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議事廳 | 長江經濟帶指數分析②協同能力整體弱

2021-01-09 澎湃新聞

從總體格局來看,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呈現「東中西」階梯式遞減格局。長江經濟帶上、中、下遊城市協同發展能力的空間差異顯著,總體呈現東高西低、省會城市和沿江沿海城市較高的態勢(圖1)。

圖1: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分布圖(2020)

從得分水平來看,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整體偏弱。110座城市平均得分10.13分,僅有龍頭城市上海剛達及格線(66.01分),杭州、武漢、成都、南京等高級區域中心城市得分都低於50分。綜合排名28位之後的城市得分均低於10分,全面提升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任重道遠。

協同指數表明,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能力前十強城市依次為:上海、杭州、武漢、成都、南京、重慶、蘇州、長沙、寧波、合肥(表1)。上海作為龍頭城市,連續6年排行榜首,在長江經濟帶各城市中獨領風騷。杭州坐擁第二的排名位置,憑藉數字經濟的獨特優勢,杭州近年來的發展可謂一路高歌猛進。合肥首次躋身TOP10,無錫則因生態支撐能力欠佳(4.63分)首次跌出TOP10。南京則從2019年的第2名降為第5名;蘇州繼2019年跌出前三甲後,今年繼續位居第7名。萍鄉、昭通、淮北、宜賓、銅陵、鹹寧、隨州、雅安、眉山、池州則位列排行榜的後十名。

協同指數報告表明,長江經濟帶城市之間存在顯著的等級差異,基於自然斷裂點,長江經濟帶110座地級及以上城市呈現出6等級橄欖型結構特徵:上海是龍頭城市,協同發展能力在長江經濟帶排名首位(得分66.01分);杭州、武漢、成都、南京、重慶、蘇州、長沙、寧波、合肥、無錫10座城市是能力較強的高級區域中心城市(得分21.5-45分);昆明、貴陽、常州、溫州、南通等27座城市是在個別領域表現突出的一般區域中心城市(得分8-21.5分);內江、九江、麗水、阜陽、嶽陽等26座城市是區域重要城市,往往地處較為重要的區位或擁有某方面獨特的資源稟賦(得分:6-8分);宣城、廣元、宿州、滁州、鷹潭等25座城市是存在提升空間的地方重要城市(得分:5-6分);達州、孝感、黃石、黃岡、樂山等21座城市是存在短板或外向服務功能薄弱的地方一般城市(得分 < 5分)。

協同能力在專題領域排行情況

在經濟發展能力領域,從空間分布來看,前十榜中有六個城市(上海、杭州、無錫、蘇州、寧波、南京)位於長三角地區,四個城市(重慶、成都、武漢、長沙)位於長江經濟帶中上遊地區。穩居第一的上海在綜合GDP水平、利用外資總量以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等方面在長江經濟帶中佔據絕對龍頭地位。

後十名城市均位於長江經濟帶中上遊地區,經濟協同發展指數差距較小,且以雲南省的城市居多。雲南省的保山、普洱、麗江、臨滄和昭通五個城市的綜合GDP水平、利用外資金額、製造業500強總部數量以及銀行支行數量等與目標值均相差較大,尤其是利用外資金額和製造業500強總部數量方面。可見在經濟發展領域雲南省需挖掘這五個城市的特色、加大力度提升其吸引外商投資和製造業500強總部落地的基礎配套設施和優惠政策。

在科創協同發展領域,前十名中有六個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蘇州、寧波)集中在長三角地區,其餘四個城市(武漢、成都、重慶、長沙)均是位於長江經濟帶中上遊地區的省會城市。第1名上海的創新協同指數遙遙領先於其他城市。南京的經濟協同發展能力位於第10名,但創新協同發展能力十分突出,僅次於上海,位於第2名。

後十名城市均處於長江經濟帶中上遊區域,創新協同發展能力指數相差微小。其中有六個城市集中在四川省,這六個城市財政科技支出、從事科技活動人員數量以及合作發明專利申請數量等均與目標值相差較大,創新協同能力較為薄弱,還未形成穩定的創新合作網絡,說明四川省在創新協同發展方面要加強成都對眉山、廣安、廣元、巴中、雅安和遂寧六個城市的輻射效應,減少虹吸效應。

在交流服務領域,前十名中有五個城市(上海、杭州、南京、蘇州、寧波)位於長三角地區,五個城市(成都、武漢、重慶、長沙、昆明)位於長江經濟帶中上遊地區,空間分布相對較為均衡。從具體指數看,上海交流服務能力處於長江經濟帶首位。杭州的交流服務協同能力穩居第二名。成都、武漢、重慶、長沙、昆明等五個區域性中心城市在交流服務協同能力方面表現突出,體現了在交通與信息交流方面的樞紐地位。昆明在新基建數量、網際網路用戶數量相比其他城市明顯較少,但在機場客貨運量方面遠超南京、重慶、武漢等城市。

後十名城市中有五個位於雲南省,分別是玉溪、麗江、臨滄、普洱和保山。這五個城市除了交流服務協同能力較差外,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和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也較落後。受地形、自身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影響,目前臨滄、普洱和保山三市的鐵路班次數量為0,城市新基建數量剛實現零突破,且網際網路用戶數量與長江經濟帶其他城市相比均較少。雲南省這五個城市要想在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大背景下受益,就需突破自然地理環境的限制,進一步提高其人員、信息等方面的對外交流能力。

在生態保護領域,前十名除舟山外,其餘(保山、安順、六盤水、南充、贛州、麗江、巴中、遂寧、撫州)均位於長江經濟帶中上遊區域,指數變化微小。舟山市生態保護協同能力處於整個長江經濟帶的首位,緣於舟山市作為海洋開發試驗區,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採取的有效行動。保山市的空氣品質AQI指數為43.08,高於目標值10,但是其環保固定資產投資佔GDP的比重遠高於目標值、單位GDP耗電量和單位工業產值汙水排放量均低於目標值,這些因素綜合,導致排名靠前。

後十名城市(鹽城、鹹寧、宿遷、宜賓、眉山、黃岡、馬鞍山、孝感、荊州、銅陵)在長江經濟帶上中下遊區域均有分布。從具體指標看,安徽的馬鞍山和銅陵生態協同能力均較差。在安徽省環境督察工作的指導下,馬鞍山市和銅陵市的生態保護工作均取得一些成效。但馬鞍山作為中國七大鐵礦區之一,產業結構偏重工業;銅陵煤礦資源豐富,能源結構偏煤,區域固有的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導致生態環境問題短期內難以改變,汙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位於長三角城市群的鹽城、銅陵的經濟發展水平排名靠前,而生態環境保護水平排名嚴重靠後,環境汙染較為嚴重,需要重視經濟發展帶來的生態風險,加強清潔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改變以環境汙染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模式。該榜單為排名後十的城市在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發展方面敲響了警鐘。

綜上,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城市往往也具有較強的交流服務能力,交流服務能力強的城市其經濟發展水平也較高;隨著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水平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交流服務能力的改善並沒有在生態環境領域得到更多有效的投入與轉化應用,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對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傾斜力度不夠。因此,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依然突出,迫切需要加強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和交流服務領域與生態支撐領域的協同發展。未來需制定更加有效的協同發展舉措,藉助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生態創新等多元手段實現綠色發展、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城市協同發展能力的空間關係分析

(1)空間集聚效應

對長江經濟帶的協同指數進行空間集聚效應分析。全域莫蘭指數檢驗結果表明,長江經濟帶城市整體協同能力以及經濟、生態領域呈現顯著的鄰近擴散效應,一體化特徵顯著。但科創、交流領域,呈現顯著的集聚襲奪效應。

這說明: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能力在空間上並非處於隨機的狀況,而是在空間上趨於集聚,長江經濟帶一體化現象明顯;長江經濟帶110個城市的經濟協同發展能力和生態保護協同能力在空間分布上同樣是在空間上趨於集聚,長江經濟帶經濟協同發展能力和生態保護協同能力存在空間、區域上集聚的現象,這兩個領域率先實現一體化發展;而長江經濟帶城市在科創協同發展水平和交流服務協同發展水平的空間集聚現象卻不明顯。由於科技創新的協同發展主要靠吸引外部資源和人才,因此沒有形成科技創新領域的一體化發展的格局。在交流服務領域中,「虹吸效應」使得資源和要素進一步流向高首位度城市,因此交流服務領域的一體化發展格局也難以形成。未來長江經濟帶一體化的發展在科創協同發展能力和交流服務協同能力上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2)空間異質性

為進一步分析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的空間異質性特徵,分析報告對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進行了局部莫蘭指數分析(圖2)。局部莫蘭指數散點圖中,4個象限分別對應於城市協同發展能力與臨近城市協同發展能力之間的4種類型的局部空間聯繫形式。

分析結果表明,長江經濟帶落110個城市的空間異質性明顯。其中:東部長三角地區以高水平集聚為主,中西部省會鄰近地區以高低水平並存的極化為主,其它地區則呈低水平集聚態勢。

具體而言,落在第I象限的大部分都是東部沿海城市,如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無錫、寧波等,屬於「高-高」組合,這些城市屬於城市分類中的龍頭城市、高級區域中心城市和一般區域中心城市。這類城市很好地踐行了一體化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發展戰略,自身保持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帶動周邊城市實現共同發展,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成功樣板。

落在第III象限的城市則恰恰相反,基本位於中西部地區,如眉山、昭通、樂山、雅安、普洱、荊門等,屬於「低-低」組合,在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排行榜中排名靠後,屬於城市分類中的地方一般城市。這類城市自身的資源稟賦不高,囿於東、中、西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現狀,並且周邊缺少起到引領帶動作用的中心城市,往往成為限制長江經濟帶一體化發展的短板城市。

第IV象限城市多為中西部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如成都、武漢、重慶、長沙、合肥、昆明、南昌、貴陽等,屬於「高-低」組合,這些城市本身協同發展能力高,但周邊城市協同發展能力一般,在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排行榜中排名靠前,屬於城市分類中的高級區域中心城市和一般區域中心城市。這類城市大多是中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或省會城市,其首位度均偏高,城市發展要素和資源過於集中,不僅不能輻射周邊城市的一體化發展,反而會搶佔周邊城市的優勢資源,限制周邊城市的發展。由於公共資源過於集中,這類城市往往發展成為單極核心城市,並與周邊城市的差距逐漸拉大。在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布局中,這類城市必須改變發展思路,輻射和引領周邊城市共同實現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

而第II象限又與此相反,多位於區域中心城市和區域重要城市的周邊,如湘潭、德陽、衢州、孝感等,屬於「低-高」組合,這些城市周邊的高級區域中心城市和一般區域中心城市的協同發展能力高,但這些城市的協同發展能力卻一般,在城市經濟發展能力排行榜中排名居中,屬於城市分類中的區域重要城市和地方重要城市。雖然這類城市本身具有一定的資源稟賦,但這類城市在區位上多處於第IV象限城市的周邊,城市發展要素和優勢資源往往流向武漢、成都等高首位度城市,因此難以突破當前較低水平的協同發展能力。

圖2: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能力指數局部莫蘭指數散點圖(2020)

(作者石慶玲系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晨暉學者、助理研究員;覃柳婷、張翌、程丹亞系華東師範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博士生。)

---

「長三角議事廳」專欄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發起。解讀長三角一體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線調研報告,呈現務實政策建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長三角議事廳|文化與生態資源價值實現路徑
    歐洲萊茵河流域協同發展經驗為破解我國長三角地區生態補償機制難題提供了有益的啟示。生態環保領域,長三辦正在推進三大重點工作:一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二是長三角區域環境協同防治。
  • 集結銀行與基金,這一區域債券指數為長江經濟帶引入「金融活水」
    據悉,該指數是首批全面表徵長江經濟帶地區債券市場的系列債券指數,包括中債-長江經濟帶債券綜合指數、中債-長江經濟帶地方政府債指數和中債-長江經濟帶城投類債券利差因子指數。上海市浦東新區金融工作局局長張紅表示,這一指數的發行將與其他上海價格一起,助力人民幣資產配置中心和人民幣金融資產管理中心建設,也將有利於進一步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推動長三角加快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並促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與長江經濟帶發展兩大國家戰略的聯動。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是我國重點實施的「三大戰略」之一,具有獨特優勢和巨大發展潛力。
  • 產業協同勾勒優江拓海黃金線——江海聯動論壇系列觀察①,南通網...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節點城市、上海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濱江臨海的南通如何更好發揮江海優勢推動產業協同發展?11月28日,我市舉辦江海聯動與產業協同發展專題研討會,國家省市有關領導、沿江沿海城市代表、專家學者、重點企業客商等450多人開展深入交流,分析長三角一體化新趨勢,為南通發揮江海資源稟賦優勢,大力實施優江拓海、江海聯動戰略,以大通州灣思維推動新出海口建設,促進產業協同創新、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 衛星見證,長江經濟帶「舊貌換新顏」
    五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五年後的今天,長江舊貌換新顏,奏響高質量發展的「長江之歌」。思客通過衛星影像及遙感數據分析,帶你聆聽這條跨越中國的協奏曲。
  • 智庫動態|長三角協同創新的三個主方向
    從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來看,區域聯繫、主體協同、環節連接的「內聚外合」也正成為協同創新的主方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對報告內容擇其精要,以饗讀者。②江蘇對安徽的輻射效應最為明顯,帶動了安徽科技創新快速崛起,對上海和浙江的技術溢出量相對較低。江蘇與安徽技術差距很大,存在一定的壟斷性,不同於與上海、浙江的近乎競爭關係,安徽技術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江蘇技術擴散,形成區域間產業互動的良性循環。③浙江對上海的技術溢出強於江蘇,安徽最弱。
  • 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此,我們要做好戰略謀劃,努力實現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一要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構建綜合治理新體系。把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位置,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水平,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根本要求。
  • 趙玉婷:長江經濟帶典型流域重化產業環境風險及對策
    、人口最密集,重化產業布局性矛盾最突出的長江湖口以下幹流區域;重大調水工程下遊減水河段與涉水產業重點發展的漢江流域;生態系統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區與磷礦資源開發強度高的烏江流域)進行分析,並識別流域重化產業發展可能帶來的環境風險問題及其演變趨勢.基於保障「清潔長江」與「安全長江」建設的總體目標,按照「守底線、優格局、提質量、保安全」的調控思路,提出長江經濟帶典型流域重化產業綠色發展的優化調控對策和差別化生態環境保護與環境風險防控建議
  • 長江經濟帶湖泊環境演變與保護、治理建議
    長江經濟帶覆蓋我國西南至東部沿海 9 省 2 市,自然條件分異明顯。2003—2004 年和 2016—2017 年相同湖泊(共 33 個)的四季水質調查數據對比發現,28 個湖泊(佔比 85%)水質進一步變差,只有少數湖泊營養狀態指數(TSI)略有降低(圖 3)。太湖監測數據顯示 ,2007—2017 年湖水 TN 濃度下降,但仍然超過 2 mg/L;TP 小幅下降後又上升,整體處於較高水平,藻類生物量逐年上升,藍藻爆發面積並無減少趨勢。
  • 發揮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重要作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 長江經濟帶新興產業規模佔全國比重均超過50%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五大關係,「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 貝殼研究院:一線城市整體購房規模潛力優勢突顯 深圳置業動力指數...
    研究發現,一線城市整體購房規模潛力優勢突顯,深圳置業動力指數排名居於榜首,新一線城市成都進入前五行列;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成渝四大城市群置業動力整體較高,TOP30城佔據17個;榜單前50城呈現四種特質,「績優型」城市如北上廣深等兼具人口潛在置業需求與城市發展潛力雙重優勢;高性價比城市如成都、武漢等,是年輕人定居的優選。
  • 【長三角】通州灣長江新出海口重大工程開工 計劃明年底開港
    6 月29日上午,通州灣新出海口呂四起步港區「2+2」碼頭工程、通揚線通呂運河段航道整治工程、通州灣新出海口一期通道工程集中開工,標誌著長三角一體化關於通州灣長江貨櫃運輸新出海口的國家戰略重大工程落地生根,大通州灣正以「起步即衝刺」的戰鬥姿態,奮力譜寫 「強富美高」 新南通建設的嶄新篇章。
  • H5丨長江經濟帶這五年有什麼巨大變化?來看這份手繪長卷!
    2016年1月5日,重慶2018年4月26日,武漢2020年11月14日,南京五年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從「推動」到「深入推動」再到「全面推動」,跨越五年的這三次座談會,成為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裡程碑。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
    (長江經濟帶座談會四年間)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新成效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新成效  新華社記者高敬  漁民收網上岸另謀生路,候鳥組團歸來蹁躚飛舞
  • 加快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目前,長江經濟帶共有江西贛州、雲南撫仙湖、四川省廣安華鎣山區、長江上遊生態屏障(重慶段)、湖北長江三峽地區、湖南湘江流域和洞庭湖、貴州烏蒙山區7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各試點地區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理念為指導,大膽探索實踐,有力推進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環境質量的改善和生態功能的提升。
  • 和合共生長江經濟帶系列專題前言
    去年,交通銀行和第一財經聯合推出「和合共生」系列報導,以小見大聚焦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與創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推動,將利於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探索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制度體系和路徑模式,引領長江經濟帶發展,為全國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示範。基於前期的報導,今年,「和合共生」系列報導再次出發,由點及面,著重長江經濟帶的點滴變化。
  • 促平衡轉動能 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證券報長江經濟帶GDP與人口佔比高,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但當前長江經濟帶建設面臨區域發展不均衡、新舊動能待轉換等一系列問題。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未來長江經濟帶建設應按照因地制宜原則,轉換發展動力,力促平衡發展,堅守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進長江經濟帶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
  • Frank打開長三角「盲盒」②|國產機器人如何暢跑全球?
    編者按: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今年11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進一步指出,目前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從頂層規劃到實際推動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果,還要繼續抓下去。
  • 讓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惠澤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綜述
    這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2020年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指明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三次座談會聚焦長江經濟帶發展。中華民族母親河煥發新顏,長江經濟帶正在奏響高質量發展的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