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建言|做好核算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奠定基礎

2021-01-10 澎湃新聞

文|李佐軍 黃俊勇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又明確指出「積極探索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選擇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但目前,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理論基礎還較薄弱,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需要突破的難點還很多,進一步做好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研究和實踐工作仍是非常迫切的任務。

|做好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具有重要意義

生態產品是人類從自然界獲取的生態服務和最終物質產品的集合,既包括清新的空氣、潔淨的水體、安全的土壤、良好的生態、整潔的人居等調節服務類生態產品,還包含可通過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進行經營開發的物質供給類產品(如農產品)和文化服務類產品(如旅遊景區)。當前加快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研究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解決「就是」的問題,就需要對生態產品的價值進行核算。有了生態產品價值的核算,就可以對各地的生態文明建設或綠色發展成效進行評價、考核和獎懲,就可以更快地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就可以更好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決策部署。

二是有利於將資源環境作為生產要素在發展過程中集約利用。只有將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清楚,才能將資源環境變成一種可衡量、可比較的生產要素,才能將其納入經濟核算體系,才能建立起較完整的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評價體系,才能形成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

三是有助於建立全社會保護資源環境的理念。長期以來,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之所以能源資源浪費較嚴重,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破壞較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生態產品的價值沒有核算,帶來了很多「公地悲劇」。只有將生態產品的價值核算清楚,才能使全社會認識到資源環境的真正價值,才能使大家自覺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幾種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代表性方法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中國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一些高校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圍繞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形成了GEP核算、綠色GDP核算、生態元核算3種代表性的核算方法。

GEP核算。GEP的全稱為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個地域或流域的生態系統為人類所提供的生態產品的總和。GEP核算方法用於計算生態系統為人類生存發展所提供的一系列產品的總值,包括生產系統產品價值(EPV)、生態調節服務價值(ERV)和生態文化服務價值(ECV)3部分,並將3部分的價值用貨幣形式表示出來。GEP核算方法覆蓋全面,是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可以將各類生態系統的生產總值量化,衡量和展示生態系統的狀況及其變化。

綠色GDP核算。綠色GDP是指在GDP的基礎上扣除自然資源耗減和生態環境汙染損失後剩餘的國內生產總值。具體包括將土地、礦產、森林、水、海洋等資源的投入成本,以及汙染治理、生態修復等環境成本納入核算體系,將這部分成本從GDP中扣除,得到綠色GDP。綠色GDP是對現有GDP的綠色化,與GDP結合度高,代表了國民經濟增長的淨正效應,既能體現經濟發展的總量和質量,又能反映綠色發展的目標和狀況。以綠色GDP開展經濟績效和生態環境績效核算,可以改變單純追求GDP的政績觀,有利於實現綠色發展。

生態元核算。從經濟學角度看,價格不是核算出來的,而是在市場交易中形成的。基於生態元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是以生態系統的調節服務價值為核算對象,以太陽能值作為基礎,將生態元作為核算基本單位,用生態元表徵調節服務類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物量,然後通過市場交易發現生態產品價值的價格。生態元核算方法將不同生態系統的調節服務價值通過統一的生態元實物量量綱顯示出來,進而通過交易發現生態元的價格,即調節服務類生態產品給人類帶來效用的價格,其價格發現機制科學合理,應用前景廣闊。

以上三種代表性核算方法各有優勢,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運用。

|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難點

一是生態產品類型多樣,差異明顯,難以進行統一核算。一方面,對不同區域、不同類型、不同市場化程度的生態系統來說,其生態產品價值的核算方法多種多樣,要形成統一的價值核算體系難度較大。從市場化程度來看,既包括已市場化的生態產品,如農產品供給基本上是市場化的,其市場價格就是生態產品價值的體現;也包括未市場化的生態產品,如涵養水源、釋放氧氣等就尚未市場化;還包括部分市場化的生態產品,如固碳功能在有些地方就有市場定價,在另一些地方則沒有。另一方面,基於不同方法得出的核算結果缺乏可比性。由於生態產品類型多樣,對不同核算對象需選取不同核算方法,同一種生態產品可有幾種不同的核算方法,核算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核算方法,導致核算結果缺乏可比性。這一點在GEP和綠色GDP核算中尤為突出。

二是生態產品往往是有機結合的,難以分開核算價值。價值往往是多種生態產品的綜合體現,難以將不同類型生態產品分開核算價值。例如自然觀光旅遊產品,其價格為遊客對旅遊景區及其服務的付費,但該產品的價值是多元的,既包括優美景觀的價值,也包括清新空氣、乾淨水流的價值,還包括酒店、交通設施等人工建設部分的價值。只有由多種生態產品提供的綜合效用才形成最終價值,而這些價值在實際核算過程中難以剝離開,難以分門別類進行定量核算。

三是生態產品的受益主體難確定,加大了核算難度。局部生態系統產生的價值會產生移動,某地生態環境改善後的受益主體不限於本地,甚至主要不是本地受益,而是下遊或下風地區受益,這就是生態產品的「正外部性」。效用的外溢造成生態產品供給者和受益者身份難以確定,沒有了主體,價值自然難以實現。如某些生態產品的價值具有全球性,固碳功能就可以緩解全球氣候變化。某些生態產品的價值則具有區域性,如涵養水源的價值可以覆蓋流域經過的區域。由於生態產品價值的受益主體不同、受益主體範圍不同,導致核算價值量差異較大。

四是對於未市場化或未完全市場化的生態產品,部分價值核算方法不適用。對於完全市場化的生態產品,其價值就是市場價格。但對於未市場化或未完全市場化的生態產品,其價值核算則很複雜。目前在各地試點中,對於調節服務類生態產品應用較多的是GEP核算和綠色GDP核算,其核算方法主要是影子工程法、支付意願法等間接方法,用核算出的價格來表示生態產品的價值,其價格是算出來的,並不是市場交易的結果。因此,一些地區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往往主觀性較多,核算結果難以進行實際應用。

五是基於市場化交易發現價格的核算方法,缺乏制度支撐。基於生態元的核算方法,聚集未市場化的生態調節服務類產品,把調節服務生態產品所產生的實物效用量通過生態元表徵出來,然後通過建立市場對生態元進行交易,從而得出調節服務生態產品的市場價格。方法符合經濟學基本原理,但由於目前支撐市場化定價的法律規則體系尚未形成,故基於生態元核算方法的生態產品確權和交易尚處於理論探索階段。

|進一步推進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對策建議

第一,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對現有的各種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方法進行綜合研究,比較不同核算方法的優劣。針對不同類型的生態產品,配套相適應的價值核算方法,逐步形成科學合理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為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提供核算理論和方法支撐。

第二,對生態產品核算價值進行動態更新。由於生態系統不同於經濟系統,僅用經濟學方法對生態系統進行核算往往很難及時準確反映其價值,特別是當人類對生態產品的偏好隨著時間和新信息的出現而發生變化時,更有可能出現較大的差異。因此,需要利用大數據系統,對生態產品價值進行動態更新,以便得到更精準的價值核算結果。

第三,加快對生態產品進行產權界定。實現生態產品實物量到現行貨幣的轉換,需要經過「確權」「入市」「交易」等環節,在基於「生態元」的價值核算體系中該過程尤為重要。建議選擇一些區域進行試點,針對不同類型的生態產品進行產權界定。在試點後再進行推廣,逐步建立起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

文章來源:《中國環境報》2020年10月9日

圖片取自網絡

=====中國智庫 China Think Tank=====

感謝關注和傳播「中國智庫」微信公眾號,我們會努力提供有價值的回報。

《中國智庫》《中國發展觀察》均為中國發展出版社旗下的連續出版物。

《中國智庫》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發展出版社編輯出版的,具有雜誌特點和思想庫色彩的智庫論叢。旨在讓決策者更多地了解民間聲音,讓決策內容和過程更多地為民眾理解和認可,在政府與理論界和民眾之間搭建橋梁。

《中國發展觀察》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國發展出版社主辦、《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出版,是以發展為主線、以經濟為重點的綜合性半月刊,具有前瞻性、權威性、可讀性。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智庫建言|做好核算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奠定基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關於生態產品的內涵界定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評估框架,基礎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影響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生態產品是指在不損害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為人類提供的生態系統物質和服務產品。為此,我國多地正在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與方法,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價值認識不到位、價值存量不清楚、轉化路徑單一等問題。
  • 生態建設丨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推進「兩山」轉化工作中,仍存在如何核算、怎麼轉化等現實難題。關於生態產品的內涵界定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評估框架,基礎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影響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生態產品是指在不損害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為人類提供的生態系統物質和服務產品。
  •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制度 促進深圳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生態產品是自然生態系統為人類生存與發展提供的物質資源和生態環境服務,不僅包括糧食、肉、魚等食物,水資源、木材、生態能源等物質產品,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水源涵養、氣候調節、洪水調蓄、汙染物淨化等生態調節服務產品,以及景觀美學價值、生態旅遊、精神健康與生態文化產品。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是指運用生態經濟學方法,評估生態產品功能量及其蘊含的經濟價值。
  • 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生態產品是維繫生態安全、提供良好人居環境的自然要素,是美好生活的需要。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舉措,也是綠色發展的內在要求。  湖南名山大川多,自然風光秀麗,生態基礎好。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做好「點綠成金」文章,是加快湖南綠色發展的重要動能。
  • 實現生態產品價值,市場化路徑有哪些
    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本質是如何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產,生態價值體現為經濟價值。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 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是時代重任
    要推動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首先要確定生態產品價值的內涵及其價值核算,也就是生態價值核算。目前比較一致的做法是用生態系統生產總值,也就是GEP來衡量「綠水青山」的價值。我國在這個領域總體上走在世界的前列。不過,由於自然生態功能的差異,對於每一個省市區,其生態產品價值量及其比例結構差異非常大。
  • 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核算
    對話嘉賓簡介:歐陽志雲,現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生態學會理事長,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副理事長。主要從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評估與保護研究。建立區域生態系統評估方法體系、生態功能區劃理論與方法,提出以生態資產與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為基礎的生態效益評估理論和方法。
  • 生態產品價值如何實現?
    與傳統工業產品相比,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更為複雜,需要以客觀準確的價值核算為前提。目前,相對成熟的核算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直接市場法,針對產權清晰明確,能夠進行市場化交易的生態產品,如對森林碳匯產生的碳減排量的價值評估。二是替代市場法,即先核算某一區域的生態產品價值,再將結果運用到其他類似區域或基本相同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中。
  • 實現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黨委書記 歐陽志雲  從生態學角度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高質量的森林、草地、溼地、湖泊、河流、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的總稱,標誌著生態系統能夠提供豐富的生態產品,生態產品具有巨大的生態價值,生態價值可以帶來經濟效益。
  • 廈門開展生態系統生產價值業務化核算
    生態系統生產價值核算是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核心,是實施資源有償使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文明績效考核等的重要基礎。開展生態系統生產價值核算,有利於架起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的轉化橋梁。
  •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生態產品具有巨大的生態價值,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將生態產品的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不僅能促進生態產品消費者付費、生態保護者收益、保障優質生態產品的持續供給,還可以充分挖掘生態資源潛力,推進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長江經濟帶包括11個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裡,生活著近6億人口,貢獻了全國40%的經濟總量,是我國城市化和經濟發展重要引擎。
  • 武夷山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的探索與實踐
    原標題:武夷山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的探索與實踐 隨著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日益增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存在明顯不足,有必要開展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將生態產品價值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不降低作為經濟發展的約束條件。
  • 擴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範圍、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制……深圳...
    《方案》明確,完善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治理體制,包括擴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範圍等內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8月,深圳市生態服務價值(GEP)核算系統正式上線。該核算體系已作為城市實踐案例納入國家在研核算標準,並已與聯合國統計署核算標準接軌。深圳生態服務價值核算系統已上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全國首個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自動核算平臺在深圳上線
    記者8月7日從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和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聯合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深圳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系統正式啟用。據悉,這是全國第一個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自動核算平臺,將為協調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新的支撐。
  • 生態產品價值及其實現機制的思考
    在明確界定生態產品涵義的基礎上,對生態產品的價值進行分析、分類,根據不同類型生態產品、不同價值屬性,構建相應的實現機制。
  • 「專家視角」王金南,王夏暉: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踐行「兩山...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涵  >>人是生態系統重要組成,人類需求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基礎生態系統在支持地球生命系統的同時,為人類提供必需的糧食、水、能源、木材等原材料,以及氣候維持、水文調節、娛樂文化等服務,統稱為生態系統服務。人類從生態系統不斷獲得惠益。
  • 拓展「兩山」轉化通道 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2020年10月,浙江發布全國首部省級《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範 陸域生態系統》,為全國「綠水青山」高效轉化為「金山銀山」提供浙江方案。2020年4月,自然資源部印發《關於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的通知》(第一批),在各地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取得了積極成效的基礎上,形成了廈門市五緣灣片區生態修復與綜合開發等11種典型做法。
  •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設邁出新步伐
    在12月13日的2020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討會上,國家發改委基礎司長江推進處處長馬上指出,要在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上不斷邁出新步伐,取得新突破。一是通過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擴大優質生態產品的供給;二是通過生態產業化,實現生態產品的價值增值;三是通過完善體制機制,推動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
  • 【本期關注】張衛民 | 自然資源資產生態價值核算理論問題探討
    其中,《中國森林資源核算報告》以SEEA-2012為基礎,結合我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及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的研究成果,在全國範圍對林地資源、林木資源的實物量與價值量以及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進行了核算。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後,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成為我國自然資源資產核算研究與實踐的重點。
  • 創新探索 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近年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已經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熱點方向,各地政府積極行動,麗水、湖州、撫州、南平等地區先行先試,結合試點示範基地創建,開展生態服務價值核算、創建區域生態產品品牌、建設「生態銀行」、發展特色生態產業等創新實踐,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的有效探索,展現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廣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