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佐軍 黃俊勇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又明確指出「積極探索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選擇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但目前,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理論基礎還較薄弱,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需要突破的難點還很多,進一步做好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研究和實踐工作仍是非常迫切的任務。
|做好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具有重要意義
生態產品是人類從自然界獲取的生態服務和最終物質產品的集合,既包括清新的空氣、潔淨的水體、安全的土壤、良好的生態、整潔的人居等調節服務類生態產品,還包含可通過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進行經營開發的物質供給類產品(如農產品)和文化服務類產品(如旅遊景區)。當前加快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研究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解決「就是」的問題,就需要對生態產品的價值進行核算。有了生態產品價值的核算,就可以對各地的生態文明建設或綠色發展成效進行評價、考核和獎懲,就可以更快地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就可以更好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決策部署。
二是有利於將資源環境作為生產要素在發展過程中集約利用。只有將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清楚,才能將資源環境變成一種可衡量、可比較的生產要素,才能將其納入經濟核算體系,才能建立起較完整的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評價體系,才能形成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
三是有助於建立全社會保護資源環境的理念。長期以來,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之所以能源資源浪費較嚴重,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破壞較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生態產品的價值沒有核算,帶來了很多「公地悲劇」。只有將生態產品的價值核算清楚,才能使全社會認識到資源環境的真正價值,才能使大家自覺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幾種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代表性方法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中國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一些高校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圍繞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形成了GEP核算、綠色GDP核算、生態元核算3種代表性的核算方法。
GEP核算。GEP的全稱為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個地域或流域的生態系統為人類所提供的生態產品的總和。GEP核算方法用於計算生態系統為人類生存發展所提供的一系列產品的總值,包括生產系統產品價值(EPV)、生態調節服務價值(ERV)和生態文化服務價值(ECV)3部分,並將3部分的價值用貨幣形式表示出來。GEP核算方法覆蓋全面,是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可以將各類生態系統的生產總值量化,衡量和展示生態系統的狀況及其變化。
綠色GDP核算。綠色GDP是指在GDP的基礎上扣除自然資源耗減和生態環境汙染損失後剩餘的國內生產總值。具體包括將土地、礦產、森林、水、海洋等資源的投入成本,以及汙染治理、生態修復等環境成本納入核算體系,將這部分成本從GDP中扣除,得到綠色GDP。綠色GDP是對現有GDP的綠色化,與GDP結合度高,代表了國民經濟增長的淨正效應,既能體現經濟發展的總量和質量,又能反映綠色發展的目標和狀況。以綠色GDP開展經濟績效和生態環境績效核算,可以改變單純追求GDP的政績觀,有利於實現綠色發展。
生態元核算。從經濟學角度看,價格不是核算出來的,而是在市場交易中形成的。基於生態元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是以生態系統的調節服務價值為核算對象,以太陽能值作為基礎,將生態元作為核算基本單位,用生態元表徵調節服務類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物量,然後通過市場交易發現生態產品價值的價格。生態元核算方法將不同生態系統的調節服務價值通過統一的生態元實物量量綱顯示出來,進而通過交易發現生態元的價格,即調節服務類生態產品給人類帶來效用的價格,其價格發現機制科學合理,應用前景廣闊。
以上三種代表性核算方法各有優勢,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運用。
|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難點
一是生態產品類型多樣,差異明顯,難以進行統一核算。一方面,對不同區域、不同類型、不同市場化程度的生態系統來說,其生態產品價值的核算方法多種多樣,要形成統一的價值核算體系難度較大。從市場化程度來看,既包括已市場化的生態產品,如農產品供給基本上是市場化的,其市場價格就是生態產品價值的體現;也包括未市場化的生態產品,如涵養水源、釋放氧氣等就尚未市場化;還包括部分市場化的生態產品,如固碳功能在有些地方就有市場定價,在另一些地方則沒有。另一方面,基於不同方法得出的核算結果缺乏可比性。由於生態產品類型多樣,對不同核算對象需選取不同核算方法,同一種生態產品可有幾種不同的核算方法,核算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核算方法,導致核算結果缺乏可比性。這一點在GEP和綠色GDP核算中尤為突出。
二是生態產品往往是有機結合的,難以分開核算價值。價值往往是多種生態產品的綜合體現,難以將不同類型生態產品分開核算價值。例如自然觀光旅遊產品,其價格為遊客對旅遊景區及其服務的付費,但該產品的價值是多元的,既包括優美景觀的價值,也包括清新空氣、乾淨水流的價值,還包括酒店、交通設施等人工建設部分的價值。只有由多種生態產品提供的綜合效用才形成最終價值,而這些價值在實際核算過程中難以剝離開,難以分門別類進行定量核算。
三是生態產品的受益主體難確定,加大了核算難度。局部生態系統產生的價值會產生移動,某地生態環境改善後的受益主體不限於本地,甚至主要不是本地受益,而是下遊或下風地區受益,這就是生態產品的「正外部性」。效用的外溢造成生態產品供給者和受益者身份難以確定,沒有了主體,價值自然難以實現。如某些生態產品的價值具有全球性,固碳功能就可以緩解全球氣候變化。某些生態產品的價值則具有區域性,如涵養水源的價值可以覆蓋流域經過的區域。由於生態產品價值的受益主體不同、受益主體範圍不同,導致核算價值量差異較大。
四是對於未市場化或未完全市場化的生態產品,部分價值核算方法不適用。對於完全市場化的生態產品,其價值就是市場價格。但對於未市場化或未完全市場化的生態產品,其價值核算則很複雜。目前在各地試點中,對於調節服務類生態產品應用較多的是GEP核算和綠色GDP核算,其核算方法主要是影子工程法、支付意願法等間接方法,用核算出的價格來表示生態產品的價值,其價格是算出來的,並不是市場交易的結果。因此,一些地區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往往主觀性較多,核算結果難以進行實際應用。
五是基於市場化交易發現價格的核算方法,缺乏制度支撐。基於生態元的核算方法,聚集未市場化的生態調節服務類產品,把調節服務生態產品所產生的實物效用量通過生態元表徵出來,然後通過建立市場對生態元進行交易,從而得出調節服務生態產品的市場價格。方法符合經濟學基本原理,但由於目前支撐市場化定價的法律規則體系尚未形成,故基於生態元核算方法的生態產品確權和交易尚處於理論探索階段。
|進一步推進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對策建議
第一,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對現有的各種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方法進行綜合研究,比較不同核算方法的優劣。針對不同類型的生態產品,配套相適應的價值核算方法,逐步形成科學合理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為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提供核算理論和方法支撐。
第二,對生態產品核算價值進行動態更新。由於生態系統不同於經濟系統,僅用經濟學方法對生態系統進行核算往往很難及時準確反映其價值,特別是當人類對生態產品的偏好隨著時間和新信息的出現而發生變化時,更有可能出現較大的差異。因此,需要利用大數據系統,對生態產品價值進行動態更新,以便得到更精準的價值核算結果。
第三,加快對生態產品進行產權界定。實現生態產品實物量到現行貨幣的轉換,需要經過「確權」「入市」「交易」等環節,在基於「生態元」的價值核算體系中該過程尤為重要。建議選擇一些區域進行試點,針對不同類型的生態產品進行產權界定。在試點後再進行推廣,逐步建立起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
文章來源:《中國環境報》2020年10月9日
圖片取自網絡
=====中國智庫 China Think Tank=====
感謝關注和傳播「中國智庫」微信公眾號,我們會努力提供有價值的回報。
《中國智庫》《中國發展觀察》均為中國發展出版社旗下的連續出版物。
《中國智庫》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發展出版社編輯出版的,具有雜誌特點和思想庫色彩的智庫論叢。旨在讓決策者更多地了解民間聲音,讓決策內容和過程更多地為民眾理解和認可,在政府與理論界和民眾之間搭建橋梁。
《中國發展觀察》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國發展出版社主辦、《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出版,是以發展為主線、以經濟為重點的綜合性半月刊,具有前瞻性、權威性、可讀性。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智庫建言|做好核算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奠定基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