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深富內涵、極具韻味的經典論述早已成為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金句」,潤物無聲地融入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2005年8月15日,在浙江安吉餘村,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創造性地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
15年過去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已經並將繼續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在這個重要理念提出15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進一步加深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解把握。
浙江農村的「美麗轉身」
浙江大地上,流傳著眾多「美麗轉身」的故事。
2002年,習近平同志剛到任浙江,就深入基層察民情、聽民意、訪民憂,在短短118天裡,跑遍了11個市,走訪了25個縣。在察訪中,農村環境問題逐漸「浮出水面」,成為習近平同志關注的重點。
2003年,時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深入調研、準確把握浙江「三農」工作和城鄉關係階段性特徵基礎上,適應人民群眾新期待,親自點題、親自謀劃、親自部署推動了「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簡稱「千萬工程」)。
在啟動「千萬工程」兩年後,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志來到安吉餘村考察,高度評價餘村下定決心關閉礦區、全面走綠色發展之路的做法,並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1980年代的資料照片;下圖為:2018年4月24日,遊客在整修一新的餘村遊覽拍照(新華社記者翁忻暘攝)。新華社發
餘村調研9天後,習近平同志以筆名「哲欣」在《浙江日報》發表題為《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一文,進一步闡釋道:「我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與社會的和諧,通俗地講,就是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
這篇文章收錄於《之江新語》一書,一起來看: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
(二〇〇五年八月二十四日)
我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與社會的和諧,通俗地講,就是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
我省「七山一水兩分田」,許多地方「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擁有良好的生態優勢。如果能夠把這些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可帶來金山銀山,但金山銀山卻買不到綠水青山。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既會產生矛盾,又可辯證統一。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懂得機會成本,善於選擇, 學會揚棄,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堅定不移地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在選擇之中,找準方向,創造條件,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
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並回答提問時,對這一理念進一步作出了深刻闡述:「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5年的實踐與發展,讓浙江人民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體悟。
前些天,筆記君在浙江杭州、寧波、麗水、湖州等地採訪時,就有切身的感受。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生態興則文明興。建設生態文明,關係國家未來,關係人民福祉,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為生態文明建設傾注了巨大心血,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城市鄉村,對各地的生態環境情況都瞭然於心、深思細究。
在海南,他為發展定位,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海南最強的優勢和最大的本錢,要留住「飛泉瀉萬仞,舞鶴雙低昂」那樣的風景;在湖南,他諄諄告誡,「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這樣的鄉情美景不能弄沒了,要與現代生活融為一體;在青海高原,他殷殷囑託,要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圖為浙江麗水松陽縣四都鄉陳家鋪村 四都鄉供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要深刻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使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美麗中國」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鬥目標。
與此同時,「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美麗中國」寫進黨章和憲法,成為全黨的意志、國家的意志和全民的共同行動。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入分析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形勢任務,深刻闡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重要原則、主要舉措。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王曄/攝
2019年第3期《求是》雜誌刊登了習近平總書記這篇重要講話《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筆記君對文章要點做了梳理,一起重溫:
一個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趨勢,但成效並不穩固,稍有鬆懈就有可能出現反覆,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不能一邊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邊生態環境質量仍然很差,這樣人民不會認可,也經不起歷史檢驗。不管有多麼艱難,都不可猶豫、不能退縮,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勇氣、攻城拔寨的拼勁,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六項核心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好以下原則。 一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是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五是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六是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有「中國扶貧第一村」之稱的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以實際行動踐行並證明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圖為綠色環抱的赤溪村。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攝
六大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集中優勢兵力,採取更有效的政策舉措,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第一,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第二,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第三,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第四,有效防範生態環境風險。第五,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落地見效。第六,提高環境治理水平。
加強黨的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必須加強黨的領導。
各地區各部門要增強「四個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
更多精彩,請戳↓↓
習近平: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求是》編輯部: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邁入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境界
來源:學而時習工作室 編輯:狄英娜 李丹華 韓辰 視頻:王興 審核:宋維強 監製:馬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