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國有著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經歷了像秦、漢、唐、明、清這樣的大一統王朝,也經歷了像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南宋偏安一隅如此的分裂格局。每一次分裂都會造就思想的變革,為下一次大一統帝國建立後的思想匯集奠定基礎,
但分裂時期的歷史實在是過於混亂,今日我們尚且不談,就談談大一統的格局。講到這些大一統的王朝,在我國的歷史上,一共有8個,但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便是除了漢朝以外,其它所有的大一統王朝存貨時期都沒有超過四百年。
比如公元618年建立的唐朝,享國289年,又比如公元1368年建立的明朝,享國276年,再比如公元1636年建立的清朝,享國268年。且不說四百年,以上三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一統王朝,壽命連三百年都沒有超過,就更不用說像秦朝、隋朝這些一百年都沒有的短命王朝了。
而漢朝,至公元前202年建立,到公元220年滅亡,一共存活了407年。這又是為何呢?主要原因有一下三點。其一,漢朝統治者與時俱進的統治策略。漢高祖劉邦擊敗項羽建國後,考慮到中華大地經過多年的戰爭局面,已經是滿目蒼夷了.
同時民眾們又渴望和平統一的局面,他便以「黃老思想」為指導,採用了「休養生息」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漢初時期國家政局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而到了漢武帝時期,「黃老之學」已不適應時代的需求了,又改用外儒內法的統治思想,進一步促進了國家的一統。
其二,儒學思想的大興。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於漢武帝,採取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專制政策,並立太學,開設五經博士,士人們紛紛研習儒學,習儒風尚日甚。慢慢的,儒家思想中所宣揚的忠君、仁義思想也潛移默化的刻入了漢朝百姓心中,天子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反抗漢朝統治的刁民出現。
其三,中央軍權的強大。漢朝時期的軍力是非常強大的,初建之時,高祖劉邦就強行剷除了異姓諸侯王們,並削弱了同姓諸侯王的勢力,還共同定下了「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白馬之盟。到漢武帝時期,這位千古一帝更是將漢朝的軍力帶到了頂峰。
他舉全國之力,幾乎將北方的匈奴人滅族,一掃秦朝時候便有的匈奴邊患,為日後漢朝的發展掃清了一大障礙。正因為如此,漢朝才存在了足足四百多年,也正因為漢朝的強大,才讓後世中國人,能夠驕傲的稱自己為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