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密雲融媒 宜居密雲
點擊「宜居密雲」獲取權威信息!
11月30日,2018—2019年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第四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兩山」實踐創新基地表彰授牌活動在京舉行。會議宣讀了第四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並為代表授牌。至此,北京市密雲區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兩項殊榮。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密雲區按下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綠色發展快進鍵。堅持生態立區,持續深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綠色發展,創新具有密雲特色「兩山」理論轉化模式,走出一條綠色發展新路徑,實現生態和富民雙豐收。
堅定不移保護好綠水青山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初作出了「保護好密雲水庫等重要水源地」的重要指示,2020年8月30日又親自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回信。密雲全區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區委區政府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戰略性任務來抓,出臺一系列保水保生態舉措,高標準保護綠水青山。治理94個庫中島、清退10萬畝「押寶地」、庫區退耕禁種、清退上遊規模養殖、關停礦山、建設水庫圍網和智能監控系統……同時,由密雲區牽頭,與懷柔區、延慶區、承德市、張家口市共同籤署保水合作協議,兩市三區正式聯手,組成「保水共同體」。推進京冀上下遊協同治水,確保清水下山,淨水入庫。
密雲區多年來深化實施「一微克」行動,綜合運用減煤控車、治汙減排、清潔降塵、精細化管理等措施,實現細顆粒物濃度逐年下降。今年1月至10月,密雲區PM2.5累計平均濃度為29微克每立方米,較2019年同期下降14.7%,在全市率先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上遊保水、護林保水、庫區保水、依法保水、政策保水的「五保水」要求,密雲區全面加強水源保護工作,密雲水庫及主要入境、入庫河流水質始終保持國家地表水Ⅱ類水質目標要求。全區林木綠化率達75.3%,森林資源蓄積量全市最高,溼地面積全市最大。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建設用地和農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密雲區大力推動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垃圾總量減少,廚餘垃圾分出率迅速提高。
大力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
密雲區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高端休閒旅遊業、鄉村民俗旅遊業及健康養生業及「高精尖」科技產業等綠色產業,走出一條生態涵養區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優勢,密雲區做強做優蜂產業,形成集蜜蜂種業、養殖、文化和旅遊等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加強本土中華蜂保護,全區蜂群規模達到11.5萬群,佔北京市的44%,「密雲蜂業」的品牌效應迅速擴大。「公司+合作社+低收入戶」的運營模式,帶領低收入戶通過蜜蜂養殖增收脫低。密雲區瞄準首都市民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需求,「密雲農業」成為首都市民信賴的品牌。今年上半年電商銷售總額達4.6億元,同比增長52.66%,直接帶動農民4500戶,低收入戶戶均增收2萬元。
「山水田園,畫境密雲」的形象讓密雲成為首都市民休閒度假的理想之地。文化、體育、農業與旅遊深度融合。以「古北水鎮」、雲蒙山為代表的東西兩條生態文化旅遊線路吸引大批遊客,鄉村旅遊「十百千」工程,正將旅遊業變成富民增收的戰略支柱型產業。
密雲區利用懷柔科學城東擴至密雲的機遇,支持重大科學設施項目建設,提前謀劃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並與北京大學合作在科學城東區布局懷密醫學中心項目,帶動大健康產業發展。佔地12.55平方公裡的中關村密雲園加快「騰籠換鳥」,騰退土地59.06公頃,盤活土地28.66公頃,推進「高精尖」實體項目落實落地。利用中關村密雲園和生態商務區兩大經濟引擎,密雲區發展智能製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科技服務四大主導產業,目前全區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20家,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不斷探索機制體制創新
密雲區在探索創新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方面也始終走在前列,發布了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全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不斷增強。密雲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在密雲水庫一級保護區範圍內集中行使131項涉水行政處罰權,變「九龍治水」為「一龍管水」,在全國率先實現區域性綜合執法。網格化、智能化精準管理,人防、物防、技防和生態防護,形成了以水庫為核心的面源汙染控制體系、點線結合的溯源治汙體系、全覆蓋節點監控網絡體系、立體化應急預警防控體系「四位一體」大型水源地綜合保護治理體系。同時,在跨界水體聯防聯控聯治、完善生態補償機制、促進綠色產業富民等方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湧現出水庫周邊保水富民、張裕愛斐堡生態產業化、中關村密雲園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等一批「兩山」理論轉化的具體案例,養蜂業帶動「脫低致富」的模式作為典型經驗在全國推廣。
深入推進生態惠民
密雲區堅持生態惠民,讓人民群眾從生態文明建設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和諧宜居的生態環境,疏解整治促提升提升街容街貌、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建設讓人民群眾「推窗見綠、開門進園」……實實在在的生態利民舉措,切實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密雲區積極開發以生態保護為主體的公益崗位,全區生態林管護員、管水員、保潔員等8類崗位安排14600餘名農村勞動力。其中針對密雲水庫及上遊主要河道管護,設置了2150個網格保水員崗位、700個水源生態保護崗,幫助庫區農民「綠崗」就業。同時,通過退耕還林、平原造林、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等政策,讓農村群眾在保護生態中獲得收益。利用山區特有的小氣候,發展特色農業和林下經濟,依託山水資源,發展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通過發展蜜蜂文化、蜂業旅遊觀光等,年接待遊客達1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近億元,促進農民就業增收。
肩負兩項殊榮的密雲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正在實現自然財富和經濟財富雙豐收,之後也必將持續深化生態文明建設,鞏固和拓展創建成果,創新具有密雲特色的「兩山」理論轉化模式。
文:郝曉金
原標題:《兩山理論 密雲實踐丨密雲區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正式授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