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電知識:長江上遊水庫生態調度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2021-01-10 建設工程教育網

(1)維持河道基本生態需水量。河流基本生態需水量是指維護生態系統健康、保護物種的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的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徑流。或者是指保證溼地、河流和湖泊生態系統完整性的最小淨水量。水的連續性是維持河道健康生命的最低要求,水量萎縮則會導致河流死亡。在過去一段時間裡,岷江流域過度擠佔生態用水的代價十分沉痛。由於多數水電站採用引水發電模式,各水電站為了獲取最大的發電效益。基本未考慮河道內生態用水,導致幹流約80 km、支流約60 km的河段出現間歇性脫水。因此,在制定長江上遊水庫群綜合調度規程時,首先應考慮河道基本生態需水量。

(2)維繫下遊河道洪水脈衝。脈衝式洪水具有重要的生態效應,是生物生命史中的必要條件。洪水的發生也是生物開始新一輪生命周期的驅動力,特別是對產漂流性卵的「四大家魚」而言,洪水脈衝水文條件十分重要,具體而言有7個重要的水文因子:洪峰過程數、洪峰發生時的初始水位、水位的日上漲率、斷面初始流量、流量的日漲率、漲水持續時間和前後兩個洪峰的事件間隔。長江上遊水庫群建設以後,必然對下遊洪水會產生「削峰補枯」的水文效應。適度維繫水庫下遊洪水脈衝是實施水庫生態調度的必然需求。

(3)調節下洩水流的水溫。長江上遊大中型水庫通常會存在水溫分層問題,水庫低溫水的下洩將影響魚類的產卵、繁殖和生長,以三峽水庫為例,10月~11月份中華鱘繁殖期間,水庫調節後下洩水水溫比自然情況有所升高,這對中華鱘的產卵及孵化具有一定程度的正面影響。但是在5月~6月份「四大家魚」繁殖期間,水溫比天然情況下有所降低,導致「四大家魚」開始產卵的時間被推遲,產卵期被縮短。目前,長江上遊一些水庫根據水庫水溫的垂直分層結構,結合下遊河段水生生物(特別是魚類)的生物學特性,通過制定大壩不同高程洩水空口的運行調度規則。滿足魚類產卵、繁殖和生長的需要。

(4)適度抑制水庫庫灣水華。水華是水體富營養化的惡性病理反映。通常認為,藻類水華發生條件為充足的營養鹽(主要是氮、磷物質)、低流速水體環境以及合適的溫度和光照。由於長江流域TP的本底濃度較高。TN又難以控制,所以長江上遊的大型水庫多已達到中營養一輕富營養狀態。而水華易發期3月~4月份。溫度和光照適宜,長江上遊的水庫則均處於高水位運行期,庫區流速較緩,特別是支流庫灣區域。成為準靜止區。這給水華的暴發提供了條件。優化水庫運行過程,通過增加水位波動和水流紊動,打破水華暴發的臨界流速,被認為是抑制水庫庫灣水華的有效措施。

(5)維持河道輸沙平衡。河道形態是泥沙與水流條件長期相互作用的產物。穩定條件下的河流基本可達到輸沙平衡,河道形態不會發生明顯變化;但是人類活動的幹擾使這種自然平衡被打破。特別是水庫群的建設運行,表現出的基本規律就是庫區泥沙發生淤積。壩下遊河道由於清水下洩發生長距離衝刷。三峽工程在設計時,就考慮採用「蓄清排渾」的運行方式,以緩解庫區泥沙淤積,同時也可以對下遊「補沙」。

(6)突發水汙染事故應急調控。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水環境汙染和水資源保護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發生突發水汙染事件的機率隨之增加。突發水汙染事件對居民飲用水安全、河道生態環境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另外,長江口鹹潮入侵也是困擾上海市居民飲用水安全的重大隱患,如何啟動應急調度方案降低突發水汙染事件和長江口鹹潮入侵帶來的不利影響成為全流域對水庫群提出的迫切要求。

相關焦點

  • 長江上遊水庫群運用對鄱陽湖溼地重要生境的影響及調控對策
    季節性的水文脈衝和高低水位的劇烈變化是鄱陽湖極高生產力和生物1多樣性的主要驅動力。然而,近20年長江上遊及五河水庫(群)運用後,鄱陽湖水文節律出現了較大變化,其中枯水情勢的改變更為顯著:枯水期提前、枯水歷時延長,最低枯水位更枯。
  • 長江流域的主要人類活動幹擾、水生態系統 健康與水生態保護
    這些水生態與水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 幾個方面[ 1-3 ] :(1)長江的河水早已經不能上、中、 下遊自然流通;(2) 長江的河水漲落早已經偏離 了自然的變動規律;(3) 長江的河水早已經不再 大量攜帶自然的泥沙;(4) 長江的岸帶早已經被 大量開發和利用;(5) 長江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 ——鄱陽湖和洞庭湖早已經每年提前進入枯水期
  • 中國水利水電工程,毫無疑問的世界第一
    中國水利水電研究院賈金生在《Engineering》中撰文總結了中國水利水電工程的發展,並與國外的情況進行了比較,對高壩建設安全保障、江河治理與非均勻不平衡輸沙理論、跨流域調水工程、巨型水電機組、抽水蓄能電站、地下洞室以及生態保護等方面的重大技術進展進行了闡述。
  • 張瑜:當天幕撕裂:從水利體系再評洪水現狀與影響
    對於通脹,CPI方面,綜合考慮洪水對蔬菜和豬肉價格的衝擊,預計7月份CPI將二次摸高或將上行至2.8%附近。PPI方面,三季度PPI跌幅還會繼續小幅收窄。對於水利建設,未來國家或可能加強蓄滯洪區建設、河道崩岸治理、中小水庫除險加固的水利項目建設,特別是在安徽、江西、江蘇等地。
  • 貴州水利系統:書寫水利高質量發展惠民新篇章
    要求廳系統把研讀全會公報、《建議》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學習的重中之重,並納入中心組學習研討、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專題學習的重要內容,聚焦全會確定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研究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措施,為打好水利脫貧收官戰和『十四五』水利布好局、開好頭、起好步,凝聚最大共識、匯聚堅強合力。」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樊新中說。
  • 水利部辦公廳關於印發水利水電工程(水庫、水閘)運行危險源辨識與...
    為科學辯識與評價水利水電工程(水庫、水閘)運行危險源及其風險等級,有效防範運行生產安全事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我部組織制定了《水利水電工程(水庫、水閘)運行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導則(試行)》,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 長江開啟「十年禁捕」,洄遊魚類仍在尋找「出路」
    世界自然基金會最新發布的一份針對全球淡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 緊急行動方案 指出,保護這些洄遊魚類和它們的生境,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這包括改善水質、保護及恢復關鍵棲息地,以及水庫的「生態調度」等。他認為「十年禁捕」無疑有助於此,因為隨著小型魚類種群的恢復,長江的淡水生態系統也會逐漸恢復起來。另外,對每年數百億噸入江汙水加以治理,無疑將極大地有利於中華鱘的生存繁衍。  水庫的「生態調度」也是一種不容忽視的手段。通常水庫調度是從發電、防洪和灌溉的目的出發,而生態調度則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
  • 專家:過度開發嚴重影響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
    中國科學院曹文宣院士長期關注長江上遊水生生物保護和河流生態環境修復問題。11月4日,在「長江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分論壇上,曹文宣介紹,長江上遊分布有魚類286種,其中局限分布在上遊各幹支流的特有魚類124種,佔43.3%;長江鱘、白鱘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在上遊水域棲息,「這些珍稀和特有魚類,是上遊水生生物多樣性的典型代表,需重點保護」。
  • 雲南:科學開發水電 實現社會生態經濟效益「三贏」
    三峽建設管理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洪文浩說,一直以來,三峽集團通過推進綠色水電開發、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環保管理體系等路徑,抓住金沙江下遊水電開發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主要矛盾,找準綠色水電建設攻關的著力點。
  • 長江中上遊梯級電站大壩和水庫,應該堅守防洪初心維持低調蓄高程
    四川和西南的石灰巖、頁巖、砂巖等巖層的混搭地殼結構,曲奇餅乾型cookies-biscuit type地殼,由於幾個梯級電站大壩在所在大面積區域留蓄超量的水,就是說西南區域被截流的長江流系水嚴重浸泡,區域地殼的造巖速度,水土積巖速度,被地殼巖石溶解散裂速度遠遠超過,而造成西南板塊地殼溶解出漏鬥狀孔洞
  • 保護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的「三峽方案」
    ▲ 疫情防控期間,中華鱘研究所科研人員堅持開展放流準備工作▲ 中華鱘研究所長江珍稀魚類保育中心的養殖區域三峽集團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在三峽工程和金沙江下遊四座梯級電站工程建設過程中,深入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努力將水電工程建設成為生態工程、綠色工程。
  • 阿壩州召開長江黃河上遊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專題會議
    1月6日下午,州委副書記、州政府州長楊克寧召集州政府分管負責同志及相關部門召開阿壩州長江黃河上遊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專題會議,迅即傳達貫徹了全省長江黃河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推進督導現場會、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精神,觀看了《四川省生態環境突出問題警示片》和
  • 水力發電與環境生態
    當前我國學術界關於水力發電工程建設對環境和生態影響的不同認識,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水力發電工程破壞了環境和生態;②水利高壩大庫大幅度地改變了大自然的景觀;③水力發電已不再是「可以再生的清潔能源」,太陽能、風能、氫能……可以代替它;④水力發電妨礙了文化遺產、世界遺產、自然遺產的保護;⑤某些發達國家近年來已在拆除,甚至炸毀水電站大壩。
  • 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
    水電移民政策不斷完善,明確了「先移民後建設」要求,加強了移民檔案和統計管理,建立了流域水電移民工作協調機制。生態保護工作不斷加強,全面落實水電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完善了水電建設與驗收的環保技術標準,完成了金沙江上遊、黃河上遊等河流水電規劃及規劃環評,協調了水電開發與環境保護關係,分層取水、過魚設施、棲息地保護、生態調度等環境友好型措施逐步推廣應用。
  • 全國先進模範中的水利身影
    全國勞動模範 鄭永良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項目設計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他是學術造詣深厚的行業領軍者,主持完成海河流域綜合規劃、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規劃等國家重大項目,完成各類水利水電規劃和工程設計項目近百項。
  • 陳祖煜院士:長江全流域持續降水尚未到來—新聞—科學網
    這種情形讓人感到今年長江流域抗洪救災形勢非同尋常。   當前長江流域抗洪形勢究竟如何?南都記者專訪了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水電、土木工程專家、中科院院士陳祖煜。   陳祖煜:長江中遊人口密集,是抗洪的重中之重。長江中下遊5省幹流堤防總長3500公裡,湖北長達1600公裡。因此,湖北地區面臨的壓力最大,湖南和江西同樣不能忽視。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水電、土木工程專家、中科院院士陳祖煜。
  • 我國水利發電現狀和制約因素的探析
    水利發電因其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介紹了水電站的原理和類型,並對制約我國水利發電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簡要探討。   1、水利發電的原理和分類   水力發電廠按水庫調節性能可分為多種。
  • 鄂竟平在2020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印發河道採砂管理指導意見,公布2339個重點河段和敏感水域4個責任人名單,以長江為重點開展非法採砂專項整治行動、「清江行動」、聯合專項執法行動,查處了一大批涉砂違法案件,有力維護了長江河道採砂秩序。以生態流量為切入點開展長江經濟帶水電清理整改,10省市已有75%的電站完善了洩放設施,其他地區也開展了突出問題清理整改。
  • 中國又一超級水電工程曝光 2020年將全面建成
    提到水電工程,人們首先想到的必定是長江上的三峽大壩。其實,就在三峽工程的上遊,還蘊含著技術上可開發的、相當於四座三峽大壩的水能,可供給全中國總用電量的15%。單單一條長江,居然就能供給這麼多的電量,驚不驚喜,意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