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斯文大壩能擋住尼羅河全年徑流量,長江下遊為何不能效仿蓄水?

2020-10-27 科學情報員

地球上的水體總量為13.86億立方千米,約佔地球體積的1.28‰,雖然水體總量相對太陽系內的水星、金星、火星等兄弟行星都要大,但是由於地球約有71%的表面積被海水覆蓋,陸地面積只佔到了29%,因此地球上約有96.53%的水是不能直接喝的海水。

而地球上的江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淺層地下水這些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總儲量分別約佔全球淡水總儲量和全球總儲水量的0.3%和0.7,其餘的淡水是兩級的冰川、高山永久冰川和深層地下水。

我國的河流湖泊眾多,是世界上淡水資源總量相對較豐富的國家,僅排在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印度尼西亞之後,排名第六位。但是由於我國人口眾多,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且我國水資源分布呈現出年內分布集中、年間變化大等特點,人均佔有量非常小,僅僅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還不及日本的50%、美國25%、俄羅斯的8%,並且由於華北地區水資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為此我國實施了南水北調這一重大工程,分東、中、西三條線將長江豐富的水資源調往北方,緩解水資源不足的問題。

講到這裡,可能有很多人就會問,既然我國人均淡水資源量較少,為什麼不建大壩將長江、黃河的水攔起來,而是任由流向大海,並且長江、黃河等河流裡的魚類眾多,這些淡水魚被衝入大海後,按理說淡水魚無法適應鹹水,為什麼長江、黃河等入海口沒有漂浮大量死魚呢?下面我們先來簡單的分析一下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明日單獨分析)。

為什麼不像埃及亞斯文大壩那樣完全攔住長江、黃河水?

眾所周知,亞斯文大壩位於埃及首都開羅以南約800公裡的尼羅河幹流上,大壩的完工在其以南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人工湖——納賽爾水庫,蓄水能力1689億立方米,具有灌溉、發電、防洪、航運、旅遊、水產等多種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一個納賽爾水庫能夠吞下尼羅河的全年徑流,並能實現河水多年調節,為此很多網友會問為什麼我國不建一座像亞斯文大壩這樣的大壩,實現長江或黃河的多年調節,這樣不就可以控制河流白白流向大海嗎?

略呈「梯」型的埃及總面積約為100平方公裡,但是埃及59%的國土面積為沙漠或半沙漠區,這樣乾旱的氣候環境顯然是不適合發展農業生產和大規模主人的,而埃及人口規模過億,已達1.045億。也就是說埃及絕大部分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尼羅河沿岸不足5%的尼羅河沿岸、沙漠綠洲以及蘇伊士運河局部地帶。

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和生命線,根據跨國河流的有關國際協議,埃及每年可從尼羅河獲得555億立方米的水源,其中80%被用於農業灌溉。而埃及氣候炎熱、乾燥少雨,尤其是開羅以南的上埃及地區實際上是無雨區,加之沿途灌溉、蒸發和滲漏等原因,實際上尼羅河到達中下遊的水量非常有限。因此亞斯文大壩的建成並在其南面形成納賽爾水庫,既能實現調節尼羅河徑流,為埃及合理利用水資源提供保障,而且對於埃及這種經濟不是很發達的國家來說,不像沙特、阿聯等國靠石油就能躺著賺錢,亞斯文大壩通過攔河發電每年產生的100億千瓦·時的電能,為埃及工農業發展提供低成本的清潔能源。

納賽爾水庫之所以能達到1689億立方米的蓄水能力,主要是亞斯文大壩的壩址以及大壩以南的河谷地帶所處的地形有關。納賽爾水庫是尼羅河下遊幹流被大壩攔截後所形成的長約550公裡的回水區(其中101公裡伸入蘇丹境內),總面積達5120平方公裡,水深約30~35米,蓄水量分別是我國青海湖和三峽水庫的1.77倍和4.28倍。

很顯然,亞斯文大壩所形成的納賽爾水庫所處的河谷是在變質巖、火成巖中切割而成,兩岸邊坡下陡上緩,因此蓄水量相對較大。並且整個尼羅河的年徑流量約為840億立方米,約為我國黃河徑流量的2倍,因此修建大壩吞下尼羅河的全年徑流相對比較容易實現。

而我國的長江和黃河東流入海,由於自西向東流經我國地勢的三級階梯,下遊地勢相對平坦,尤其是長江,作為世界上徑流量第三大的河流,要想在下遊平原地帶修建大壩吞下長江全年的徑流,其蓄水規模是納賽爾水庫的5.68倍,相當於25個三峽水庫。

但是,由於下遊地帶地勢平坦,沒有中上遊地帶山體作為儲存洪水的天然「圍欄」,這就意味著要修建超長的大壩,雖然我國有「基建狂魔」之稱,但動輒數十乃至上百公裡長的大壩無論是技術難度還是投資規模都是天文數字,不亞於在喜馬拉雅山脈上打洞,而且平原地帶修建這麼長的大壩一旦洪水泛濫,其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

總之,長江、黃河下遊修建大壩蓄水是不現實的,但是可以通過中上遊水泥樞紐的梯級開發,從而實現對水力資源最大限度的利用。

相關焦點

  • 亞斯文大壩的命運究竟是什麼呢?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尼羅河饋贈給埃及生命但也給它帶來數不清的洪澇災害於是亞斯文大壩
  • 世界地理小區域——尼羅河
    (3)白尼羅河源於南半球,尼羅河枯水期時,南半球為雨季,白尼羅河得到補給因此徑流量大;尼羅河枯水期時,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都進入枯水期,產生的徑流量少。(4)尼羅河流域的水利建設(亞斯文大壩的建設),三角洲灘涂長速減慢,入海口海岸侵蝕(海水倒灌);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鹽漬化;對生物產生影響。
  • 大壩的6個功能和幾十種負面作用
    為引用埃及尼羅河水,確定孟斐斯城城址,修建了第一座大壩。很多古老的土壩,包括巴比倫人修建的許多土壩,是構思精妙的灌溉系統的組成部分。迄今世界上一半的高壩是專門或主要為灌溉而修建的。據最近估算,當前世界範圍內30%~40%的灌區用水依賴於大壩。在一些地區,灌溉成為未來發展不可缺少的基礎設施。例如埃及,幾乎100%的灌溉是由大壩供水,其中大部分來自於亞斯文高壩。
  • 長江流域汛情嚴峻,三峽大壩是否有變形風險?權威人士回應了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起建於1994年,在經過漫長的15年建造之後,於2009年全部完工,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其主壩體高185米,最大蓄水高度175米,整個水庫的蓄水總量達到了驚人的393億立方米,那麼這座耗費數十年,投資近千億人民幣的水利工程,難道只是用來發電嗎?答案是否定的,實際上三峽工程最大的作用是防洪。
  • 【地理視角】尼羅河
    第7題:尼羅河洪水期其水量主要來自(青尼羅河)熱帶草原氣候區,該氣候降水全年分為乾濕兩季,季節變化大,全年降水多,而且高度集中。所以正確選項為A。第8題:題幹要求引入植物的生長期必須與尼羅河泛濫區的耕種期一致,而尼羅河泛濫過後為種植的開始,泛濫之前為種植的收穫,所以泛濫區的耕種期為11月至次年5月,為冬半年生產,因此可確定這些植物最可能來自於地中海氣候區,正確選項為B。
  • 世界河流徑流量排名,尼羅河沒上榜
    河流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生息繁衍的主要活動場所,河流孕育出了四大文明古國,是人類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搖籃,因此黃河、長江才有「母親河」的美譽。 河流的徑流量(Runoff)是指單位時間裡通過某河流橫斷面水的體積,多年平均徑流量指多年徑流量的算術平均值,以立方米/秒計。
  • 聊聊非洲的四大河流:分別是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和贊比西河
    尼羅河上遊的白尼羅河為幹流,主要支流有阿丘瓦河、加扎勒河、索巴特河、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尼羅河由於主要流經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地區,所以河流的徑流量並不十分突出,尼羅河年徑流量約為840億立方米,比世界年徑流量排名第一的亞馬遜河小的多,這個數據在中國河流中也只能排在長江、珠江、黑龍江和雅魯藏布江之後,列第五位。
  • 尼羅河上的「大壩慘案」!一座水電站是如何讓三國反目成仇的?
    但看似惠及所有人的大壩,如今引發了下遊蘇丹和埃及的焦慮,甚至不惜兵戈相向,通過軍事手段來解決問題。那麼,為何衣索比亞的一座水壩會讓鄰國成為自己的仇人呢?  可以預見的是,在不遠的未來由於大壩的啟用,上遊衝刷而來的泥沙將會大大減少,這也直接威脅到了下遊埃及和蘇丹的農業興旺程度,甚至衣索比亞一個不滿之下,直接封閘斷水都是有可能的,到那個時候埃及想哭都哭不出來。
  • 埃及有95%的國土都是沙漠,可不可以引尼羅河水進行灌溉?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是埃及人不想,而是尼羅河水量不夠如果按照聯合國的劃分規則,埃及在世界上算是一個面積大國,其國土面積達10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三個日本,面積著實不小。不過埃及雖然面積較大,但大部分國土都是沙漠,全國人口主要集中在尼羅河沿岸及尼羅河三角洲地帶,非常擁擠。(埃及人口分布密度圖)作為埃及的母親河,尼羅河滋養了埃及人,也締造了埃及文明。既然有尼羅河這樣的世界級大河,埃及人為啥不將尼羅河水引到沙漠中灌溉耕作呢?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徑流量的空間變化
    (3)丁處建水庫後會使下遊河、湖水量減小,水位下降;河流含沙量減小;河流徑流量的季節變化減小等。典型例題三:(2015·甘肅高三月考)讀有關尼羅河的資料,回答問題。(18分)材料:尼羅河是世界第一長河,主要支流有白尼羅河、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等。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
    (1)分析修建水庫後,大壩上、下遊河流水文特徵可能發生了哪些變化?(2)指出M處可能出現什麼地貌類型?分析大壩上、下遊河流剖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3)水庫在可持續發展中,面臨什麼嚴峻的自然環境問題?參考答案:(1)大壩上遊:受水庫影響,河流水位明顯上升,河流流速較修築前慢 下遊:受水庫的調節作用,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較修築前平緩 (2)M 處:三角洲平源①由於受水庫蓄水的影響,河流流速減慢,泥沙淤積,上遊河床上升;②受水庫季節性放水的影響,下遊河床受到流水侵蝕作用(下切),河床下降(3)①水庫容易引起泥沙淤積,嚴重影響水庫壽命期②引起水庫上遊泥沙淤積,容易引發洪澇災害
  • 尼羅河、長江、伏爾加河,六大洲最長的河流是哪些?
    不過要說到非洲最長的河流,非著名的尼羅河莫屬。尼羅河全長約6671公裡,不但是非洲第一長河,也是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有兩個源頭。一條是發源於非洲的赤道地區的白尼羅河,一條是發源於東非衣索比亞高原的青尼羅河。兩條河流在蘇丹首都喀土穆會合,以下河段統稱為尼羅河,由南向北浩蕩流去,最終在埃及北部匯入地中海。
  • 三峽大壩落差113米,下遊的魚還能遊上去嗎?魚類洄遊怎麼辦?
    我們大家都知道,很多魚類在一定的時節會選擇逆流而上,一方面,魚類通過洄遊能擴展生存空間,另一方面,上遊水質較請含鹽度比較小,適合魚類繁殖,更有利於吸收氧氣。但是隨著三峽大壩的建成,原來的河流系統被分割成多個單元,使得魚類洄遊的通道被阻塞,這就對魚類的遷徙造成了困難。
  • 三峽大壩防洪效果非常好,為什麼不在長江下遊多修建幾個?
    三峽大壩是我國最大的水力發電站,除了發電之外,三峽大壩最主要的功能是防汛,在汛期時,三峽大壩能夠收集洪峰,等待洪峰過去之後再慢慢洩水。在三峽大壩修建之前,長江中下遊地區幾乎每隔10年就會發生一次特大洪水,據統計,洪水對當地造成的經濟損失都能夠修建三峽大壩。
  • 長江重慶江津段擬建兩座大壩發電[圖]
    將在長江上興建的朱楊溪大壩和小南海大壩示意圖  重慶市境內的長江上,將修建兩座大壩,用於發電和改善航運。昨天,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蔡其華主任來渝實地考察,並率專家組一行對兩座水利樞紐的壩址進行了調研。原則同意規劃方案,並鼓勵重慶儘早開工建設,造福於民,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這兩座矗立在長江上的大壩,將建在江津市境內。
  • 三峽大壩防洪效果特別好,為什麼不在長江中下遊再建一座?
    三峽大壩三峽大壩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開始蓄水發電,2009年全部竣工!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長度2335米,底部寬115米,頂部寬40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大壩位於三峽西陵峽內的宜昌市夷陵區三鬥坪。
  • 野生中華鱘將絕跡長江重慶段 原因不能怪大壩
    新華社發 本報三峽大壩專電昨日,三峽大壩全線到頂之時,3.1萬尾人工繁殖的小中華鱘,也跳進了葛洲壩以下江段繁衍生息。這個消息的另一面是,今後野生中華鱘將告別長江重慶段。位於宜昌的中華鱘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劉燈紅昨日向記者透露,今後,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的中華鱘極有可能在三峽大壩上遊消失怠盡,但它的滅絕與三峽大壩並無直接聯繫。
  • 三峽大壩無法阻止長江頻繁泛濫的原因是這個
    現在長江水位上漲,導致長江流域抗洪壓力倍增,網上有很多人都說以前有某些人說過說過,三峽大壩建成可抵禦千年一遇的洪水,為什麼現在年年都有千年一遇的洪水?其實真的是網民冤枉人家了,大家去網上搜索一下長江流域,就能了解長江的洪水形成原因是什麼,三峽大壩也只能望「洪」興嘆了。
  • 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湖泊,水深超1600米,即便用長江注滿也要24年
    湖泊是地表相對封閉可蓄水的天然窪池,其成因有很多,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自然原因形成的湖泊主要有構造湖、火山口湖、堰塞湖、河成湖、海成湖、冰川湖、喀斯特湖、風成湖等,人為因素形成的則是人工湖,例如像三峽大壩建成後所形成的總庫容約393億立方米、面積達1084平方公裡的三峽水庫以及位於埃及境內的尼羅河幹流上納賽爾湖,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