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歷史長河中
尼羅河饋贈給埃及生命
但也給它帶來數不清的洪澇災害
於是亞斯文大壩
便在1970年誕生了
站在111米高的大壩上
看著世界第一長河
在腳下波濤翻滾
它的建成
使1972年的乾旱
1975年的特大洪峰
1982年的持續性低水位
都化險為夷
其實它耗時十年才建成,其間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命途多舛,在埃及總統納賽爾革命後,在1952年開始了新壩的設計,起初美國答應就此貸款2.7億美元,但由於埃及在1956年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取消了這項資助,埃及政府因此計劃用蘇伊士運河的收入來繼續這項工程,在1958年時蘇聯加入,提供了大約三分之一工程造價的資助,以及工程師和重型機械。新壩施工從1960年開始,於1970年7月21日完工,其水庫在1964年一期工程結束後便開始蓄水,為搶救水庫區內的埃及文物及古蹟,1960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示下,展開了大規模的考古搶救工作,24項古蹟被遷移或贈送他國,1976年水庫達到設計水位。
如今的亞斯文水壩所使用的花崗巖,比胡夫金字塔用掉的還多,足見其宏偉壯觀。12座發電機,不僅可供應埃及的電力,還可提供其它阿拉伯國家使用。因為水壩而建的納瑟人工湖泊(Lake of Nasser)也相當壯闊,但卻嚴重威脅到岸邊的古蹟神殿,有不少沉入湖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為此發動了一連串救援活動,雖然搶救回部分古蹟,但仍有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慘遭滅頂。
1.大壩建成調節了下遊的流量變化,防止了下遊地區洪水泛濫,使居民免受洪澇之苦。2.下遊的農民也可以使用這些水資源用來灌溉他們的土地,還可以擴大耕地面積。3.不僅改善了灌溉條件,還改善了通航,都說高峽出平湖。在這裡就體現出來啦。4.還有發電,養殖,旅遊等一系列增加經濟收入的方法。5.水電站建成後,可以永續利用水能發電,減少沿岸對礦物能源的依賴,進而減少大氣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改善了當地的局部環境不說,還能減輕礦物能源運輸壓力。不過就算它好處有這麼多,但其帶來的負面影響有也不可忽視。
還有一些人覺得修建大壩成本高,耗時多,淹沒土地廣,移民數量多等一系列危害,開展了一系列「反壩運動」,想要拆除大壩,或者將高壩變低壩。
你覺得亞斯文大壩到底該不該留呢?
免責聲明:圖文資料整理自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公眾號予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