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奪漢:漢朝初年,武都大地震導致漢江上遊改道,併入嘉陵江

2021-01-13 陝西法制網

世有漢江,然後有漢中郡。在楚漢爭霸以前,劉邦不敵項羽,被封王於漢中,並在此發跡,最終擊敗項羽,奪得天下,建立了漢王朝,史稱西漢。即使在當時的世界範圍裡,西漢也是一個空前強大的帝國,它擊敗了盤踞在北方的匈奴,並首次將西域併入中原王朝,奠定了後世中國版圖的雛形。如果說秦朝因為統一六國,以及語言文字、貨幣、度量衡而居功至偉,那漢朝便是在秦的基礎上,開疆拓土,穩定大一統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漢朝(西漢和東漢)經歷前後400餘年,國力強大,使中國人民結束了自春秋戰國至秦朝時期長達五百多年的戰亂生活,帝國的名稱也早已隨著這數百年安靜的歲月刻入人們的骨子裡。往後,這群人自稱為漢人。久而久之,便成了現代的漢民族。漢民族與漢江有著千絲萬縷的淵源,但是對於漢江的歷史,許多人卻知之甚少。

漢中盆地

地質研究表明,漢江是一條古老的河流,其存在時間遠大於黃河,比黃河的誕生還要早7億年以上。在比漢朝更早的遠古時代,因為漢江的走勢與夏季的銀河方向一致,人們便將天上的銀河稱之為雲漢。而在當代社會,北方因為過度開發,導致乾旱和水體汙染,漢江以其優良的水質,成為首都和北方諸多城市的飲用水源(既:南水北調工程)。

漢江起源於漢中盆地西部,稱之為沔水,過漢中後被稱之為漢水,過安康之後為滄浪水,過襄陽之後稱之為襄水,一直到武漢匯於長江。從這一串名稱可以看出,漢中幾乎是位於漢江的源頭,既然如此,為何會叫漢中呢?其實,在漢朝初期以前,漢江的源頭並不像現在這樣,而是比現在長很多,包括現在嘉陵江的源頭-西漢江。

漢朝初年,武都郡大地震導致略寧交界地的地形發生巨大變化,切斷了西漢水東流的路徑,導致西漢水被迫南下,匯入嘉陵江,史稱:嘉陵奪漢。

漢朝以前,嘉陵江的源頭本來只有白龍江,而西漢江及其支流則自西往東,流入漢江,是漢江的源頭。也就是說,漢江並非發源於漢中盆地,而是甘肅天水的嶓冢山,距離漢中有三百多公裡,如此一來,便可以解釋漢中為何被稱為漢中,而不是漢源了。

據《漢書》記載:春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武都大地震。武都大地震之所以稱之為大,並非傷亡人數和受災面積大,更多的是因為其改變了江河山巒的走勢,使得古漢水被分為兩部分,上部分變成嘉陵江的組成,下部分成為漢江的源頭。楚漢戰爭時,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便是利用古漢水的河道溯江而上,到達今陝西寶雞(陳倉),進而得以居高臨下,順勢入主關中平原,取得爭霸天下的第一步。如果按照現在的地理形勢,是無法溯江而上的。

在漢朝時期,武都道治所的具體位置,不是現在的隴南,而應該是略陽。《漢書·地理志》曾經有過相關的文字記載:武都(縣):東漢水受氐道水,一名沔水……天池大澤在縣西。」這說明武都在東漢水附近,東漢水發源於氐道縣境內,而且武都西方有一個天池大澤。

然而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在迄今為止的長江,包含嘉陵江附近根本不存在任何的湖泊,大澤之類,這說明古漢水,包括古武都郡(縣)的地形曾經發生過巨大變化。另外,在略陽的西漢水南方,有非常明顯的大規模山體滑坡痕跡,很有可能是這些地震導致的滑坡阻塞了古漢水的故道,致使嘉陵江奪走了漢江的源頭(西漢水),並使得漢中成為漢江源頭,而非「漢江之中」。

作者/來源:萬有引力匠心社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嘉陵江,神性的西部聖河 李小波
    廣元以上的上遊河段,嘉陵江鑿開了秦巴山地,造就了諸如明月峽、清風峽、三灘峽(廣元的嘉陵江三峽)等許多峽谷為背景的峽江急流。 合川至重慶的下遊河段,嘉陵江切穿了華鎣山主脈的三條分支,形成瀝鼻峽、溫湯峽、觀音峽,並在峽谷和寬谷的一張一弛之間,走到重慶朝天門,最終投入了長江的懷抱。
  • 嘉陵江岸驛樓中,巴山夜雨漲秋池
    這裡的霧多半是因為溼氣大,水分多,與北方的霾截然不同。重慶又稱橋都,一橋一景致,勾串在江上,橋江相映生輝。朝天門、南山都是看橋的好地方。與其說看橋,不如說是在觀水。站在岸邊,看那橋來橋往、江去江流,人生幾何,對酒當歌。
  • 好傢夥,嘉陵江都結冰了…
    廣元的嘉陵江都結冰了了!!!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你有多久沒在市區內聽過冰塊落地的聲音了?今年的冬天,大家都說冷,到底有多冷?嘉陵江來告訴你。近日,有不少市民反映多年未結冰的嘉陵江面最近幾天清晨都結冰了。
  • 嘉陵龍舞,在傳承中創新
    同樣,嘉陵龍舞這項民間傳統活動,也存在技巧單一、造型簡單、音樂老套等諸多問題,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對廣大群眾的吸引力。如何破解這一現狀呢?唯有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2016年,為組隊參加南充舞龍舞獅大賽,嘉陵區文化館邀請了來自中國龍舞之鄉重慶銅梁的專業舞龍教練,為嘉陵舞龍把脈問診,突出三個特性,在競技的舞臺上翻開嘉陵舞龍創新的篇章。
  • 日本學者:《山海經》記載12000年前,大地震導致大洪水爆發
    日本著名學者加藤鷹一郎在對中國的《山海經》研究中繼續發表了其研究觀點,他認為能為中國《山海經》和《淮南子》記載的共工怒觸不周山的歷史事件是記載的人類歷史上12000年前的大地震引發的大洪水的歷史事件,這場大地震和大洪水導致中國的山川形勢整體呈現西北——東南走向,並且引發了歷史上記憶最深的大洪水事件!
  • 一次毀滅兩座城市的地震,郯城大地震
    在我國民間一直流傳著李四光先生曾預言我國會有四次大地震,每當一次打大地震出現的時候,就會在網絡上流出,其他三個地方已經震過了,還剩下某某地。而普遍認為的四次大地震分別是:1、唐山——邢臺(已震),時間大約是1969年。2、新疆 (已震) ,時間大約是1997年。3、雲南麗水 (已震) ,時間大約是1998年。4、山東郯城——日照或是連雲港(未震),時間大約是1974年。
  • 詩性的嘉陵江,文人墨客為其寫下100餘篇的詩文
    被譽為人間仙境的閬苑,正是在嘉陵江水的潤澤下,成就了它的靈秀。「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春從沙際歸。巴童蕩槳欹側過,水雞銜魚來去飛。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這就是詩聖杜甫那首膾炙人口的《閬水歌》。詩人筆下,一輪紅日噴薄而出,春日裡,草長鶯飛,碧波拍岸。紅日、浪花、江水、沙灘,這該是多麼誘人的潑墨丹青呵!
  • 感覺黃河經常改道,那麼長江為什麼不改道呢?
    ,還和上遊地勢落差較大有關。我們知道,地勢落差較大,意味著水流速度較快,當上遊降雨量增加時,此時黃河水會迅速流向下遊。而黃河下遊地勢平坦,落差較小,因此水流緩慢,所以上流的水會很快流到下遊,引發洪澇災害,從而導致河道改變。
  • 重慶嘉陵江鵝卵石驚現罕見動物肋骨化石 專家推測或來自蛇頸龍
    自2007年起,他發現自己對五顏六色的石頭非常感興趣,於是此後便留心發現各種奇珍異石的美。今年59歲的伍定金是中國觀賞石協會會員,這些年交了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收藏了不少造型別致的鵝卵石,他在徒步路上可以說是收穫累累。不僅發現不少藏在鵝卵石中的珊瑚、貝殼、海百合化石,還曾發現過蟲跡化石、恐龍化石、遠古滅絕植物新蘆木化石等。
  • 嘉陵江四川廣元段鉈元素超標事件:9人已被控制
    汙染源基本鎖定 嘉陵江水穩定達標  5月9日晚10時,市政府召開嘉陵江鉈汙染處置情況通報會,記者獲悉,目前,嘉陵江水質持續穩定達標,飲用水安全可靠。  5月5日晚21時40分,陝西漢中市接到嘉陵江廣元段鉈超標報告,漢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學制定應急監測排查方案,組織人員2000餘人次,依靠科學手段,經過拉網式排查,經環保專家會審,目前,鉈汙染源已基本鎖定,9名涉嫌違法人員已被控制。其中,違法排汙的漢中鋅業銅礦公司法人代表等4人已被刑拘,相關偵查工作正在進行,7名涉嫌失職人員已被停職審查。
  • 慢新聞·人物 | 嘉陵江上老水手:輪渡也曾有臥鋪 聽聲看水大半輩子...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文 李化 圖乘坐軌道交通最早的班次到達小什字,然後步行到嘉濱路,上船前,先遙望嘉陵江水,然後再觀察躉船吃水位有無變化,上船後,船頭船尾溜達一圈,就能確定錨鏈調不調整、釋放長度多少……57歲的重慶人陳建,大半輩子都在跟船隻打交道,從以前的輪渡到現在的躉船,年輕小夥變為老水手,他不僅練就了一系列「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司馬相如: 從嘉陵江...
    >司馬相如從嘉陵江畔走來的大漢賦聖彭家河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川北「犬子」名相如距今2225年前的冬天(公元前205年),劉邦被項羽圍困於河南滎陽,形勢十分危急。南充人紀信喬裝劉邦捨身詐降楚軍,劉邦乘機逃生。3年後(公元前202年)劉邦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漢,是為漢高祖。劉邦感念紀信「誑楚存漢」之功,在紀信家鄉設安漢縣,屬巴郡。在漢朝建立23年後,巴郡安漢又出生了一位漢朝的標誌性人物——文學家司馬相如。
  • 一圖看清長江:上遊、中遊、下遊
    從長江源頭到入海口,可分為三大段:長江在湖北省宜昌市以上為上遊,水急灘多上遊長江幹流宜昌市以上為上遊,長4504千米,佔長江全長的70.4%,控制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千米。宜賓市以上稱金沙江,長3464千米,落差約5100m,約佔全江落差的95%,河床比降大,灘多流急,加入的主要支流有雅礱江;宜賓至宜昌長1040千米,加入的主要支流,北岸有岷江、嘉陵江,南岸有烏江。
  • 黃河改道有多恐怖?清朝時期黃河改道淹沒了兩個千年古城!
    但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遊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曾使千萬百姓受苦。黃河下遊泥沙沉積太多,河床年年增高,已經超過了兩岸的地面,黃河成了名副其實的「天河」,即「地上河」。出三門峽以後的黃河,在下遊左右橫掃,製造出了中國人曾經唯恐避之不及的黃泛區,令人聞之色變。
  • 陝北和陝南的差異性:黃河與漢江不同系,黃土高原和秦嶺不同脈
    陝北境內最大的河流是黃河,而黃河在陝北境內還有三條一級支流,分別是:無定河、延河、窟野河;陝南境內最大的河流是漢江和嘉陵江,漢江發源於漢中,嘉陵江是長江支流中流域面積最大的江河。乍一看,陝北和陝南的水系似乎不相伯仲,實際上陝北的水系總流量跟陝南的水系總流量是完全沒辦法去比較的,隨隨便便拎出個漢江,就把陝北那些河流都給秒殺了。
  • 觀瀾|黃河大改道,給山東帶來怎樣的影響?
    學者王國維在《古史新證》中認為《禹貢》為周初人所作,那麼這個記載距今也有3000年了。人類文明的孕育離不開大江大河。正如埃及尼羅河定期泛濫,給河谷披上厚厚的淤泥,孕育出發達的農業文明,黃河是中國人的母親河,但也有桀驁不馴的一面,黃河河道的搖擺不定,隨之帶來的是中國人利用黃河、改造黃河、與大自然鬥爭的宏偉經歷。
  • ONE有引力跨年狂歡結束 首創置業嘉陵十裡周年慶圓滿落幕
    2020年12月25日,首創置業·嘉陵十裡周年慶在重慶雙碑盛大開啟,給凜冽寒冬帶來了非凡熱鬧。據悉,本次周年慶活動為期十天,從2020年12月25日到2021年1月3日,三大板塊,融合新奇節目,豐厚好禮,讓現場驚喜不斷。
  • 觀瀾|黃河大改道,給山東帶來怎樣的影響?
    學者王國維在《古史新證》中認為《禹貢》為周初人所作,那麼這個記載距今也有3000年了。人類文明的孕育離不開大江大河。正如埃及尼羅河定期泛濫,給河谷披上厚厚的淤泥,孕育出發達的農業文明,黃河是中國人的母親河,但也有桀驁不馴的一面,黃河河道的搖擺不定,隨之帶來的是中國人利用黃河、改造黃河、與大自然鬥爭的宏偉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