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強3D組織染色技術;在虛擬實境中擁有觸覺!

2020-11-24 騰訊網

1,神奇!把全身變透明,日本科學家開發迄今最強3D組織染色技術

來源:學術經緯

近日,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的一支科研團隊在《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詳細介紹了一項頗為神奇的新技術。科學家們首先讓動物的全身或整個器官變得透明,然後利用優化的三維組織染色和成像方法,讓特定類型的細胞或組織在透明身體中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呈現出來。

研究人員發現透明化後的生物組織相當於一種主要由蛋白質組成的電解質凝膠,在各種化學條件下表現出反覆的膨脹和收縮。使用優化的CUBIC-HistoVIsion系統,配合可以在15分鐘內拍攝約2000張顯微圖像的高速3D顯微成像,研究團隊對小鼠的整個大腦、狨猴的半個大腦和一平方釐米的人腦組織進行了染色和成像。此外,還用核染色劑對一隻幼年狨猴進行了全身3D成像。CUBIC-HistoVIsion揭示,小鼠和狨猴大腦中,血管的總體分布模式非常相似,提示在進化上可能是保守的。他們還發現,人類、小鼠和狨猴小腦中的膠質細胞分布有所不同。作者因此推測,不同物種小腦的結構差異可能是膠質細胞模式的差異所致。

2,新型觸覺反饋裝置:讓你在虛擬實境中擁有觸覺!

來源:IntelligentThings

近日,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希望使虛擬實境系統的用戶能夠感受到物體的觸覺,特別是牆壁、電器與家具。他們開發出一款新裝置,採用連接在手部和手指上的許多細線,模擬障礙物和重物的觸感。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計算機協會數字圖書館的會議論文集中。

3,Nature Commun.: 一種非侵入性MRI測量血-腦脊液屏障功能方法

來源:奇物論

血-腦脊液屏障(BCSFB)是一種高度動態的運輸界面,服務於腦內穩態。英國倫敦大學學院 J. A. Wells等人描述了一種非侵入性測量BSCFB功能的方法,通過使用無示蹤劑MRI來量化從動脈血到腦室腦脊液的水分輸送速率。

4,《PNAS》所謂的「心主神志」的第一個科學證據

來源:生物通

在一項新研究中馬普人類認知和腦科學研究所的Esra Al和他的同事們發現了大腦活動在整個心臟周期中都在變化的原因,並建立了第一種意識體驗與心跳階段之間有關係的機制。

在這篇新發表的《PNAS》文章中,Al發現在收縮期,大腦一個與意識有關的特殊組成部分,稱為P300組分(P300-component)受到抑制。大腦似乎知道收縮期的血液湧向全身各處,此時跟脈搏相關的身體變化是「不真實的」,這些感知是由脈搏引起的。Al和同事還發現了心跳對感知的第二個影響:如果一個人的大腦對心跳的反應高,那麼Ta的大腦對刺激的處理就會減弱,即這個人能檢測到的刺激就更少。

5,以太極拳為基礎的正念訓練可以減少兒童多動症的核心症狀

來源:大話精神

在最近發表於Developmental & Behavioral Pediatric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以正念運動(太極拳)為基礎的訓練幹預可以顯著改善學齡期兒童的多動症,並提高了他們調節過度活躍、衝動和注意力不集中行為的能力。

研究結果還表明,正念運動幹預有助於同時改善運動控制,這些運動系統檢查可以作為一個有價值的生物標誌物,有助於監測對幹預措施的反應。

6,什麼影響了你的助人意圖?

來源:環球心理資訊

研究發現右側顳頂聯合區(the right temporo-parietal junction, RTPJ) 的活動在傷人行為的意圖 結果道德判斷加工中發揮重要作用,促進 RTPJ 腦區的激活導致被試在道德判斷中更多地考慮意圖信息,道德判斷的反應時延長, 反之,抑制該腦區的激活導致被試在道德判斷中更多地依賴結果信息, 更快地做出道德判斷。

該研究採用助人行為道德判斷意圖 結果任務, 通過tDCS抑制RTPJ的皮質興奮性, 以考察該腦區皮質興奮性的降低對助人行為道德判斷中意圖加工的影響。研究揭示了右側顳頂聯合區在助人意圖加工中的核心作用,抑制該腦區的激活能影響個體在道德判斷中對助人意圖的加工。

前文閱讀

1,腦科學日報|精神分裂症不僅影響大腦,還影響整個身體

2,腦科學日報| 咖啡能醒酒嗎?只能讓你更瘋;用抗體治療強迫症

相關焦點

  • 「觸覺通用定律」或助力虛擬實境技術發展
    科學家們利用與地震相關的瑞利波創建了首個觸覺靈敏度的通用定律。近日,由英國伯明罕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利用與地震有關的瑞利波創建了首個觸覺靈敏度的通用衡量定律,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利用這一理論開發覆蓋觸覺的虛擬實境技術。瑞利波是由物體之間的碰撞產生的,通常只沿物體表面傳播。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當有肢體接觸時,波也會穿過皮膚和骨骼層,被身體的觸覺感受器細胞接收。
  • 虛擬觸覺技術――面向國內外博物館的互動體驗
    目前,虛擬實境技術雖然已經能夠在博物館中建立惟妙惟肖的三維視覺環境,但是依然不能滿足觀眾日益高漲的互動體驗需求。觀眾對博物館藏品「可望而不可及」的現狀非常不滿,很渴望能在看到藏品的同時,還能夠觸摸到藏品,感知藏品的軟硬、紋理、粗糙度和柔韌性等其他非視覺信息,更深層次地理解藏品的內涵。
  • 虛擬實境技術是什麼 虛擬實境技術特點介紹【圖文】
    虛擬實境技術,虛擬實境技術是什麼意思   三維 虛擬實境技術  虛擬實境技術是利用計算機生成一個逼真的三維虛擬環境它與傳統的模擬技術完全不同,是將模擬環境、視景系統和仿真系統合三為一,並利用頭盔顯示器、圖形眼鏡、數據服、立體聲耳機、數據手套及腳踏板等傳感裝置,把操作者與計算機生成的三維虛擬環境連結在一起。操作者通過傳感器裝置與虛擬環境交互作用,可獲得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知,並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改變「不如意」的虛擬環境。
  • 俄羅斯發明可用於虛擬實境系統的觸覺設備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50-100」項目新聞處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透露,託木斯克國立大學的無線電物理領域科研人員發明了一種可為虛擬實境用戶再現痛癢等感覺的觸覺設備。
  • VR科技:虛擬實境技術的概念及特徵,虛擬實境系統的分類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構想性為基本特徵的計算機高級人機界面。它綜合利用了計算機圖形學、仿真技術、多媒體技術、人工智慧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並行處理技術和多傳感器技術,模擬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器官功能,使人在計算機生成的虛擬境界中,通過語言、手勢等自然的方式與之進行實時交互,創建了一種適人化的多維信息空間。
  • 首個「觸覺通用定律」,或讓虛擬實境技術迎來新發展
    科學家們利用與地震相關的瑞利波創建了首個觸覺靈敏度的通用定律。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利用這一理論開發覆蓋觸覺的虛擬實境技術。瑞利波是由物體之間的碰撞產生的,通常只沿物體表面傳播。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當有肢體接觸時,波也會穿過皮膚和骨骼層,被身體的觸覺感受器細胞接收。
  • 數據手套通過真實的觸覺體驗帶你進入虛擬實境交互的世界
    數據手套是信息化時代的新產物,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已經可以做到通過數據手套這一產品實現與虛擬物品的互動。現在的虛擬實境技術發展極為迅速,通過虛擬手套與虛擬物品的自由互動也幫助著各個領域的工作者提升工作效率,數據手套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也變得相當廣泛。
  • 微型人造肌肉手套式設備模仿觸覺用於虛擬和增強現實
    微型人造肌肉手套式設備模仿觸覺用於虛擬和增強現實該圖說明了由UNSW如果您可以在視頻通話中觸摸親人,尤其是在當今社會距離遙遠的COVID-19時代,或者在視頻遊戲中拿起並處理虛擬工具該怎麼辦?待用戶測試和資金,以商業化的新技術,這些想法可能會成為現實,在一兩年後,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工程師開發出一種新的觸覺裝置,它再現了觸摸的感覺。
  • vr虛擬實境技術原理是什麼
    現在VR越來越火了,既有價格幾元錢的眼鏡盒子,也有幾千塊的VR一體機等等,讓人很是詫異,那麼到底vr虛擬實境技術是什麼東西呢?vr虛擬實境技術原理是什麼?如何才能實現虛擬實境這樣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的技術?一起來看看下面對vr眼鏡的核心技術的詳細解析!
  • 「虛擬觸覺」技術獲重大突破!可「欺騙」大腦得到真實觸感
    1967年,法國著名學者居伊·德波在《景觀社會》中講道,「在現代生產條件無所不在的社會,生活本身展現為景觀的龐大堆聚」。虛擬實境這種景觀時代的最新展現形式,已經逐漸滲透於日常生活,也正在改變人類的娛樂方式和消費體驗。
  • 虛擬實境VR人機互動中的輸入和輸出技術探討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是新興計算機形態之一,是自然交互的重要組成部分。2010年以來,隨著Oculus、HTC Vive、Google Glass、PsvR、Micro soft hololens等商用頭戴式顯示設備(Head- Mounted Display,HMD)的發行,虛擬實境、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技術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 VR虛擬實境技術和AR增強現實技術的區別
    打開APP VR虛擬實境技術和AR增強現實技術的區別 海測之旅 發表於 2020-03-23 10:50:21 它通過技術系統生成虛擬環境,用戶通過計算機進入虛擬的三維環境, 通過人的視覺 、聽覺、嗅覺和觸覺器官與人體的自然技能感受逼真的虛擬環境 ,身臨其境地與虛擬世界進行交互作用,乃至操縱虛擬環境中的對象, 完成用戶構想的各種虛擬過程 。 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是一種實時計算攝影機影像位置及角度,並輔以相應圖像的技術。
  • 3D交互觸覺 帶你暢遊虛擬世界
    據mashable網站報導,英國一家名為Ultrahaptics公司已經開發出了一種新的3D交互式觸覺技術,該技術藉助超聲波,能夠為全信息圖像提供一種觸覺回饋,說得通俗點,就是可以讓用戶「觸摸」到虛擬世界中的物體。
  • 【短訊】工信部回應水氫汽車爭議;日本發明出新的虛擬觸覺技術;遊戲成癮」被世衛組織列為精神病
    一年前,格力電器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達成戰略採購合作協議,吉利在全國新建的工廠中都採用格用中央空調,包括磁懸浮、離心機、螺杆機、多聯機及末端設備。雷諾擁有日產43.4%的股份,日產擁有雷諾15%的股份。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集團還表示,合併後的新公司將會在米蘭、巴黎和紐約上市,合併之後不會關閉任何工廠。
  • 虛擬實境、增強現實、混合現實技術(VR/AR/MR)可以做些什麼?
    常見的VR眼鏡設備VR(虛擬實境):虛擬實境技術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是一種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使用戶沉浸到該環境中。
  • 以微流體技術打造觸覺手套,HaptX Gloves可模擬亞毫米級別觸覺
    虛擬實境技術可望而不可求的終極目標是沉浸:讓我們真正感覺到自己置身於虛擬世界。雖然大部分現代虛擬實境頭盔都很出色地呈現了沉浸式體驗,但這種體驗並非無懈可擊。實現真正全方位沉浸面臨的一個突出的問題是控制器。如果是拾起物體這種基本任務,它們還能勝任,但還感覺有點不自然。即使是Manus這樣的虛擬實境手套,也只給我們這些佩戴的用戶提供振動的反饋。
  • Facebook開發3D列印虛擬實境手套
    2020年9月9日,白令三維獲悉,Facebook虛擬實境實驗室團隊宣布開發出3D列印的虛擬實境(VR)手套。這套設備是與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一起開發的,具有柔軟的氣動執行器,可以 "測量局部力 "並為用戶提供 "觸覺反饋"。
  • 3D全息投影、裸眼3D以及VR各自的區別
    3D全息投影也稱為虛擬成像技術,是一種利用幹涉和衍射原理來記錄和再現物體真實3D圖像的技術。全息投影技術不僅能產生立體空中幻覺,還能使幻像與表演者互動,共同完成表演,產生震撼的表演效果。3d全息投影技術裸眼3D是一種三維圖形,裸眼3D使用戶無需戴3D眼鏡就能看到3D圖片。
  • 體感交互技術在虛擬實境中的應用
    目前,上海曼恆數位技術有限公司字已成功研發了國內首套體感交互的虛擬實境技術,解決了虛擬交互過程中需要佩戴複雜動作捕捉設備的局限性。該項技術是將一種關鍵體感交互設備Kinect與曼恆數字自主研發的虛擬實境平臺進行了完美融合,據悉,這一技術將於今日正式發布。
  • 虛擬實境中也可以有觸感
    視覺、聽覺和觸覺是生物體最基本、最重要的三種感官信息。對於視覺和聽覺,人們都已有統一的衡量標準,可是觸覺相對複雜得多。一隻犀牛的觸覺和人體的觸覺一樣嗎?怎樣量化觸覺?近期一份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的研究,利用地震波的原理,開發了一套統一的觸感尺度系統,並與虛擬實境系統整合,令虛擬實境系統的發展推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