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的探索與實踐

2021-01-10 人民網環保

原標題:武夷山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的探索與實踐

隨著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日益增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存在明顯不足,有必要開展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將生態產品價值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不降低作為經濟發展的約束條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福建省探索構建生態系統價值核算體系和機制,選擇福建省武夷山市為試點地區,開展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工作。

福建省武夷山市風景秀麗,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雙重遺產地。同時,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承擔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樣性維護等重要生態功能,關係福建省的生態安全。開展武夷山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是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的重要舉措,也是武夷山市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

政府重視,高規格啟動試點工作

2016年12月,福建省政府印發《福建省生態系統價值核算試點方案》,提出在沿海的廈門市、山區的武夷山市啟動地區尺度的核算試點,並要求對標國際前沿,學習借鑑先進的理念和經驗,廣泛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參與試點研究。武夷山市政府成立武夷山市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與生態系統價值核算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具體工作如下:

一是選定國家級研究團隊作為技術小組。武夷山市政府對標國際、多家比選、優中選強,最終選定在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領域研究經驗豐富、成果顯著的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作為實施單位。環境規劃院是我國唯一一家持續深入開展綠色GDP核算的研究機構,已聯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開展了全國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並在雲南等省域尺度進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工作。

二是成立專家顧問組。為保障試點工作的科學性、前瞻性和權威性,加強與國內知名權威專家、科研院所溝通諮詢,邀請相關領域知名專家成立專家顧問組,為試點工作推進提供了強大的智庫支持。

三是組建省市協調機制。福建省成立了由省委組織部和省環保廳、統計局、發改委、國土廳、農業廳、林業廳、水利廳、海洋漁業廳組成的試點工作指導小組,指導和檢查試點工作。武夷山市也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試點工作總體協調和指導監督。

四是項目組織實施科學合理。召開了武夷山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施方案專家評審會等系列會議,專家組認為項目總體設計合理、核算內容全面、方法相對科學、數據翔實、結論合理。

立足實際,紮實穩步推進試點工作

武夷山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的技術方法體系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通過建立地區生態系統服務的實物量帳戶、價值量帳戶和生態資產帳戶,建立了相對科學適用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體系。

注重數據真實性、有效性。項目組開展多輪數據收集和現場調查工作,數據收集涉及國土、林業、農業、住建、水利、發改、氣象、統計、旅遊等多個單位。通過多次的數據收集、問卷調查和部門走訪,形成了涉及環境、氣象、水文、生物等多方面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關鍵數據集。

注重核算的科學性和嚴謹性。項目組科學界定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概念內涵,確定生態資源分類及其由數量到質量的生態資源核算指標體系。開展了大量文獻調研,在千年生態評估工作和聯合國EEA帳戶等國外相關研究以及歐陽志雲、謝高地、傅伯傑和《自然資源(森林)資產評價技術規範》等國內專家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設計了武夷山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框架。框架體系充分考慮了武夷山市的區域特徵和生態資源特性,體現了科學性與規範性統籌、典型性與全面性相統一、實物量與價值量兼顧等方面的原則。

注重成果的應用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獲得的實物量和價值量的定量評估結果,可為環境承載力動態評估提供數據支撐;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所反映的不同生態資源流量和存量的變化,可為領導幹部離任審計制度的實施提供依據;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還可以為生態補償定量分析、生態保護標準的制定以及綠色發展績效考核提供生態類評估指標。項目第二階段將重點開展基於自然資源與生態系統服務核算結果的相關制度與政策設計。

突出特色,打造山區樣本

項目組充分考慮武夷山市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雙重遺產的獨特價值,及其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承擔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樣性維護等重要生態功能的山區型生態系統的特點,構建了土地、水、林木和生物資源調查方法與實物清單,從供給服務、氣候調節服務、環境質量調節服務、流動調節服務、養分調節服務、生物多樣性物種保育服務以及文化服務等7個方面,重點對武夷山市森林、溼地和農田生態系統三類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進行核算,核算體系包括9個一級指標、15個二級指標。為體現武夷山生態資產空間分布特徵,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細化到了鄉鎮單元,對武夷山市4鄉3鎮3街道共計10個行政區域進行區域分析。

分析發現:武夷山市2010年和2015年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分別為1931.2億元和2324.4億元,2015年比2010年提高20.4%;武夷山市生態環境保持較好,國土空間生態服務佔比高,2010~2015年森林、溼地、農田三大主要生態系統自然空間略有下降,變化幅度小於0.5%;生物多樣性豐富,生物多樣性價值較高,2010年和2015年分別為940.6億元和928.1億元,分別佔2010年和2015年生態系統總價值的48.7%和39.9%;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高,調節服務佔比大,2010年和2015年調節服務分別為1275.5億元和1549.1億元,佔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的66%和66.6%;茶葉等經濟作物帶動產品供給服務顯著增長,2015年武夷山市茶葉產值貢獻了當年農林牧漁總產值的26.84%;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文化旅遊價值較高。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還存在理論上的爭議,核算結果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建議學界結合國家相關部門管理需求,針對上述問題開展深入研究,形成針對不同生態系統和地域特點的自然資源與生態系統服務核算標準與技術規範,為國家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提供技術支持。

作者單位:福建省武夷山市環保局 (王繼文 梁益 趙文忠)

(責編:施麟、賀迎春)

相關焦點

  • 福建試點生態系統服務價值(GEP)核算 為綠水青山計算「身價」
    「生物多樣性、負氧離子、固碳指標……」近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GEP核算信息平臺」上,只要輸入行政區劃、生態系統、指標名稱等「變量」,即可顯示出當地特定區域內生態資源的「價格」。為名聞天下的武夷山水貼上「價值標籤」,這一做法源自近年來福建省實施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GEP)核算試點改革。
  • 擴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範圍、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制……深圳...
    《方案》明確,完善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治理體制,包括擴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範圍等內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8月,深圳市生態服務價值(GEP)核算系統正式上線。該核算體系已作為城市實踐案例納入國家在研核算標準,並已與聯合國統計署核算標準接軌。深圳生態服務價值核算系統已上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廈門開展生態系統生產價值業務化核算
    此外,由於科學模型的專業性和複雜性較強,只能由具備相關知識背景的科研機構進行核算,無法由當地業務部門完成,這也使得生態系統生產價值核算的實踐意義和決策支撐意義遠低於意識提高方面的作用,極大限制了生態系統生產價值核算結果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中的應用。
  • 全國首個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自動核算平臺在深圳上線
    記者8月7日從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和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聯合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深圳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系統正式啟用。據悉,這是全國第一個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自動核算平臺,將為協調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新的支撐。
  • 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關於生態產品的內涵界定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評估框架,基礎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影響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生態產品是指在不損害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為人類提供的生態系統物質和服務產品。為此,我國多地正在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與方法,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價值認識不到位、價值存量不清楚、轉化路徑單一等問題。
  • 【本期關注】張衛民 | 自然資源資產生態價值核算理論問題探討
    自然資源資產兼具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開展自然資源資產生態價值核算是健全自然資源資產核算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國內外自然資源資產生態價值核算的進展,以及生態系統價值評估核算與自然資源資產生態價值核算的區別與聯繫,對自然資源資產生態價值核算框架構建進行了探索。
  •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實現路徑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把看不見、摸不著的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既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舉措,更是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有益探索。  日前,記者採訪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典型林業生態工程效益監測評估國家創新聯盟首席科學家王兵,他從宏觀理論到具體實踐,講述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一些模式與路徑,以及生態價值核算的最新進展,全方位展示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意義。
  • 生態建設丨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推進「兩山」轉化工作中,仍存在如何核算、怎麼轉化等現實難題。關於生態產品的內涵界定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評估框架,基礎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影響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生態產品是指在不損害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為人類提供的生態系統物質和服務產品。
  • 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核算
    對話嘉賓簡介:歐陽志雲,現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生態學會理事長,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副理事長。主要從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評估與保護研究。建立區域生態系統評估方法體系、生態功能區劃理論與方法,提出以生態資產與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為基礎的生態效益評估理論和方法。
  • 浙江舉行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標準新聞發布會
    一、制定GEP核算標準的重要意義  GEP是指特定地域單元自然生態系統提供的所有生態產品的價值,探索開展GEP核算是衡量綠水青山生態價值的重要方法。我省在全國率先制定首部省級GEP核算標準具有以下意義:  首先,這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浙江行動。我省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和率先實踐地。
  •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制度 促進深圳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生態產品是自然生態系統為人類生存與發展提供的物質資源和生態環境服務,不僅包括糧食、肉、魚等食物,水資源、木材、生態能源等物質產品,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水源涵養、氣候調節、洪水調蓄、汙染物淨化等生態調節服務產品,以及景觀美學價值、生態旅遊、精神健康與生態文化產品。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是指運用生態經濟學方法,評估生態產品功能量及其蘊含的經濟價值。
  • 智庫建言|做好核算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奠定基礎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又明確指出「積極探索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選擇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但目前,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理論基礎還較薄弱,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需要突破的難點還很多,進一步做好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研究和實踐工作仍是非常迫切的任務。
  • 創新探索 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生態產品及其價值實現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自然生態系統與社會之間價值關係的深刻洞察和高度凝練,是指導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思想武器和理論指南。2010年發布的《全國主體功能區劃》中首次提出了「生態產品」概念,將生態產品與農產品、工業品和服務產品並列為人類生活所必需的、可消費的產品。
  • 獨家| 王金南院士等解讀《陸地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技術指南》
    《指南》以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研究的最新成果為基礎,借鑑聯合國制定的實驗性生態系統核算,參考原國家林業局編制的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規範、溼地生態系統服務評估規範、荒漠生態系統服務評估規範等國內外相關研究達成的基本共識,構建了陸地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的體系框架。
  • 實現生態產品價值,市場化路徑有哪些
    生態產品是我國提出的獨創性概念,與西方的自然資本、生態系統服務等概念有共通性,區別在於生態產品突破了「唯經濟論」和「唯生態論」,強調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更好地獲得經濟收益,通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破解保護與發展的矛盾。  根據生態產品的屬性,可以將其劃分為三類:一是具有純公共產品屬性的生態產品(例如森林、溼地、河流等),具有非排他、非競爭性,無法界定產權,主要由政府主導進行保護和修復。
  • 《鹽田區城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範》(SZDB/Z 342...
    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 GEP)是指一定區域在一定時間內生態系統的產品與服務的價值總和,是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及其經濟價值總量。國際上通用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以「國內生產總值(GDP)」為主要核算指標,用以核算人類經濟活動的成果,但忽視了生態系統為人類生存與發展提供的潛在服務的價值。隨著社會發展認識的深入,GDP的缺陷逐漸暴露:資源、環境的代價沒有合理扣除,自然資本的價值缺乏科學估算,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的舊債沒有還清,不適當地將GDP作為判定國民福祉的指標等等。
  • 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是時代重任
    生態產品是人類從自然界獲取的生態服務和最終物質產品的集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吉考察時強調,在保護好生態前提下,積極發展多種經營,把生態效益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因此,探索和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已經迫在眉睫。  優質生態產品屬於供給短缺的稀缺產品,優質生態服務是公共服務中的短板。
  • 廈門生態系統生產價值1994.18億元 相當於當年GDP的41.62%
    自2016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堅持對標國際標準、紮實推進生態系統生產價值核算工作。在中國工程院全程指導下,6位「兩院」院士領銜專家顧問團,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負責具體實施,歷經兩年的不懈探索,2018年11月,第一份「白皮書」順利出爐,對2015年廈門市生態系統生產價值進行了核算。
  •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一些服務,如侵蝕控制,根據其時間尺度和影響的直接程度,可以分別歸類於支持功能和調節功能。由此可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人類文明和可持續發展地基礎。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  隨著生態經濟學、環境和自然資源經濟學的發展,生態學家和經濟學家在評價生態系統服務的變動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生態環境評價已經成為今天的生態經濟學和環境經濟學教科書中的一個標準組成部分。
  • 生態服務綜合價值76.74億元!《蘭州市南北兩山生態服務價值評價...
    研究結果表明,2015年南北兩山綠化工程區各項生態服務功能綜合產生的總價值為65.14億元,2019年總價值為76.74億元,據測算,2019年,前往南北兩山的遊客總量達到3688.55萬人次。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謝家麗說,《蘭州市南北兩山生態服務價值評價》對2015年和2019年南北兩山生態服務價值進行了科學評估,由此推算出生態服務價值的年增長率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