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一統」並不是董仲舒提出的
春秋大一統最常見的認識是董仲舒的見解,但是大一統並不是董仲舒獨有的見解,它出現的時間非常早,比如在《春秋公羊傳》就有表述。
大一統的主張是春秋時期的多家主張,現在有人認為它屬於法家,根據「道法同源」,那麼是不是認為道家也有這種思想?荀子也是主張大一統的,孔子也有說法「禮樂徵伐自天子出」,可見儒家也是堅持大一統的。而縱橫家的各種道術,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大一統。說個偏門的,農家也是主張大一統的:凡是開展農業的地區都應該大一統。
可以認為,春秋大一統是春秋時期經過中華長期思想碰撞,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需要注意的是,春秋大一統是中國特色,是中國區別其他國家的顯著文化特質。
二、時代選擇了董仲舒
董仲舒是漢代人,正巧遇到了漢武帝,推舉起了他的學說。事實上,若是董仲舒不說,在當時也有「宋仲舒」「張仲舒」會說,因為漢武帝是一定需要「大一統」學說。
三、歷史上的大一統
在中國歷史上,真正貫徹大一統的時代有漢朝、唐朝、明朝和清朝。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一統」是華夏民族的主張,有很多少數民族沒有這個概念,所以他們在歷史進程中,並沒有「大一統」概念。
1.漢朝
漢朝所謂統一天下的時候,雖然擊敗了項羽,實際上北方有匈奴,南方有南越。那麼憑什麼認為漢朝是大一統王朝呢?答案是漢朝皇帝有天子身份,這就是漢武帝要推崇董仲舒「大一統」的原因,也因此推崇了董仲舒的獨尊儒術、天人感應等一系列主張。
在漢朝,匈奴首領是「單于」,是天子的意思。漢匈戰爭,本質上是爭奪「天子」之位。戰爭結果是匈奴放棄了「單于」,改稱「可汗」。相當於放棄天子,改稱國王。自此「天子」一脈在漢人手裡。
南越是服從大漢王朝天子身份的,所以漢朝對於南越是「徐徐圖之」。這也為後來奠定一個基礎:若只稱王、不稱天子,在特定歷史條件是不會受到懲罰的。
2.三國
三國本質是曹劉兩家掙天子位,孫吳是獨立。需要注意的是,孫權雖然是皇帝,但是從來沒承認過自己是天子。
在三國時期有個特殊的存在:高句麗。高句麗是中國少數民族,但是他們沒參加春秋大一統討論,所以沒有「大一統」這個概念。所以高句麗國不支持大一統,卻無時無刻不追求擴展地盤,所以經常被打敗,其中有漢軍,有魏軍。這體現了大一統王朝的強大力量,遠不是偏域小邦可以理解的。
3.五胡亂華到隋
五胡亂華,從天子身份,只有北魏和東晉是有這個地位的。所以最後北方統一與北魏,東晉宋齊梁陳是一脈。北魏到隋其實是一脈相承,只是天子人家換了而已。
隋有個特殊身份:天可汗,等於是再次有了草原天子身份。這個身份其實在北魏時期就有了,北魏時期的天子對手除了南方諸國,其實更重要的是草原柔然。只是因為柔然沒有「大一統」概念,長期沒有強大。在北魏和柔然爭鬥中,柔然敗於內亂突厥。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北魏東晉,其他國家大部分屬於獨立,最後被歷史淘汰。最典型的是五個燕國,武將能打沒用,最終被歷史淘汰。需要注意的是,羌族此時建立了涼國,也是獨立。
4.唐
唐是一個典型的大一統王朝。需要注意的是,唐更多運用的是天子身份,所以轄地很多國家,但是也歸大唐疆域。最典型就是渤海國,他們是高句麗的後人,因為沒有春秋大一統的概念,再次獨立,但是歸屬於唐朝。
5.遼宋金
遼宋時期,遼宋是兄弟之國,遼為天下正統,是天子,但是遼宋都是皇帝。宋表示不服,提出三國正統是劉備的概念。
在遼宋時期最大的問題是:很多其他民族也紛紛獨立,但是因為當時沒有天下一統,所以他們的獨立也有法理性。有的回歸一統,比如錢越國歸於宋。有的就是獨立,但是不稱天子,比如西夏,他們是五胡時代羌人一支。
金國的人大量是高句麗、渤海國的人,大概是千年失敗吸取教訓,在這個時期,金國也開始天下一統。這為後來清的一統天下做了極好基礎。若是金國始終藏在北方,恐怕就算是嶽飛去世,不久以後也會有漢人帶兵北上推翻他們。但是因為金國有了「大一統」的概念,從此走上了和高句麗和渤海國完全不同的道路。
6.元
元統治時期不到百年,不認為是大一統王朝。成吉思汗肯定沒有天子身份,成吉思汗是擁有四海的汗,只有陸地,沒有天。但是忽必烈的大元帝國是有天子身份的,大哉乾元說的就是天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元在明朝並沒有消失,在北方一直有北元,就是因為是忽必烈的後代身份,所以一直保有天子身份。
7.明清
明的法統來自於百姓,農民扶持起來了朱元璋,屬於典型的民間身份。需要注意的是,明並不追求土地一統,而是追求天下一統,所以明並沒有滅了蒙古,而是希望蒙古稱臣納貢。所以有明一代,就算是打蒙古也沒有滅族,而是希望稱臣納貢。
清的土地上的人是高句麗、渤海、金的後人,但是在皇太極時代追求了大一統。所以皇太極取得北元大汗印後,繼承了北元的天子身份。自此清朝開始強大,明清之爭也從地方平叛變成了明清爭正統。
寒言冰語
在中國,大一統有幾個特點:
1.最高身份。大一統的思想來源於春秋戰國,那個時期沒有皇帝。所以大一統時代最高身份是天子,而不是皇帝。
2.法統依據。大一統的來源一定合法。在中國法統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自上而下是儒道墨法尊崇的繼承制度,屬於上層建築。自下而上是農家的農民,農民支持的人也有法理依據。
3.時間限制。若是只有暴力,那麼他是很難實現大一統的,就算他統一天下,時間也會很短。
4.大一統的方式。在中國大一統的方式有幾個:一統天下是;但是未能一統天下,也會以正統認證的方式選擇正統王朝。
本質上,大一統是春秋時代天子概念的延伸,是中國獨有的文化傳統。天子的概念是來源於天,是中國這片土地傳承了超過6000年的概念。
一直以來,西方都有疑問:為什麼歐洲沒有強大帝國,而東方有。確實是,西方國家有羅馬帝國,但是後來卻在未出現羅馬帝國,卻有完整的宗教和教皇。但是無奈的是,在神的化身和天的化身競爭中,神從未取勝,但是天卻取勝了。對於天,古代有句話: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今天特別明顯能感覺到,西方更多認識是「不為桀亡」,中國則是「不為堯存」。
需要注意的是,伊斯蘭教的信仰「真主」正好是在神和天之間的一種情況,伊斯蘭教不拜偶像,非常像天。但是伊斯蘭教也有安拉的稱呼,又和西方宗教很像。
#歷史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