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產品價值及其實現機制的思考

2021-01-10 中國水網

  在明確界定生態產品涵義的基礎上,對生態產品的價值進行分析、分類,根據不同類型生態產品、不同價值屬性,構建相應的實現機制。

  01

  生態產品的屬性特徵

  2010年12月國務院《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首次提出「生態產品」概念並進行了定義:「生態產品是維繫生態安全、提供良好人居環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源和宜人的氣候等」。指出「保護和擴大自然界提供生態產品能力的過程也是創造價值的過程」。

  生態產品具有二重性,即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一)生態產品的自然屬性——是自然生產的自然要素的總和

  生態產品是自然生成(部分有人工輔助)之物,自然要素不是人類生產出來的產品,而是「自然生態系統生產出來的物品」,包括空氣、水、巖石、土壤、氣候、生物等,這些自然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在不同地域,由於各種要素的差異形成不同特徵的自然生態系統,如果沒有外界因素的幹擾和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的生產過程會不斷持續,這些自然要素總能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中不斷更新和恢復,即通過自然生產過程實現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生態產品的生產及為人類提供服務,首先受自然規律支配。

  (二)生態產品的社會和經濟屬性——自然生產與社會生產共同產出的產品

  自然環境是天然存在的,由各種自然要素構成。自然環境是人類起源、存在與發展的空間,人類文明就是依靠對自然要素的開發利用才得以存在和發展的。聯合國環境署(UNEP)對自然資源的定義是「在一定時間和一定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效益,從而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水平的自然因素和條件」。當自然要素作為生產資料或者勞動對象,成為社會生產過程的基本構成要素,就可以製造和創造出各種滿足人類需求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因此,生態產品的生產就不僅僅是自然生產,還受到了社會生產的影響。社會生產的介入賦予了這些自然要素以社會和經濟屬性,這一過程受社會經濟規律支配。

02

  生態產品價值分析

  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所謂價值是相對於人類的生產和生活而言的,自然系統自身無價值可言。對於人類的生產生活,生態產品的價值具有多維性,包括了生態價值、經濟價值、景觀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科研價值以及人類尚無法認識的價值等等,其中,現階段,對人類生產生活最有影響的主要是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

  (一)生態產品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

  生態產品的生態價值是生態產品對人類生存的天然有用性,即無需人類勞動的生態產品滿足人類基本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質量而提供的服務。自然生態系統作為自然界獨立存在的主體,依靠自身的組織機制完成物質循環與能量轉換,維持自身的平衡和發展,這一過程依靠自然本身的機制實現,創造生態價值的「勞動者」是自然生態系統本身。

  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是生態產品經過人類加工,而產生的經濟效益。為的是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對物質產品的需要。生態產品到物質產品的轉換,需要投入人類勞動,生產者是人類,轉換的效率體現的是社會生產力的水平。

  (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點在於生態價值的實現

  生態產品的屬性特徵,決定了生態產品既有生態價值,也有經濟價值。生態產品之於人類,首先在於其具有生態價值,然後才可能產生經濟價值,生態價值是經濟價值存在的基礎,經濟價值必須依附於生態價值而存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正是對生態產品經濟價值與生態價值關係的最好詮釋。保護和提高生態產品的生態價值,才能實現持續開發和創造其經濟價值。只有生態價值存在和提高,經濟價值才能可持續發展,綠水青山在,金山銀山就會在。這正是中央提出的「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意義之所在。

  (三)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的衡量與核算

  價值一般是指物品對於人類生產和生活的用途或積極作用。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把價值定義為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強調勞動創造價值。效用價值論則是從對人的有用性來定義價值,認為一切物品的價值都來自它們的效用,側重於人的主觀感受。

  生態產品的生態價值,適宜用效用價值理論來衡量。用貨幣量來衡量生態價值既缺乏科學性,又增加大量行政成本。

  生態的經濟價值,適宜用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地租理論、以及一般商品、資產的核算方式進行核算。

03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過程,就是深入領會、理解、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山論」的過程。以習近平總書記「兩山論」為指引,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應重點抓好以下環節。

  (一)明確責任主體

  按照中央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負總責,要建立協調機制,形成有利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格局。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密切協調配合,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 各級黨委和政府是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主體,對本地區的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負主體責任。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統籌業務協調, 與地方黨委、政府和各相關部門一致,搞好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

  (二)分類精準施策

  生態產品價值具有多維性,而且多數情況下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因此,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不會有單一的途徑。而應按照一定的標準對生態產品進行分類,對不同類型生態產品的不同價值,設置相對應的實現機制。

  1.將生態產品分類

  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為基礎,確定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以「上限」、「底線」、「紅線」為界,劃分可開發利用的生態產品和不可開發利用的生態產品。

  2.生態價值的實現

  生態價值實現的範圍,以「上限」、「底線」、「紅線」之內的生態產品為主,同時覆蓋開發利用領域。

  實現生態產品的生態價值,有兩條途徑:

  一是保護自然生態系統。減少人類對「上限」、「底線」、「紅線」以內自然生態環境系統的擾動,讓生態產品按自然規律自行衍化。完善法律法規,對「上限」、「底線」、「紅線」以內的生態產品嚴格保護,突出生態產品損害處罰規則。以現有的經濟能力和生產力手段為生態產品的自身繁衍創造有利條件。

編輯:王媛媛

相關焦點

  • 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不能完全依靠政府,也不能簡單地交給市場,應通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現政府與市場「兩隻手」的協調互補,努力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生態產品,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成為湖南綠色發展的增長點、支撐點、發力點。  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機制。為綠水青山貼上「價值標籤」、摸清「生態家底」、建立「生態帳本」,是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基礎。
  • 實現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黨委書記 歐陽志雲  從生態學角度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高質量的森林、草地、溼地、湖泊、河流、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的總稱,標誌著生態系統能夠提供豐富的生態產品,生態產品具有巨大的生態價值,生態價值可以帶來經濟效益。
  • 生態資源「變現」靠什麼——江西撫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調查
    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如何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水平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是江西多地在深入思考、努力探索的課題。撫州抓住江西被列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撫州被列為全國第二個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的機遇,用生態文明建設統領發展,多管齊下拓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為全國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提供了有益啟示。
  • 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是時代重任
    要推動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首先要確定生態產品價值的內涵及其價值核算,也就是生態價值核算。目前比較一致的做法是用生態系統生產總值,也就是GEP來衡量「綠水青山」的價值。我國在這個領域總體上走在世界的前列。不過,由於自然生態功能的差異,對於每一個省市區,其生態產品價值量及其比例結構差異非常大。
  • 生態產品價值如何實現?
    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健全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是我國當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中之重。01什麼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主要包括生態產品的價值評估機制和價值轉化機制。價值評估機制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前提。
  •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設邁出新步伐
    在12月13日的2020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討會上,國家發改委基礎司長江推進處處長馬上指出,要在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上不斷邁出新步伐,取得新突破。一是通過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擴大優質生態產品的供給;二是通過生態產業化,實現生態產品的價值增值;三是通過完善體制機制,推動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
  • 加快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生態環境付出相應代價。  自然生態系統既能向人類供應物質產品,又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同時具有自然景觀、地質遺蹟等重要價值。
  • 創新探索 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長效機制,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必然選擇,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根本需要。在擴大內需成為戰略新支點的新時期,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探索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將生態資源有效轉化成生態資產,創造綠色經濟新動能,必將成為一項重要的歷史性課題。
  • 拓展「兩山」轉化通道 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指通過一定的機制設計,使得生態產品價值在市場上得到顯現和認可。2019年以來,國家先後在浙江麗水市、江西撫州市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全面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深圳市鹽田區和海南省先後開展了試驗工作。全國幾十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和數百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紛紛探索「兩山」轉化新路徑,湧現出了一大批生動鮮活的成功案例。
  •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生態產品具有巨大的生態價值,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將生態產品的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不僅能促進生態產品消費者付費、生態保護者收益、保障優質生態產品的持續供給,還可以充分挖掘生態資源潛力,推進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長江經濟帶包括11個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裡,生活著近6億人口,貢獻了全國40%的經濟總量,是我國城市化和經濟發展重要引擎。
  • 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關於生態產品的內涵界定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評估框架,基礎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影響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生態產品是指在不損害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為人類提供的生態系統物質和服務產品。為此,我國多地正在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與方法,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價值認識不到位、價值存量不清楚、轉化路徑單一等問題。
  • 生態建設丨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推進「兩山」轉化工作中,仍存在如何核算、怎麼轉化等現實難題。關於生態產品的內涵界定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評估框架,基礎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影響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生態產品是指在不損害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為人類提供的生態系統物質和服務產品。
  •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調節兩種作用,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所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要使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這樣一種潛在價值,以貨幣化的現實價值在市場上得到顯現和認可,也就是生態產品價值的顯性化。當前能夠在市場上顯現的生態產品價值一般是消費性直接使用價值,除此以外的生態產品價值——尤其是非使用價值,往往難以得到市場的識別和認可。因此,需要一定的機制設計,使得生態產品價值以現實價值的形式在市場上得到全面的顯現。
  • 實現生態產品價值 助推河南「兩山」轉化
    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工作    不久前,自然資源部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為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理論和實踐探索,自然資源部向全國推薦10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我省淅川縣名列其中。    淅川縣能夠入選,得益於該縣圍繞水源地保護,走出了一條以良好生態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 積極探索生態發展區生態價值實現的有效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立足功能定位和生態優勢,率先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效機制,是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應有之義,也是新時代綠色發展必須取得的重大成果。
  • 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生態產品價值如何實現?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摘要只有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把「綠水青山」所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本文界定了生態產品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內涵,分析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之間的邏輯關係。
  • 智庫建言|做好核算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奠定基礎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又明確指出「積極探索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選擇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但目前,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理論基礎還較薄弱,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需要突破的難點還很多,進一步做好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研究和實踐工作仍是非常迫切的任務。
  • 實現生態產品價值,市場化路徑有哪些
    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本質是如何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產,生態價值體現為經濟價值。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 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四個路徑
    按照部署,「十四五」時期應集中力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這無疑需要發揮我們的制度優勢,同時也必須重視和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所謂價值實現,就是企業生產的產品能夠賣出去,通過市場交換收回成本,而且能獲得一定的利潤,使生產能夠持續下去。如果產品賣不出去,產品的價值不能得以實現,再生產過程就中斷了。
  •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實現路徑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把看不見、摸不著的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既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舉措,更是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有益探索。  日前,記者採訪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典型林業生態工程效益監測評估國家創新聯盟首席科學家王兵,他從宏觀理論到具體實踐,講述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一些模式與路徑,以及生態價值核算的最新進展,全方位展示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