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的大一統和秦朝的大一統,有什麼不一樣?

2020-11-23 騰訊網

中國的歷史雖然綿延了五千多年,但是真正的大一統時間卻不多!比如結束了長期的分裂的秦朝,被史書大寫特寫,而結束了三國時期的分裂狀態的西晉,為何卻經常被遺忘呢?同樣是結束長期分裂的大一統朝代,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

地位不一樣

中國的歷史雖然綿延了五千多年,但是真正的大一統時間卻不多!但是每個實現大一統的朝代,幾乎都會創建一個相對前期的分裂狀態而言的平穩時期,因此往往會被史學家經常提及。比如漢朝的文景之治!比如唐朝的開元盛世。

但是如西漢、東漢雖然是大一統的國家,卻並非是由分裂而合併為大一統國家的,他們大多是對上一個政權的推翻,雖然也經歷了戰爭,但是卻不是和秦朝一樣結束了國家長久四分五裂的狀態的大一統!但是,和秦朝一樣的西晉,是結束了三國長期分裂的局面,而建立的對其他國家的吞併的大一統,和秦國滅六國實現的統一,性質是一樣的,但是同樣是統一,秦朝常被史學家研究,西晉的研究價值,卻沒有秦朝那麼高,兩個大一統究竟有何不一樣呢?

首先,秦朝是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公羊傳·隱公元年》記載:"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漢書·王吉傳》:"《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人們常說秦王掃六合,指的是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下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中國五百多年的諸侯國並舉之分裂狀態。

秦國的統一,不僅是國家國土的統一,更是皇帝治下權力的統一,與之前的奴隸社會不一樣,秦朝的統一,是以親王為絕對統治力的中央集權下的國家!郡縣制的設立,虎符的使用,使得皇帝對於地方的領導有絕對的權威!這對中國歷史來說是劃時代的。

可是,西晉呢?雖然西晉是司馬家族在頂替了曹魏的政權後,逐步的吞併的東吳和蜀國,所建立的統一,和秦朝一樣結束了國家分裂的局面,但是畢竟是第二個!不是第一!人們在觀看比賽的時候常常能記住第一名一樣。秦朝的劃時代也是被重視的原因!

統一的背景不一樣

秦朝所建立的國家是以弱勝強,在統一之前,秦國的國力屬於很弱的,之前的春秋霸主之位也一直是由齊國擔任,秦國在當時還被稱為"虎狼之國"!這句話並非褒義,而是貶義,因為虎狼之國是在諷刺秦國缺乏禮教、禮制,時候秦國人野蠻!

但是後來自秦穆公開始,重用賢才,秦國開始走向富強之路!秦孝公即位以後,更是重用商鞅,奉行法家的學說,開始實行變法,獎軍功,重刑罰,重視農業,為後世秦朝爭霸六國打下堅定的經濟基礎,解決了糧食問題,軍隊問題等爭霸的關鍵所在!秦國從公元前230年滅齊,228前年滅趙,公元前225年滅魏、楚,公元前223年滅楚,公元前222年滅燕、趙,公元前221年滅齊,至此共歷時十年才得以統一六國!

而西晉在滅吳滅蜀的時候,和吳、蜀相比,其經濟實力是遠超這兩國的,可以說是已經呈現壓倒之勢。比如吳被滅時的帝王是孫皓,他為人奢靡,揮霍無度,再加上司馬炎善於用人,派羊祜駐守北吳的交接重鎮荊州,羊祜為將十分的有謀略,用禮待吳軍的方式,竟然漸漸的贏得了吳軍的軍心。比如:抓到吳江不殺反放,甚至吳軍的獵物跑到晉軍的領地裡,他們都不據為己有,而是送回去!如此的禮待,和孫皓的奢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開始有吳軍投奔反戈,滅吳之戰很容易!

西晉在滅蜀的時候更是方便,當時諸葛亮已亡,雖然留下了姜維,但是劉禪無能,在晉軍攻打蜀地的時候竟然不戰而降,搞的原本爭吵和敵軍對戰的姜維突然沒了主君,所以滅蜀之戰,西晉贏得也比較順利。所以,在難度上、背景上和秦國的統一都不可同日而語!

統一後的貢獻不一樣

秦國滅六國後,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設郡縣,明法律,車同軌,為後世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設定了一個模板!光是統一文字一方面,讓中國各地方言各異,音不同而字同,讓中國的漢字綿延至今,讓中國文化千年不斷,文化千年不滅;郡縣制開行政制度的先河;律法之仔細程度,從《雲夢睡虎地秦簡》出圖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被研究,然後讓今人震驚於它的嚴密程度!統一貨幣,使得人們拿著秦幣可以走在親的大地上而不怕別人不認帳!而它建立的中央行政制度,也是後世行省制度的開端,所建立的虎符分立而調軍,也為後世對軍隊的掌控提供了思路和先例!

可是西晉建立後呢?司馬炎一味的貪圖享樂,是的貴族也爭相學之,比如著名的石崇、王愷鬥富,一個個的用絲綢、珊瑚鬥富!當時西晉社會即便得到統一,對於後世也沒什麼貢獻!只是一味的封同行王,數量高達四十多個,光兒子就封了十幾個,給他們的土地、兵權,讓他們在後期發動叛亂!實在是沒什麼可說的!

所以秦朝和西晉,雖然同樣是大統一的朝代,但是論功績、影響,西晉和秦朝實在是沒什麼可比性!雖然都是二世而亡,但是秦朝的功績是開天下之先,西晉除了留下了魏晉風度,別的真沒什麼貢獻!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強烈的大一統思想來自於何處?
    當時,在這片區域內,遍布著成千上萬個大小不一的方國和部落。大家都有自己的國王和首領,彼此之間互不統屬。眾多方國和部落之間,只是組成了一個個大小不一的部落聯盟、部落國家聯盟和國家聯盟。 在每一個聯盟內部,大家都會推舉出一個聯盟領袖,並共同尊奉他。上古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共工、顓頊、唐堯、虞舜、夏禹就是這樣的人。
  • 說說清代「大一統」的理念和實踐
    」的實踐在中國許多朝代都有體現。 關鍵詞:清代;「大一統」;邊疆民族 作者簡介:   「大一統」的理念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大一統」的實踐在中國許多朝代都有體現。一般說來,這種理念和實踐都強調多民族國家的高度統一和發展。
  • 董仲舒與大一統 - 河南日報
    此種解釋明顯地具有尊王和肯定天下一統的認識。然而,事實上周代獲取天下的並不是周文王,而是他的兒子。但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公羊學家從中讀出了「大一統」。從先秦至漢初所流行的各派思想來看,推崇一統應該是各派共識,只是在具體操作上有不同看法。漢初以董仲舒為代表的公羊學家推崇「大一統」,實際上是對實現一統王權的理論證明。漢初劉邦鑑於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訓,在繼承秦王朝郡縣制的基礎上,也實行了分封制。
  • 論源遠流長的「大一統」思想觀念
    「大一統」是中國傳統的政治思想,它與統一多民族國家的認同密不可分。歷史地看,中國的大一統思想觀念源遠流長,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歷史上真正「大一統」國家始於秦朝,這是史學界的共識。司馬遷《史記》中的大一統史學觀、董仲舒所闡述的春秋大一統思想,都有當時現實社會的基礎。
  • 大一統究竟是什麼意思?
    「大一統」是一個整體性的詞彙。大多數人對於這個詞彙,都是單純地認為是地域上的統一,國家統一,領土完整。理解較深的人們,則會想到歷史上,古代中國在國家政治上的整齊劃一,經濟制度和思想文化高度統一。黃帝時代定都有熊,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新鄭附近。夏商周三代,控制河南並定都於此,是一個國家政權是否合法的標誌。這個特定的區域被稱為「中國」,即佔據了中原,才具有正統地位。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國家觀念進一步發展。「大一統」的標誌就是海內為郡縣,這個政治理想在秦始皇手裡得以實現。同時,秦始皇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政治措施,使得大一統的觀念深入人心。
  • 「大一統」:概念、範圍及其歷史影響
    有學者稱中國兩千多年大一統思想的最大遺產就是中國人崇尚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安定的大一統精神,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內核和靈魂。     縱觀從秦朝到清朝兩千餘年的歷史,「大一統」的最高境界(「天下大治」)在其中所佔的年份其實相當少,即便是「大一統」的起碼狀態(「統一」格局)也不經常。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實現大一統,世界其他國家都在做什麼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滅六國後,實現了大一統,建立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作為我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具有絕對性的影響。他的統一是中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數百年的割據局面,讓百姓得以安居樂業,開創統一的新局面。
  • 【前沿成果】李大龍:農耕王朝對「大一統」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二、秦漢「大一統」思想的形成與實踐 秦朝立國短暫,只能築長城抵禦匈奴的南下,但秦王嬴政結束春秋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並確立中央集權,最終導致了「大一統」思想的形成並為後代所繼承和發展。由秦朝的出現而形成的「大一統」思想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 「大一統」思想發微
    儘管在孔子看來,管仲「器小」「不儉」「不知禮」,這對具有「道德潔癖」、奉禮樂為圭臬的孔子來說,可不是小毛病(孔子曾說「不學禮,無以立」),但是這些瑕疵跟管仲的功績比起來簡直是微不足道的,所謂「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管仲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至仁至賢,因此孔子話鋒一轉,對管仲予以極高評價:「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除了中國,其餘國家第一個大一統朝代是什麼?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是後世公認的有最悠久歷史的四個文明發源地,分別是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中國,對應國家是今天的埃及、伊拉克、印度、中國。為何前三個文明發源地都有古字,而中國沒有,那是因為只有中國歷史和文明沒有斷層,一直延續和保留下來。
  • 中國的大一統王朝,都在300年上下,為何唯獨漢朝超過了400年?
    ,今日我們尚且不談,就談談大一統的格局。講到這些大一統的王朝,在我國的歷史上,一共有8個,但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便是除了漢朝以外,其它所有的大一統王朝存貨時期都沒有超過四百年。 比如公元618年建立的唐朝,享國289年,又比如公元1368年建立的明朝,享國276年,再比如公元1636年建立的清朝,享國268年。
  • 大一統理論真的存在嗎?
    大一統理論,有可能明天就被發現,也可能永遠不會出現。我們先來看看大一統理論的基礎是什麼。大一統理論,事實上就是將宇宙中的四大基本力完全統一的理論。宇宙中的所有力,都可以分為——萬有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 中國各朝代版圖和皇帝的順序,太全了
    以前學習歷史,總是記不住朝代的順序,自從有了這個,再也不怕記不住了!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是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傳三世,共兩帝一王,國祚共十四年。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書上別稱嬴秦,以區分其他國號為秦的政權。
  • 春秋大一統:中國獨有「天」的認識
    高句麗是中國少數民族,但是他們沒參加春秋大一統討論,所以沒有「大一統」這個概念。所以高句麗國不支持大一統,卻無時無刻不追求擴展地盤,所以經常被打敗,其中有漢軍,有魏軍。這體現了大一統王朝的強大力量,遠不是偏域小邦可以理解的。
  • 一口氣讀懂中國歷史朝代,來龍去脈先後順序,不再傻傻分不清楚
    南北朝、五代十國、五胡十六國,都是什麼意思?為了讓大家對中國歷史朝代及其先後順序有個大致了解,筆者不妨以九大王朝為基本框架,先簡要介紹一番,再給出極簡概括。這一段歷史總結起來就是三字經裡的那句「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周朝的情況比較複雜,分為西周和東周,其中的東周又以「三家分晉」為節點分為了春秋和戰國。戰國末年,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天下,建立秦朝。
  • 為什麼全世界,只有中國可以長期維持大一統!
    為什麼只有中國可以長期維持大一統?要強調一下,這裡說的大一統,是長期維持大一統,一段時間的大一統,歐洲也曾做到過,比如羅馬帝國,不過羅馬帝國分裂之後,就再也沒能統一起來。之後,個別強人也短暫地做到,比如近代的拿破崙和希特勒,但很快大一統的局面就會瓦解掉。
  • 大一統理論的簡單用法,看了您也很可能學會哦~
    大一統理論=純物質特性+純能量特性=兩者結合特性、兩者結合特性+兩者的N次組合=固體、液體、氣體、生物等存在的特性及全部詳細情況。大一統理論請點我頭像查看相關文章「大一統理論~超脫宇宙的第一步……」進行了解,因字數過多就不在這裡重複了,請多多包涵。
  • 英國學者: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為何他們能大一統,歐洲卻不可以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陸遊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得國家,在這幾千年的歲月當中,我們經歷了無數的戰爭和分裂,但是,每一次的群雄割據時代都以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所告終。
  • 從考古學看「大一統」觀念
    相比歐洲的多元政治與文化傳統,「大一統」觀念無疑是中國文化中歷史悠久的傳統之一,不僅影響深遠,而且是當代追求國家統一的民意基礎。這種根深蒂固的「大一統」文化傳統是建立在文化一元論觀念和共同文化認同心理基礎之上的。
  • 從國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國歷史上的「華夷」與「大一統」
    對此,有學者概括為:「中國古代由眾多民族發展、確立為統一國家的過程,也就是『大一統』與『夏夷之防』矛盾對立統一的過程。」並指出:「2000年間,歷代關於民族問題有過種種議論與對策,時移勢異,各不相同,但基本精神總離不開在『大一統』思想主導下強調『夏夷有別』。」1在中國古代民族關係發展和中華民族凝聚力形成的過程中,「大一統」思想作為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政治思想體系,逐漸發展為中華整體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