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長江經濟帶一些湖泊水生態系統失衡 藍藻水華居高不下

2021-01-08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

1月5日,國家發改委就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取得的成效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副司長趙世新在發布會上表示,儘管長江保護修復成效顯著,但長江生態環境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水生態保護修復任重道遠。

趙世新指出,長江經濟帶一些地方工業、城市基礎設施欠帳仍然較多,違法排汙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城鄉面源汙染短板亟待突破,一些重點湖泊的水生態系統失衡,藍藻水華居高不下。

趙世新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從長江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廣度,鞏固提升攻堅戰成果,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力爭在若干難點和關鍵環節上實現突破,以長江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和支撐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一是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繼續推進城市黑臭水體、工業園區、入河排汙口、自然保護區等重點整治專項行動,鞏固深化攻堅戰成果。

二是系統謀劃「十四五」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統籌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等要素,推進美麗河湖建設,持續提升長江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實現「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

三是力爭在重點行業綠色發展、面源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修復等關鍵環節上形成突破。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深入開展研究,搞清楚問題在哪裡、癥結在哪裡、對策在哪裡、落實在哪裡,以長江大保護新成效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作出應有貢獻。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長江經濟帶一些湖泊水生態系統失衡藍藻水華居高不下
    1月5日,國家發改委就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取得的成效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副司長趙世新在發布會上表示,儘管長江保護修復成效顯著,但長江生態環境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水生態保護修復任重道遠。
  • 生態環境部:長江經濟帶一些湖泊水生態系統失衡
    5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取得的成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有關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副司長趙世新在發布會上表示,儘管長江保護修復成效顯著,但長江生態環境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水生態保護修復任重道遠。趙世新指出,長江經濟帶一些地方工業、城市基礎設施欠帳仍然較多,違法排汙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城鄉面源汙染短板亟待突破,一些重點湖泊的水生態系統失衡,藍藻水華居高不下。
  • 過去百年來長江經濟帶湖泊環境變化與生態系統退化原因
    針對長江經濟帶湖泊環境問題,許多研究者對長江經濟帶東、西部湖泊開展了近現代環境過程的重建工作,在數年至 10 年時間解析度上,揭示了長江經濟帶不同類型湖泊生態環境演化的階段性特徵,探討了全球變化和日益增強的人類幹擾背景下,湖泊生態系統退化的原因。
  • 長江經濟帶湖泊環境演變與保護、治理建議
    近幾十年來區域內湖泊生態環境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尤其是受人類活動幹擾強烈的一些大型湖泊和中小型城市湖泊退化尤為嚴重。這些退化湖泊的共同特點是生物群落結構趨於簡單化,生態系統完整性遭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服務功能退化。湖泊退化問題已威脅到流域甚至區域的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 專家:過度開發嚴重影響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
    專家:過度開發嚴重影響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 原標題:   長江流域建成小水電2.41萬座,專家稱——  過度開發嚴重影響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  11月3日至4日在武漢舉行的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上,多名專家提到,長江流域水利樞紐項目眾多
  • 2018長江經濟帶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博覽會
    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系列指示精神,促進長江經濟帶沿江城市綠色發展與產業轉型,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落實,由生態環境部指導,中國環境報社、
  •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
    5年來沿江11省市和有關部門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系統思維,以釘釘子精神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 長江流域的主要人類活動幹擾、水生態系統 健康與水生態保護
    當前,長江流域的主要水生態與環境問題體現在水文和泥沙的自然規律發生變化及汙染物影響下相應的水體物 理、化學和生物問題。水電開發、航運發展,沿江工業、採礦業、農業及城鎮化、漁業捕撈等是影響長江水生態系統健康 的主要人類活動幹擾因子。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
    (長江經濟帶座談會四年間)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新成效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新成效  新華社記者高敬  漁民收網上岸另謀生路,候鳥組團歸來蹁躚飛舞
  • 加快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目前,長江經濟帶共有江西贛州、雲南撫仙湖、四川省廣安華鎣山區、長江上遊生態屏障(重慶段)、湖北長江三峽地區、湖南湘江流域和洞庭湖、貴州烏蒙山區7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各試點地區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理念為指導,大膽探索實踐,有力推進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環境質量的改善和生態功能的提升。
  • 「走」和「留」,都是生態責任的堅守——記荊州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
    長江雲報導 2018年5月16日,「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湖北站媒體團來到長江沿線城市荊州,探訪長江流域生態建設成果。移走人類對自然幹預 恢復森林湖泊荊州年均新增造林面積60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0%提高到29%;拆除洪湖、長湖圍網24.2萬畝,所有漁民均上岸安置;退漁還湖、退田還湖、退垸還湖,全市恢復湖泊22個,新增湖泊面積23.58平方公裡。
  • 長江溼地生態系統退化 部分喪失動植物棲息地功能
    長江經濟帶也是我國河流、湖泊、沼澤等溼地資源密集分布區,溼地面積1154萬公頃,超過全國溼地總面積的1/5。  溼地是長江經濟帶的生態命脈,維繫著流域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基。目前,由於人口密度大、開發強度高等多種原因,長江經濟帶溼地保護面臨溼地面積萎縮、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蓄水調洪能力下降、水汙染嚴重等嚴峻問題。
  • ...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印髮長江經濟帶...
    、國務院關於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全面系統提升長江經濟帶船舶和港口汙染防治能力,加快推進航運綠色發展,現制定如下整治方案。(長江經濟帶9省2市人民政府負責)2。全面推進地市抓落實。(9省2市人民政府負責,交通運輸部、生態環境部指導)5。落實接收、轉運、處置各環節主體責任。完善船舶汙染物「船——港——城」「收集——接收——轉運——處置」的銜接和協作。接收、轉運、處置單位按照規定填寫、傳遞船舶水汙染物轉移單證,按職責確保全過程不發生二次汙染。船舶垃圾分類納入當地城市固體廢物處理系統處置,有條件的地區依法推進港口作業區和城鎮排水管網的連接。
  • 記中科院太湖湖泊生態系統研究站—新聞—科學網
    江蘇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處就湖泊水生態系統的觀測及研究專程赴中國科學院太湖湖泊生態系統研究站(以下簡稱太湖站)取經。 揚帆起航 太湖位於世界著名湖群之一 —長江中下遊湖群的下遊,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泊。流域面積3.7萬平方公裡,人口密度集中。這裡河網密布,有140 多條河流出入,水滯留時間300天左右。
  • 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 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5年成效綜述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5年成效綜述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5年成效綜述  新華社記者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勾畫了推動長江經濟帶
  •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發生巨變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發生巨變 總書記把脈開方!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發生巨變
  • 長江經濟帶岸線資源調查與評估取得進展
    長江岸線既是港口、產業及城鎮布局的重要載體,也是長江的生態屏障和汙染物入江的最後防線。作為整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環節,岸線資源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功能,是長江水生態修復和綠色生態廊道建設的關鍵所在。
  •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發生巨變_新聞中心_中國網
    長江是中華民族母親河。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要求,5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沿江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南通市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
    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5月3日 南通市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 為貫徹落實國家《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與《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要求,進一步加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規劃。規劃實施範圍為全市域。
  • 奏響生態文明的長江之歌——長江經濟帶各省市共抓大保護成效顯著
    截至目前,貴州省實施了大氣汙染防治和水資源保護條例等30餘部配套法規;設立了生態環境保護法院,推動公檢法配套的環境資源專門機構實現全覆蓋,建立了由檢察機關提起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環境資源案件歸口審理和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等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