲取藏品或資金的方式都不外乎上述兩種,因為美國聯邦法規不允許用納稅人繳納的稅金購買藝術品,任何博物館都無法用政府資金來購藏藝術品,更不用說私立大學的博物館了。換一個角度來看,私人無論是捐款還是捐贈藏品都能享有一定的稅收優惠,博物館實際上依然享受到一部分公共資源,因為稅收優惠即是公共資源。這也使得美國整個博物館界有一個共識,就是博物館的任務不僅僅是研究,更重要的是要為廣大公眾服務。

還有一些學術研究實力較強的大學,其博物館的收藏有第三個來源。他們通常在美國或者海外參與考古發掘項目,根據參與程度,他們得以分享考古的一部分成果。普林斯頓大學收藏的羅馬時代的馬賽克壁畫即來自藝術考古系的師生在土耳其等地參與的考古發掘。

5.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展廳。圖片來源/Wikimedia

在普林斯頓大學,與美術館和藝術史系密不可分的還有以美術館和藝術史系的創始人,即以首任館長、系主任Marquand命名的藝術圖書館。MARQUAND圖書館的藏書有50多萬卷,其中包括數量可觀的善本書和稀有的圖冊,是美國大學中首屈一指的藝術圖書館,為藝術史系的教學和研究提供了堅實的依靠。MARQUAND的東亞藝術,特別是中國藝術圖書的收藏異常豐富,和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圖書館的中國藏書加在一起,在美國,甚至在整個海外的大學圖書館中名列前茅。

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的收藏方針從一開始就是跨學科的綜合性收藏,他們儘量使館藏內容非常全面。1910年,普林斯頓大學聘請了著名的藝術評論家與新聞記者Frank Jewett Mather 講授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1922 年任命Mather為館長。Mather任職之後,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除了收藏歐洲的文明,也開始涉獵南美洲文明的文物,在此期間,還收到了校友捐贈的一批來自日本和中國的藏品,從而為George Rowley(1892—1962)教授開設的中國和日本藝術史課程提供了重要的實物教材,這也是在美國的大學裡開設的第一個中國和日本藝術的課程。

1959年,方聞教授在普林斯頓大學開設美國第一個中國藝術與考古博士課程,這也與普林斯頓大學的豐富收藏密切相關。方聞教授的同窗好友艾略特(John B. Elliott)對中國藝術情有獨鍾,在他的資金支持下,普林斯頓大學極大地擴充了中國藝術的收藏。艾略特收藏的中國書法作品在海外的中國收藏中首屈一指,包括黃庭堅、鮮于樞、趙孟頫等大家的巨作,還有享譽海內外的傳王羲之《行穰帖》。正因為擁有這批實物,方聞教授的教學非常成功,他在其近半個世紀的教學中培養的學生也成為美國以及海內外的中國藝術研究和教育的中堅力量。

6.方聞先生在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以實物進行教學

從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的歷史,可以看到館長和學院的教授對於博物館的收藏與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的專業方向、他們自己的收藏都對博物館的收藏有著重要的影響,也會進一步影響美術館收藏的方向,進而影響學校藝術史系的研究方向,並且促成新的學科的設置。

教學博物館的功能與面臨的挑戰

博物館和藝術史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大學建立博物館的初衷就是為了輔助教學。博物館不僅為教學提供實物,也開放展廳和庫房作為教學場地,教師可帶領學生近距離觀察甚至接觸藏品。博物館還為學生提供了實習項目,以便他們了解博物館的組織結構與部門分工,親身體驗博物館的日常工作,為將來走向社會、參加工作積累實踐經驗。除了為教學提供支持和輔助,美國大學博物館一般對當地的觀眾免費開放,除了本校的師生員工以外,當地的居民甚至遊客都可以免費參觀,所以博物館本身也是一個社會教育基地。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達,博物館的收藏和展覽可以通過網絡傳播。現在不去博物館,也可以在網上看到收藏或是與展覽有關的信息。與此同時,博物館與外界的聯繫也越來越密切,隨之得到更多的支持與贊助。不過,在獲得很多新的機會的同時,博物館也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

7.哈佛藝術類博物館官網。圖片來源/harvardartmuseums.org

首先是藏品的增長速度。剛建館的時候,博物館可能很樂意接受藏家捐贈,越多、越快越好。但是擁有一定館藏之後,收藏的數量反而會成為問題。藏品數量的增長,會增加對庫房面積、保管設施的要求,也會需要更多的出版管理、修復保護的人力與物力。現在美國很多博物館都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有些博物館已經基本上不接受整批的私人收藏,或者要求藏家在捐贈文物的同時捐助一筆款項,用以著錄、出版或者改進收藏設施等。另一方面,美國很多博物館也開始重新檢查現有的收藏,謹慎地淘汰掉一些沒有陳列或研究價值的藏品,利用以此獲得的資金再改善收藏陣容。

藏品的來源,特別是來自他國文物的合法性,是博物館面對的另一個問題。美國過去對於藝術品的來源沒有太多限制,直到1970年,美國與墨西哥籤署了一項協議,根據這項協議,兩國可以合作查獲和歸還非法獲得的文物,甚至可以提出法律訴訟。兩年之後,美國國會也通過了一項條例,將協議的範圍擴大,不只是墨西哥,整個中南美洲的文物都要徹查其來源,確定是否合法。

1972年,美國開始接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禁止和防止非法出口、進口、轉讓文化遺產所有權的公約,這個公約經過了十幾年的推動,終於在裡根政府時期,經過國會通過,成為正式的聯邦法令,對美國博物館界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根據這項法令,任何文物如果不是在1970年以前離開其所屬國,就禁止銷售與購買。可是問題並非如此簡單,現在美國的博物館之間、博物館與高校的學者之間對於文物的合法與否仍有爭議,因為在某些情況下,文物所有權並不只是法律問題,也不只是學術見解的不同,甚至可能上升到道德的層面。這個問題目前仍沒有結論,博物館文物的來源怎麼樣才是合法而且合乎道義,確實是一個備受關注、引起眾多議論的問題。

近年來,關於藝術史研究的另一個問題是博物館和高等院校的學者之間對於藝術史的理念和實踐的分歧。比如:許多任職於博物館的學者認為,藝術史研究始於對藝術的關注和摯愛,研究要以接觸實物為基礎,他們批評某些高校的教授過分強調理論,完全脫離了對實物的研究;而在高校的一些學者則認為,很多博物館的陳列和展覽往往代表了陳舊的傳統觀念,與當前的藝術史研究脫節,既不能體現新的理論和觀點,也缺乏深刻的學術內涵。

當然,博物館和學校的學者並非是完全對立、截然分明的兩大陣營,大部分情況下,博物館與大學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雖然雙方在學術觀點和實踐上有爭議,但是也有很多合作。在美國很多大學教授都參與博物館的展覽策劃與研究出版,很多任職於博物館的學者也在大學執教。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歷年來的許多展覽,從組織策劃、研究出版到教育推廣的一系列工作都是博物館與大學的學者聯手完成的。另一方面,美國大專院校藝術史界最有影響的雜誌《藝術學刊》(ART BULLETIN)自2000 年起開始刊登關於展覽的專題評論,這是《藝術學刊》自1913年創刊以來的第一次,也標誌著對於博物館展覽的學術地位的承認。

因此,我對大專院校和博物館之間的合作充滿信心,也期待將來有更多的機會和大專院校的同仁合作。

文|賴奐瑜

圖|本刊資料室

本文刊載於《典藏·古美術》中國版2019年10月刊。原標題為歷史與現實美國高等院校博物館概況浙江大學教學博物館國際會議孫志新講座筆記》。

相關焦點

  • 猶他州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鹽湖城)
    項目概況項目名稱 :美國猶他州自然歷史博物館新館項目地點 :美國猶他州鹽湖城項目功能 :博物館基地面積 :22 900㎡建築面積 :15 000㎡建成時間 :2011建築設計 :意艾德建築設計公司項目設計合伙人 :託德 ·謝裡曼項目管理合伙人 :唐
  • 美國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隕石藏品簡介
    )坐落在美國伊利諾州的芝加哥市區,始創於1893年。館內藏品種類涉及甚廣、藏品數量眾多,與美利堅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美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並稱為美國三大自然歷史博物館。館內隕石藏品種類齊全,在世界範圍內佔有重要的地位。        2016年5月上旬本人好友趙研先生在芝加哥出差,於百忙之中參觀了該館,並拍攝了大量的隕石藏品照片和視頻,現精選其中一部分圖片與國內廣大隕石愛好者分享。
  •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宣布移除西奧多·羅斯福雕像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繼華盛頓、傑斐遜的雕像被示威者推倒之後,著名的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雕像也未能倖免。位於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宣布,將會移除其門前的一座西奧多·羅斯福雕像。據《紐約時報》當地時間6月21日報導,將被移除的雕像是自然歷史博物館門前的一座銅像,形象為西奧多·羅斯福騎在馬背上,兩側分別是一位美洲原住民和一位非裔男子。該雕像自1940年矗立至今,已有80年歷史。《紐約時報》報導截圖該決定由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提出,並得到了紐約市政府的認可。
  • 國際博物館日|關於博物館的文學隱喻和現實
    烏菲茲美術館從那時起,博物館作為一個徵集、典藏和陳列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記錄了當地的歷史和文化,並往往因此給人以莊嚴肅靜的神聖印象——在博物館裡高聲喧譁或是大吃大喝通常會受到公眾的鄙視。但在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1899-1977年)的《博物館之旅》裡,博物館的形象卻有了一個近乎顛覆的改變。
  • 古道博物館再現青海燦爛歷史文化
    古道博物館再現青海燦爛歷史文化 2017-08-06 14:11:馬丁 攝   中新網西寧8月6日電 (張海雯)「日月山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山、國家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三大古道之一。博物館的建設能讓遊客短時間之內了解青海的歷史,直觀感受青海燦爛的文化。」青海古道博物館館長劉磚6日告訴記者。
  • 美國西部最大自然歷史博物館 恐龍展驚豔!
    前不久,因為工作關係,在美國西海岸兩個重要城市——洛杉磯、舊金山短暫參訪考察,中途抽空看了美國西部最大的博物館——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實話說,近年來也走過不少國內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科技館,但在展覽成列和展示、以及引導參觀者思考及探索上,不得不佩服他們的高明之處。
  •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將移除前總統雕像
    位於紐約市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將移除正門外的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雕像。羅斯福的曾孫支持這一決定,美國總統唐納·川普22日表達反對。  這座青銅雕像名為「西奧多·羅斯福騎馬像」,1940年樹立,刻畫羅斯福騎在馬背上,兩側分別有一名印第安男子和一名非洲裔男子緊靠馬身站立。
  • 哈佛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哈佛不僅圖書館多,博物館也不少。除了幾個富有特色的藝術博物館之外,哈佛最出名的要數其自然歷史博物館了。由於該館對本校師生優惠,不僅他們免費,還可以免費帶一位朋友,於是,在6月一個晴朗的日子裡,我和一位朋友就來到了位於牛津街上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參觀。
  •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辦恐龍進化特展(組圖)
    摘要: 這是3月15日在位於美國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我們身邊的恐龍」特展上拍攝的華麗羽王龍模型。新華社記者李暢翔攝    3月15日,在位於美國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一名參觀者在「我們身邊的恐龍」特展上觀看華麗羽王龍模型。
  • 【震撼組圖】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驚人館藏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主要自然歷史研究和教育中心之一
  •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門前總統紀念碑難逃一倒:黑命貴衝擊歷史記憶
    據CNN 6月27日消息,近日,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要求移走的雕像是美國第26屆總統(任期1901-1909)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紀念碑(註:不是二戰總統 富蘭克林·羅斯福)。西奧多羅斯福兩任總統在位期間政績顯赫,宣揚:所有最偉大的比賽都是戰鬥。卸任後,先後在非洲和南美進行大規模探險,並帶有上萬件動物標本回美國,這些標本僅裝車就用了一年。探險的隊伍中也有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博物館專設有羅斯福展廳。
  • 參觀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一段神奇之旅
    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建成於1877年,是代表紐約的最高水準的博物館。浩瀚的海洋和大地、廣闊的藍天、多種多樣的生物、記載地球歷史的礦石,還有神秘的宇宙、古代文明和世界各國的文化……在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幾個小時的參觀時間裡,參觀者們踏上了解地球的過去和現在、展望地球未來的神奇之旅。
  • 紐約旅遊之「自然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奇妙夜
    自然歷史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其位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緊鄰國會大廈,其雄偉壯觀也是十分令人嚮往。裡面的展覽品也如《博物館奇妙夜》一樣,有大量的化石,恐龍,禽鳥,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很多標本,尤其是寶石,軟體動物,海洋生物等等,十分名貴。因此美國紐約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是比遊的景點,和大都會博物館一樣極具盛名。
  • 美國四大博物館:世界著名博物館、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史博物館
    位於美國紐約第五大道的82號大街,與著名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紐約海登天文館遙遙相對,前者(指的是美國自然博物館)主要回顧了大自然的其他動物的歷史以及滿足了人類探索未知世界也就是外太空的好奇心而後者(指的是大都會博物館)則回顧了人類自身的文明史的發展。
  • 趣味自然歷史博物館|感受生命與歷史的奇妙之旅
    電影中奇妙故事的發生地就是今天我們走進的地方——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始建於1869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史博物館。 它位於中央公園的西側,擁有42個展廳,館藏內容豐富,包括了天文、礦物、人類、古生物和現代生物等5個方面,陳列有大量的恐龍、化石、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的複製模型。
  • 展館欣賞丨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世界一流自然歷史類博物館
    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位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創立於1906年,這座巨大的世界級博物館裡
  •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談古史有現實關懷(圖)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談古史有現實關懷(圖) 它的「製作」過程是這樣的:首先,由大英博物館和英國廣播公司(BBC)選出100件博物館藏品,然後由現任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格雷戈撰寫文稿,在BBC播出,最後配以相關藏品的高清照片,集結出書。這100件藏品,5件為一組,共20組;世界史從起源到當前,被分成20個階段來講述。
  • 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芝加哥的菲爾德博物館
    化石和超越當大多數人想到自然歷史博物館時,他們會想到古生物強國: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芝加哥的菲爾德博物館。但也值得去尋找那些不享有國際聲譽的自然歷史博物館。這些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參觀者可以了解過去和現在的自然世界減去瘋狂的人群(雖然我們不能保證免費體驗)。在這裡,你會發現我們在美國的7個不是非常有名的,但是非常值得尊敬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首選。對於每一個,我們都提供了有關史前化石除外的信息 - 在任何一個重要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給予滿意。
  • 把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搬回家!
    它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100 周年的紀念出版物4 歲以上的孩子就能看!這本書有 617 頁厚足足 7 斤重!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100 周年紀念出版物!史密森協會成立於 1846 年是全球知名的博物館綜合體和研究機構綜合體它是由美國政府資助的半官方研究機構據說美國大部分的博物館都由他們家管理
  • 走進哈佛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
    這隻象鳥蛋有300年的歷史,是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象鳥生活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鳥,17世紀末絕種。  這個連鰭鮭標本是由哈佛大學動物學家塞繆爾·加曼在1891年收集的,距今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了。  唐納雀種類有很多,主要分布於北美洲和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