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後的溪洛渡電站庫區,一江碧水環繞在群山之中。乾熱河谷這個季節本應呈現的枯黃也被綠色逐漸代替,電站庫區巨量蓄水讓原本又幹又熱的空氣多了很多水分,山上的綠植滋潤在溼潤的空氣中,盡情地生長。「電站建起來後,永善的自然環境溫潤了很多。」這是距溪洛渡電站不遠的永善縣城生活的老百姓們真實感受。
作為金沙江下遊四大水電站之一的溪洛渡電站,對金沙江綠色發展帶來的改變遠不止這些,它與其上遊正在建設的白鶴灘電站和首批機組投產發電的烏東德電站,以及下遊的向家壩電站一道,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綠色能源走廊。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超然介紹,這4座巨型電站總裝機容量將達4646萬千瓦,每年發電超過1900億度,可以少燃燒標煤超過64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1.75億噸,將對中國在巴黎氣候大會上做出的碳減排承諾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亦楠撰文指出,科學的水電開發本身就是「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兼得的生態工程,同時對江河保護貢獻卓著。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雲南將依託金沙江下遊清潔水電基地發展清潔載能產業,推動全省產業轉型升級和助推庫區脫貧攻堅。《雲南金沙江開放合作經濟帶發展規劃(2016年至2020年)》明確提出,雲南將依託金沙江清潔能源基地,堅持生態開發和轉型升級原則,推進綠色鋁、綠色矽等具有比較優勢的綠色製造業,推動全省經濟更快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保護好金沙江下遊的生態環境,不僅關係著當地群眾的環境安全,也是為長江築起一道生態屏障。」三峽建設管理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洪文浩說,一直以來,三峽集團通過推進綠色水電開發、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環保管理體系等路徑,抓住金沙江下遊水電開發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主要矛盾,找準綠色水電建設攻關的著力點。在開發過程中,始終踐行「大保護」理念,主動開展水電開發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形成了「全流域、全生命周期、開放和以科研為導向」的環保理念,堅持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不斷探索環境保護發展道路,努力實現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僅溪洛渡電站用於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的總投資就超過12億元。」他說。
此外,開展環境保護重大基礎性和應用性環境課題研究和技術攻關,實施了一批急工程所需、科技含量高、創新示範強、助力生態環保技術提升的科研項目,突破並掌握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統籌開展金沙江下遊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分層取水、集運過魚系統、魚類棲息地建設、珍稀特有魚類人工馴養繁殖、梯級生態調度、植被恢復與水土保持等關鍵技術攻關及其運行效果跟蹤監測研究,形成了完整的流域生態保護技術體系。
依託觀音巖水電站,華坪縣築牢長江大保護生態屏障,全力打造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華坪縣副縣長賀再順介紹,自觀音巖電站下閘蓄水以來,華坪縣大力發展芒果產業帶動脫貧攻堅就有了水利條件,電站形成的巨大庫容改善了金沙江乾熱河谷地區的生態條件,讓大片荒山有條件種植經濟林果。站在觀音巖電站土壩和重力壩相結合的壩頂上,放眼望去,金沙江華坪縣一側的山頭都披上了綠裝。再過幾年,以前只能生長野草和小灌木群的金沙江乾熱河谷荒山,就將變身金沙江百裡芒果長廊和長江大保護的生態屏障,成為電站庫區老百姓脫貧致富的綠色寶庫。
雲南網記者 李繼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