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生態產品價值 助推河南「兩山」轉化

2021-01-10 大河網

    □李運海 熊廣成

    綠水青山如何轉化成金山銀山?如何讓老百姓通過綠水青山端上「金飯碗」、撐鼓「錢袋子」?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核心理念為指導,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著力建設山青、水碧、林鬱、田沃、湖美、草茂的美麗河南。同時,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相互轉化的新途徑,為全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

    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工作

    不久前,自然資源部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為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理論和實踐探索,自然資源部向全國推薦10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我省淅川縣名列其中。

    淅川縣能夠入選,得益於該縣圍繞水源地保護,走出了一條以良好生態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一方面,環境質量不斷提升,全縣森林覆蓋率由「十二五」的32.8%提高到目前的45.3%;另一方面,生態產業不斷壯大,大力發展軟籽石榴、杏李等林果產業和金銀花、連翹等中藥材種植,上萬貧困戶依靠「綠水青山」端上了「金飯碗」。

    生態產品是指維繫生態安全、保障生態調節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環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源、宜人的氣候,以及生態農產品、生態工業品和生態旅遊服務等。

    我省積極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同步開展了理論研究,將省域丹江口水庫流域的盧氏、西峽、欒川、內鄉、淅川、鄧州等6個縣市納入研究範圍。

    省自然資源廳所有者權益處負責人說,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有形抓手,在這些縣市開展試點能夠有效破解生態產品提供地區陷入「守著綠水青山餓肚子」的窘境,為保持「一泓清水永續北送」、推動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探索經驗做法。

    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路徑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提出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省自然資源廳總結各地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路徑,推出全省第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

    信陽市上天梯非金屬礦管理區全力推進資源整合和生態修復,打造礦山生態公園,實現全境「山青、水淨、坡綠」,礦企、村集體、礦區群眾共同受益的良性循環。

    西峽縣堅持「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發展定位,全力推進縣域經濟綠色發展,香菇出口遍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創匯達到66億美元。

    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我省同樣湧現了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案例。三門峽市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全部完工後,將形成沿黃108公裡綠網、21.6萬畝溼地、50萬畝高標準農田;蘭考縣在黃河灘區種植紫花苜蓿等飼草飼料,發展綠色農牧業,不僅保護了生態環境,也推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通過探索,我省逐步理清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轉化路徑。其中,有直接利用森林等自然資源產品,發展加工產業,形成直接的轉化路徑;有利用優質生態資源發展林下經濟、生態養殖等現代生態農業,形成生態資源實現生態價值的轉化路徑;有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旅遊康養業,形成生態資源間接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轉化路徑。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十四五」規劃提出:「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我省要在更高起點上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使自然資源中蘊含的生態物質產品、生態服務產品、生態文化產品價值能更多、更好、更快、更直接地轉化為經濟價值,讓「綠水青山」成「金山銀山」和致富「靠山」。

    一是加強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頂層設計。總結淅川試點「摸底子、算票子、找路子、開方子、結對子」的工作思路,宣傳推廣各地典型案例,積極推動省級層面加強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正確處理治理、保護和供給的全局協同。

    二是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推動建立規則明確、市場透明的交易機制,打通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三是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核算體系和評估體系。圍繞影響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主導因素,研究制定符合我省管理需求、易於推廣的價值核算方法,評估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和價值實現能力。

相關焦點

  • 拓展「兩山」轉化通道 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一、「兩山」轉化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成果「兩山」轉化的關鍵在於促進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也就是生態產品價值轉化,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生態產品是人類從自然界獲取的物質產品和生態服務的總稱。
  • 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關於生態產品的內涵界定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評估框架,基礎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影響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生態產品是指在不損害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為人類提供的生態系統物質和服務產品。為此,我國多地正在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與方法,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價值認識不到位、價值存量不清楚、轉化路徑單一等問題。
  • 生態建設丨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推進「兩山」轉化工作中,仍存在如何核算、怎麼轉化等現實難題。關於生態產品的內涵界定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評估框架,基礎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影響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生態產品是指在不損害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為人類提供的生態系統物質和服務產品。
  • 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是時代重任
    生態產品是人類從自然界獲取的生態服務和最終物質產品的集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吉考察時強調,在保護好生態前提下,積極發展多種經營,把生態效益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因此,探索和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已經迫在眉睫。  優質生態產品屬於供給短缺的稀缺產品,優質生態服務是公共服務中的短板。
  • 踐行「兩山」理論 專家為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支招—新聞—科學網
    踐行「兩山」理論 專家為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支招2020生態價值數位化國際高峰論壇舉辦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兩山論』的精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綠色發展的集中之義
  • 探索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新路徑 河南在淅川等6縣市開展生態產品...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李運海)記者12月23日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我省在省轄丹江口水庫流域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同步開展理論研究,流域內的淅川、西峽、盧氏、欒川、內鄉、鄧州等6個縣市納入試點和研究範圍,以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新路徑,為全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
  • 創新探索 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今年是「兩山」理念提出15周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長效機制,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必然選擇,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根本需要。在擴大內需成為戰略新支點的新時期,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探索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將生態資源有效轉化成生態資產,創造綠色經濟新動能,必將成為一項重要的歷史性課題。
  •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設邁出新步伐
    在12月13日的2020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討會上,國家發改委基礎司長江推進處處長馬上指出,要在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上不斷邁出新步伐,取得新突破。一是通過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擴大優質生態產品的供給;二是通過生態產業化,實現生態產品的價值增值;三是通過完善體制機制,推動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
  •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生態產品具有巨大的生態價值,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將生態產品的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不僅能促進生態產品消費者付費、生態保護者收益、保障優質生態產品的持續供給,還可以充分挖掘生態資源潛力,推進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長江經濟帶包括11個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裡,生活著近6億人口,貢獻了全國40%的經濟總量,是我國城市化和經濟發展重要引擎。
  • 積極探索生態發展區生態價值實現的有效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立足功能定位和生態優勢,率先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效機制,是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應有之義,也是新時代綠色發展必須取得的重大成果。
  • 生態立區,做好「兩山」轉化大文章
    「十三五」期間,高淳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堅定「生態立區」戰略,挖掘生態潛力,活化生態資源,培育「生態+」產業,將生態環境競爭力轉化為產業競爭力,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之路。
  • ...召開: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兩山」理念的生態價值...
    中國經濟導報訊 記者白雪報導 近日,第13屆中國能源環境高峰論壇(以下簡稱「峰會」)暨《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研究》重大項目開題論證會召開。在本屆峰會上,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能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林智欽申報的項目《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研究——基於「兩山」理念、生態優先、價值轉化的視角》開題論證,該項目被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確定為2020年重大項目,項目周期3年。林智欽介紹了項目情況、回答了諮詢專家的有關問題。
  • 生態產品價值如何實現?
    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健全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是我國當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中之重。01什麼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主要包括生態產品的價值評估機制和價值轉化機制。價值評估機制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前提。
  • 黃河流域煤炭礦區踐行「兩山」理論的思考
    「兩山」理論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了根本價值遵循。2以生態產業化促進煤炭礦區生態經濟良性循環發展生態產業化是踐行「兩山」理論的第二層次。在產業開發協同生態保護的基礎上,以生態開發促進產業多元發展,既強調生產活動的綠色轉型,又強調生態環境的價值轉化。
  • 「專家視角」王金南,王夏暉: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踐行「兩山...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補齊當前認識不統一、轉化不完全、通道未打開的短板,又要謀劃長遠,做好戰略設計,加強制度供給,提高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融合性」「靈活性」「有效性」「多樣性」「廣泛性」,全面建立「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轉化通道,以更多更優質的生態產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成為現代化美麗中國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
  • 平陽鳳臥:念好「兩山」轉化的山水經 譜寫「紅+綠」融合發展新篇章
    鳳臥柚採摘文化節等主題活動的相繼舉辦,平陽縣鳳臥鎮以紅色小鎮建設撬動綠色經濟的「兩山」轉化特色道路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如何做好「紅+綠」融合發展,推動革命老區的振興發展?近年來,鳳臥鎮秉持紅綠融合促紅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理念,以突出紅色內涵、推進生態文明、強化產業聯動為著力點,擦亮紅色小鎮底色,拓寬「兩山」轉化通道,念好「山」字經、做活「水」文章,讓「紅+綠」成為鳳臥發展最動人的色彩。
  • 學習與思考| 「兩山」理論內涵的經濟學思考
    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原環境保護部)分別推動開展生態產品機制實現機制試點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有力推動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實踐層面落地生根。二、「兩山」理論的內在要求「兩山」理論從本質上闡述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提出了正確處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關係的內在要求。
  • 溼地與城市生物多樣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視角
    以明晰產權為基礎、以價格形成為路徑、以市場機制為手段、以生態補償為平衡、以績效考核為輔助,通過自然資源資產化管理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徐基良 :中國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進展程兆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生態城市研究所 主任工程師程兆鵬主任工在報告中重點關注了以溼地為重要代表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和實現的新視角。
  • 實現生態產品價值,市場化路徑有哪些
    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本質是如何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產,生態價值體現為經濟價值。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 加快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加快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有利於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促進生態保護修復與經濟協調發展的良性循環,對實現生態環境的高水平保護與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途徑,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筆者建議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深入開展流域、區域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及產業現狀基礎性調查,因地制宜,科學確定各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