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一條三峽大壩「發生變形並可能潰壩」的消息,在一些社交群裡被廣泛傳播。發帖人將兩張疑似谷歌衛星圖的三峽大壩圖片拼接在一起,圖中壩體有明顯扭曲。
他的「證據」則是美國谷歌公司通過其商業合作夥伴的一顆民用衛星對三峽拍下的一張歪歪扭扭的衛星圖片:
不過,這個謠言貼很快就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有人提出民用衛星圖片的精確度、圖片拍攝的角度和拼接成像時的算法,都會導致圖像出現變形。
小編也進一步核實發現,這張被用來造謠「三峽變形」的谷歌衛星地圖,拍攝於2018年的2月23日,但谷歌地圖在2018年9月拍攝的另一張圖片則顯示三峽一切正常。
(圖為拍攝於2018年2月23日「變形」的衛星圖)
(圖為2018年9月11日相對正常的衛星圖)
最誇張的一張谷歌的衛星圖拍攝於2015年,從這張圖中大家可以明顯看到這張衛星圖片的成像已經嚴重扭曲了。
可為啥谷歌公司及其商業合作夥伴的民用衛星拍攝的三峽大壩的圖片,會有這麼大的偏差呢?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航天遙感專家介紹:
谷歌地圖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還在於谷歌地圖所使用的美國航天技術公司Maxar Technologies遙感衛星影像本身出現了「技術問題」。
通常而言,遙感衛星在成像的時候,有時會因為太空飛行器的姿態、速度、地球曲率、地球自轉、地形起伏以及地表人工建築產生的巨大大高差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圖像發生一些畸變,這些畸變就集中表現為圖像的扭曲、偏移等。要去掉這些畸變就需要採用精準的地表高程模型、精準的參考數據和精準的幾何糾正算法對影像進行正射糾正。如果參考數據或者算法不準都會引起影像的畸變。
看到這條謠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忍不住,親自下場闢謠了!堪稱現實版「捉謠記」。
有圖有證據,我方直接拿出由「高分六號」衛星拍攝的三峽大壩圖片,再一次澄清了此事。
國資委和三峽集團的官微也同時發聲。
7月2日晚,三峽集團流域樞紐管理局樞紐運行部主任專業師曹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用戶看到的谷歌衛星圖,並非衛星直接拍攝,而是經過一系列算法處理形成,由於谷歌地圖和我國地圖的某些算法不同,因此顯示某些場景出現偏差。
曹毅說,他和一些同事昨天也注意到了這條傳言,「當娛樂新聞看了」,未予理會,他表示自己每天都在三峽大壩工作,如果真的出現肉眼可見的變形,肯定會被發現。
「大壩運行很正常,你放心。」他說。
查詢騰訊地圖的衛星圖,其顯示三峽大壩壩體並未出現扭曲或變形。
很多網友表示:很遺憾是通過闢謠的方式才知道我國的光學遙感衛星解析度居然這麼高。
2018年6月2日12時13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專項高分六號衛星。
據悉,高分六號是一顆低軌光學遙感衛星,也是中國首顆精準農業觀測的高分衛星,設計壽命為8年。該衛星具有高解析度、寬覆蓋、高質量成像、高效能成像、國產化率高等特點。
高分六號衛星是國家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分六號衛星將與已發射的高分一號衛星組成行程「2m/8m光學成像衛星系統」,其圖像數據主要應用於農業、林業和減災業務領域,兼顧環保、國安和住建等應用需求。
為中國航天的迅速闢謠點讚!
為我國衛星的「硬核」拍照水平點讚!
來源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中新網 環球時報
主編 | 劉蕊俊 徐珊珊