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建設丨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2020-11-29 澎湃新聞

生態建設丨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2020-11-27 1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總目標,全會提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推進「兩山」轉化工作中,仍存在如何核算、怎麼轉化等現實難題。關於生態產品的內涵界定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評估框架,基礎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影響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生態產品是指在不損害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為人類提供的生態系統物質和服務產品。為此,我國多地正在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與方法,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價值認識不到位、價值存量不清楚、轉化路徑單一等問題。科學的價值核算體系能精準地評估出生態產品所蘊含的經濟價值,可以在「兩山」轉化的識價值、摸家底、助轉化等環節發揮積極作用,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提升人們對生態產品價值的認知。生態產品的定義應考慮三個部分,即良好的本底、有形的產品、無形的服務。「綠水青山」不一定單指優美環境,還可以是「冰天雪地」等其他接近自然狀態的生態系統,總的來看就是高質量的生態系統。在過去,「兩山」轉化通道之所以難以打通,是因為人們只關注森林、草地、溼地等自然生態系統提供的物質產品,而水源涵養、洪水調蓄、氣候調節等生態調節服務產品具有外部性和公共性,在有的地方又不具有稀缺性,導致人們習慣於無償使用生態產品,對這部分生態產品的作用和價值沒有充分認識,不知道生態產品從哪裡來、有多少,也不知道生態產品價值是多少錢、有多少生態產品價值可以轉化。為此,在提升人們對生態產品價值認知的時候,必須釐清與GDP(國內生產總值)相對應的被稱為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的概念。GEP是指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各種最終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可以採用GEP核算技術方法,科學核算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使人們認識到生態產品的價值,並通過政策創新使其轉化經濟效益。助推人們認識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調動社會組織和普通老百姓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切實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摸清生態產品目錄清單。伴隨人類經濟活動對自然資源利用強度不斷加大,保護自然資源、保證其永續利用的必要性越來越突出。可以說,沒有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不可能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將自然資源管理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統一規劃之中,而實現有效管理的基本前提就是要仔細算清楚自然資源這筆帳。科學開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應該建立包含生態物質產品、調節服務產品和文化服務產品在內的科學的完整的指標體系,以充分體現生態效益,體現生態系統對人類福祉的貢獻。一方面,可以採用GEP核算指標體系,尤其應該結合區域生態系統的特徵,編制體現區域特點的完整的生態產品清單,通過GEP核算生態系統的最終產品,明確區域內生態產品價值。另一方面,摸清區域內生態產品目錄清單,可以使決策者清楚地了解當地生態資源和生態系統的生產狀況甚至是空間分布情況,還可以為「綠水青山」及其所蘊含的生態產品貼上價值標籤,成為擔保抵押、市場交易的基礎。

為生態補償和生態產品市場交易提供科學依據。生態補償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方式,近年來我國實施的一系列生態補償政策,在生態保護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比如,通過科學核算上下遊間的水源涵養、土壤保持等調節服務產品價值,遵循「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以GEP的增量作為生態補償的依據和標準,可以使生態付費有價可詢,還可以推動生態補償由「中央政府付費」向「受益者付費」轉變,提高生態補償資金的使用效率,體現生態公平性。市場化交易方面,以區域公共品牌認證為代表的生態物質產品價值實現和以生態旅遊開發為代表的生態文化產品價值實現,仍然是目前市場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主要路徑,調節服務產品的交易尚缺乏一個綜合性的能夠量化的指標、標準和統一的交易市場。可以採用GEP的核算結果,將生態產品尤其是調節服務產品打包,為政府採購、企業購買生態產品等「生態+市場」的生態產業化路徑提供數據支撐。還可以根據GEP核算結果,開發生態貸款、「兩山」基金、綠色證券等綠色金融產品,搭建交易市場,打通「生態+金融」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吸引更多資金、科技力量參與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

高質量綠色發展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新發展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必須通過科學核算生態產品價值,充分認識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摸清生態產品價值的家底,通過制度創新和政策應用豐富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兩山」轉化路徑,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並不斷反哺綠水青山,持續供給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宋昌素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生態建設丨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關於生態產品的內涵界定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評估框架,基礎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影響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生態產品是指在不損害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為人類提供的生態系統物質和服務產品。為此,我國多地正在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與方法,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價值認識不到位、價值存量不清楚、轉化路徑單一等問題。
  • 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核算
    這些自然生態系統,也就是綠水青山,不僅為人類生活提供了豐富的物質產品,如食物、飲用水、木材、醫藥等,更重要的是為提供了生存與發展所必需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包括調節氣候、釋放氧氣、固定二氧化碳、涵養水源、調蓄洪水、防風固沙、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在核算生態系統提供物質產品與服務的價值時,主要核算直接使用價值和間接使用價值。
  • 智庫建言|做好核算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奠定基礎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又明確指出「積極探索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選擇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但目前,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理論基礎還較薄弱,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需要突破的難點還很多,進一步做好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研究和實踐工作仍是非常迫切的任務。
  • 生態產品價值如何實現?
    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健全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是我國當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中之重。01什麼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主要包括生態產品的價值評估機制和價值轉化機制。價值評估機制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前提。
  • 實現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黨委書記 歐陽志雲  從生態學角度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高質量的森林、草地、溼地、湖泊、河流、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的總稱,標誌著生態系統能夠提供豐富的生態產品,生態產品具有巨大的生態價值,生態價值可以帶來經濟效益。
  • 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是時代重任
    要推動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首先要確定生態產品價值的內涵及其價值核算,也就是生態價值核算。目前比較一致的做法是用生態系統生產總值,也就是GEP來衡量「綠水青山」的價值。我國在這個領域總體上走在世界的前列。不過,由於自然生態功能的差異,對於每一個省市區,其生態產品價值量及其比例結構差異非常大。
  • 創新探索 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生態產品及其價值實現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自然生態系統與社會之間價值關係的深刻洞察和高度凝練,是指導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思想武器和理論指南。2010年發布的《全國主體功能區劃》中首次提出了「生態產品」概念,將生態產品與農產品、工業品和服務產品並列為人類生活所必需的、可消費的產品。
  • 擴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範圍、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制……深圳...
    10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授權改革試點。《方案》明確,完善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治理體制,包括擴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範圍等內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8月,深圳市生態服務價值(GEP)核算系統正式上線。
  • 廈門開展生態系統生產價值業務化核算
    此外,由於科學模型的專業性和複雜性較強,只能由具備相關知識背景的科研機構進行核算,無法由當地業務部門完成,這也使得生態系統生產價值核算的實踐意義和決策支撐意義遠低於意識提高方面的作用,極大限制了生態系統生產價值核算結果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中的應用。
  • 武夷山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的探索與實踐
    原標題:武夷山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的探索與實踐 隨著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日益增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存在明顯不足,有必要開展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將生態產品價值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不降低作為經濟發展的約束條件。
  • 生態產品價值及其實現機制的思考
    自然生態系統作為自然界獨立存在的主體,依靠自身的組織機制完成物質循環與能量轉換,維持自身的平衡和發展,這一過程依靠自然本身的機制實現,創造生態價值的「勞動者」是自然生態系統本身。  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是生態產品經過人類加工,而產生的經濟效益。為的是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對物質產品的需要。生態產品到物質產品的轉換,需要投入人類勞動,生產者是人類,轉換的效率體現的是社會生產力的水平。
  •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實現路徑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把看不見、摸不著的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既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舉措,更是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有益探索。  日前,記者採訪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典型林業生態工程效益監測評估國家創新聯盟首席科學家王兵,他從宏觀理論到具體實踐,講述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一些模式與路徑,以及生態價值核算的最新進展,全方位展示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意義。
  • 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不能完全依靠政府,也不能簡單地交給市場,應通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現政府與市場「兩隻手」的協調互補,努力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生態產品,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成為湖南綠色發展的增長點、支撐點、發力點。  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機制。為綠水青山貼上「價值標籤」、摸清「生態家底」、建立「生態帳本」,是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基礎。
  •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丨蘇州市金庭鎮發展「生態農文旅」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丨蘇州市金庭鎮發展「生態農文旅」 2020-11-04 1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制度 促進深圳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生態產品是自然生態系統為人類生存與發展提供的物質資源和生態環境服務,不僅包括糧食、肉、魚等食物,水資源、木材、生態能源等物質產品,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水源涵養、氣候調節、洪水調蓄、汙染物淨化等生態調節服務產品,以及景觀美學價值、生態旅遊、精神健康與生態文化產品。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是指運用生態經濟學方法,評估生態產品功能量及其蘊含的經濟價值。
  • 拓展「兩山」轉化通道 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指通過一定的機制設計,使得生態產品價值在市場上得到顯現和認可。2019年以來,國家先後在浙江麗水市、江西撫州市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全面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深圳市鹽田區和海南省先後開展了試驗工作。全國幾十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和數百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紛紛探索「兩山」轉化新路徑,湧現出了一大批生動鮮活的成功案例。
  • 生態資源「變現」靠什麼——江西撫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調查
    生態資產屬性千差萬別,生態價值衡量尺度和標準成為最大難題,為此,撫州市聯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制定了《撫州市生態產品與資產核算辦法》,從生態系統提供的物質產品、調節服務產品、文化服務產品等方面進行核算,給綠水青山貼上「價值標籤」。「經初步核算,全市2019年生態產品價值為3907.35億元,是當年撫州GDP的2.59倍。」撫州市發改委黨組成員李建光說。
  • 全國首個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自動核算平臺在深圳上線
    記者8月7日從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和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聯合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深圳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系統正式啟用。據悉,這是全國第一個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自動核算平臺,將為協調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新的支撐。
  • 實現生態產品價值,市場化路徑有哪些
    生態產品是我國提出的獨創性概念,與西方的自然資本、生態系統服務等概念有共通性,區別在於生態產品突破了「唯經濟論」和「唯生態論」,強調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更好地獲得經濟收益,通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破解保護與發展的矛盾。  根據生態產品的屬性,可以將其劃分為三類:一是具有純公共產品屬性的生態產品(例如森林、溼地、河流等),具有非排他、非競爭性,無法界定產權,主要由政府主導進行保護和修復。
  • 加快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生態環境付出相應代價。  自然生態系統既能向人類供應物質產品,又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同時具有自然景觀、地質遺蹟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