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生態產品價值如何實現?

2021-01-10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摘要

只有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把「綠水青山」所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本文界定了生態產品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內涵,分析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之間的邏輯關係。運用理論分析、綜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產業生態型、生態產業型、產權交易型、生態溢價型、生態補償型、生態倡議型、綠色金融型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在此基礎上,筆者提出了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和制度框架。

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就要提供給人民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只有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把「綠水青山」所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才能滿足人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新時代需求。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概念內

生態產品的內涵

關於生態產品的界定最早見於2010年發布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其認為生態產品是指維繫生態安全、保障生態調節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環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源、宜人的氣候等。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學者對生態產品的研究不斷深入,對生態產品的理解有了較大變化,對其內涵與外延有了較大的拓展。本文綜合中央文件要求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認為生態產品既包括生態系統提供的生命支持系統、氣候調節系統以及舒適宜人的自然要素(比如清新空氣、清潔水源、舒適環境),同時也包括對物質與文化產品傳統生產方式的改造與升級,即以綠色、低碳、循環的發展方式實現物質與文化產品的供給。

本文以聯合國《千年生態系統評估報告》中對生態系統服務的內涵為基礎,按照產品的表現形式將生態產品分為生態物質產品、生態文化產品、生態服務產品和自然生態產品4 類(見圖1)。其中,自然生態產品是前三類的基礎。

圖1 生態產品的主要內容及分類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內涵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理論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原則之一。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過程,是「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過程。該論斷闡述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辯證關係,揭示了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的無窮經濟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見圖2)。

圖2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邏輯基礎

從中央文件看,2016年和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分別印發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 實施方案》《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了要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試驗, 創新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從理論研究來看,我國學者的研究集中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實踐與探索、生態產品的市場化供給、生態補償等方面,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內涵並未作較為系統的論述。

本文綜合中央文件及實踐探索認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 的意識, 以綠色、低碳、循環、高質量為發展途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以政府主導、市場配置、因地制宜、自我發展為本質特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生態鏈、價值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分類體系

理論基礎

(1) 價值理論— 生態產品的價值來源。從勞動價值論來看,人類對於自然資源基本規律的認識,對於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合理利用的生產生活活動, 以及避免自然資源過度開發、環境破壞等所需的成本投入,這些無不直接或間接凝聚著無差別的人類活動。從效用價值論來看,自然資源能夠給人類帶來效用,又以其稀缺性作為條件,使得生態產品能夠滿足人類的多維度需求。

(2) 生態系統理論— 生態產品開發的系統觀。山、水、林、田、湖、草構成的自然生態系統, 與經濟社會系統具有密切的共生共存關係, 共同組成了一個有機、有序的「生命共同體」。這些資源要素之間

彼此影響、彼此感應,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轉化,既制約又協同。例如,圍湖造田會造成區域生態系統惡化,反而不利於農業生產;糧食種植如果與林、牧、副、漁業科學結合起來,將產生更大的效益。

(3) 外部性理論— 生態產品供給的外部性治理。庇古將外部性分為外部經濟性和外部不經濟性,認為對於前者應予以補貼,對於後者應予以徵稅。此後, 科斯從交易費用入手,認為通過明晰產權和產權交易, 將外部問題內部化,方能解決外部性問題。後來, 奧斯特羅姆發現公共池塘類資源,難以進行產權界定或者界定成本過高,因此提倡社區治理模式,通過成員間自我約定和自我執行的協議,提高生態產品的供給。

(4)公共物品理論— 不同類型生態產品的供給。按照競爭性與排他性劃分,可以將生態產品劃分為4類:一是公共物品,具有非競爭性與非排他性,比如清新的空氣,此類產品通過生態補償、加強監管、項目引導等方式供給;二是純私人物品, 具有競爭性與排他性, 比如生態農業,此類產品通過產品貿易、產權交易等方式供給;三是俱樂部類物品, 具有非競爭性但是很容易排他,容易產生「擁擠」問題,如國家公園等區域,此類產品通過國土空間管制、生態溢價、生態倡議等方式供給;四是公共池塘類物品,具有非排他性與競爭性,容易產生「公地悲劇」,如共同使用的草原,此類產品通過明晰產權、社區治理方式供給。

實現模式

根據中央文件中關於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相關論述,以及國內外實踐及經驗啟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可以分為3種類型(見圖3):第一類是基礎發展類型,通過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形成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正循環,具有較強的自我發展能力;第二類是拓展發展類型,通過外部影響內在化、生態產品附加值提升以及生態補償,拓展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渠道和方式;第三類是支撐發展型,將會提高社會各界可持續發展意識,並為其他發展模式提供綠色金融助力。在此基礎上, 可進一步細分為7種具體模式。

圖3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主要類型與模式

(1)產業生態型。以生態設計為主線, 在從原材料採掘到產品製造、運銷、使用和最終報廢處理整個生命周期中儘量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從宏觀層面看,分析和預測我國產業生態化形勢與發展態勢,挖掘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戰略內涵,加強頂層設計與制度建設;從中觀層面看,研究區域產業共生體系的演化規律;從微觀層面看,剖析典型工業行業的物質代謝過程,構建基於物質效率的工業過程優化模型,為重點行業綠色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2) 生態產業型。發展生態農業,將糧食種植與林、牧、副、漁業結合起來,推進農藥使用減量化、資源利用集約化、生產清潔化以及輪耕休耕、自然恢復地力。發展生態林業建設,開發多功能林業、實行分類經營、推進林業共享,實現林業砍伐量與蓄積量雙增加、森林生態功能與經濟功能雙提升。發展生態畜牧業,提升草原生態功能,提高草原載畜量, 並推進合理的生態養殖。發展生態旅遊,在生態保護中融入市場機制,實現生態保育、野生動植物保護與休閒旅遊、經濟發展一體化。

(3) 產權交易型。產權交易是運用市場機制,促進企業形成內部經濟激勵,達到節約資源、減少汙染、降低排放的效果,同時還可能催生相關產業,使有些企業可以從治汙、減排等活動中獲利。隨著產權界定、總量控制以及交易平臺的建立,將生態產品的非市場價值轉化成市場價值, 如排汙權、碳排放權、水權等都可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排汙權和碳排放權交易都是將排放限額用於交易,將企業外部環境影響內在化,促進企業更好地實現綠色環保與節能減排。水權交易是資源使用權交易,可以使得用水效率低的水權人節水以轉讓用水權獲益。

(4) 生態溢價型。優質的生態環保屬性,將對生態產品產生良好的溢價效果。例如生態標籤, 對整個生命周期中符合生態標準的產品進行生態認證,不但給生產者帶來競爭優勢,還帶來了高附加值。再如與產業結合的生態治理,通過修復生態系統、提升生態景觀,在輔以相關產業開發,實現生態的溢價。例如,成都的「府南河治理」,使得河兩岸的土地價格溢價了10倍多。

(5) 生態補償型。生態補償,即生態或環境服務付費,主要是由生態系統服務的受益者向提供者給以經濟支持為主的補償。一是中央對地方的專項補償。專項補償是中央向地方生態服務提供的專項撥款,如退耕還林專項補償;轉移支付是解決地方政府財政收支失衡而採取的措施,主要是向貧困地區傾斜。二是省域內補助。省級財政向市、縣級財政實行專項補償與轉移支付,並與農業綜合開發、扶貧攻堅、水土保持等結合起來。三是區域內補償。直接的轉移支付,由受益區域向生態保護區域進行補償, 例如,紐約對上遊城市流域間的清潔供水交易。間接的轉移支付, 包括「生態移民」「異地開發」等方式。

(6)生態倡議型。為了推動生態保護與資源可持續利用,國際組織積極發布倡議或戰略目標,呼籲全球共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比如,聯合國發布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將對會員國生態保護政策產生積極影響。此外,國際上高度重視企業在信息披露、環境保護、社區參與等方面

(7)綠色金融型。綠色金融是用以支持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生態保護等生產、消費活動的金融。一是綠色信貸,指商業銀行在貸款時加強生態環境的風險控制,或者從財政資金中成立專門資金,用於綠色貸款的補貼激勵。二是綠色基金,為節能減排、低碳經濟、環境優化改造而建立的專項投資基金,旨在通過資本投入促進生態活動。三是綠色債券,指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支持綠色產業項目的債券,包括綠色金融債、綠色公司債等。四是生態銀行,國際上創建的森林銀行、溼地銀行、水銀行等有針對性的生態銀行。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制度框架

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探索新模式、新業態,將其與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脫貧攻堅等緊密結合起來。

二是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配置、多方參與的原則。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矯正生態環境治理中的市場失靈。在生態產品供給上,能夠運用市場機制解決的,儘量發揮市場在生態產品配置上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吸引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等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相互促進。

三是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結合當地的資源稟賦、社區文化、傳統資源和發展方向,考慮當地發展的獨特性與差異性,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遊則遊,充分挖掘當地生態產品供給的特色與品牌。

四是堅持增強自我造血功能和發展能力的原則。從長遠看,只有增加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自我造血能力和發展能力,才能形成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正循環,才能源源不斷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

五是堅持「誰受益誰補償、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按照權責利相統一的原則,由取得資源開發使用的權利人或生態保護受益地區支付稅費。同時,對於因為生態保護而投入的直接成本或喪失的機會成本,應給予補償和獎勵。

基本制度框架

一是深化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管理制度改革。深入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中的確權登記、健全產權體系等重大問題研究。以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為基礎,明晰國家所有、集體所有等不同所有者之間的邊界。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推行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等分置運行機制,適度擴大自然資源資產產權權能。圍繞不同類型自然資源資產的產權要素性質、流轉範圍和交易需要,搭建多層次的自然資源產權交易平臺,不斷完善交易制度體系和價格形成機制。

二是建立服務於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為路徑的產業政策體系。在綠色發展的引導上,培育資源節約集約和循環利用的產業發展新模式,運用資源出讓、稅費減免等措施,服務經濟增長的新途徑。在綠色採購上, 以公共支出和重大項目實施為抓手, 購買綠色商品,支持節能、環保、減排性產品。在標準制修訂上,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標準研製的全過程。

三是建立以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為主要內容的綠色考核制度。分析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現有的理論成果, 研究不同流派之間的總體思路、編制原則、核算方法及表式結構。總結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試點的成功經驗與存在的不足,結合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的核心要求,做好綜合與分類、存量與流量、實物量與價值量的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以此全面反映經濟發展的資源消耗、環境代價和生態效益,從而為綜合決策、績效評估考核、離任審計等提供重要依據。

四是建立以生態修復與產業再造相融合的生態綜合修復模式。識別區域生態修復與產業再造的盈利點和匹配度,對需修復的地區進行生態功能再造和提升,並通過生態修復與產業再造相融合的生態溢價式經濟發展, 不僅能夠激活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 形成生態溢價,還可以實現區域產業再造、經濟發展,實現生態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積極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按照不同要素的投入分成, 實現多元化、市場化運營,不斷提升生態質量,也促進經濟效益增長、資本效益提升。

五是建立以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為基礎的生態補償模式。從補償的主客體來看,不同類型的資源開發位於不同的生態系統,對周圍環境影響具有面源、線狀、點狀的影響,需要明確不同自然資源的補償主體與客體。從補償標準來看,需要因時、因地、因勢地制定補償標準,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態價值核算,為補償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從補償方式來看,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包括一對一補償、市場補償、生態標記、公共支付和生態移民等。

六是建立以授權經營和品牌分紅等形式的特許經營制度。對於一些特殊區域,比如國家公園,可以通過將特許經營的收益權交給地方政府,實現品牌使用的利益分成,以增強地方政府財政支出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時吸引當地社區進行共享共建、多方參與,可以更好地提升生態產品的生產能力。

作者:劉伯恩(作者系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自然資源改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文獻來源:劉伯恩.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內涵、分類與制度框架[J].環境保護,2020,48(13):49-52.原標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內涵、分類與制度框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生態修復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探索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新路徑 河南在淅川等6縣市開展生態產品...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李運海)記者12月23日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我省在省轄丹江口水庫流域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同步開展理論研究,流域內的淅川、西峽、盧氏、欒川、內鄉、鄧州等6個縣市納入試點和研究範圍,以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新路徑,為全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
  • 《生態文化》訪談錄:「綠水青山」究竟值多少「金山銀山」——訪談...
    該體系為清晰核算綠水青山價值多少金山銀山提供技術依據,並且在國家尺度、省級及以下尺度等層面得到廣泛應用,將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工作推進了一大步,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撐。總體來說,它是用數據說話,向國家和人民報帳,明明白白地告訴人們「綠水青山」到底值多少「金山銀山」。馮小軍:如今全社會對生態環境越來越重視。
  • 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是時代重任
    作者: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金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僅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也是指導全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方法。
  • 實現生態產品價值 助推河南「兩山」轉化
    □李運海 熊廣成    綠水青山如何轉化成金山銀山?如何讓老百姓通過綠水青山端上「金飯碗」、撐鼓「錢袋子」?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核心理念為指導,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著力建設山青、水碧、林鬱、田沃、湖美、草茂的美麗河南。同時,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相互轉化的新途徑,為全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
  • 「地球衛士獎」獲得者王文彪: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作為...
    12月5日,王文彪在獲得「地球衛士獎」後發表感言:治理沙漠是自己終生的事業,將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作為永遠的價值追求。 王新俊 攝12月5日,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左)向王文彪頒發「地球衛士獎」。
  • 巴彥淖爾:護美「綠水青山」 做大「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必須運用系統思維,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堅決不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經濟增長,一定要為子孫後代牢牢守護好河套平原這塊『青紗帳』。」……巴彥淖爾市境內陰山巍峨、黃河奔湧、層林疊嶂、沙漠浩渺,草原一望無垠、湖泊星羅棋布,再加上八百裡河套田園,山水林田湖草沙在這裡構成了一個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體。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15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深富內涵、極具韻味的經典論述早已成為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金句」,潤物無聲地融入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2005年8月15日,在浙江安吉餘村,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創造性地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15年過去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已經並將繼續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 呵護好生態 奔向好生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開欄的話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各地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綠色發展按下快進鍵,生態文明建設駛入快車道,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 生態產品價值如何實現?
    原創 沈 舒 i自然全媒體 生態產品是生態系統為了維繫生態安全、保障生態調節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環境而提供的產品。以綠水青山為代表的高質量森林、草地、溼地、海洋等生態資產,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必需的生態產品與服務。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騰衝打造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
    12月15日,全國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授牌儀式在廣西南寧舉行,全國共有16個縣(市、區)入選,騰衝市赫然在列。  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評選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生態文明供給側模式創新,打造綠色惠民、綠色共享品牌,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模式,樹立生態文明建設的標杆樣板,示範引領全國生態文明建設。
  • 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總目標,全會提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推進「兩山」轉化工作中,仍存在如何核算、怎麼轉化等現實難題。
  • 生態建設丨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總目標,全會提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推進「兩山」轉化工作中,仍存在如何核算、怎麼轉化等現實難題。關於生態產品的內涵界定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評估框架,基礎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影響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生態產品是指在不損害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為人類提供的生態系統物質和服務產品。
  • 實現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黨委書記 歐陽志雲  從生態學角度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高質量的森林、草地、溼地、湖泊、河流、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的總稱,標誌著生態系統能夠提供豐富的生態產品,生態產品具有巨大的生態價值,生態價值可以帶來經濟效益。
  • 各地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湖州市安吉縣餘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15年來,這一樸素又深邃的理念,從餘村走向全國,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化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行動。
  • 生態產品價值及其實現機制的思考
    自然生態系統作為自然界獨立存在的主體,依靠自身的組織機制完成物質循環與能量轉換,維持自身的平衡和發展,這一過程依靠自然本身的機制實現,創造生態價值的「勞動者」是自然生態系統本身。  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是生態產品經過人類加工,而產生的經濟效益。為的是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對物質產品的需要。生態產品到物質產品的轉換,需要投入人類勞動,生產者是人類,轉換的效率體現的是社會生產力的水平。
  • 馳而不息建設美麗中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湖州市安吉縣餘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15年來,這一樸素又深邃的理念,從餘村走向全國,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化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行動。
  • 踐行「兩山」理論 專家為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支招—新聞—科學網
    踐行「兩山」理論 專家為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支招2020生態價值數位化國際高峰論壇舉辦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兩山論』的精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綠色發展的集中之義
  • 【十三五成就】薊州區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生態環境實現根本性...
    【十三五成就】薊州區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生態環境實現根本性好轉 2020-11-29 21: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原標題:十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專家視角」王金南,王夏暉: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踐行「兩山...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補齊當前認識不統一、轉化不完全、通道未打開的短板,又要謀劃長遠,做好戰略設計,加強制度供給,提高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融合性」「靈活性」「有效性」「多樣性」「廣泛性」,全面建立「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轉化通道,以更多更優質的生態產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成為現代化美麗中國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