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黃金經濟帶

2021-01-07 求是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長江生態環境系統性保護修復,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充分利用長江經濟帶資源集中、人口集中、市場集中、產業集中、城市集中等發展優勢,在沿江城市基礎設施一體化的基礎上,通過地區間競相開放、破除政策壁壘和統一市場建設,實現合理的產業競爭和分工格局,發揮長江經濟帶的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效應,將其打造成黃金經濟帶,成為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1.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近年來,各有關方面圍繞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做了大量工作,沿線各地關停並轉有汙染的企業,堅決不批准新的有可能帶來汙染的重化工項目,長江生態環境有了明顯好轉。但不容忽視的是,長江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如:沿江產業發展慣性較大,汙染物排放基數大,廢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佔全國的43%、37%、43%;幹線港口危險化學品年吞吐量達1.7億噸、超過250種,運輸量仍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長;固體危廢品跨區域違法傾倒呈多發態勢,汙染產業向中上遊轉移風險隱患加劇,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經濟不能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是捨棄經濟發展而緣木求魚,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由我國大國經濟特徵和工業化發展階段所決定,當前市場對重化工產品仍有廣闊需求,因此需要協調重化工產業發展與長江經濟帶環境保護的關係,不能簡單地將重化工企業一關了之。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協調好長江經濟帶開發與保護關係,要積極穩妥騰退化解舊動能,破除無效供給,徹底摒棄以投資和要素投入為主導的老路,為新動能發展創造條件、留出空間,致力於培育發展先進產能,增加有效供給,加快形成新的產業集群。長期以來,長江沿岸重化工業高密度布局,是我國重化工產業的集聚區。從世界各國產業布局的一般規律和我國生產力優化布局看,應在對化工企業採取「關、轉、搬」等措施之外,對長江沿岸密集配置的重化工業項目採取集聚發展、集中環保的措施。通過在產業集群中建設環保處理設施,對這些產業固有的汙染物進行集中處理,不僅可以提高處理效率、推動環保產業發展規模經濟,而且可以徹底改變長江流域經濟帶各地分散發展重化工項目、處處冒煙、處處汙染的不良發展格局。要推動解決這一難題,還要從頂層設計的角度,考慮針對地區產業轉移的利益激勵機制。這種產業布局也能夠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提供有益助力。

  2.提升交通運輸體系一體化水平,使生產要素流動更加順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各種運輸方式各自為政發展,各種交通運輸方式銜接協調不暢、彼此結構不平衡不合理」,「沿長江通道集合了各種類型的交通運輸方式,要注意加強銜接協調,提高整體效率」。發達的交通運輸體系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基礎。當前,長江下遊交通一體化程度較高,但是上中下遊之間還缺少足夠發達的高鐵客運和重型貨運鐵路,整個長江流域運輸體系的銜接不夠暢通。

  要將長江經濟帶真正建設成為生產要素順暢流動的黃金運輸帶,建議建設橫貫東西11個省市、蛛網般連接的高速鐵路系統,加強長江水運系統的建設。內河運輸成本大大低於公路運輸成本,可用較少的投資實現更大的貨物周轉量。目前因種種原因,尤其是市場分割的緣故,高企的物流成本阻隔了長江中上遊與下遊地區形成完整的國內價值鏈,整體性降低了中西部水運成本優勢。大力發展水運,有利於解決地區之間市場分割問題,形成完整的國內價值鏈,從而推動我國東中西部經濟一體化發展。建議成立國家層面的港務集團公司,整合沿長江水運資源,打通長江黃金水道,改變貨物運輸節點分散、惡性競爭的局面,降低運輸成本,推動傳統製造業轉移,形成規模經濟效應。

  3.推動沿江各地經濟協調發展,逐步縮小東中西部地區發展差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係,努力將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並提出,要深刻理解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要義,各地區要根據主體功能區定位,按照政策精準化、措施精細化、協調機制化的要求,完整準確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縮小長江經濟帶區域發展差距、實現區域協同發展,要從建設國內價值鏈、促進產業鏈分離和生產環節的產業轉移三方面重點著力。過去長江經濟帶的下遊沿江沿海地區大量企業為國際代工,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低端環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個利用國內市場、以內需為依託建設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品牌的過程,建立本土企業主導的國內價值鏈。在國內價值鏈的分工格局下,逐步建立長江經濟帶各區域協同發展的長效機制。首先,國內價值鏈中高端環節往往以本土企業為主,經營利潤大多留在國內,而不是匯出和外流。本土企業因掌控技術或市場,可以取得更多的資本利得,為繼續投資和縮小地區差距提供物質基礎。其次,在國內價值鏈下,利用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三大地帶的產業縱深,可對不同地區的資源要素稟賦進行集約式整合,有利於充分發揮國內循環的產業間關聯效應,獲得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最後,隨著國內價值鏈治理模式的逐漸成熟,在擴大向東開放的同時,可以通過長江經濟帶中上遊地區向西開放,沿著「一帶一路」進行產業鏈的拓展和延伸,加速中西部地區市場發育和成長,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曾有觀點認為,按照價值鏈方式進行產業的梯度轉移,被轉移的地區是否只能被動接受相對落後的產業,沒有機會擺脫落後,更無法趕上發達地區。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因為產業梯度轉移是被歷史事實證明了的客觀規律,如果政府強行將一些高附加值產業遷入中西部地區,而當地的人力資本、基礎設施、政府管理水平等軟硬體條件無法匹配,那麼,這種轉移只能以失敗告終。而且,被轉移的所謂落後產業,往往只是在轉出地相對缺乏競爭力,對於某些轉入地而言,其技術優勢仍是比較明顯的。如果這些發生轉移的企業能夠成功嵌入本地化的產業集群,同時又嵌入國內價值鏈,那麼這些企業的規模化水平和專業化水平都將得到極大的提升,有利於縮小不同區域的發展差距。

  4.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協調解決跨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流域管理統籌協調的重大問題,同時提出要簡政放權,清理阻礙要素合理流動的地方性政策法規,清除市場壁壘,推動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要探索一些財稅體制創新安排,引入政府間協商議價機制,處理好本地利益和區域利益的關係。

  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建設長江經濟帶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影響資源和要素流動的因素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自然和技術的因素,如地形地貌、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等;另一類是制度、體制、機制、政策等。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加大基礎設施投資,重視提升各區域之間基礎設施的銜接性和通達性;要通過進一步開放和改革,破除各地已經存在的制度和政策障礙。交通運輸和基礎設施的改善,是區域協調發展的基礎,有利於促進打破制度分割狀態,加速推進市場一體化;制度障礙的消除和分割狀態的改進,反過來能夠有效推進基礎設施跨區域合作,有利於技術在更大的市場範圍內得到規模化、集約化利用。因此,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措施。

  完善長江經濟帶各地區之間的一體化發展機制,建議從以下幾方面推進:從具體項目合作開始,探索合作機制。在推動具體項目過程中積極探索,堅持市場導向,逐步打破區域行政壁壘,發展企業在區域間的自我聯合、自我協調和自我發展機制,讓企業成為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力量。將產業集群升級作為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產業集群是模糊地域行政邊界、實現按經濟區域「極化—擴散」增長的現代生產力配置方式。在當今開放型經濟中,產業集群還與全球價值鏈交互耦合,在共同的演化中實現高水準的產業升級。此外,政府要加強領導、強化體制機制,鼓勵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區域合作,建立公平、有效的競爭規則,打破區域間貿易投資的政策限制,為資源和要素合理流動搭建平臺。

   (作者:南京大學教授、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

相關焦點

  • 人民論壇網評 |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動人色彩
    5年來,長江經濟帶沿江11個省市漁民退捕上岸,制度法規紛紛出臺,破舊船舶與廠房不見蹤影,母親河重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景,為新時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上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生態環境質量是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改善和加強生態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既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坐標,深切回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
  • 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此,我們要做好戰略謀劃,努力實現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一要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構建綜合治理新體系。把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位置,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水平,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根本要求。
  •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
    「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 促平衡轉動能 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證券報長江經濟帶GDP與人口佔比高,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但當前長江經濟帶建設面臨區域發展不均衡、新舊動能待轉換等一系列問題。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未來長江經濟帶建設應按照因地制宜原則,轉換發展動力,力促平衡發展,堅守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進長江經濟帶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
  • 發揮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重要作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5月2日,司法部部長傅政華主持召開部長辦公會議,強調要發揮好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實際行動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司法部工作部署,6月10日,全國律協在武漢舉辦第三屆長江經濟帶律協會長年會,就如何發揮律師行業在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舉行實務研討和工作部署。
  • 應勇:以釘釘子精神推動湖北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五周年之際,1月7日上午,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生態保護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觀看國家《2020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進一步研究部署我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點任務和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
  • 長江大保護,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寫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
    把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位置,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水平,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根本要求。  5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統一部署,沿江省市和有關部門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 微山湖特大橋亮相北方最大淡水湖,打造運河經濟帶黃金旅遊線
    隨著棗菏高速通車,可以預見,未來的運河經濟帶上,一條以「濟寧-微山」為核心的黃金旅遊線逐漸明晰。 棗菏高速是我省「九縱五橫一環七射多連」高速公路網中「一環」的重要組成部分,途經棗莊、濟寧、菏澤三市八縣(區),全長187.32公裡,其中,項目主線長177.77公裡,配套建設微山連接線長9.55公裡。項目總投資175億元,由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投資建設。
  • 黃金珠寶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羅湖這場「頭腦風暴」很有料
    黃金珠寶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如何推動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擺在各行各業面前的機遇和挑戰黃金珠寶產業是深圳羅湖的支柱產業全國最大、發展水平最高、產業鏈條最完善的黃金珠寶集聚區就在羅湖為進一步探索黃金珠寶實現高質量發展之路羅湖召開了一場特別的座談會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看,這裡有大麋鹿自由遊蕩!
    12日,記者隨「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媒體採訪團來到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群群麋鹿自由遊蕩在天然的棲息地。該保護區目前共有麋鹿1600餘頭,建成了江北楊波坦、兔兒洲及江南三合垸、湖南洞庭湖四個野生種群,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保護區內的麋鹿完全依靠野生植物為食,自由生活,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圖景已然徐徐展開。
  • 推動港城建設 河北滄州做好「三篇文章」壯大沿海經濟帶
    推動港口轉型升級、臨港產業聚集和港城建設滄州做好「三篇文章」壯大沿海經濟帶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張嵐山)一季度,滄州黃驊港外貿貨物吞吐量1532.29萬噸,同比增長39.08%;3月以來60個總投資上百億元的沿海經濟帶項目開工,
  • ——中國建設銀行甘肅省分行支持絲綢之路甘肅黃金段建設掠影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在中國西部形成了一個經濟發展新熱點,甘肅作為經濟帶上的黃金大通道,走向了開放的前沿。在此過程中,建行甘肅省分行全力支持我省「6873」交通突破行動、「6363」重點水利項目建設、新能源項目建設等省內重點工程,拉開了「一帶一路」背景下甘肅發展的新序幕。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武漢江岸:在舊廠房感受歷史與...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昔諾】近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採訪團來到武漢,到訪始建於1905年的平和打包廠。一百多年過去了,平和打包廠成為武漢現存最完整的早期工業建築,也是最早的大型鋼筋混凝土建築,廠房規模龐大,至今內部結構保存完好。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圖片特刊:江西冬遊打卡地...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圖片特刊:江西冬遊打卡地——「白鶴王國」 2020-11-22 09:52:34   來源
  • 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實現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和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新要求,這是新時代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發展的使命責任和根本目標。要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必須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
  • 雲南:「三大舉措」推動綠色能源高質量發展
    以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為引領,科學編制能源發展規劃。已經發布的《雲南省在適宜地區適度開發利用新能源規劃》,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底線,堅持嚴格控制、嚴格評估論證,規劃項目場址沒有布局在生態紅線和自然保護區、滇中城市群主城範圍、旅遊風景區、城市(城鎮)面山區域以及長江經濟帶負面清單影響範圍內。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鄱陽湖生態畫卷:候鳥齊飛 千鶴...
    2020年11月17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採訪活動走進吳城,一副「湖靜、鳥美、鎮悠、人和」的鄱陽湖生態畫卷在記者面前徐徐展開。吳城鎮佔地面積368平方公裡,其中60餘萬畝的溼地草原是世界六大重要溼地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
  • 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 助推海洋強國建設
    山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書堅在致辭時表示,近年來,山東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陸海統籌,加快推進海洋高端產業項目建設,積極開展海洋科技創新行動,海洋新舊動能轉換初顯成效,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這次大會為政產學研等各方搭建了高層次交流合作平臺,對於推動新時代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凝心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開創新局
    9月6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副廳級以上離退休幹部情況通報會,向老同志通報全市發展情況,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共迎中秋、國慶佳節。市領導陳旭東、危偉漢、丘樹宏、唐穎、陳文鋒,老領導謝明仁、陳根楷、簡國森、鄭金鑽、吳章賀、陸國良等出席會議。
  • 和合共生長江經濟帶系列專題前言
    黨中央審時度勢提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十四五」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奠定了主基調。而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既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應有之義,也是促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的重要抓手。去年,交通銀行和第一財經聯合推出「和合共生」系列報導,以小見大聚焦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