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設邁出新步伐

2021-01-10 經濟參考網

在12月13日的2020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討會上,國家發改委基礎司長江推進處處長馬上指出,要在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上不斷邁出新步伐,取得新突破。一是通過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擴大優質生態產品的供給;二是通過生態產業化,實現生態產品的價值增值;三是通過完善體制機制,推動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

他強調,推動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關鍵在於創新。一是保護好綠水青山,加強生態環境系統性保護修復。二是打造生態產品,注重挖掘特色資源。三是培育消費市場,著力提高市場對生態產品的認可度。四是完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不斷完善投融資機制,為生態產品的價值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

會上,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節能」)生態產品發展研究中心揭牌。中國節能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鑫指出,中國節能是唯一一家以節能環保健康為主業的中央企業,長期以來堅守「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讓生活更美好」的歷史使命。成立「中節能生態產品發展研究中心」,是中國節能在長江經濟帶中發揮汙染治理主體平臺作用的任務要求,是充分履行央企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

宋鑫表示,中國節能將發揮自身產業優勢,以創新商業實踐,不斷豐富中國節能的能源環境綜合解決方案,探索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為社會提供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供給,共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中節能生態產品發展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霍中和發布了《企業視角下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究成果並指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關鍵是尋找市場化、可持續的價值實現之路。當前各地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面開展了多樣化的實踐探索和試點示範,從市場主體角度出發的研究還比較少,從企業角度去審視、提煉和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具有重要意義。霍中和提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可概括為三大路徑,即環境權益交易、生態產業發展、人系統-要素聚集。基於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三大基本判斷,中國節能創新提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TIH模型」(Trade- Increment-Human)。

霍中和認為,未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應當著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持續提供制度供給,推動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政策體系,完善考核機制,發揮政府在制度設計、經濟補償、績效考核和營造社會氛圍等方面的主導作用。二是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健全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機制,激發企業活力,突出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三是強化示範引領,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推進機制,發布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指導意見和路徑指南。

據介紹,作為中節能發起成立的國有獨資二級公司,中節能生態產品發展研究中心同時加掛「中節能綠色發展研究院」牌子。研究中心註冊資本1億元,下屬中節能諮詢有限公司和中節能衡準科技服務公司兩家全資子公司,並參股北京環境交易所。研究中心定位為,中國節能從事「兩山」轉化、綠色發展研究的特色智庫和智力聚集平臺,致力於節能與清潔能源、生態環境保護與應對氣候變化、健康產業與綠色金融等領域的全產業鏈諮詢與服務的專業子公司。(完)

 

相關焦點

  • 生態產品價值及其實現機制的思考
    自然生態系統作為自然界獨立存在的主體,依靠自身的組織機制完成物質循環與能量轉換,維持自身的平衡和發展,這一過程依靠自然本身的機制實現,創造生態價值的「勞動者」是自然生態系統本身。  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是生態產品經過人類加工,而產生的經濟效益。為的是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對物質產品的需要。生態產品到物質產品的轉換,需要投入人類勞動,生產者是人類,轉換的效率體現的是社會生產力的水平。
  • 生態資源「變現」靠什麼——江西撫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調查
    下好「改革棋」——體制機制先行先試「作為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我們努力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注重在體制機制上大膽創新、先行先試。」撫州市市長張鴻星說。
  • 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不能完全依靠政府,也不能簡單地交給市場,應通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現政府與市場「兩隻手」的協調互補,努力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生態產品,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成為湖南綠色發展的增長點、支撐點、發力點。  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機制。為綠水青山貼上「價值標籤」、摸清「生態家底」、建立「生態帳本」,是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基礎。
  • 拓展「兩山」轉化通道 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指通過一定的機制設計,使得生態產品價值在市場上得到顯現和認可。2019年以來,國家先後在浙江麗水市、江西撫州市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全面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深圳市鹽田區和海南省先後開展了試驗工作。全國幾十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和數百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紛紛探索「兩山」轉化新路徑,湧現出了一大批生動鮮活的成功案例。
  • 生態建設丨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生態建設丨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2020-11-27 1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是時代重任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就是要順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讓生態環境與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等要素一樣,成為現代經濟體系的核心生產要素,讓生態產品成為老百姓美好生活品質的重要構成,使生態產品進入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社會生產全過程,逐步將生態產業培育成為「第四產業」,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增長點。
  • 創新探索 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長效機制,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必然選擇,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根本需要。在擴大內需成為戰略新支點的新時期,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探索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將生態資源有效轉化成生態資產,創造綠色經濟新動能,必將成為一項重要的歷史性課題。
  •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生態產品具有巨大的生態價值,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將生態產品的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不僅能促進生態產品消費者付費、生態保護者收益、保障優質生態產品的持續供給,還可以充分挖掘生態資源潛力,推進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長江經濟帶包括11個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裡,生活著近6億人口,貢獻了全國40%的經濟總量,是我國城市化和經濟發展重要引擎。
  • 生態產品價值如何實現?
    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健全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是我國當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中之重。01什麼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主要包括生態產品的價值評估機制和價值轉化機制。價值評估機制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前提。
  •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調節兩種作用,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2005年在浙江安吉考察時指出,如果能夠把這些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可見,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是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關鍵。
  • 積極探索生態發展區生態價值實現的有效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立足功能定位和生態優勢,率先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效機制,是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應有之義,也是新時代綠色發展必須取得的重大成果。
  • 加快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生態環境付出相應代價。  自然生態系統既能向人類供應物質產品,又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同時具有自然景觀、地質遺蹟等重要價值。
  • 實現生態產品價值 助推河南「兩山」轉化
    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核心理念為指導,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著力建設山青、水碧、林鬱、田沃、湖美、草茂的美麗河南。同時,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相互轉化的新途徑,為全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
  • 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關於生態產品的內涵界定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評估框架,基礎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影響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生態產品是指在不損害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為人類提供的生態系統物質和服務產品。為此,我國多地正在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與方法,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價值認識不到位、價值存量不清楚、轉化路徑單一等問題。
  • 實現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黨委書記 歐陽志雲  從生態學角度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高質量的森林、草地、溼地、湖泊、河流、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的總稱,標誌著生態系統能夠提供豐富的生態產品,生態產品具有巨大的生態價值,生態價值可以帶來經濟效益。
  • 連江縣生態產品市場化改革邁開高質量發展步伐
    2016年以來,按市委、市政府部署,市發改委(市生態辦)積極推進我市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不斷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在做好自然資源資產保護管理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海上福州」建設重要區域——連江縣依託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持續開展海洋生態產品市場化改革試點,產生了一系列經驗與做法,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
  • 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四個路徑
    按照部署,「十四五」時期應集中力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這無疑需要發揮我們的制度優勢,同時也必須重視和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所謂價值實現,就是企業生產的產品能夠賣出去,通過市場交換收回成本,而且能獲得一定的利潤,使生產能夠持續下去。如果產品賣不出去,產品的價值不能得以實現,再生產過程就中斷了。
  • 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生態產品價值如何實現?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摘要只有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把「綠水青山」所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本文界定了生態產品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內涵,分析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之間的邏輯關係。
  • 溼地與城市生物多樣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視角
    與會嘉賓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旋律,討論如何將空間規劃、城鄉建設與溼地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推動城鄉綠色高質量發展。清華同衡規劃院院長袁昕為論壇致辭。袁昕院長首先對各位領導和嘉賓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歡迎和感謝!他表示,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背景下,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相統一。
  •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丨蘇州市金庭鎮發展「生態農文旅」
    為此,我們開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專欄,介紹我部推薦的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本期介紹「蘇州市金庭鎮發展'生態農文旅'」情況,敬請關注。,打造「生態農文旅」模式,實現了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