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看清長江:上遊、中遊、下遊

2020-09-05 閩臺新視界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幹流流經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共11個省級行政區(八省二市一區),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87公裡,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

長江的上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邊境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雪山,與長江南源當曲回合後稱通天河;南流到玉樹縣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賓市間稱金沙江;宜賓以下始稱長江,揚州以下舊稱揚子江。長江流經西藏、四川、重慶、雲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市區,在上海市注入東海。

長江源頭到入海口,可分為三大段:長江在湖北省宜昌市以上為上遊,水急灘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間為中遊,曲流發達,多湖泊(鄱陽、洞庭兩湖最大);湖口以下為下遊,江寬,江口有衝積而成的崇明島。

上遊

長江幹流宜昌市以上為上遊,長4504千米,佔長江全長的70.4%,控制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千米。宜賓市以上稱金沙江,長3464千米,落差約5100m,約佔全江落差的95%,河床比降大,灘多流急,加入的主要支流有雅礱江;宜賓至宜昌長1040千米,加入的主要支流,北岸有岷江、嘉陵江,南岸有烏江。

中遊

宜昌市至湖口縣為中遊,長955千米,流域面積68萬平方千米,本段加入的主要支流,南岸有清江及洞庭湖水系的湘、資、沅、澧等四水和鄱陽湖水系的贛、撫、信、修、饒等五水,北岸有漢江,本段自枝城至城陵磯為著名的荊江,南岸有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已堵塞)四口分水和洞庭湖、水道最為複雜。

下遊

湖口縣至出海口為下遊,長938千米,面積12萬平方公裡,加入的主要支流有南岸的青弋江、水陽江水系、太湖水系和北岸的巢湖水系。

相關焦點

  • 長江流域汛情地圖出爐 一圖看清未來哪裡防汛形勢最嚴峻
    中國天氣網訊 漢口超警、九江超警、鄱陽湖告急……長江流域汛情牽動人心。目前,長江中下遊水位緩退,但是今天(14日)至16日,新一輪強降雨來襲,今天早上中斷了僅一天的暴雨預警再次上線。中國天氣網獨家推出長江流域汛情地圖,詳解強降雨落區,看哪裡防汛要再次迎來考驗。
  • 長江冷知識
    長江最深的地方在哪有多深長江最深的地方有兩處,一處位於中下遊牛關磯的最大自然深度,一處則是位於 西陵峽 某段的三峽庫區最大深度。長江幹流流經八省二市一區,於上海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流域總面積180餘萬平方公裡,佔我國陸地面積20%。長江上遊為湖北宜昌以上河段,中遊為宜昌至江西 湖口 段,湖口以下則稱為下遊。水力豐沛時,萬噸輪可通武漢。長江各段也有不同稱呼,從源頭至當曲口,長358公裡,稱 沱沱河 。
  • 一「圖」在手,盡覽長江前世今生
    《長江歷史圖譜》主編張乃格介紹,首次彙編的「圖譜」共設七卷首一卷,用優質宣紙,以仿金鑲玉形式影印,手工線裝。全書裝幀設計由多次榮獲「中國最美的書」著名裝幀設計師姜嵩先生操刀,幾易其稿乃成。「卷一《長江總圖》、卷二《上中遊大江圖》、卷三《下遊大江圖》,可以明萬裡長江大勢大略。卷四《長江口圖》、卷五《滄海桑田圖》,可以明長江古今生態演變。
  • 長江:中國第一大河,哪哪都美!
    長江上遊的辮狀水系 攝影/王寧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19年第10期 奔湧過峽谷間的巨流 長江流域全圖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19年第10期 峽谷 雄偉壯麗 長江上遊 由直門達至沱沱河口這一段 被稱為通天河 從青海稱多縣的熱喔拉山上
  • 長江:中國第一大河,哪哪都美
    長江中遊最負盛名的大湖 莫過於《嶽陽樓記》筆下 晴時「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雨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氣象萬千的洞庭湖 洞庭湖並非一汪巨大的湖水 而是包含眾多河湖水系的溼地
  • 近18年長江幹流水質和汙染物通量變化趨勢分析
    總磷匯入量中遊強於下遊,氨氮匯入量下遊強於中遊。上遊向下遊磷的輸送由21世紀初以顆粒態為主轉變為2017—2018年以溶解態為主。   ⑤長江下遊江段氨氮濃度和大通斷面氨氮年通量的顯著下降,以及長江整體石油類超標率大幅下降均主要歸因於水汙染防治;長江幹流大部分江段總磷的明顯下降主要歸因於隨泥沙匯入水體磷的減少,以及長江流域水汙染防治。
  • 促平衡轉動能 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從不同區域來看,上遊的四川、重慶已經聯合籤署深化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並籤署12項專項合作協議。中遊的湖南、湖北、江西也籤署協議將在多項生態保護事項中加強合作。下遊長三角地區也將在科技創新、能源、交通等領域深入一體化發展。
  • 旅遊:河流的流向與歸宿及長江
    我國西高東低地勢使我國主要的河流從西向東奔流,如長江、黃河、黑龍江、淮河、海河等幾條主要大河均東流入太平洋,所以人們常說「一江春水向東流」,概括了我國主要河流的流向。此外,還有部分河流,如雅魯藏布江、怒江等河流向南穿過深山峽谷,流入印度洋。珠江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奔來,最後向南匯入南海。額爾齊斯河往北流入北冰洋。這些能流入海洋的河流,人們稱其為外流河。
  • 簡說長江各段名稱和別名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幹流流經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共11個省級行政區(八省二市一區),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00餘公裡,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
  • 長江多長 長江全長多少千米
    長江和黃河,是我國的兩大長河。其中,長江還是世界水能第一大河、第三長河、亞洲第一長河。常見中下遊南岸的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除此之外,還有洞庭湖、巢湖、太湖等。但是,大家知道長江究竟有多長嗎?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長江支流你知多少?
    長江-中國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長河,全長6300餘公裡,流域面積達到180萬平方千米。長江上遊稱作通天河,流至青海玉樹縣境內巴壙河口後又被稱作金沙江,金沙江彎彎曲曲,直到宜賓,在此處匯聚岷江後才開始被稱為長江。
  • 一季度長江航運景氣指數季節性回落 預計二季度迎來復甦
    原標題:一季度長江航運景氣指數季節性回落 預計二季度迎來復甦 摘要 【一季度長江航運景氣指數季節性回落 預計二季度迎來復甦】長江航運指數辦公室近日發布的長江航運景氣調查報告顯示
  • 中國又一超級水電工程曝光 2020年將全面建成
    長江幹流剖面圖因此,國家對於金沙江水電基地的建設十分重視,將其排在「中國十三大水電基地規劃」首位。金沙江上遊的水電站從雲南石鼓到四川攀枝花的雅礱江口,長564公裡,落差838米,是金沙江的中遊,這裡也規劃了八級水電站。由於中遊的水流量較大,八級水電站的總裝機容量高達2058萬千瓦。
  • 長江生命力報告: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結果表明,ENSO事件對長江流域源區、上遊、中遊的極端降水指標均影響顯著。具體而言,ENSO事件中的拉尼娜事件一般會造成長江流域源區、上遊和中遊極端降水的強度和頻率增大,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全球變暖對長江流域中、下遊地區極端降水指標影響顯著,一般會造成長江中下遊年降水量及極端降水事件的強度和頻率增加,也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
  • 長江生命力報告①: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結果表明,ENSO事件對長江流域源區、上遊、中遊的極端降水指標均影響顯著。具體而言,ENSO事件中的拉尼娜事件一般會造成長江流域源區、上遊和中遊極端降水的強度和頻率增大,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全球變暖對長江流域中、下遊地區極端降水指標影響顯著,一般會造成長江中下遊年降水量及極端降水事件的強度和頻率增加,也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
  • 三峽大壩防洪效果非常好,為什麼不在長江下遊多修建幾個?
    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不能在下遊多修建幾個類似於三峽大壩呢?長江的大壩其實,長江並非只有一座三峽大壩,長江和它的支流包括金沙江,雅礱江,岷江以及大渡河共115個大壩,其中有23個已經完成的,32個正在修建,46個正在規劃,1個正在申請,還有13個狀態未知。三峽大壩下遊也有一個水電站,葛洲壩水電站。
  • 淨水技術 | 長江生命力報告: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結果表明,ENSO事件對長江流域源區、上遊、中遊的極端降水指標均影響顯著。具體而言,ENSO事件中的拉尼娜事件一般會造成長江流域源區、上遊和中遊極端降水的強度和頻率增大,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全球變暖對長江流域中、下遊地區極端降水指標影響顯著,一般會造成長江中下遊年降水量及極端降水事件的強度和頻率增加,也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
  • 我國規劃建設的水電站(衛星圖)
    黃河天橋水電站位於黃河大北幹流上遊距萬家寨水利樞紐95km,下遊8km處左岸為山西省保德縣縣城,右岸為陝西省府谷縣縣城。電廠在內蒙古河口鎮下遊,是黃河中遊北幹流上第一座低水頭、大流量、河床式徑流試驗性水電站。
  • 水利水電知識:長江上遊水庫生態調度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因此,在制定長江上遊水庫群綜合調度規程時,首先應考慮河道基本生態需水量。(2)維繫下遊河道洪水脈衝。脈衝式洪水具有重要的生態效應,是生物生命史中的必要條件。長江上遊水庫群建設以後,必然對下遊洪水會產生「削峰補枯」的水文效應。適度維繫水庫下遊洪水脈衝是實施水庫生態調度的必然需求。(3)調節下洩水流的水溫。長江上遊大中型水庫通常會存在水溫分層問題,水庫低溫水的下洩將影響魚類的產卵、繁殖和生長,以三峽水庫為例,10月~11月份中華鱘繁殖期間,水庫調節後下洩水水溫比自然情況有所升高,這對中華鱘的產卵及孵化具有一定程度的正面影響。
  • 科學家預測:未來200年長江中遊將迎更豐沛季風降水
    記者今天獲悉,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古生態學科組副研究員徐德克與國內科研人員合作研究發現,東北地區和長江中遊地區存在不同步的千、百年季風降水變化。未來200年,東北地區將終結200年的暖溼氣候條件,長江中遊地區將迎來更豐沛的季風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