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長江經濟帶GDP與人口佔比高,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但當前長江經濟帶建設面臨區域發展不均衡、新舊動能待轉換等一系列問題。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未來長江經濟帶建設應按照因地制宜原則,轉換發展動力,力促平衡發展,堅守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進長江經濟帶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
沿江重地寄予厚望
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三大區域,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慶、雲南、貴州11個省(直轄市),GDP與人口佔比都超過全國的40%,已成為我國綜合實力最強、戰略支撐作用最大的區域之一。
長江區域在經濟上被寄予厚望,政策早已有相關部署,助力長江經濟帶發展。
2014年國務院下發《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部署將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
2016年發改委制定推出《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形成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流域互動、集約發展」的思想,「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格局。「一軸」是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託,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兩翼」指滬瑞和滬蓉南北兩大運輸通道,「三極」指長江三角洲、長江中遊和成渝三個城市群,「多點」指發揮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級城市的支撐作用。
從不同區域來看,上遊的四川、重慶已經聯合籤署深化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並籤署12項專項合作協議。中遊的湖南、湖北、江西也籤署協議將在多項生態保護事項中加強合作。下遊長三角地區也將在科技創新、能源、交通等領域深入一體化發展。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內需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重要的戰略支點和堅實基礎,長江經濟帶的作用會變得更加重要。這裡人口多,尤其是中遊地區,發展後勁和潛力大,增長速度明顯高於上下遊。目前,這種發展剛剛起步,這一大片區域的開放與機制改革、吸引優質要素和資源是下一步要推進的大工程。
「和而不同」平衡區域發展
「從11個省的創新研發強度指標可以看出,長江經濟帶上中下遊的發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下遊已進入新型發展階段,上遊還要靠天吃飯,脫貧是重要任務。」張燕生說,下遊已進入創新驅動階段,創新研發強度超過OECD國家平均值;中遊處於投資驅動階段,創新研發強度遠低於歐盟15國均值;而上遊四川、重慶處於投資驅動階段,貴州、雲南則處於資源驅動階段。
專家認為,平衡區域發展需要「和而不同」,也就是說,區域發展既需要相互連通,也需要發揮各自特色。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下遊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發展較好,上海在打造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突出先進、創新,江浙一帶是對外開放的門戶,也是先進位造業的發展基地。中上遊也各有特色,但相對下遊來說有短板,可以在「一帶一路」發展過程中,利用鐵路與長江支流的對接,讓經濟越來越走向開放。
白明認為,建設長江經濟帶過程中,要以下遊帶動中上遊發展,把下遊的產業升級與上遊的產業轉移相結合。並且抓住長江經濟帶的建設機會,與「一帶一路」建設相結合。
「長江經濟帶要一體化發展,應當出臺各種政策、形成各種平臺,最大限度實現各種資源在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的共享,形成良性互動平臺。」白明認為,有些產業鏈可以沿著長江經濟帶加以串聯。同時,應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好長江水道,與將來的沿江鐵路、臨空經濟區形成「水陸空」之間的良性互動。
對於較為落後的地區,張燕生認為,脫貧是重要任務,要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就要利用落後地區原生態的環境,未被汙染的土壤和水,發展有機農業、有機食品,這樣既能致富,也能保護環境。
綠色投資前景廣闊
「長江經濟帶發展仍然不充分,即使是上海、江蘇和浙江,也仍處於創新驅動階段早期。增量已很高,但存量不高;量已很大,但質不夠。仍需10年乃至20年才能形成較大規模存量,才能實現質變。」張燕生說,邁向高質量發展需要轉換動能,現在傳統投資峰值已過,需培育新投資熱點,投向綠色投資、民生投資。從資質來講,要激勵外商投資和民營投資。
專家認為,綠色投資是長江經濟帶新的發展著眼點。從「靠江吃江」到「靠江護江」,需要觀念轉變。
5月9日生態環境部啟動「清廢行動2018」,對長江經濟帶固廢傾倒情況進行50天全面摸排核實,目前已完成。日前,湖北省宣布將實施「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江西印發《江西省2018年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要點》,部署環保相關工作。
綠色投資熱點在什麼地方?中信證券研究部行業分析師李想表示,長江經濟帶危險廢物市場規模龐大,在「清廢行動2018」的排查以及環保督察高壓下,原本企業數量龐大但個體規模普遍偏小的危廢處理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此外,城市汙水治理前景廣闊,工業園區汙水治理也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此外,張燕生表示,在市場化管理、高新技術服務方面,長江經濟帶下遊地區市場化程度仍嚴重滯後,有些「說得多、做得少」,應加快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市場環境、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