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科學開發水電 實現社會生態經濟效益「三贏」

2020-11-30 雲南網

立冬後的溪洛渡電站庫區,一江碧水環繞在群山之中。乾熱河谷這個季節本應呈現的枯黃也被綠色逐漸代替,電站庫區巨量蓄水讓原本又幹又熱的空氣多了很多水分,山上的綠植滋潤在溼潤的空氣中,盡情地生長。「電站建起來後,永善的自然環境溫潤了很多。」這是距溪洛渡電站不遠的永善縣城生活的老百姓們真實感受。

作為金沙江下遊四大水電站之一的溪洛渡電站,對金沙江綠色發展帶來的改變遠不止這些,它與其上遊正在建設的白鶴灘電站和首批機組投產發電的烏東德電站,以及下遊的向家壩電站一道,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綠色能源走廊。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超然介紹,這4座巨型電站總裝機容量將達4646萬千瓦,每年發電超過1900億度,可以少燃燒標煤超過64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1.75億噸,將對中國在巴黎氣候大會上做出的碳減排承諾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亦楠撰文指出,科學的水電開發本身就是「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兼得的生態工程,同時對江河保護貢獻卓著。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雲南將依託金沙江下遊清潔水電基地發展清潔載能產業,推動全省產業轉型升級和助推庫區脫貧攻堅。《雲南金沙江開放合作經濟帶發展規劃(2016年至2020年)》明確提出,雲南將依託金沙江清潔能源基地,堅持生態開發和轉型升級原則,推進綠色鋁、綠色矽等具有比較優勢的綠色製造業,推動全省經濟更快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保護好金沙江下遊的生態環境,不僅關係著當地群眾的環境安全,也是為長江築起一道生態屏障。」三峽建設管理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洪文浩說,一直以來,三峽集團通過推進綠色水電開發、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環保管理體系等路徑,抓住金沙江下遊水電開發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主要矛盾,找準綠色水電建設攻關的著力點。在開發過程中,始終踐行「大保護」理念,主動開展水電開發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形成了「全流域、全生命周期、開放和以科研為導向」的環保理念,堅持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不斷探索環境保護發展道路,努力實現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僅溪洛渡電站用於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的總投資就超過12億元。」他說。

此外,開展環境保護重大基礎性和應用性環境課題研究和技術攻關,實施了一批急工程所需、科技含量高、創新示範強、助力生態環保技術提升的科研項目,突破並掌握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統籌開展金沙江下遊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分層取水、集運過魚系統、魚類棲息地建設、珍稀特有魚類人工馴養繁殖、梯級生態調度、植被恢復與水土保持等關鍵技術攻關及其運行效果跟蹤監測研究,形成了完整的流域生態保護技術體系。

依託觀音巖水電站,華坪縣築牢長江大保護生態屏障,全力打造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華坪縣副縣長賀再順介紹,自觀音巖電站下閘蓄水以來,華坪縣大力發展芒果產業帶動脫貧攻堅就有了水利條件,電站形成的巨大庫容改善了金沙江乾熱河谷地區的生態條件,讓大片荒山有條件種植經濟林果。站在觀音巖電站土壩和重力壩相結合的壩頂上,放眼望去,金沙江華坪縣一側的山頭都披上了綠裝。再過幾年,以前只能生長野草和小灌木群的金沙江乾熱河谷荒山,就將變身金沙江百裡芒果長廊和長江大保護的生態屏障,成為電站庫區老百姓脫貧致富的綠色寶庫。

雲南網記者 李繼洪

相關焦點

  • 餘謀昌:水電開發與生態保護的關係
    水電開發與生態保護的關係  --以怒江水電開發為例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 餘謀昌  論文摘要:我國水能資源非常豐富。水能是可再生能源,優先發展水電是我國能源發展戰略之一。但是水電開發涉及生態保護的問題。
  • 怒江-薩爾溫江水電開發引發的多方面爭議
    ——本報記者 尹鴻偉 攝中國國內對是否開發怒江仍爭論不休,其一直是發展與保護爭端的一個典型案例,有關問題甚至已波及到下遊薩爾溫江,成為國際性話題。發源於中國境內的怒江流入東南亞後被稱為薩爾溫江,其由北向南流經緬甸並在泰國西北部與緬甸交界段形成界河,又經緬甸流入印度洋。
  • 怒江-薩爾溫江水電開發的多方面爭議
    在泰國邊防軍人的護送下,來自泰、緬、中、美等許多國際民間組織來到這個靠臨時柴油發電、沒有手機信號的地方參與了活動,他們同時希望把怒江-薩爾溫江合併成同一個問題,進行社區、地區和國際不同層次的生態環境保護關注。此前的3月10日,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委書記秦光榮在中國「兩會」上再次就怒江水電開發情況公開表示:「怒江水電開發現在沒動,一個項目都沒動。」
  • 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
    展水電,作為重要的能源發展方針,高度重視開發建設與生態保護、移民安置、經濟社會等的統籌協調工作,新增投產1億千瓦,約佔水電總裝機容量的三分之一,為實現我國2015年非化石能源發展目標發揮了有力支撐作用,為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能源保障。
  • 英媒:中國減排目標引發水電大躍進擔憂
    參考消息網7月9日報導 英媒稱,專家表示,中國的減排計劃將促使中國政府致力於大舉修建水電大壩。這些會給生態造成影響的大壩或預示著,自由流淌的河流將在中國成為歷史。在各國籌備12月份巴黎氣候峰會之際,中國此舉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讚譽。美國白宮對中方的聲明表示歡迎,並稱該聲明為在法國達成一項「成功的氣候協定」鋪平了道路。但是,報導稱,上述目標卻讓中國堅定了在該國西南、中部和偏遠西部啟動又一輪攔河造壩活動的決心。這輪活動將決定中國僅剩的幾條自由流淌的河流的命運,其中部分河流是中國境內及鄰國至關重要的河流水系的源頭。
  • 張博庭:2050年水電發電量比重可以超過20%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能超過美國的水電開發程度的話,我國的水資源調控矛盾,絕對是無法解決好的。  總之,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即使我國不再需要用水電提供能源,但為了調控水資源我們也必須要把我國的水電開發程度提高到80%以上才行。否則,水資源的調控矛盾解決不好,我們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將難以實現。
  • 2018年中國水力發電行業發展現狀,中國水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
    為實現將水能轉換為電能,需要興建不同類型的水電站。水力發電的分類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二、全球水力發電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水電開發程度較低,未來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具體來看,瑞士、法國、義大利水電開發程度已超過80%,德國、日本、美國水電開發程度也在67%以上,而中國水電開發程度僅為37%,稍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 生態產品價值如何實現?
    雖然優良的生態環境或服務功能不能簡單地用經濟價值衡量,但是生態產品確實能夠帶來現實的經濟效益。消費生態產品,受益者必須支付對價,這有利於促進生態產品的保護、生產和供給。只有找到了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的有效途徑,才能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產品價值轉化途徑,主要有政府機制、市場機制以及政府—市場混合機制三種。
  • 雅魯藏布江的水電開發工程意義何在?產信通說
    雅魯藏布江下遊的大轉彎地域在50公裡直線距離內,出現了2000米的落差,匯聚了近7000萬千瓦的技術性可開發資源,經營規模等同於3個多三峽電站(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開發,不僅是一項水電工程項目,而應該是『五大工程項目』。」中國電力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晏志勇說。
  • 實現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黨委書記 歐陽志雲  從生態學角度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高質量的森林、草地、溼地、湖泊、河流、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的總稱,標誌著生態系統能夠提供豐富的生態產品,生態產品具有巨大的生態價值,生態價值可以帶來經濟效益。
  • 重磅丨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開發決策敲定,規模近6000萬千瓦,相當於...
    來源:中國能源報文丨本報記者賈科華「黨中央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實施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開發』。這在中央文件中是史無前例的,寫得很清楚,是『實施』。對於水電行業來講,這是一次歷史性機遇。」
  • 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為此,在提升人們對生態產品價值認知的時候,必須釐清與GDP(國內生產總值)相對應的被稱為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的概念。GEP是指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各種最終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可以採用GEP核算技術方法,科學核算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使人們認識到生態產品的價值,並通過政策創新使其轉化經濟效益。
  • 生態建設丨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為此,在提升人們對生態產品價值認知的時候,必須釐清與GDP(國內生產總值)相對應的被稱為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的概念。GEP是指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各種最終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可以採用GEP核算技術方法,科學核算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使人們認識到生態產品的價值,並通過政策創新使其轉化經濟效益。
  • 【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雲南交出五年答卷
    記者 趙崗 攝  11月24日,省政府新聞辦與省發展和改革委舉行雲南省「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綜合主題發布會。省發展和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能源局、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就我省「十三五」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進行介紹。
  • 雲南生態環保故事(2)| 雲南貢山:念好山字經,使特色生態產業成為...
    雲南生態環保故事(2)| 雲南貢山:念好山字經,使特色生態產業成為群眾的「綠色銀行」 2019-11-21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大學校長方精雲獲「馬世駿生態科學成就獎」和「中國生態學...
    雲南大學校長方精雲院士,河北大學校長康樂院士、中國科學院劉叢強院士、於貴瑞院士,國際生態學會主席Eun-Shik Kim、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Spencer Barrett,中國生態學學會理事長歐陽志雲,以及其他相關領導出席了開幕式。
  • 雅魯藏布江水電開發決策敲定,印官員表示強烈反對:中國不講武德
    相關業內人士指出這項建議意味著中國已基本上敲定了開發雅魯藏布江水電的戰略決策,未來將利用該江流域內地理、水利等優勢著重發展水電工程。其實中國計劃在雅魯藏布江流域內發展水電工程算得上走的是大勢所趨的發展路線,要知道西南高原省份蘊含的水能資源理論上佔據全國的30%,其中雅魯藏布江又當屬所有西南高原地區中水能資源最多最豐富的流域,理論蘊藏水電量近8000萬千瓦。
  •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召開2019年工作會議
    本站訊 2月26—27日,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在延慶試驗基地召開工作會議,部署2019年各項工作。院長匡尚富、院黨委書記曾大林出席會議並講話,副院長楊曉東、胡春宏、汪小剛,院紀委書記夏連強,副院長彭靜、王建華,院工會主席李錦秀、總工程師曹文洪結合分管工作講話,院屬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各基層黨組織書記參加會議並介紹各單位2019年各項工作計劃。
  • 沈家同:重慶同利「浮管式水力發電機」--創新水電應用新模式
    水電事業的快速發展,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帶動了裝備製造業的繁榮。然而社會經濟發展、能源需求飆升,繼續築壩建站經濟可開發的水力資源有限,移民成本上升,自然生態改變,環境之爭等問題也日趨顯現。傳統水電站的發展逐漸陷入『建』與『停』的兩難。繼續廣泛利用水力資源,迫切需要效率高、成本低、更環保自然的能源轉換方式。
  • 全國不足500隻的"百鳥之王"綠孔雀,逼停雲南最大的水電項目
    現在的人們善於運用各種各樣的自然,同時也有很多典型的事例,古來有大運河,以自然之力通人之交通,現有南水北調,通過水資源的調配實現了更多人無憂無慮的飲水。在雲南玉溪有這樣的一個項目,其實也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人定勝天的典型事例,便是位於嘎灑江的一級水電站。截止到目前為止,這個水電站是當地投資最大的水電項目,從16年便開始建設,以水之力用於發電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