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研究院:一線城市整體購房規模潛力優勢突顯 深圳置業動力指數...

2020-11-27 地產中國網

中國網地產訊 近日,貝殼研究院發布《置業動力指數榜單》。研究發現,一線城市整體購房規模潛力優勢突顯,深圳置業動力指數排名居於榜首,新一線城市成都進入前五行列;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成渝四大城市群置業動力整體較高,TOP30城佔據17個;榜單前50城呈現四種特質,「績優型」城市如北上廣深等兼具人口潛在置業需求與城市發展潛力雙重優勢;高性價比城市如成都、武漢等,是年輕人定居的優選。

深圳置業動力指數居榜首,珠海、寧波等突圍

衡量城市置業動力高低,需要同時考慮當下人口基數代表的潛在置業需求,以及基於城市發展潛力而吸引的未來增量人口住房需求,因此選取常住人口、小學生人數、經濟增長、產業發展、資源配套、創新能力等維度的細分指標,構建出城市置業動力排行榜。

分城市看,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置業動力指數排名靠前。一線城市整體購房規模潛力優勢突顯,深圳置業動力指數最高,排名居於榜首,北京和廣州次之,上海排名第四位。新一線城市成都、杭州緊隨一線城市之後,重慶、武漢和南京亦躋身TOP10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二三線城市中珠海、寧波等強勢突圍,置業需求動力表現較優,躋身於TOP30行列。

珠海置業動力指數排名15,原因在於,地處一體化程度比較高的大灣區,疊加政策利好影響,珠海經濟和社會環境發展優勢顯現,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較強,數據顯示,近5年來珠海常住人口和在校小學生規模增速分別達24%和22%,人口的快速增長帶來潛在住房需求的顯著增加。

與珠海較為類似,寧波適時出臺的人才引進政策成效顯著,近3年來常住人口增量53.7萬,全國排名第七,同時位於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地帶,且受上海、杭州等核心城市的輻射影響,城市發展潛力較大。

城市群對壘:集聚與分化並存

城市群是中國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潛在置業人群的主要集聚地。數據顯示,置業需求動力較大的城市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成渝四大城市群,TOP30城市中佔據17個。

但城市群內部各城市置業動力分化程度不同,這也折射出當下各個城市群發展格局的差異。

長三角和大灣區一體化程度高,呈現出「強核心+多極點」特徵。長三角城市群中有7城置業動力指數排名TOP30,核心城市上海購房潛在需求規模大,極點城市杭州、南京、蘇州、無錫、合肥、寧波購房需求也表現不凡。大灣區內深圳和廣州置業需求動力排名前三,東莞、珠海、佛山等極點城市均躋身TOP30行列。

京津冀、成渝、長江中遊城市群呈現「雙核」發展格局。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北京和天津、成渝城市群中的成都和重慶、長江中遊城市群中的武漢和長沙,置業需求動力在所處城市群中較為突出,但城市群內部協同發展能力較弱,周邊城市購房置業動力相對不足。

中原、關中平原等城市群以「單核強省會」發展模式為主導。中原城市群和關中平原城市群中各有鄭州和西安的置業動力指數進入TOP15行列,目前這兩大城市群中僅有省會單核城市優勢顯著,其他城市潛在購房需求較弱。

四種城市類型:績優型、潛力型、短板型、弱勢型

如果從人口潛在需求指數和城市發展潛力指數兩個分榜單看,一些城市表現較為亮眼。

重慶、深圳和東莞人口潛在需求指數排名居前三,其中重慶人口基數大,2019年常住人口3124萬,在校小學生規模206.3萬,均居全國城市首位,由此支撐起樓市購房需求的增長。城市發展潛力方面,一線城市北京和廣州城市基本面發展較優,分別位列榜單一二;新一線城市南京和杭州城市發展潛力指數排名超越深圳和上海,位居第三和第四。

進一步將人口潛在需求指數與城市發展潛力指數做二維交叉,對綜合榜單TOP50城市進行歸類,得到績優型、潛力型、短板型、弱勢型四種不同特質的城市。

「績優型」城市具有人口潛在置業需求和城市發展潛力雙重優勢,不僅存量人口置業需求動力足,而且城市基本面發展向好,未來潛在人口流入吸引力較大,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武漢等12個城市。

「潛力型」城市包括南京、珠海、廈門、合肥等城市。這些城市雖然當下的人口潛在置業需求動力相對較弱,但在經濟增長、產業發展、資源配套、創新能力等方面的綜合實力高於整體平均水平,城市基本面支撐下未來潛在人口流入置業的機會更大。

「短板型」城市常住人口規模保持較高的水平,能夠支撐其短期的樓市購房需求,但在城市綜合發展實力方面有點「偏科」,對未來潛在人口流入的吸引力相對較弱,例如淮南、南陽、保定等,這些城市在產業發展上亟需解決之道,以提升經濟發展水平。

「弱勢型」城市在人口潛在置業需求和城市發展潛力方面均處於相對劣勢地位,TOP50城中佔據17個,主要以三四線城市為主,典型城市如瀋陽和哈爾濱,如今正處於產業轉型調整期,人口增長緩慢,城市綜合發展缺乏競爭力,房地產潛在置業需求相對不足。

城市實力與居住負擔下的抉擇:成都等6城是優選

「良禽擇木,人才擇城」,自2017年人才爭奪的號角吹響以來,各城市以落戶、補貼、住房福利等為籌碼,相繼出臺各種優惠措施以招攬人才。值得一問:哪些城市性價比最高?當代年輕人應該選擇哪個城市安頓自己?

定居一座城,城市的綜合發展實力和住房負擔是最值得考慮的因素。貝殼研究院以置業動力指數來衡量城市的整體發展實力,以月供收入比來評估城市的住房負擔,通過交叉分析以對比50城的居住性價比。

北上廣深、廈門、杭州等城市位列雙高區間,雖然這些城市整體綜合實力較強,潛在購房需求旺盛,但較高的住房負擔也讓不少年輕人望塵莫及。以深圳為例,置業需求動力指數排名榜首,居住負擔亦居樣本城市首位,房貸月均還款金額佔到家庭平均月收入的8成以上。

高性價比城市包括成都、武漢、重慶、長沙、蘇州、濟南等6城。這些城市綜合發展實力較強,置業動力指數均在TOP20行列,購房壓力相對較小,月供佔收入比值均在40%以下,尤其是長沙,月還貸金額僅佔到家庭平均月收入的24%左右。

整體來看,對於無力背負過重房貸、且對城市綜合發展實力有追求的年輕人來說,成都、重慶、武漢等6個城市是優選。

(責任編輯:楊昊嶽)

中國網地產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產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以引導正確的行業輿論導向為己任,為行業上下遊關聯企業、相關產業提供一個高效溝通與互動的優質平臺。

相關焦點

  • 人口淨流入「飛躍」後,有多少人選擇在寧波置業?
    過去一年,寧波的人才淨流入率、製造業人才淨流入率分別位居全國第2和第1,人口淨流入一躍飛到了全國第4,排在杭州、深圳、廣州之後。 變局之下,這座城市的市場購房需求潛力又有多少提升呢? 記者從貝殼研究院構建的城市置業動力指數模型中,試圖橫向對比各城市發展差異特徵。
  • 貝殼研究院發布新青年居住報告 多城市租房偏愛省錢「小戶型」
    近日,貝殼研究院發布《2020年新青年居住消費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發現了新青年居住的8大趨勢及特點。報告發現,購房壓力逐年呈下降趨勢,但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仍居高不下; 95前成購房新主力,95後開始進場;在租房上,今年相比往年更多人傾向「低價格,小面積」。
  • 買房結婚成剛需置業動力!南京2019官方「婚姻報表」公布平均初婚...
    根據貝殼數據研究院對2019年市場調研發現,南京潛力購房年齡是31.2歲,基本和結婚年齡持平。哥們從12月31日南京房地產業協會主辦的樓市大數據論壇上了解到適婚年齡的人群正成為剛需市場主力。原來,結婚才是剛需買房上車的最大動力!
  • 80後購房決定周期長達3個月 女性全款購房比例高
    2020年「雙11」,貝殼找房推出「11.11新房節」活動,掀起年底銷售熱潮。在此基礎上,11月19日,貝殼研究院發布「11.11新房節」消費洞察報告,調取36個城市為研究樣本,隨機抽取約1.4萬條樣本數據及問卷調研數據,對今年的購房人群進行分析。
  • 貝殼租房發布一線城市租房大數據
    9月20日,貝殼租房聯合網易新聞、網易房產發布國內一線城市《租房大數據》。數據顯示,43%的人接受「一輩子租房」,21歲-35歲是租房主力人群,佔比85%以上。貝殼找房首席經濟學家、貝殼研究院院長楊現領分析,租房市場反應的是較為真實的供求關係。從北京房屋租賃市場一斑窺全豹。2018年前7個月,北京市場房屋平均租金價格為86.4元/平,月環比漲幅為2.6%。
  • 從住房公積金大數據看樓市:哪些城市購買力強、潛力大
    來源:一財網住房公積金是城鎮居民實現「住有所居」目標的重要一環,其使用情況反映了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熱度、容量和發展潛力。上海交通大學住房與城鄉建設研究中心近日發布了《中國城市住房公積金高質量發展指數2020榜單》。
  • 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
    :基本面分析趨勢,市場面分析時機2 基本面:2019年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2.1 榜單概覽:深北上廣居榜首,區域中心城市及長三角珠三角表現突出,東北整體落後2.2 人口現狀:人口持續向大城市集聚,中西部核心城市崛起2.3 人口潛力:人隨產業走,一二線產業基礎及潛力突出
  •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第八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
    )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了第八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DI•CFCI)。該指數利用金融產業績效、金融機構實力、金融市場規模和金融生態環境等四大領域的85項指標,綜合評價我國31個金融中心城市,包括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和六大經濟區域的28個區域金融中心。第一期CDI•CFCI於2009年發布,其後每年更新一次,動態反映我國金融中心建設的最新進展。
  • 貝殼找房上這1068位業主,分食了線上第一隻螃蟹
    貝殼研究院採用「中值回歸法」,在關於此次疫情發展形勢不同假設下分別得到了答案:疫情2月底結束,則2020年全國住宅銷售面積同比降約4%;疫情3月中結束,則銷售同比降幅約8%。2月20日,標普信評線上研討會發布報告顯示,一季度房地產行業整體銷售受到衝擊,預計房地產行業銷售面積和銷售額2020年同比均回落5%左右。
  • 2021年這些城市房價可能出現較快上漲……
    蒙眼買房的時代已經過去,不同城市的樓市正處於嚴重分化過程。整體看,2020年以來房價仍然處於穩定上漲狀態,尤其是一線城市的二手房漲幅明顯。近五年房價漲幅TOP10城市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2020年11月房價相較於2015年11月房價的漲幅)此外,社科院日前發布了《中國住房大數據分析報告(2020)》,根據緯房指數,樣本城市中,有30個城市房價可能已超過2018年1月以來的高點,其中包含一線城市1個,二線城市5個,三四線城市24個。
  • 國內房價最低的新一線城市,工資和房價成正比,生活幸福指數極高
    如今,買房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關心的問題,高房價讓很多人回頭看,但他們現在買不起的,將來可能買不起,人們積累財富的速度永遠比不上通貨膨脹,除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房價居高不下外,不少新建一線城市的房價在一些地方也被誇大,收入與房價不成正比,購房欲望遙不可及,但是,省會城市的房價要比許多非省會城市的房價便宜
  • 一線城市租房市場調研:租客們的煩惱
    王芳說,在深圳上步片區做了8年房地產中介,今年這樣的行情很少見。  深房中協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中,深圳樂有家、貝殼、中原、Q房、美聯物業等幾大房地產中介機構掛牌供應的商品房租賃房源同比增加40.7%。2020年前三季度,深圳市二手住宅租金均價回到2018年同期水平。  深圳並非孤例。
  • 「中國中心城市&都市圈發展指數2019」城市排行榜
    36座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體檢成績單出爐 北京2020年12月29日 -- 近日,中國網採訪了日本東京經濟大學教授、雲河都市研究院院長周牧之,報導了如下內容:由高端智庫雲河都市研究院編制的「中國中心城市&都市圈發展指數2019」正式發布。
  • 科爾尼發布2020年全球城市指數排名與報告,解讀後疫情時代城市發展...
    城市排名結果揭示了在日益變化的環境下,城市全球地位和未來前景的激烈競爭與區域性分化特徵2020年11月18日(北京)——國際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今日發布2020全球城市指數報告,揭曉了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城市(《全球城市綜合排名》)和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全球城市潛力排名》)。
  • 2020新一線城市排名發布 鄭州座次來了!
    這幾個城市都是重要的商業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底子厚,也沒有明顯的短板,在某些維度上還有先天優勢——比如交通樞紐性之於長沙與鄭州,優質本土企業數量之於天津。從連續五年的數據看,第一梯隊與第二梯隊的城市名單一向穩定,而與之形成明顯對比的是,新一線城市第三梯隊的激烈競爭。今年新晉的新一線城市是合肥與佛山。它們的出現也讓寧波和去年嶄露頭角的昆明被擠到二線城市。
  • 極光:2020年中國城市網際網路移動化程度排行榜
    極光(Aurora Mobile, NASDAQ:JG)發布《2020年中國城市網際網路移動化程度排行榜》,通過生活移動化指數榜單、娛樂移動化指數榜單、商業移動化指數榜單,全方面展現中國城市網際網路移動化程度。極光觀點:1.
  • 2018中國人工智慧城市感受力指數報告:收入越高對人工智慧服務需求...
    從未來價值來看,從居民的視角對城市AI感知進行評估,從更微觀的角度探索AI未來落地的創新與可能性,也為城市發展提供有力的依據和參考。一線城市人工智慧感受力較強據報告資料顯示,在居民AI需求指數得分方面,廣州市民分數最高,其次是深圳、成都;而在AI使用指數得分上深圳市民得分最高,其次是廣州、上海。
  • 專題|從幼兒園人數與出生率看典型城市人口吸引力
    但考慮到各城市生活、就學、購房成本差異較大,典型如北京外來人口即面臨著購房難、子女求學難的問題,相比之下,那些購房門檻較低、能夠留下更多年輕二代戶家庭的城市,也可能迎來更多的需求結構性變化機會。這類城市以寧波、杭州、成都、西安為代表。近些年來,這些城市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是典型的人口流入型城市,2019年四城常住人口增量均在20萬人以上,對流動人口的吸引力優勢十分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