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10日 15:44 來源:北京晚報
參與互動 三峽大壩變形了?這是謠言!
央視記者多方採訪證實:三峽大壩「沒毛病」
近期,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潰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而從所謂的變形圖片上,可以看到三峽大壩壩體有明顯扭曲。昨天央視財經記者專門採訪了負責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的專家,解答三峽大壩的真實情況。
專家:三峽壩體位移肉眼不可見
今年87歲的陳厚群院士,從1994年就開始參與三峽樞紐工程的質量檢查工作。他介紹,從監測數據來看,截至2019年4月,三峽大壩壩基累計垂直位移在1.45mm至26.69mm之間,壩體沉降趨於穩定,蓄水前後沒有明顯增加;壩基上下遊方向水平位移在-0.24mm至4.63mm之間,蓄水前後壩基位移變化多在1.0mm以內;壩頂上下遊方向水平位移在-1.82mm至28.70mm之間。陳院士介紹,這符合規律並且各項指標均在設計允許範圍內。
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組長陳厚群介紹,任何結構受力以後,就會產生變形,除非結構是絕對鋼性的。大壩隨著水位及溫度變化,產生正常的變形,這完全符合規律。水位高了它向下遊變形就多,水位低了就回去一點。因為它基本上是處在彈性範圍以內。與主體工程同步實施埋設的變形監測測點為2681個,完好率為99.8%,而目前監測的位移幅度,只能通過精密儀器才能測量,肉眼無法看到。專家組在日常監測和巡檢中,也不會允許出現肉眼可見的變形或位移。
「每年我們質量檢查組至少兩次到現場,都要對這些監測數據進行詳細檢查。如果有任何微細的變化,我們都要分析原因找出問題,扭曲是不允許、不可能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組長陳厚群說。
航天科技集團:衛星影像顯示大壩正常
既然三峽大壩在多重因素影響下的細微位移,肉眼根本不可見,那麼,流傳於網上的這張顯示「壩體有明顯扭曲」的圖片又是從何而來的呢?這樣的扭曲變形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此次網絡上的「壩體扭曲」圖片傳播後不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就發布了一則微博,內容是兩張圖片的對比,分別為網傳變形圖和一張近期由我國「高分六號」衛星拍攝的影像。為此,記者昨天電話聯繫了航天科技集團下屬的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獲取到這張最新拍攝的衛星高清圖片。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高級工程師王海波介紹,這張影像是2019年6月4日拍攝的,目前看這個影像沒有任何異常,大壩非常筆直。「高分六號」衛星算高解析度的衛星,它解析度是2米。記者又找到了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網站,上面的衛星地圖同樣可以看到,三峽大壩壩體並無扭曲。
根據網傳的圖片出處,記者打開了谷歌地圖的中文網頁,發現上面衛星地圖中的三峽大壩看上去確實與網傳圖片一致。對此,專家解釋,衛星圖片在成像過程中可能受多種因素影響而出現這樣的情況。「如太空飛行器的一個姿態、速度、地球曲率,尤其是受地形起伏和地表建築影響的。只要有一個出現問題,就會出現這種圖像扭曲的情況。」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高級工程師王海波說。據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