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範圍、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制……深圳...

2021-01-11 每日經濟新聞

支持深圳特區發展再出重磅文件。

10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授權改革試點。

《方案》明確,完善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治理體制,包括擴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範圍等內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8月,深圳市生態服務價值(GEP)核算系統正式上線。該核算體系已作為城市實踐案例納入國家在研核算標準,並已與聯合國統計署核算標準接軌。

深圳生態服務價值核算系統已上線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價值日益凸顯,探索建立生態服務價值核算系統意義重大。

《方案》指出,支持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等「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開展重要生態空間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擴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範圍。

所謂生態服務價值(GEP),是指以科學的方式算出一定區域在一定時間內生態系統的產品和服務價值總和。包括計算森林、荒漠、溼地等生態系統及農田、牧場、水產養殖場等人工生態系統的生產總值,來衡量和展示生態系統狀況。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印發。文件提出,構建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生態文明評價考核體系,探索實施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制度。

實際上,2018年起,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就聯合市統計局和市發改委,組織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和深圳市環科院開展GEP核算研究,構建了適應於城市的GEP核算體系。該核算體系已作為城市實踐案例納入國家在研核算標準,並已與聯合國統計署核算標準接軌。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強化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用價值量化的方式更有利於加強生態保護,國際上一些地區也一直在積極推進相關方面的探索。

2020年8月,深圳市生態服務價值核算系統正式上線,這是全國乃至全球首個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自動核算平臺。

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亞立介紹,平臺實現了100多項核算數據在線填報,核算結果一鍵得出,極大提高了核算精度和效率,為下一步GEP核算統計制度建立和核算成果在城市生態管理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系統上線後,將利用已收集的2017年和2018年數據進行試運行,預計10月份正式接入政府管理平臺,開展2019年市、區(新區)GEP核算。

實行環境汙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

《方案》明確,健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制度。支持完善本地清潔能源供應機制,建設能源產業創新中心、創新聯合體等平臺機構。支持完善產品環保強制性地方標準,建立綠色產業認定規則體系,完善氣候投融資機制。推動完善陸海統籌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機制,實行環境汙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探索建立入海排汙口分類管理制度。加快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近年來,深圳市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明顯。以大氣環境為例,2015年-2019年,深圳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 30微克/立方米、27微克/立方米、28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24微克/立方米;灰霾天數分別為:35天、27天、22天、20天、9天。2020年6月168個重點城市環境空氣排名中,深圳位列第三。

除了生態環境外,《方案》進一步提出提升城市空間統籌管理水平。

《方案》提出,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支持推動在建設用地地上、地表和地下分別設立使用權,探索按照海域的水面、水體、海床、底土分別設立使用權,促進空間合理開發利用。開展深化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試點。按程序賦予深圳佔用林地省級審核權限。探索優化用地用林用海「統一收文、統一辦理、統一發文」審批機制,推動自然資源使用審批全鏈條融合。開展航空資源結構化改革試點。完善無人機飛行管理制度。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全國首個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自動核算平臺在深圳上線
    記者8月7日從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和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聯合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深圳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系統正式啟用。據悉,這是全國第一個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自動核算平臺,將為協調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新的支撐。
  • 武夷山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的探索與實踐
    原標題:武夷山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的探索與實踐 隨著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日益增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存在明顯不足,有必要開展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將生態產品價值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不降低作為經濟發展的約束條件。
  • 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核算
    對話嘉賓簡介:歐陽志雲,現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生態學會理事長,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副理事長。主要從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評估與保護研究。建立區域生態系統評估方法體系、生態功能區劃理論與方法,提出以生態資產與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為基礎的生態效益評估理論和方法。
  • 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關於生態產品的內涵界定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評估框架,基礎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影響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生態產品是指在不損害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為人類提供的生態系統物質和服務產品。為此,我國多地正在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與方法,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價值認識不到位、價值存量不清楚、轉化路徑單一等問題。
  •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制度 促進深圳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生態產品是自然生態系統為人類生存與發展提供的物質資源和生態環境服務,不僅包括糧食、肉、魚等食物,水資源、木材、生態能源等物質產品,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水源涵養、氣候調節、洪水調蓄、汙染物淨化等生態調節服務產品,以及景觀美學價值、生態旅遊、精神健康與生態文化產品。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是指運用生態經濟學方法,評估生態產品功能量及其蘊含的經濟價值。
  • 生態建設丨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推進「兩山」轉化工作中,仍存在如何核算、怎麼轉化等現實難題。關於生態產品的內涵界定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評估框架,基礎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影響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生態產品是指在不損害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為人類提供的生態系統物質和服務產品。
  • 廈門開展生態系統生產價值業務化核算
    生態系統生產價值核算是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核心,是實施資源有償使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文明績效考核等的重要基礎。開展生態系統生產價值核算,有利於架起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的轉化橋梁。
  • 守護「山海寶庫」,深圳大鵬勇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先鋒
    年的核算工作,為綠色發展提供指引。完善生態環保監管司法體制保障機制改革,成立廣東省首批大鵬環境損害鑑定所,設立全省唯一環境資源「三合一」審判法庭。開展生態文明建設交流平臺、貨幣化生態補償政策等探索性工作,編制完成全國首個《海洋碳匯核算指南》,率先建成全國首個區縣級全要素生態環境動態監測系統平臺;全覆蓋開展陸海統籌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
  • 獨家| 王金南院士等解讀《陸地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技術指南》
    2015年中央改革辦、國務院改革辦審議通過了「1+6」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案,《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方案》《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點方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對包括自然資源資產在內的生態系統服務核算提出技術需求。
  • 福建試點生態系統服務價值(GEP)核算 為綠水青山計算「身價」
    「生物多樣性、負氧離子、固碳指標……」近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GEP核算信息平臺」上,只要輸入行政區劃、生態系統、指標名稱等「變量」,即可顯示出當地特定區域內生態資源的「價格」。為名聞天下的武夷山水貼上「價值標籤」,這一做法源自近年來福建省實施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GEP)核算試點改革。
  • 浙江舉行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標準新聞發布會
    通過GEP核算以及應用工作的推進,將會使我們的綠水青山更美、金山銀山更大,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會進一步提升。綠水青山更美,就是通過GEP核算成果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的應用,引導各地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生態產品,讓我們的家園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食品更安全。
  • 生態服務綜合價值76.74億元!《蘭州市南北兩山生態服務價值評價...
    項目通過開展2015和2019年蘭州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區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研究和社會性服務功能狀況典型性調查等工作,建立了生態服務功能和價值評估體系,對研究區生態服務價值進行了科學系統地核算。研究結果表明,2015年南北兩山綠化工程區各項生態服務功能綜合產生的總價值為65.14億元,2019年總價值為76.74億元,其中科教遊憩價值、氣候水文調節價值、固土保肥和物種保育等支持功能價值、木材薪柴等供給服務價值分別為總價值的89.35%、10.28%、0.35%和0.02%。5年間,單位面積綠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年增長率為2.58%。
  • 智庫建言|做好核算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奠定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解決「就是」的問題,就需要對生態產品的價值進行核算。有了生態產品價值的核算,就可以對各地的生態文明建設或綠色發展成效進行評價、考核和獎懲,就可以更快地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就可以更好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二是有利於將資源環境作為生產要素在發展過程中集約利用。
  •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2009年,TEEB成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主導的倡議計劃,其目標首先是認識自然資產的價值,其次是展示自然資產的價值,第三是捕獲其價值,將自然資產的價值納入決策過程,以此來確保生態系統服務的可持續性。環境保護部與中國科學院聯合啟動了「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經濟學」國家行動方案。
  • 青海省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與生態資產評估研究項目全面完成
    歷時三年半,由國家林業局生態監測評估中心、青海省林業廳、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林業大學共同完成的「青海省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與生態資產評估研究」項目全面完成。  該項目通過整合我省多來源、多尺度、多過程、多時相的生態環境數據,結合大規模的野外調查和長期定位觀測數據,利用3S技術和開發改進的生態系統過程模型、生態位模型、經典方程等技術方法,全面評估了我省全區域森林、溼地、荒漠、草原、農田五大生態系統及三江源、青海湖流域、祁連山區等重點生態區域的服務價值和生態資產。
  •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實現路徑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把看不見、摸不著的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既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舉措,更是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有益探索。  日前,記者採訪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典型林業生態工程效益監測評估國家創新聯盟首席科學家王兵,他從宏觀理論到具體實踐,講述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一些模式與路徑,以及生態價值核算的最新進展,全方位展示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意義。
  •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一些服務,如侵蝕控制,根據其時間尺度和影響的直接程度,可以分別歸類於支持功能和調節功能。由此可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人類文明和可持續發展地基礎。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  隨著生態經濟學、環境和自然資源經濟學的發展,生態學家和經濟學家在評價生態系統服務的變動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生態環境評價已經成為今天的生態經濟學和環境經濟學教科書中的一個標準組成部分。
  • 《鹽田區城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範》(SZDB/Z 342...
    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 GEP)是指一定區域在一定時間內生態系統的產品與服務的價值總和,是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及其經濟價值總量。國際上通用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以「國內生產總值(GDP)」為主要核算指標,用以核算人類經濟活動的成果,但忽視了生態系統為人類生存與發展提供的潛在服務的價值。隨著社會發展認識的深入,GDP的缺陷逐漸暴露:資源、環境的代價沒有合理扣除,自然資本的價值缺乏科學估算,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的舊債沒有還清,不適當地將GDP作為判定國民福祉的指標等等。
  • 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發展 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黃潤秋: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碳排放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可以實現「一舉四得」:第一,有利於推動經濟結構綠色轉型,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助推高質量發展;第二,有利於推動汙染源頭治理,我們的生態環境問題根子上還是高碳的能源結構及其支撐的高碳重化工產業結構問題,降碳可以與環境質量改善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第三,有利於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第四,有利於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
  • 【本期關注】張衛民 | 自然資源資產生態價值核算理論問題探討
    之後,聯合國又發布了《2012年環境經濟核算體系:實驗性生態系統核算》(SEEA-EEA),指導各國在環境經濟核算的體系下開展生態系統核算實踐,並於2020年10月發布了SEEA體系的生態系統核算的正式版本《環境經濟核算體系:生態系統核算》(SEEA-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