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上遊梯級電站大壩和水庫,應該堅守防洪初心維持低調蓄高程

2021-01-09 光亮布告欄

四川和西南的石灰巖、頁巖、砂巖等巖層的混搭地殼結構,曲奇餅乾型cookies-biscuit type地殼,由於幾個梯級電站大壩在所在大面積區域留蓄超量的水,就是說西南區域被截流的長江流系水嚴重浸泡,區域地殼的造巖速度,水土積巖速度,被地殼巖石溶解散裂速度遠遠超過,而造成西南板塊地殼溶解出漏鬥狀孔洞,造成四川所在的地殼扛不住巖漿的與太陽磁場相關的周期性劇烈活動,容易地殼塌陷和斷裂,造成中國的西南地區容易地震。這指的應該是金沙江,溪洛渡,和三峽,幾個長江梯級水電大壩,造成的地殼化學和地球物理的負面作用啦!

自從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發生的汶川大地震開始,美國國土安全部和NASA開始重視地球物理和地殼化學的空間衛星監測,NASA先進的地球物理監測衛星系列星座,空間環境監測衛星系列星座,空間監測數據在地面系統上,智能處理數據進行拓撲關聯處理,把收集的數據做各種question bug的整合分析,發現地球表面的有些區域的大江大河,不適合建設梯級大壩,於是美國從2009年起,陸陸續續拆除了很多美國境內的北美河流流繫上,在胡佛總統時代開始建設的大壩。

國際空間地理和地球物理研究刊物,敢說真話。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河海大學,一些學者的專業看法,被國際上一些研究組織看中。這些研究成果,甚至看法,曾經在中國大陸,專業學術刊物和兩院學術報告都不收納。但是,2020年,2019年,2018年,三年都在某學報上出現過相關文章。

除了周期性長江流域大洪水發生的年份,三峽大壩和長江上遊梯級大壩,例如三峽大壩的高水位和中高水位調蓄時間,應該控制在60天以內,其他時段三峽水庫庫區應該長期維持在低水位,以不影響和疊加配合地質活動和地殼運動,產生西南地殼板塊地殼物理的負面應力效應,和地球化學的巖層異常速溶效應。在太陽活動劇烈的年份,根據中國地震多發區域,包括西南區域地殼的地幔巖漿的太陽磁場感應湍流運動強的年份,三峽庫區,長江上遊梯級電站庫區,必須維持在低水位調蓄高程,即使疊加周期性長江流域大洪水發生的時間。不能因為長江中上遊和上遊梯級電站和階梯庫區,造成西南災害性地震頻發。 三峽大壩建設的初衷就是應對長江流域周期性大洪水,經過這些年科學論證,長江流域水利和流域地質地理監測,發現只能堅持三峽大壩建設的初衷,要放下經濟利益優先的考慮,以科學地國土地理安全為重。

控制長江中上遊流系電站大壩的數量,停止在長江流系中上遊新建大壩,保護生態安全和地理安全。

其實長江水利設施體系,經濟和防洪需求,魚和熊掌可以得兼!

(和本人微博帳號「小餘的空閒時間」同時刊發)

相關焦點

  • 【數據控】全球水電站、大壩、水庫、抽水蓄能電站大排名!
    世界上沒有哪一條河流沒有構築大壩,且多數河流採用梯級式大壩以增加水力的發電量,世界大壩庫區已經相當於法國面積那麼大,水力發電情況值得能源研究者關注。本文作者將世界上全球水電站、大壩、水庫、抽水蓄能電站進行了大排名,讀者可藉此一目了然。【無所不能 文|龐名立】水力發電是可再生的清潔能源。
  • 三峽大壩防洪效果特別好,為什麼不在長江中下遊再建一座?
    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它最大的功能是錯峰防洪,其次的功能才是發電和航運,而近期長江流域的一個多月暴雨,讓三峽大壩狠狠的刷了一把存在感,因此有朋友就提議,既然三峽大壩效果那麼好,何不在中下遊再建幾座?
  • 世界第五的烏東德水電站,蓄水高程已達945米,卻還需再蓄30米
    烏東德水電站是金沙江水電基地下遊河段的第一梯級電站。其功能以發電為主,兼顧防洪、航運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該水電站壩頂高程988米,最大壩高270米,形成的水庫總庫容74.08億立方米,大壩之下共安裝12臺單機容量85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020萬千瓦,預估年發電量389.1億千瓦時。
  • 白鶴灘水電站左岸大壩全部開面施工
    白鶴灘水電站左岸大壩最後一個開面施工的壩段——1號壩段順利完成首倉混凝土澆築施工。該電站左岸大壩18個壩段全部開面施工。本報訊日前,白鶴灘水電站左岸大壩最後一個開面施工的壩段——1號壩段順利完成首倉混凝土澆築施工。至此,該電站左岸大壩18個壩段全部開面施工。
  • 亞斯文大壩能擋住尼羅河全年徑流量,長江下遊為何不能效仿蓄水?
    眾所周知,亞斯文大壩位於埃及首都開羅以南約800公裡的尼羅河幹流上,大壩的完工在其以南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人工湖——納賽爾水庫,蓄水能力1689億立方米,具有灌溉、發電、防洪、航運、旅遊、水產等多種效益。,為此很多網友會問為什麼我國不建一座像亞斯文大壩這樣的大壩,實現長江或黃河的多年調節,這樣不就可以控制河流白白流向大海嗎?
  • 在長江上建大壩,中國計劃了100年,要用500年!
    7月的三峽大壩長江中下遊的抗洪屏障九江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秘書長張新紅: 「在兩湖主汛期到來前,三峽工程提前騰出庫容,保持在汛限水位以下運行,在兩湖出湖流量較大時,開始攔蓄洪水,蓄峰力達到了21%,避免了洞庭湖、長江、鄱陽湖洪水的疊加遭遇。」
  • 抽水蓄能電站:用水做成的大型蓄電池
    據介紹,句容抽水蓄能電站工程項目投運後,每年可節約燃煤消耗量約13.4萬噸,減排煙塵約0.18萬噸、二氧化硫約500噸、氮氧化物約0.5萬噸、二氧化碳約33.3萬噸。 句容抽水蓄能電站這個投資近96億元的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在抽水蓄能領域佔三項世界第一,分別是世界第一高的抽水蓄能電站庫盆大壩、世界第一高的瀝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壩,以及世界第一大填築規模的抽水蓄能電站。
  • 面對洪水,三峽大壩很「脆弱」?聽科學家解開三峽大壩的奧秘
    三峽水庫對防洪可以起很大的作用,但總歸能力有限,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再大的水庫,庫容量也是有限的。長江的年徑流量接近一萬億立方米,其中百分之七八十的水量集中在雨季。而我們三峽水庫的總庫容只有392億,可調度的防洪庫容僅有221億。
  • 三峽大壩面臨竣工以來最嚴峻考驗 爭議話題常存
    此前一輪70000立方米/秒的洪峰過後,三峽水庫的最高水位達到了158.86米,超過汛限水位13.86米。為了迎接第二輪洪水,三峽水庫在7月25日開始加大洩洪力度,但是截至7月27日凌晨3時,三峽水庫的水位依然維持在156.79米。  陸佑楣預測,「估計這輪洪峰過後,三峽水庫的水會蓄到160米以上,但這對三峽大壩而言,沒有任何問題。」
  • 三峽大壩無變形危險 可防止荊江地區發生毀滅性災害
    7月2日,2020年長江第1號洪水在長江上遊形成,洪峰流量為5.3萬立方米/秒(出現在7月2日14時)。三峽水庫發揮攔洪和削峰作用,控制下洩流量3.5萬立方米/秒,削峰率達到34%。據長江水利委員會測算,三峽水庫此次單獨運用降低城陵磯水位0.2米,通過長江上遊水工程聯合調度(包括三峽),降低城陵磯水位0.8米,避免了洞庭湖城陵磯和鄱陽湖湖口超保證水位、荊江沙市超警戒水位,極大減輕了長江中下遊防洪壓力。受長江上遊及三峽區間來水明顯增加影響,17日10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漲至5萬立方米/秒,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形成。
  • 中國十大水庫,十大水力發電站
    175米正常蓄水位高程,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形成總面積達1084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 3 、龍羊峽水庫 龍羊峽水庫位於黃河上遊青海省共和縣和貴南縣交界的龍羊峽谷,電站裝機容量128萬千瓦,水庫設計蓄水位2600米,總庫容247億立方米,調節庫容194億立方米,是一座具有多年調節性能的大型綜合利用樞紐工程。
  • 【地理視野】經常出現在高考地理題中的中國水庫、核電站排名
    為了保證公司工作的正常開展,同時聘用了6名專家和 60名輔助人員作為必要的補充。 3、龍羊峽水電站-水庫 龍羊峽水庫位於青海省,位於黃河上遊青海省共和縣和貴南縣交界的龍羊峽谷,上距黃河發源地1684公裡,下至黃河入海口3376公裡,是黃河上遊第一座大型梯級電站,人稱黃河「龍頭」電站。
  • 白鱘滅絕,為什麼有人要炸掉三峽大壩陪葬?
    關於三峽大壩的謠言還有很多很多:比如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的特大地震,就有謠言說這是修建三峽大壩引發的大地震。誠然修建大型水庫是有機會引發地震,但是水庫觸發地震,一般都發生在距離水庫比較近的地方,而且這些震級都偏低,一般不超過3級,有感無害的多。但是汶川和三峽大壩相距超過700公裡,二者也不處在同一個板塊構造上。
  • 長江中上遊地區持續降水形成洪峰,長江三峽首次開啟十孔洩洪
    形成雲南、四川、重慶等西南地區降水強度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這一地區受到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雙重影響,水汽更加充足,從而形成了更多的降水。而這一地區剛好是我國最大的水系長江中上遊地區,持續的強降水使得長江上遊及各支流水量急增,並形成長江第五號洪水洪峰。
  • 三峽大壩,盛世豐碑,堅固程度可抗核打擊!網友:鑽地彈呢?
    這時候,我黨對這項水利工程有了新的認識,它的出發點不再是發電和航運了,而有了一個更重要的目標——治理長江、消除水患!20世紀50年代初,長江水利委員會提出了以防洪為主的治理長江的戰略計劃。第一階段以加固堤防為主,恢復和提高已有堤防的抗洪能力。第二階段主要以興建平原蓄洪工程為主,用湖泊窪地分蓄超額的洪水,縮小淹沒面積,減輕洪水災害。
  • 這是長江中最大的魚類,最大的有600公斤,因大壩的建成影響很大
    眾所周知,三峽大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較大的工程之一,無論是建設周期、投資金額、移民的數量和範圍都是最大的。據統計,為了三峽工程的建設,有近113萬人被遷移到別的地方安家。三峽工程是自1994年開工建設,1997年截流成功,2009年全部完工,歷經15年的時間,三峽工程全線竣工。
  • 重慶擬在長江上再建兩大壩 裝機總量超葛洲壩
    新華網重慶頻道訊  據重慶晨報報導  我市擬在長江江津段新建朱楊溪和小南海兩座水利樞紐。昨日,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蔡其華及專家組一行對兩座樞紐的壩址進行了考察。目前,長江水利委員會設計院正在進行方案設計。
  • 清原抽水蓄能電站:土建施工高峰年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年初以來,在縣、鎮兩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遼寧清原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和承建單位重安全、嚴質量,抓效率、保工期,在疫情大考之年電站項目建設取得了重大成果。近日,記者在清原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大壩的施工現場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