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兩山」理念提出15周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長效機制,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必然選擇,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根本需要。在擴大內需成為戰略新支點的新時期,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探索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將生態資源有效轉化成生態資產,創造綠色經濟新動能,必將成為一項重要的歷史性課題。
生態產品及其價值實現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自然生態系統與社會之間價值關係的深刻洞察和高度凝練,是指導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思想武器和理論指南。2010年發布的《全國主體功能區劃》中首次提出了「生態產品」概念,將生態產品與農產品、工業品和服務產品並列為人類生活所必需的、可消費的產品。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座談會上強調,要選擇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提出「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近年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已經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熱點方向,各地政府積極行動,麗水、湖州、撫州、南平等地區先行先試,結合試點示範基地創建,開展生態服務價值核算、創建區域生態產品品牌、建設「生態銀行」、發展特色生態產業等創新實踐,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的有效探索,展現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廣闊前景。
同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作為綠色發展理念指引的戰略方向,仍處於探索階段,其發展面臨很多挑戰。一是概念認識有待深化。生態產品及其價值實現的概念還缺乏清晰明確的政策界定。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理論和方法等,各界尚未達成共識,認知上存在一定混亂,實踐中存在生搬硬套、搭車蹭熱度等現象。
二是政策制度尚未形成體系。就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而言,該領域政策還缺乏頂層設計,部分重點環節存在瓶頸,政策抓手尚不清晰。例如,生態產品的市場發現機制、交易機制缺失,產品設計、交易平臺、交易環節等均不明確;與現有公共資源交易機制怎樣有效結合,路徑尚不明確。實踐中,地方政府各部門分工推進難度大、系統性難以保證。
三是深層次問題尚待研究解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涉及廣泛的利益調整,相關實踐中發現的一些關鍵問題需要研究解決。例如,一些生態資源的價值評估與資本市場估值脫節,金融資本難以規模化、實質性地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領域;一些試點工作總體上以政府行政手段為主導,在「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的背景下,地方財政承擔生態補償資金的壓力較大,單純以政府為主導的模式面臨難以持續的風險;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項目和工程實踐中,如何更好地惠及普通民眾而不只是資本,讓更多普通人享受資產收益而不只是生態效益,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當前,對生態產品內涵及其價值的認識還在不斷豐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制度體系和市場機制仍有待完善。未來,要把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做得更好,需要堅持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深入調查研究,凝聚政策共識。系統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第一個「攔路虎」是認識混亂、缺乏共識。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內涵豐富、關聯性強,其政策精髓、應用場景、產業邊界、措施抓手都有待逐步清晰化。這就要在調查研究上下功夫,從各地開展的豐富實踐中總結經驗。要開展科學、系統的調查研究,深入總結提煉,提出能「說得清聽得懂」的政策界定,讓更多人理解相關理念和政策目標。同時,能夠對一些關鍵、深層次問題提出解決思路。
二是強化制度創新,整合政策工具。生態產品在時空分布上差異大、不均衡,其價值實現途徑的選擇必須尊重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的特點,依賴於政府的政策創新和制度供給。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改革,要用包容性綠色發展的理念,推動各地區找到工作抓手,因地制宜,結合自身情況落地。部委層面需要整合政策工具,建立統一的生態產品目錄和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評估方法,進一步明晰自然資源資產產權,推進生態產品交易市場化機制建設,推動生態資產金融化,探索將林權、水權、排汙權等生態資源的收益權貼現成生態資產價值,引金融活水支持綠色生態項目建設。
三是堅持久久為功,系統推進創新。對很多地方政府而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涉及部門多、專業領域多,需要較長的時間摸索,以純工業化思維來處理可能適得其反。同時,也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不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程和項目等的可持續性,為了創新而創新。各地政府需要以系統思維更好地指導創新實踐,要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久久為功,推進生態產品價值政策系建設;在重點區域(地理區域、重點流域)、重點環節、典型場景、典型模式的實踐中取得突破,充分利用好各項已經開展的政策實踐。要高度重視、統籌謀劃,重視自我總結和學習交流,積極藉助各類專業機構的力量支持。
四是利用商業力量,發揮企業作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從商業角度看,沒有非常成熟、固定的價值網絡和商業模式可以利用,仍需要探索和挖掘,不斷拓展現有的商業邊界。要靠敢闖敢幹的企業家精神,要利用好社會資本和商業力量,發揮企業在整合資源、創新模式、對接市場等方面的優勢,為商業場景突破進行示範。地方政府需要有政治智慧,支持、幫助企業家去探索、發掘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路徑和項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新生事物,很多示範項目和商業模式需要時間錘鍊。因此,要堅持久久為功,尊重規律、持續探索,不急功近利;要堅持系統思維,及時總結試點經驗,不斷改進突破;要堅持因地制宜,不生搬硬套。總之,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是一項偉大事業,擁有廣闊發展空間,也蘊含巨大商業機會,需要政府主導,需要企業、學界和公眾等社會各界共同參與。
(中節能諮詢有限公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